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蒋南翔同志诞辰80周年、塑像揭幕暨教育思想座谈会上的讲话

校长  张孝文

1993年10月6日

   今年是著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老校长蒋南翔同志诞辰80周年。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举行蒋南翔塑像揭幕暨蒋南翔教育思想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来参加会议的各位来宾、各位老校友及蒋南翔同志的亲属,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为蒋南翔树立塑像是他培养教育的一代清华学人的真诚愿望,是为了对蒋南翔同志表示永久的纪念。揭幕以后,塑像将长期陈列在老图书馆二楼的校史展览第二室,即解放后时期的展室中,供大家瞻仰。

   蒋南翔同志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是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他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主编《清华周刊》、《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曾任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北平市西郊区党委委员,是“一二•九”运动重要领导人之一。历任北方局、长江局的青委委员、全国学联党团书记、南方局青委书记、中共中央青委委员兼青委宣传部长。1946年到东北后,历任辽北分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哈尔滨市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东北局青委书记等职务。1949年1月到中央青委工作,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副主任、团中央副书记。1952年12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后兼任校党委书记。还历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高校党委第一书记、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党组书记。十年动乱期间,蒋南翔同志受到残酷迫害。1977年后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革委副主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长、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他是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蒋南翔同志主持清华大学工作近14年间,呕心沥血,卓有建树,为把清华大学改造和建设成为国内第一流的社会主义多科性工业大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清华大学的教育实践也是南翔同志教育思想发展和丰富的过程,清华大学的发展是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观点的成功实践。南翔同志是52年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来校工作的。当时正面临对旧清华的改造以及从搞三大运动转到正常教学的时期,他及时地提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接着,他投入力量研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对学科结构做出了极有远见的、及时的布局,创建了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自动控制与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学、精密仪器等新兴科学技术的系和专业,学校发展到12个系40个专业。在南翔同志任职的14年期间,清华教师由468人增加到2152人,职工由736人增加到3222人,在校学生由3080人增加到10347人。在此期间毕业大学生2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国家各条战线的骨干,清华大学也成为青年人最向往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南翔同志领导下,清华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自力更生建造了试验原子能反应堆,承担了像密云水库这样重要的工程设计任务,校园面积由92公顷增到212.5公顷,建筑面积由10万平方米增加到43万平方米。特别要提到的是,穿过校园的铁路东迁到了校园外,为改进校园环境及清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在主持办学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套教育思想。他在清华大学以及主持教育部工作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进行的实践,丰富了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宝库。

   蒋南翔同志一贯坚持的教育思想的主线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他强调马列主义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分清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的大界限;他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亲自给教师、学生和干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创建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领域,要求业务课教师也要做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教书育人。

   蒋南翔同志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方向。在德育上,他提出引导青年学生按照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三个境界”’ 分层次地“上三层楼”;在智育上,他强调基础理论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着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要“有后劲”,学校要给学生“猎枪”,而不仅是“干粮”;在体育上,他提出“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奋斗目标,激励了几代清华人;他强调三育之间的促进关系,认为政治辅导员必须是思想好、功课好、身体好的三好学生,体育代表队队员、文艺社团团员的学习成绩要比平均水平高,功课不及格的,不要进体育代表队;他提出政治辅导员、“科学登山队”、文艺社团和体育代表队是德、智、体三支代表队,重视培养“尖子”学生,重视因材施教。

   蒋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是特别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校工作要依靠教师、职工两支队伍。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两种人会师”,促进党员教师钻研业务成为教授,帮助非党教授政治进步争取入党;他特别重视老教授的作用,说“一百另八将(教授、副教授)是学校的稳定因素”;针对当时“左”的倾向,他提出团结百分之百的教师的要求,对教师要采取“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方针;他还重视职工队伍建设,提出教师、职工是“两个车轮”,提倡“重教重职”。

   蒋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办高等学校所应遵循的教育规律。他一贯强调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以办学为轴心,把教育作为全校的中心工作,同时,坚持实行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他提倡科学研究要与提高教学水平相结合,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倡支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真刀真枪”毕业设计的经验,强调在科研、生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

   蒋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具有突出的辩证唯物主义特色。他明确提出“三阶段,两点论”,正确处理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指出对清华历史上解放前、学习苏联、58年教育革命以后三个阶段,都要一分为二。对旧清华,既要否定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又要继承门槛高(招生要求高)、底子厚(基础课学得好)、后劲大这些好传统,明确提出要按照中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蒋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依靠党组织办好学校。他把党组织尤其是党组核心比作推动学校前进的发动机,常常讲“发动机不能漏气”;他建立起一个指导思想一致、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清华大学党政领导核心;他重视从本校教师中培养和选拔那些解放前就参加地下党工作并成长起来的年轻知识分子干部,造就了一批能够政治业务“两个肩膀挑担子”的各级党政管理干部;他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重视从学生中发展新党员;他强调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翻译”党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到学校来,“基层要出政策”,强调防止教条主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地执行领导指示。

   蒋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保证教育质量。他多次强调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有如登山,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要求“要对‘专’提出明白的、确定的要求”,要“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具有世界第一流科学水平的各方面人才”。他说,“没有质量的数量是虚假的数量”。“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是看几年十几年,而是要看几十年后出不出伟大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蒋南翔的教育思想是清华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蒋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和蒋南翔同志在清华工作中所培育起来的好作风及好传统,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学校经历了恢复、调整、发展、提高等阶段,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整体工作不断前进,逐步发展了理科、文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学校规模也稳步发展,学校已从多科性工业大学逐步发展成以理工科为主体的综合大学,建立起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多学科教育及研究体系。目前全校已有28个系,在校各类学生总数达到15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18人,硕士研究生2228人。在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中,有一批已经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学校也取得了大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经验。十几年来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共165项。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对外交流有了很大发展。

   最近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力争到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点,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的时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主动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争取早日把清华大学建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历史需要,也是蒋南翔同志的遗愿。

   要建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我们清华大学师生员工有信心,有能力,一定会群策群力,踏踏实实,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搞好,使清华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不辜负蒋南翔同志和前辈的期望,不辜负所有关心清华的同志们的期望。这也是我们对于蒋南翔同志的最好纪念和对蒋南翔教育思想的最好的继承和发扬。

   最后,我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同志们《蒋南翔文集》的出版情况。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吸收蒋南翔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后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清华大学已经决定共同编辑出版《蒋南翔文集》,编辑委员会由何东昌同志任主任,方惠坚同志任副主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