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研组工作会上的讲话

张孝文

1991年2月2日

   我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针对这次教研组工作会上大家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讲几点意见。

   第一个问题,重点把下学期的工作,特别是今后五年规划的一些事情给大家讲点意见,供大家研究、落实。大家都反映这次会开得很及时,介绍的四个经验也有启发。讨论当中绝大多数的教研组和支部都看到了差距,也树立了信心。关于支部工作的意见以及教研组工作条例也大体上得到大家的认可,认为是符合当前工作实际的。学校研究了,特别强调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按照陈云同志最近提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要求,要从自己本教研组实际情况出发,当然不能因为强调实际情况而不去努力。但是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有些单位条件和基础离先进经验差距比较大,也不要急躁,把问题找出来,目标明确了以后,关键要发动本单位的教职工,把本单位的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本支部的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好,先进的好的经验是可以学到的,还可以创造更好的经验。学校提出的三个方面、八点要求,大家也觉得全面概括了对教研组工作的要求,大家还是赞成的。

   我想就大家在讨论中提到的几个问题讲几点意见。一个问题是关于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大家都感到经过去年这一年,特别是上个学期的工作,在广大的教工当中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要落实这件事情,还要我们做很大的努力。我们对于德育放在首位现在还没有一个像智育这样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力量、办法,可以这么说,这个要成为我们今后五年十年目标,慢慢把整个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德育形成一套制度,但不可能像教育计划这么明确。教育计划我们能做到一个大一同学进来,三年以后哪一周上什么课都可以查出来。德育大体上要有一个规范,现在正逐步落实。学校还要成立有关机构。大家也反映现在投入的力量比较多,这点我们也多次研究过,这是实际情况。教研组的负担很重,派班主任、派辅导员、学生分配的事、个别工作的事都要负担,这点学校领导各个部门以及全校的教工当中,大家都理解。但是我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慢慢把学生中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减少点投入。比如例如文化革命前的先进集体制度,那时团支部工作也很强,教师投入相应减少。这两年应看到客观上的情况,一方面现在学生思想工作领域的涉及面非常大,要从政治方向,就是四项基本原则,一直要做到停自行车时不要把人家的车推倒等等,这些事你都要教吗?说到文明行为,涉及面非常大,有一部分是我们希望中小学就应该解决的。比如基本礼貌问题、爱护公物等等,最基本的中小学应该能够解决。现在有一部分问题到大学来了,这和前几年整个社会的政治思想教育环境有关。工作内容的谱很宽,很多事要管;另一方面是每抓一个事情,往往花的力量很大,这样工作量很大。比如抓考试不要作弊的问题,以前历史上从来没花过这么大劲来抓,又是AB卷,又是隔行座,书包放在外边,考前监考人组织工作花的力量也很大,这样负担就重。我想还是要看到,这件事情做了是值得的。为什么呢?我们全校教工,特别是干部认识到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意义。一个学生培养出来,现在社会上他的思想品德,他的政治方向有时比智力情况更起作用。对我们学校的声誉也是有很大影响。最近考试绝大多数同学是好的,闭路电视上也放了。有一个曾考试作弊的毕业班学生给教务处写了信,他觉得很可惜,他没有经受像大一同学这样的教育。前两天我到沈阳去,有件事对我有启发,感觉到只要我们工作负责,会产生很好影响的。大家知道现在开出国成绩单,教务处工作量很大。去年一年,光是校外来开的一千一百多份,校内三、四百份,但教务处同志很负责,每一份成绩单、每一个红章他们全部是把原始成绩单核对过的。前两天到沈阳金属研究所去了,党委书记是我校61届的,他们对清华反映不错,希望要我们的研究生。后来所长说,我们这里绝大多数五、六十年代从清华来的都成骨干了,就是这几年来的大多数也都表现好,但是也出了件事。这件事也不完全是丢清华脸的,通过这件事我们对清华的工作是更信任了。原来是有一个清华毕业的博士生,改出国成绩单,什么成绩都改了,七十多分改成九十多分,就是政治七十多分没改,成绩单寄回到学校盖章,被我们教务处查出来了。教务处给金属所写了信,说你们寄的成绩单,我们发现他改了,望你们能够处理这件事。所长说,后面有一句话让他们很感动,信里说由于我们在校时对学生教育不够,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大体是这个意思。这件事情到了金属所引起很大重视,金属所是55年国内冶金界前辈李薰回国来创建的,他学风是很严的,,过去研究人员假如有改数据的话,他不客气。曾发现过两次这样的情况,假造数据,一个是职称降级,还有一个是干脆开除掉。