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经济”含义的理解

张孝文

“知识经济”这个目前在国内被广泛议论的概念,比较主要的出处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一个专题报告中所提出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OECD 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对当时 OECD 国家的经济中知识和技术的地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科学和产业政策。

OECD 在报告中所提出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我们把它翻译为“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的经济”。这也是目前报刊等媒体中在介绍和论述“知识经济”中比较被广泛采纳的定义。但对这个定义所包含内容的解释又有所不同和侧重,大体上有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和发挥的。

一、知识是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增长,这个道理不难懂,而且我们现状在很多方面也是这样做的,重复建设、重复引进走的就是这个路。如要增加乙烯产量那就不断用差不多的投资一套买30万吨乙烯装备,建同样规模的工厂。但事实上,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在激烈的国际范围竞争中,今天经济增长已越来越要依靠技术的创新、依靠新的知识和信息的运用,这在发达国家尤其明显。二十世纪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的半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是使原有产业和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且是不断开辟新的产业部门,扩大新的消费领域,形成新的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动力。

就“知识经济”的这方面含义说,我以为正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对此我们党和政府也已有明确的政策,十五大提出的“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很好地反映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切切实实地去推进和实行这种转变,而且要以企业为核心来实现这个转变。可以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例来看一下我们的差距和问题,由于企业在实施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新知识和信息的运用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核心的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产业界也就成为科技与开发(R&D)的主体。我们国家的R&D在GDP中的比重本来就偏低(在OECD国家中平均为2.3%,我们是0?5%)。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R&D中的比重过低,在OECD国家中产业界在R&D的总课题经费中已占60%,在项目总数中占67%,而在我们国家中企业在这方面比重只有31?8%。要特别指出的是,OECD正是按产业的R&D密集度的高低(产业R&D的投入与产品增值之比)来界定哪些产业是属于高科技产业,哪些属于中高、中低或低技术产业的。所以在不同时期,有的产业随着R&D密集度的变化,OECD对它们的划分也有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相同产业的R&D密集度达不到一定水平,那么对发达国家来说是高科技产业,对我们来说就名不符实了。对增加企业在R&D上的投入,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下面列举了美国五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年总支出中R&D的费用及其在企业总支出比重,可供我们参考。

R&D的费用在企业年总支出中的比重(单位:亿美元 )

企业名称

Microsoft

微软公司

CISCO

systems

思科系统公司

Hewlett-

Packard

惠普公司

Du Pont

杜邦公司

ALCOA

美国铝公司

98财政年度

97财政年度

97财政年度

97财政年度

98年上半年

×2 计算

企业总支出

80.7

48.12

387.71

418.30

124.76

其中R&D支出

25.02

6.98

30.78

11.00

1.04

R&D占总支出比例

31.0%

14.5%

8%

2.6%

0.8%

总之,企业能否在R&D上有足够的投入;企业是否重视吸引人才及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企业是否重视在企业内外建设并应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网络及渠道。这三条对企业能否把它的发展真正建立在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指出的是任何时代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都是历史上积累下来科学技术知识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体现,都是人类运用知识所结出的硕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经济活动从来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知识和信息对产品及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及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起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过,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快捷过。OECD的报告中估计,在这个组织的国家的经济中“超过5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现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于这个估计没有看到更详细的数据作直接说明,但是否可以理解为在这个组织的国家中,反映在GDP不断提高的经济增长因素中有一半以上是靠科技进步取得,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扩大投入和劳动力的传统增长方式达到的。假如这个理解是正确的话,我个人认为更严格地说并不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才是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二、“知识产业”蓬勃兴起,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很多文章都以美国“微软”公司为代表的这类产业的兴起及其成功作为标志来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类产业正是直接从事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利用”的行业,它们所生产的是“知识产品”。而且这些产品通常是作为“生产工具”的一部分渗透到各类产业及服务行业的运作过程中去的,有了软件计算机的运行才有可能。这种“知识产品”与一般的设备、仪器、工具等实物产品不一样,后者的使用价值是由这种设备、仪器、工具等产品本身的物理结构及实物形态所决定的,是产品的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功效。而“知识产品”的功效却包含在储存于这种产品(如软盘)中的知识和信息,而不是产品实体的本身。从微软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可以看出这类企业在制造产品时消耗的主要是智力,而原材料、能源等消耗是很低的,R&D的比例很高,产品更新速度快,再配合以精明的财务管理和有远见的营销策略,因此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取得进步。由于人均利税非常高.因而它的股票从86年上市后炙手可热,8 7年以来 7次配股,那时的 1股现在已变成了7 2 股,而且每股价格上涨,到98年7月它的市场价值已超过2800亿美元,比尔?盖茨也就成了世界首富。但不应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它在美国经济中的份额就有多大了,事实上它的年销售额还不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十分之一,至于在就业以及对其他行业带动上的贡献,微软公司更不能与之相比了。

