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文
今年是清华大学科学研究处建处五十周年,科研院同志编辑这本文集是很有纪念意义的。科学研究处建立于清华大学发展的关键时刻。1952年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党和政府对高等院校进行了全国范围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的理科、文科等并入北京大学,农学调入新组建的北京农业大学,部分工科(航空、石油、冶金等)分别调入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等北京西郊“八大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其他兄弟院校的部分相关专业则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成为后来被誉为“红色工程师摇篮”的一所多科性工科大学。院系调整后不久,蒋南翔来校任校长,在清华大学的发展面临关键时刻,以蒋南翔校长为首的校领导,在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进行系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更新,高瞻远瞩地做出了组建一批“尖端科学”专业的决定,成立当时处于科技前沿的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无线电、工程力学等系科专业,并大力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同时,为促进学校整体研究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加强科学管理,于1956年决定成立“清华大学科学研究处”,任命我国当时以优异成绩获得第一个苏联工科博士的高景德先生担任第一任科学研究处处长。至此,清华大学科学研究工作也进入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
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记载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业绩,记载着科技工作稳健、踏实、大踏步前进的足迹。建处初期,科学研究处下属有科学研究科、研究生科、设备科、生产科,随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至今已先后扩展和分设为科研院、研究生院、实验室设备处、控股公司等,并成为清华大学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重要机构。我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历届领导和广大工作人员,坚持建处时的基本宗旨,开创性地开展工作,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和“科技兴国”战略,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和科技改革,贯彻落实学校确定的“一个根本(人才培养)、两个中心(教学与科研)、三个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等指导思想,推进清华大学建设成为“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推进清华大学从多科性工科大学发展成为涵盖工科、理科、人文、法律、管理、艺术、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记载着清华大学广大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成就,记载着清华大学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科技贡献。一批“共和国之最”诞生在清华园这片科技沃土上,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凝聚着清华大学科技工作者的勤劳和智慧。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屏蔽式核反应堆”由平均年龄23岁半的核能所师生员工完成;雄伟的天安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倾注着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的心血;奉献给首都人民一池饮用水的密云水库有着张光斗先生等著名专家和水利系师生日夜奋战的辉煌记录;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为保护祖国的灿烂文化並将中国伟大的古代建筑推向全世界作出了贡献,提出的“整旧如旧”的创造性的科学理论已成为建筑修复和保护的指导方针;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潘际銮院士等完成的“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被誉为焊接领域的重大突破;王大中院士等完成的“五兆瓦低温供热试验堆”,是世界上第一座投入运行的自然循环一体化壳式供热堆,开拓了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个新领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康克军教授等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的研制及产业化”已成功应用于国内主要港口,并出口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地区,覆盖国际市场超过40%,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据统计,截至2005年,清华大学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32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34项,技术发明奖96项,科技进步奖199项;申请专利5407项(其中发明专利4150项),授权专利3026项(其中发明专利1929项)。据有关部门公布数据,清华大学获国家科技奖总数、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SCI收录论文数均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科研管理本身就是是一门科学。实践出真知,基层出政策。清华大学的科研管理工作历来重视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和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提高;重视贯彻和研究在国家发展不同阶段对科技工作的方针,以及相应的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重视国内外科研管理方面的新发展、新动向,力求按教育规律、科技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办事。五十年发展历程中,清华大学科研管理部门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科技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学校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文集汇集的五十年科技活动大事记、五十年中召开的15次科技讨论会的资料(各次讨论会的主题报告),以及有关领导和同志的题词、讲话、文章、回顾总结等,力求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历史过程,这将有助于今后我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借鉴,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包含着先后有十余任主管科研副校长、数百名正副处长、正副科长和科技管理人员(包括各院系管理人员)的努力,是他们的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为我校科研管理工作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我们向这些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也对参与本文集编辑工作,包括提供资料、撰写文章等所有积极支持文集出版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清华大学当前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刻,国际范围的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和国家明确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清华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战略进程正处于第二个九年的关键时刻,任重道远,我们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更加努力,做出更大贡献。五十年发展历程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相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这个新的历史时刻,清华大学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会谱写出更加辉煌和壮丽的新篇章。
(《清华科研管理五十年(1956-2006)》,清华大学科研院编印,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