改出国成绩单这件事发生后,他们学位委员会讨论后,把这个学生除名了。除名后所里领导和当地研究人员反映,看来清华抓学风是严格的,所以我们要清华的学生。他们所长和书记说,你不要觉得这是丢脸的事,通过这个事说明清华是有原则、是认真的。改出国成绩单在社会上不是个别的,我们还是严格的,当然工作量就多了,我知道所以教务处的同志要经常加夜班。赵燕秦同志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单位在来学校招聘时,人事部门实事求是的告诉他,这个学生有什么缺点,曾经改过成绩单。这个单位的招聘人员说,那没事,骗外国人不算事,就把这个学生要去了。要去后最近来了,说不行,不光骗外国人,现在也骗我们,大概要处理了。骗外国人也不对呀!过去我们发生过这样事:有一个水利系学生,冒充张光斗的签名自己写了推荐信就寄去了。国外那位教授后来感到张光斗推荐的学生不像信中所说的那样好。后来我们水利系去了一个教授以后,那位国外教授把信带了回来,带回来一检查发现是假的,美国后来除名了。关于成绩单我还插一句话,很多加拿大、美国学校信都直接寄到我这里,让我帮忙看成绩单是否是实际情况,我都转研究生处和教务处。这件事我们抓了还是有效的,我和他们说,把你们处理结果给我们返回一下,我们要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有好处。所以我的意思是说,现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在坏的风气面前抵制住,保持我们学校优良的学风,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国家的事情负责。的确要花出比过去多几倍的精力所以。但是我们这样的负担,花出这样的精力,还是有效的,还是会开花结果的。我们所有的教研组的同志,绝大多数基层教研组支部同志的确负担很重。有人说学校相当一个透镜,所有平行光都会聚到教研组,什么事情都落到教研组,相互之间要加强理解。考试这个事为什么讲这么多,工作是否还有可以简化的地方,这次我们也讲到希望机关也要更好的研究和改进为基层服务。但总的说我们是强调要重视抓德育,抓学风建设,抓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我们的目标还是希望把班级工作做好,把青年团的工作加强,把学生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还要采取点措施,怎么加强学生自己的力量。我们也研究过几次,在解放初五十年代,我们有过培养调干生的经验,但是虽然有实践经验的,假如成绩很差,也不容易在班上发挥作用。我们今年采取了一项改革措施,是在91年准备招50个经过推荐的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现在每年有推荐,我们今年在九个系选了50名高中学生,现在已在高中落实了。这50名高中毕业生,业务没问题,肯定可以达到高考要求的,而且政治思想上比较好,有工作能力,提前二、三个月,不经过高考了,假期压缩点,提前二、三个月进学校。学校对他们进行二、三个月的训练,包括去工厂、农村、部队,给他们讲班级工作经验,提出要求,希望这50名同学到了今年大一班上能成为骨干,当然不可能100%都成功。有了他们,大一班主任就有个依靠,慢慢班上有个核心,工作就好做多了。所以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还要调动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希望大家在很多工作中帮助配合。学生中发展党员,去年发展了100个,如果班上有二、三个党员,再有几名积极分子,他思想比较明确,主动做工作,就好多了。我们在89年4月到6月时,深感在学生中信息不畅通,很多情况上不来,基层非常重要,这点希望大家能配合,一起来抓。还有一部分是学校要精兵简政。这个问题同志们也提出来了,我想其中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现在做一件事情工作量要比以前多了,也有一部分我们可以改进工作,例如表报比较多,尤其反映科研的表报比较多。例如申请经费有表报、成果有表报(梁插话:有四句话:教务处的的会、研究生院的花样、科研处的表报、党委系统的汇报,对大家负担比较重)。研究生工作我们没经验,所以政策和办法包括考研经常在变。总的来讲,学校的工作推动又不能缺少管理。我和老方、老梁几个同志研究,我用一个工厂来比喻,一个工厂如果质量不能保证,很重要是检验部门不行,光管生产,缺乏检验是不行的。你们假如到国外好的企业去考察,可以看到先进的工艺每一个环节有严格的检验。学生的培养过程和生产当然不一样,但在某些方面和这个有类似,对于上课我们有考试和考查,对于研究生的整体情况的考察在培养过程也要有一定的制度,如中期考核,没中期考核恐怕也不行,所以有些事情要保留。科研的表报比较多,相当一部分是项目要求的,你进了863,863就有一套表格;你进了七五攻关,就有一套表格,还要开汇报会,花的钱也相当多。表报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基本数据,是不是可以计算机输入的,机关包括校、系机关应该能帮助基层来做好这事,采取点改进措施,减轻下面的负担。我们过去每年年终要求各系系主任给学校汇报工作,去年开始我和秘书长商量,各部处辛苦一下,你们把所有表报的数据填在一栏里,然后发给系主任。系主任核对一下,系主任打个勾就行了。比如你的奖酬金平均数需要多少钱,需要算出来,你核对不是,在此表上再写上数。系主任觉的这个有改进,部门是为基层服务,还要想点办法。今天各部处也来了,总的前提要做好工作,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来改进。这是一个问题,在讨论中大家提到的,我就说这几点意见。