不少文章都在说,“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历史上曾经相继形成过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我们知道无论是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都有作为构成这类经济的产业群体,如种植、畜牧、林业、水产等……之对于农业;又如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建筑等……之对于工业。而且我们所以称它为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并不是在历史上某个时代只存在单一的经济结构,而是指构成这种经济结构的产业在当时的国民经济中占明显的优势。这样的话我们在讨论“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与否时,是否有这样一个问题,即怎么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中界定出属于构成“知识经济”的产业群体来,然而再来作一个量上的分析来说明这种经济形态的产业群体已经超过了“工业经济”形态的产业群体,而构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及分析看到的不是很多。看来大家对于把像软件行业这样的“知识产业”作为“知识经济”形态的构成产业或支柱产业并没有什么分歧。不少文章也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归于这一类,在谈到知识经济时也以这些行业的蓬勃兴起作为形成知识经济格局的标志。但如果更进一步探讨一下就会发现,要界定哪些产业是属于“知识经济”形态的产业,并不像区别工业和农业这样容易。从对美国的若干个有代表性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作介绍中可以看出,看来把微软公司与美国铝公司的特点作一个区分或评述还比较容易,但对于其他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如惠普或杜邦公司,我们应该把归属于知识经济形态的产业还是归于工业经济形态的产业,就不是这样显而易见了。或许不应该这样简单地来进行区分,因为在传统企业及行业中新技术的含量也在变化和增加,这种变化和增加是否也应该看成是“知识经济”到来的一种表现。但这方面的界定及量化看来是更为困难了。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那就是从直接从事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利用”这个定义来说,传统的新闻出版业等行业与软件行业相比,虽然后者从储量及传达的信息的种类要丰富得难以比拟了,但两者也有类似的本质及特点,不过一个是用纸张作载体而另一个是用光盘、软盘等为载体。至于在服务业中从投资咨询到证券交易;从会计事务到法律顾问;从心理咨询到名胜导游等等都是以知识作为服务手段,它们早已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是否也应该包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产业群体中呢?这至少也是一个应该回答的问题。因此对于知识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基本产业结构还没有划分明确,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总量也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计算以前,认为当今世界(即使是发达国家)已经由“工业经济”转变而“进入知识经济格局”似乎还要更多的论证。

三、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

由于知识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教育及人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关系应该更加密切,关于这方面过去就已经有过很多论证及阐述。我们把科教兴国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也是基于这个认识上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但自从“知识经济”这个命题提出来以后,现在一些舆论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看法,有的还出自很权威的部门,即认为知识经济就是:要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创造知识的科学研究、传播知识的教育和应用知识的产业看成是统一的经济体系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原来经济中外在因素的科研与教育将纳入经济活动的内部”,“着眼于把科技、教育看作国民经济的内在部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观点值得商榷,至少要经过充分论证后再下结论。

假如科学技术是国民经济的内在部分,那么我们是否要把已经反复研究确定的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也作相应的修改呢?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决议中是把科研及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的,那么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两部分事业是否就应该转位了呢?十五大中提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和科学究竟是“国民经济的内在部分”还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及实际问题,值得仔细研究后再决定是否要改变提法。

以上是我对“知识经济”的理解,总之,科学技术和知识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我们要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切实做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对“知识产业”的蓬勃兴起,我们要特别重视以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通讯等为主导的信息产业的发展,要坚决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刊登于《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