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文
1990年10月31日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我国著名文史学家、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这位我国文史学界的巨匠是非常有意义的。
陈寅恪先生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早年曾到许多国家留学。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后,他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先生相继被聘为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后来又被聘为清华唯一的中文系和历史系合聘教授,先后在清华执教近20年。解放后,曾先后在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三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直到1969年10月不幸在广州逝世。
在解放前的国难危急时刻,在艰苦的治学和生活环境之中,陈寅恪先生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1925年,他毅然辞去哈佛大学的高薪聘请,回到仍很贫困的祖国。回国后不久,就应聘来到清华任教。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南京相继沦陷,陈寅恪携全家经广西到达香港。又取道海防到云南蒙自“西南联大”文学院任教。后为治病及应牛津聘请又到港等待赴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他生活十分艰难,日本宪兵为拉拢的目的而给他送去一些面粉,他们夫妇坚决拒绝,并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携全家逃离香港,经广东抵达桂林。由于生活艰苦,又得不到必要的治疗和营养,他染患已久的眼疾日益恶化,到46年双目完全失明。但他仍然坚持治学和教书。始终表现出一位正派而朴直的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陈寅恪先生一生治学严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有深厚造诣,而且对西洋及东方的文化有独到的研究。他早年留学日、德、法、美、瑞士等许多国家,哪里有好的大学他便去听课和研究,但他对一般人所重视的学位之类却漠然视之,迄今不曾听说过他在哪里拿过“博士”、“硕士”等学位文凭。他一到清华就表现为一位真正的文史大家,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凡有不能解决的文史学方面的疑难问题都去请教他,他总是给以满意的答复,被国内以至国际学术界称为“教授之教授”。他学识博大精深,留下了许多宝贵而丰富的学术遗产,称得上二十世纪国际汉学界仅有的几位知名学者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陈寅恪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多年了。但是,他那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今天,我们召开这样一个纪念会,就是要纪念他杰出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促进我们学校的文科建设;同时,要学习和发扬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以这样一种精神来教育青年学生,鞭策我们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