   第二个问题,很多同志和教研组提到了学科方向和任务的问题。这方面交流了好的经验,也有些单位感到也还有困难。这件事情,学校很难和每一个教研组一起确定。主要从原则上提点意见,关键要依靠本教研组教师,特别是学术骨干,假如能提出一些和其他学术相互有关系的一些项目的话,又能争取到外面的渠道,学校可以帮助做,主要靠大家。这几年有几个项目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和老梁也说了,特别面对竞争比较激烈情况下,还是要搞有特色,取胜。三方面问题要明确,一个是国际上有什么新的动态,要研究透,新技术的动态要掌握。要充分利用我们现在每年出国600多人次,在外面还有相当一批访问学者包括年青念学位的,有的可能暂时回不来了,甚至我们也不保留其编制了,但还是校友嘛,可以维持联系,交流学术、提供信息。我校外文杂志不少,图书馆里我们看了一下,借阅并不多,利用率不高。所以动向要研究,研究动向很重要。学校几个大的项目,后来我们争取到了,比如低温堆。很重要的就是有这方面的经验,有几个国家在着手研究供热,达到什么水平,对苏联、德国的情况,他们摸得比较清楚。除了国际上科学技术新动向,另一方面是一定要研究国家需要。要把国家需要研究透。上低温堆,他们就研究了我国煤的消耗当中相当一部分在供暖上,所以要按照我们国家需要的情况上新的学科方向。第三个是结合我们的特长和优势,核能所很明确,你假如搞大的反应堆,我们比不过核工业部的。但我们搞低温堆这个大小力量恰好合适,而外边有的单位还觉得你这个东西不够大,并不是很重视。这三个方面处理好了,你就可以找到学科的新方向。一个是国际上有什么新动态,第二个是国家需要,第三个是你们自己有什么特点。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也是这样,是在863高技术计划中立上的,在863中能立项,和清华的教授组织起来,提出这个课题有相当关系。就在当时863订规划的前不久,张光斗给我送来一份美国工程科学院的刊物,里面有一篇关于制造革命的文章,与此同时自动化系、精仪系、计算机系、经管方面很多教授,如任守榘、张伯鹏等也给学校提出来,建议清华要抓CIMS。后来学校就给863计划的民口专家委员会相关的规划组写了建议书。得到采纳后,国家科委要求高校和产业部门分别写正式的立项报告。国家教委召集十几个高等工科学校开会,讨论和推荐哪个单位来写这个报告。当时很多学校对这方面动态还不是很深入了解,大家一致推荐清华来写。写完报告后经过三、四回讨论,一些学校提出说他们可以写,那你就晚一步了。所以你动手要早参与竞争就有优势,当然最后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也不是很简单的,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我们做,要反复论证比较。一个重要项目的落实,一个学科的开拓和发展,都要经过很艰苦的努力。总结起来这三个方面结合得比较好就可能占优势。国家需要也有两方面,需要大家都考虑到。一方面从我们国家实际情况出发,有关方面已经提出了,例如我们现在非常缺水,要把水利搞上去,而且中央也很重视。也有一些科研的方向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课题项目,上面提到的核能供热,是经过我们专家的努力以后,使领导部门感到这个问题的需要,最后立进国家项目,这样你就能进入。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有科学技术上的导前意识,在充分论证以后提出建议来,想干的事情符合国家要求,就可以有支持,有投入,否则没有经费来源,是办不成事的。国家的需要是广义的,也包括产业、企业、地方上的需要,所以不能消极等待。有一部分要经过我们的工作以后,唤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你搞项目要有经费来源,学校的科研事业经费来源是很少的,学校每年能够用在科学基金只有80万块钱,其中25万支持理学院,启动一个校内的基金项目往往只有二、三万块钱,为什么基础学科就困难点?因为基础学科科研经费来源相对比较窄,纵向的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民口有5个学科领域,军口2个领域,有相当一部分课题和我们的学科关系密切,相对基础研究经费也多一些,对这些领域的方向大家要关心研究。八五攻关也正在落实过程中。另外就是自然科学基金,从国家来的纵向渠道就是这几个。地方上每年的技术改造经费数量很大,可以往这个方向去争取到经费,技术改造我国每年800亿左右,中央投资加上地方,这个任务需要先进技术。学科的方向要依靠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和教师来研究,针对你本单位特点,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假如从各方面研究以后,你现在搞的这个东西,经费也很困难,前途不是很大,在国内也缺乏竞争力的,你一定要下决心,下马改。不然,这个会妨碍我们学科发展的。有时下马是很难的,改一个东西很难的。

