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办学方向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张孝文

《何东昌论教育》一书收录了东昌同志从1980年6月至2008年11月有代表性的教育著述60余篇。重点的内容是他在主持国家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时期,针对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组织和带领我国各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涉及教育基本理论、兴办各级各类教育和做好学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包括一部分他从领导一线退下来,仍然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国高教学会等担负领导工作和后来他对有关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全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对我们参与和见证过这一段历史的同志来说感到格外亲切,读到一些过去接触过的篇章更在认识上有“温故而知新”的提高和感受。值得关心我国教育事业的同志,特别是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和各类学校的领导同志认真学习和研究,一定会使读者得到很多启发,受益匪浅。

上世纪80年代初,东昌同志开始主持教育部工作,正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遭到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后,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得到了恢复,开始进入调整结构和规划发展布局,确定改革的方向和内容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任务繁重,社会上对教育的期望及改革的方向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从《何东昌论教育》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这样的形势,他明确指出应该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总体指导下,制定和组织我国国民教育四大部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总体框架结构,确定教育总体和各部分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提出改革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发展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水平相适应,规模和层次结构应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各方面人才的不同需求。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他提出“当前中国教育的重心要往下放”,并指出:“农村教育是大头,中国的教育如果不考虑八亿农民,就根本谈不上中国特色。”他一方面要求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很大的一件事”来抓,同时大力推动才起步的学位制度的施行,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实施在20世纪末“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的战略目标。这一系列的工作部署和指导思想,为我国教育今后的发展和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小平同志直接关心和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一系列的重大决策是在那时制定的。集中反映就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表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东昌同志的教育思想就是在贯彻和落实中央方针的领导工作实践中体现和形成的。

全书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把“坚决贯彻和落实国家所制定的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教育事业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作为检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否成功的最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学校工作好或不好的最根本的标准。

中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何东昌论教育》一书中对教育的本质有深刻的论述,这些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包括像八九风波这样严重教训基础上的深刻思考。他反复告诫我们,教育方针是在教育为什么服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些历来就是教育根本问题上,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阐述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基本内容有个历史形成过程,在不同时期,在解决有针对性的问题时,一些文件和讲话中可能在表述和强调的重点也有一些不同,但核心内容和思想是一致的。《何东昌论教育》一书中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东昌同志对教育方针的深入理解和生动而具体的解释,更可以看出他是怎样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制定和确定各类各级教育的任务、方针政策、实施措施以及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

《何东昌论教育》的出版,为全国教育工作者贡献了一份丰富的精神粮食,将帮助我们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刊登于《中国教育报》 2009年7月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