   举这个例子说明有时候到一定时候该收缩的一定要收缩,我自己所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就有这方面的经验。该专业一成立开始时有人工晶体、高温陶瓷、功能陶瓷三个研究方向,后来觉得力量比较分散。晶体方向上投入了相当一部分力量,投资也很大,但是分析来分析去,感到人工晶体这一块我们没有相当优势,很多单位的技术与力量都比我们强,最后下决心就把晶体下马,学科方向集中在搞陶瓷,搞精密陶瓷,实践说明当时这个决策是对的。怎么去找新的学科方向,具体你那个课题我们很难说具体意见,主要依靠你们的教授和学术骨干。对学校的重点学科,到一定的时候我们会逐步组织一些会,希望大家能交流。有的你能从学校的其他学科那儿得到启发与思考,比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我相信在我们校内现在应该有一些学科能够通过应用这个技术,使你那个学科有很大起色的,可能我们还没有看到。原因就是可能你对集成电路这一套还不太懂,而微电子所对你这一套应用不太懂。这两方面要是能够结合一下,ASIC专用集成电路,这是我们国家微电子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这件事光微电子做不行,一定要其它应用学科结合起来。有时候学校召集开开会,两家就谈上了,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交叉的优势,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你一个教研组,学术方向、科研任务活起来以后,许多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其中还要强调适应性,强调通过加强适应性,通过办出特色来提高竞争能力。因为现在竞争是很厉害的,同样一件事,国内很多单位都在干,只要你有某种经费,很多单位都会来申请。高校之间有竞争,高校与科学院之间有竞争,研究所、大院大所的事业费都在减少。现在沈阳所,规定一个研究人员每年至少要争取到有一万元经费,否则在所里根本就呆不下去。科技体制改革后,有的大院、大所根本没有事业费了,所接任务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因此你得有点特色,要发挥我们的综合优势。我想就是方才讲的三点。另外发挥综合优势,该收缩的地方要收缩。这样就提出来我们教师要注意不断更新知识,同时也要看到年青的同志,他们接受新知识方面快一点或学的过程中多一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项目主持、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论资排辈,看看哪位在这过程中有实际水平的,也可以来主持,这是第二个问题。

   我很难更具体地讲了,因为有许多教研组在讨论时提到,说会上交流的经验好的很,但我们这个学科怎么办呢?希望学校帮助,我想这主要还是靠你们自己。学校能做的,就是把这些经验和各种渠道告诉大家,比如说重点基金、重大基金,这还是非常重要的来源。我们去开全国科技会议的时候,国家科委李绪鄂同志说:“我们的许多教师都不知道到哪儿去弄钱,其实有好多钱等着大家去要,当然要拿到钱也没这么容易的”。那就是说许多教师都不知道项目是怎么弄来的。比如说,国家“八•五”期间加强基础研究,科学院的组织就相对好一点,当然我们后来也组织了。他们就提出十二项重点课题方向,其中有很多的重点课题方向,现在都列上了,当然投资强度都很大。现在有两项他们提出来的,是由教委组织的,一项是生命中的化学问题,一项是飞行性科学。我碰到自动化系搞飞行性理论的李春文后告诉他可以争取在“飞行性科学”中提出课题。这个大课题投资强度很大,一些小课题像面上撒“胡椒面”的只有两三万块钱。生命中化学问题我们化学系应该也有力量。你要知道国家要准备搞什么,重要的是,很多项目在你以前已经有单位提出来了,我们要经常注意外面的动态,及时提出建议,影响课题的立项。我想学校要和大家多通信息、多交流、多组织横向的联合,帮助我们一些学科的发展。当然有一部分特别大的事,例如跑经费过程中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出面沟通的,我们还是愿意的,这是第二个问题,我讲这么几点供大家参考。

   第三个问题就是听了一些经验以后,讨论中大家涉及到教研组体制问题。前几年我们改革调整过程中还是有许多经验,为了把学科的关系理顺,体制上也作了一些调整。现在看来总的还是把教学、科研、实验室结合起来的体制比较好。另外,还有个党组织,教研组要有党支部,如果建立支部有困难,也要有党小组。昨天看到《参考消息》讲合资企业有的成立了党组织,有的外资很不高兴,但后来发现党组织非常起作用,调解矛盾、解决问题。有的外资企业成立党组织条件不成熟,就吸取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经验成立谈心部,专门负责与技术人员、工作人员谈心的。可能看到我们的支部书记经常在找人谈话,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当然党组织的作用光说是谈心就简单化了。在学校任何一个基层单位的党组织与行政配合起来的监督保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问题牵涉到体制问题,我们要慎重,现在看来教研组分得太小,不利于发挥综合优势。过去我们有些单位,长出科研来后,结果科研就独立出来了,组织教学就有很大困难。现在看来还是教学、科研、实验室综合体制。但现在已经有体制变动的,各系还是要慎重研究,经验证明假如因为人事问题把组织分开,从学科发展讲是不利的。体制上说这么点意见,各系要经过周密调查之后再确定。一个系里面,单位老是分分合合,有时候也有伤元气的地方。假如有些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逐步采取调整,把握不大的,也可以看一看。从学校角度来讲,系与系之间也存在一些重复的现象,有些不完全合理。交叉还是可以的,交叉有点好处,有点共同语言。但你完全重复,同样一个任务在外面,清华就有两摊、三摊,校内的联合不起来,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八•五”期间,学校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二十四个字的一句话里面不是有“调整结构”这句话吗?从大的方面来讲,新的学科我们不可能在五年里设很多。以工科为主体,工科里面专业、系的结构不完全合理的,我们也要采取方法稳妥地进行调整。如果调整的方向是合适的,但是一些同志还是不赞成,这样教研组和系里面还是要做好工作,使绝大多数同志可以理解到、认识到。但该下决心也还是要下决心,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关于体制的问题不是各个系、教研组都有,有的系说到这个问题,只能是学校说点原则,把握性不大的话,也可以再看一看。总之是不要因为变动影响教学、科研和培养人等各方面任务的完成。

   第四个大家提得比较多的是队伍问题。队伍现在困难比较多,主要有两部分问题。一个是教委这次开工作会也强调的队伍阶梯问题,我们分析了一下,对学校来讲,除了学术队伍问题,也还有管理部门的中层干部问题。学校现有相当副系主任、副书记以上的中层干部有345人,按现在的结构到退休年龄5年内要退下来134人,十年再要加127人即2/3;副教授五年内退下来525个,超过1/3。我们现在正在做升教授规划,升教授的名额要争取做到1995年教授能在教师中有14~15%的比例。但这次教委开会,升教授的名额控制得很紧,每年也就提70个左右,另外还争取到可以在即将退休的副教授中提15位。为了有一个合理的学术梯队,从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授主要只能在50岁以上的副教授中选聘,50以下,只能是个别突出的,由学校单独审批,以后也每年都要有。当然教授不可能都提55岁以上的,假如都提55岁以上的,队伍结构就不合理。所以,像今年这样,其中50~55岁和55岁以上的比例大约为6:4。我们希望50~55岁的多一些,同时要提一些50岁以下的。如果国家教委每年控制的我校教授名额就是70个左右,加上“提退”的15位,今后几年,大多数副教授退休之前不可能升教授。这个问题的矛盾可能会很尖锐,乐观的估计,要退下的副教授中能够升为教授的大体上为1/3,可能比这个数还要低一点,这一点要大家有个理解。应该说,即使是从副教授岗位退下来,他们对教学、科研也做了许多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做了许多贡献。但客观上,我们职称工作是这样一个的情况,希望大家有个理解。在这方面许多支部、教研组帮助学校做了好多工作。我们也要在工资、待遇等其它方面,在五年内逐步采取一些措施,对退下来的一部分老同志的贡献有些弥补。但从结构上还要看这个问题在今后几年相对比较突出,和历史上我们学校的发展和留人有起伏有关。在五十年代中以前清华每年留下来的人不是很多,以后留下来的人就多点。现在的许多骨干,教学、科研做了很多贡献,但从职称上我们现在只能做到这个程度。每年我们一定花功夫去积极争取名额。去年直到开系主任会的前一天,杨家庆跟我说解决了,第二天马上开系主任会,这样紧赶慢赶,赶到12月19日把职称工作做定。因为90年-91年,是“七•五”、“八•五”计划交接的时候,将来有个什么和待遇、福利有关的事很可能卡到90年底一刀切。以后我们也要注意,每年要办的事,都赶在年前解决,不要拖到下一年初。  

   队伍问题中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年青的同志更好地走上岗位、更快地成长。那天王晶宇同志介绍的经验很好,我们觉得还是要给他们压担子。在压担子同时也要关心他们,学校也要为他们创造些条件。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家属宿舍的建设计划中,特别是90、91年计划,要往年青教师方面倾斜一下,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讲,希望大家理解。青年教师留在清华工作的,将来有一部分要流动,按现在出国政策及社会上条件,我们不可能全部固定下来。今后我们队伍体制也和过去不一样,过去我们是助教—讲师—副教授这样一步一步升过来的模式,今后可能还是一支比较精干的队伍是这样的路走过来的,但是不可能全是这样形成的骨干队伍。会有教师是在国内、外得学位,有的国内培养但有在国际上交流学习和研究过的经验,也自己已经有事业上有成就,作为学术骨干引进的。另外,有一部分教师是流动的,再加上助教博士生与研究生队伍,加上博士后与访问学者队伍,形成一个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队伍。这样的力量,我们所有系和教研组要善于取得组织固定与流动相结合队伍的经验。我们要实施这个转变,假如哪个单位能够比较好的取得这个经验,那个单位实际上就能够比较好的得到发展。我看这个很明显,你不能等着,要善于运用流动人员。比如说,能从国内请到愿意来当访问学者的,博士后,从今年开始为博士后创造条件(住宿)。访问学者、助教博士生你要会用,流动会成为经常性的。90年,全校减少429人(其中教师296人),大体上1/3退休,1/3为流动的,一部分为出国的。年青教师77、78届即文革后入学的,历届留下来将近1500人。现在在校1070人,其中有不到三分之一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已经流动了。但是不能都流动,都流动就断了档了。都是流动的,那么你这个学科、这个教研组、这个专业就办不下去了。没有相对固定的骨干和核心力量,无论从学生培养、科研工作都不可能得到发展。清华还是有做学问的条件,风气也很好。因此,只要我们工作做好了,青年人当中有些还是愿意留下来的,现在主要是住房问题。在青年教师党员会上,我着重讲了住房问题,把设想、困难介绍了一下,我们还是要争取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对优秀的一些同志,我们就要有一些倾斜的政策。这样一来有一些骨干,给他们压担子。关于年青教师参加实践的问题,我们总的出发点是感到工科院校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假如搞工程的没有工程经验就很难。工科与理科、文科不一样,我跟土木系学生座谈时讲,学生中可能出现一个曹禺,但学生中很难出现一个像张光斗这样的水利专家,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一点工程经验也没有。因此,要求是不一样的。理科上你可能是世界上很出名的,有一些创造,做博士论文的创造,但你说是一个很出色的工程师,他很年轻时就是了,这不可能,这是一个工程经验问题。那么你书教得好,积累了许多工程经验,看得多、走得多。梁思成大家都觉得他了不起,但他花了六年的时间把全国重要的古建筑都测绘了,没有这样的功夫,怎么可能成为这样的大家。这是工程的特点所决定的。一部分是工程,一部分是工艺。制图教研组的同志跟我讲,你画过多少张图纸,会影响你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所以与搞理论的、文的有点区别。相应的工程方面的、工科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平均年龄相对大一些,就是有实践经验的问题。我们现在很担心,课题假如都是“软化”了,我们工艺、工程方面的、试制的力量队伍就会减弱,反过来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去向。从这个出发,工科学校教师要有实际经验,要有实际的工程、生产、工艺、设备方面的经验。文革中的开门办学有许多问题,但也使我们教师受到许多锻炼,到实践中去、下工厂,当然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另一方面使许多从家门到校门完全没有实际经验的青年教师,对国情有所了解。理科在清华的发展是应用理科,也应该办出特色,理工结合起来,这样的理科,大家感到是个方向。教师也要加强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是保留两年实际经验,也可采取另外形式,有的结合教学,二十几个教学试点班,有些任务,比如锻压实验室就有八九个教师在那里。还有一些项目长期以来,来来往往在工厂里面,也是实际锻炼,有的可以跟学生生产实习、军训等等。但总的来说,青年教师更注意要有实践环节的经验,特别是搞工程、工艺和设备的,与生产、工厂结合多,这是我们要长期贯彻的方针。我们希望有几个实践的点,去年我们组织他们到宝钢去,当然我们还要慢慢摸索这方面的经验。使青年教师加强实际锻炼,最好与专业结合起来,一开始可能经验不多,规划得不太好。例如,各教研组任务已经安排好了,又要抽走一个人,感到伤筋动骨,这个我们在工作中再慢慢调整。

   队伍问题就讲这么几点意见。

   第五个问题,奖酬金分配问题。大家听的几个介绍,都是统一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对这几个单位来讲,增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还是起一定作用的。由于各个单位条件也不太一样,现在奖酬金分配方式很多,现在经费也不太多,可能集中在某几个课题上,其他的以教学为主。如果已经有一定的分配方式,可以实行一段,要不要改,大家要慎重。总的原则是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把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时要增强集体凝聚力。因为这牵涉到许多教工的切身利益,太散了并不太好。你们觉得会上交流的一些方法好,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逐步向这个方向变动。这个分配问题的调整,搞得不好会影响生产力,希望大家要注意。其中牵涉到85年以后科技体制的改革,即科研工作中的课题组长负责制,现在教研组碰到的很多问题与实施课题组长负责制有关。课题组长负责制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因为从上面争取到的任务是由课题主要负责人承担的,因此就要给他相应的权限。比如课题组人员的组织,物资设备的购买(当然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学校为避免浪费有一些规定),但你一定要给他一定的权限把任务完成,这里也就牵涉到奖酬金分配问题。课题组组长负责制也带来点新问题,这几年这个口子慢慢开了,科技项目上的国际交流86年后开始扩大了,但是像集资盖房、装电话、再加上奖酬金等等问题上,有些单位的系主任、教研组主任反映,好的方面是充分发挥了积极性,但也往往形成各自为政、各成一摊,缺乏对于教研组集体有关事业的统一调度的力量。这次介绍的一些好的经验,既有分头负责又有集中调度的,而他们又能做到设备公用,人员互相支援,各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盈的时候留一点,补补缺。要逐步向这个方向过渡,但具体一个单位的调动要慎重。关于课题组组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已与倪维斗、侯世昌商量过了,会在今年科研工作会上弄个条例,总结86年以来实施课题组长负责制成功的经验,总体上还是要保证任务能够完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做到合理,按劳分配,各部分人都要照顾到。有一部分属于学校调控的,比如基础课教学,学校负责,各个系也都有一些措施。总的来讲,还牵涉到一个财源问题,假如系里力量比较强,学校里面力量比较强,就好办了。学校现在能够集中的财力不是很多,可以调动的资金少,这样我们就有困难。学校主要的能够集中的财力都补贴到预算上了,去年教委给我们的行政事业费预算4600万,最后年终花了5800万,这1200万都补上去了,这希望大家理解。我们收10%间接管理费,去年降了一个百分点,为9%,今年再降一个百分点,为8%。有一部分大项目,设备比例很高,我们就只能把设备部分减免收,另外200号是独立核算的。这样每年科研经费虽然名义上是七千多万,学校收上来的间接管理费也就300多万。学校开支很大,人头费每年就要二千二百万(包括有工资、退休费、学生的贷学金等等),水电与暖气,特别是暖气一年要85万,这两项合起来三千万就跑掉了。图书涨得很厉害,每年维持在二百万左右,五年没变,今年加到205万也不解决问题。外文原版的特别贵,因此,我们跟北大合作,互通有无。学校的修缮费只能维持起码的正常运行,光灯泡一年就要换六万多。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把基础课所需要的经费,包括教基础课教师的奖酬金保证了,而且逐年加一点。出路在开源,科研要有一定规模,另外发展科技产业。但科技产业一定要校系两级来办,教研组不要办,这一点教研组同志要想清楚。我曾讲过分配问题,分配问题关键问题是财源,财源多了,分配问题就好办了。但是科技产业开发的事一定要系与学校两方面来做,才能产生较大的效益。教研组要集中力量在教学和科研上。因为项目的成果绝大多数是从你们教研组基层的,你们不要觉得这项东西很好,就左顾右盼,就像把冰棍放在手里,最后化了只剩棍了。我举河北冀县暖气片厂,现在产值上亿,过去我们基本上是无偿援助,给他们技术,有人说假如我们自己干多好,一年产值上亿,一年几千万利润。但是你教研组自己干就不容易。转让一下两三万元,有的单位就满足了。你自己干就得派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至少三个人,还有一系列组织生产、销售的问题,这不是我们的专长,你教研组干不了。因此,我们只能校系两级组织专门队伍做。有的教研组觉得自己技术比较好,就能发很大的财,不愿意拿出来。他没有看到组织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大堆问题。你教研组不可能搞的,搞了就精力分散了。我们希望校系两极,系级最好也就是集中力量,有重点项目,像华海(工物系)、华谊(自动化系)公司、华丰(力学系)的方式,组织少部分人,把这部分技术组织好。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然后效益返回到系里面,我们还是积累了点经验。按国家目前的规定,学校办不上所得税,社会上办要上55%所得税。因此现在我们规定上交学校40%。虽然名义上这么规定,实际上你系里有困难、钱少,学校会少收一点,主要还是要补充系里的。这样校系两级科技产业发展起来以后,我们的力量就能逐步增大了。我们希望你们教研组下面在技术与人力上对校系有所支持,这需要有一个扶植的过程。分配的最后问题在于开源,开源以后分配问题就好解决。包括刚才讲到的浮动工资问题,我们希望工资的比例多一点,奖酬金的比例慢慢低一点。现在学校工资与奖酬金的比例基本为1:1。这里不包括“灰色收入”,即体外循环的未入学校账的部分。去年搞了国家提工资和学校浮动工资,89年与88年相比,学校人均收入提高9.2%,90年与89年相比,工资部分收入增加17.7%,奖酬金增加1.9%。总的人均收入增长9.68%。学校总体上人均收入还是逐步有改善,特别是去年9.68%与物价上涨指数比还是超过了。现在大致有三块,工资、奖金、补贴,补贴包括副食补贴、车贴、书报洗理,教工平均每人一年408元。现在除国家给的之外还缺二千万。因此,校系每年要筹集2000-2500万,否则学校就维持不下去。现在来讲,主要是维持,各系情况也不一样。每年跨系的教学逐步改一点,以后希望扩大。这样慢慢地摸索经验,把这个分配调过来,调整好。所以总的强调开源,没有开源谈不上分配问题,能开源的也就是承担的任务按国家规定政策给我们的一些条件。总的分配问题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不合理的差别。但是不是都用这会上交流的那种形式,大家要慎重。关于课题组长负责制现在要总结经验,今年科技工作会议当中科研讨论会中会专门研究和讨论相关的条例,这样使大家有个可以统一遵循的办法。总之处理这件事也还要慎重。

   第六,教研组主任负责制。

   教研组与学术带头人关系怎么样,教研组主任负责制怎么负责法等等是在工作当中碰到的问题。我们实施的是教育组主任负责制,但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党支部书记要参加教研组的核心。系里面是系主任负责制,清华试行校长负责制。要充分发挥民主,教研组一些重大决定要能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教研组与党支部商量后,在支部大会上商量讨论,这样就有参与感,有参与感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也可以起保证监督作用。把任务、困难、政策都交给大家,在工作中想办法。因此说这并不是不发扬民主,但也要注意不能议而不决,不能人人都有否决权。教研组主任负责制是一种体制,不能成为一人否决的安理会体制。党的一贯方针是民主协商一致,协商讨论争取一致。工作中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最后是主任负责制。尽量做到民主协商一致,但若有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听取意见,大家分析,最后按主任负责制,由主任作决定。被否决的同志应该意识到这很正常。我们要注意养成踊跃发表不同意见,民主表现在充分发挥各种意见,该集中就集中,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觉得主任的决定不合适,党支部有监督作用。支部大会党员讨论后,觉得主任决定不合适,不赞成,主任要暂缓做决定,请示上级系、校领导,这样不会发生教研组主任“独裁”。在有不同意见,但这事又必须要办的情况下,教研组主任有权裁决,这对教研组主任提出一个更高要求。过去我在西主楼也说过,我发现很多地方像联合国安理会,领导核心中有一个人否决了,事情就办不了,我们现在还发现,有的也不是领导班子的,有时候个别机关的一个人,他对这件事有意见就不办了,不办了这件事就停下来,这个就不合适。要养成一个习惯,工作当中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交换意见,但要有裁判,否则就办不了事。我们比较习惯的是民主协商制,就是过去我们党的传统。但是现在实际上因为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不可能做到意见都一致,所以关于主任负责制,我想讲这个意见,大家看看是否行得通。当然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这个问题实际上等于民主和法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大家要习惯这一点,养成一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统一的观点。比如现在学校实行的校长负责制,但是规定学位的事由学位委员会决定,老高(景德同志)是主任,学位委员会的聘书是由校长发的,但是学位委员会第一次会上我就说好了,相当于你们是检验科,我是生产科,你们按国家规定检查,我这个当校长的培养出来的人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他们要否决,我都没有否决权。我只能对人员的聘任有权力。所以去年有3个博士生,在学位委员会上被否决掉了,他们去找我,我说你们是最主张民主的,但你们的概念中是什么事都是校长说了算,你被否决了,我感到是我培养的学生质量不够,我根本无权改变学位委员会的决定。讲了学位委员会的职能和形成这个过程,他们懂了,就不找我了。职称也是这样,有些同志觉得委屈,给校长写信。我告诉他们系评审组是五人委员会,每人一票,最后打开投票箱,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总之,办事情要制度化,按法规,比如这件事是委员会决定的,那么委员会就要投票。而教研组,我们定的教研组主任负责制,那么我们工作中就要按规定实施。怎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不断总结经验。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提到的关于条件的问题。把各个方面工作做好,毫无疑问要有投入,不断地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七五期间,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在教学、研究生、大学生的各类教学和有关教育工作中,我们投入了1400万左右,武装了24个实验室。除了经常的教学设备外,对24个实验室给了不同程度的资助,重点是基础课和与研究生关系比较大的,也有一些重点学科给了资助。另一方面,大量的还是靠学科建设中的一些投入转化为固定资产,来支持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这后一部分在八五期间还是有几方面的来源。重要的一个是世界银行贷款,看来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有几个重点学科一共可以有大约850万美金的投入,这是八五期间很重要的一部分投入,一定要把这部分经费用好。我们把下面提出的订货计划初步看了一下,个别项目的订货单子可能要调整一下,大家比较喜欢自己就能成龙配套,尤其是计算机、工作站等等通用设备的配置,校内要有统一的考虑,做到充分发挥这个项目的潜力和作用。另外,最近还争取到100多万美金,除了这10个重点学科以外,也是以重点学科为主,合在一起这样就有近1000万美金的投入,应该说对学校设备的武装会起很大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自己准备自筹一些资金,对没有得到资助的校内重点学科(校内现有29个重点学科)可能也会有变化,特别是对量大面广的教学给予扶持。这个问题这学期要做个规划,一些必要的要求你们可以提出来,排个队,将来有机会,经过一定的手续就可以列入。七五期间,我们很多计划的项目没有完成,因为七五期间作为五个重点学校建设之一,本来国家要给我们一亿两千五百万,实际上只给了一亿,而绝大多数又花在基建上了,这样到设备上的钱就不够了。教学、科研的一些规划就没完成,包括一些基本建设也没完成(梁尤能:最早是3500万,后来压缩到2500万,最后兑现的是1300万)。计委就没给足,原想3500万给设备,一亿给基建,准备盖27万平方米,现在主要花在设备上,基建只完成了15万平米,剩下12万平米。假如要完成,按现在价需一亿六千七百万。八五期间我们能拿多少?现在告诉我们是90年的基本建设费乘五。这次教委开会,大家很关心这件事,讨论了很多思路,90年我们是1820万,乘五是9100万,要完成七五的任务都不行。现在有些政协委员给中央写报告,希望解决知识分子待遇和事业费困难,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很大。我在系主任会上说过,有的学校有意见,说清华是有优势,但清华也不是每个学科都好,凭什么说清华的问题能重点解决?这个事情我们也不好说,就看中央怎么下决心了。但是,即使这样,我们学校也要自己筹集点钱,因为要基本建设问题的确很迫切。大家讲条件无非是几个问题,一个是工作用房问题,一个是生活条件问题。我现在一个一个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才给大家讲的我们自己准备的要筹集的9000万中,主要搞基建,也还要一部分补充搞设备,希望除了世界银行的1000万美金外,学校能够支持的投资力度高于七五。基本建设要向住房倾斜,至于教学、科研用房在这一期间不可能明显改善。七五期间建了四教,基本缓解了学生上自习困难的问题。今年的基本建设费用大量投在图书馆上,图书馆新馆今年落成,这样就可以增加2000个座位,上自习困难问题基本解决。等图书馆新馆建成、南门口两栋楼完工后,主楼五层图书馆可搬出,这样个别困难的系科研用房可能有些改善。在整个八五期间,争取两栋楼(一栋是建筑学院、电教中心,一栋是理科楼)盖成。八五期间教室、科研用房不可能有更多改善。所以,今年的基本建设还要再开新建,要完成6万平米的施工任务,而1820万不够,920万的缺口如何解决?七五期间盖了5万6000平米住宅,我们有一千多户搬了家,还有相当的户数作了调整。现在盖楼不得了,光住宅现在一平米要交267元钱的税,380-400元建筑费,加上管道等,一平米要800元左右。八五期间盖六万平米的话,光这一项要4800万,那么,不能光盖这个,比如附中的楼也要盖,所以光靠国家投资不可能完成。我们积极争取外援,如得不到外援,争取建筑、继续教育和电教这两栋楼盖起来,然后理科楼就看能不能争取外界条件了,没有就不可能了。所以基本建设,教学、科研用房只能靠挖潜,用现有条件来解决,希望大家理解。现在用房上面,还有宽、紧不均情况,水、电、编制,我们还有点约束机制,住房我们一点约束机制都没有,哪个单位要的房多,哪个单位就合算,甚至个别单位还出租,因为我们一分钱都不收,有弊病。金属研究所课题组每平米4元一个月,我们也考虑采取改革措施。一个是定标准,这很复杂,因为设备不同,前几年没弄成,看起来要下决心,做到大体上科学,完了以后收房租。标准内钱给你,用房少于标准节约归己,超出多交,环境系已经采取了这个措施。现在分配房子分配不均,所以要整顿一下,但也不会八五初就起步。今年批下来新建工程20000平米,明年希望能多一些。20000平米中15000平米是住宅,5000平米一个是学生食堂,现在14食堂密度高得不得了,当然现在食堂利用率不高,开饭时间短,需要改进。国外开16、7甚至20小时,我们是统一时间睡觉、也统一时间吃饭,看来吃饭时间是否可以拉开一些?二是附中的实验楼,还有一个泵房,就这些。所以向住宅倾斜,如果每年盖15000平米的话,五年盖75000平米,按方才给大家算的要六千万,总共九千万,光建筑学院楼也要800~1000/平米,而且盖房要有配套设施,如商店、锅炉房、粮店等,所以困难很大。但我们要争取能盖6万到7万住宅,所以有一部分还要集资。6万到7万平米要重点解决青年教职工的问题。现在31岁以上的教师、35岁以上的职工没进一间一套的学校有1356人,青年人一听到这情况觉得没希望了,我说不是没希望。90年学校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新工人”总算出了筒子楼,一块石头落了地。四十几岁了,目前仅剩7户没搬。总不能让青年教师都等到40多岁。现在电器化设备也多了,筒子楼的房子实在太挤,条件太差。这样的话,假如盖6~7万平米,90年73%盖一居室,准备91年70%盖一居室,但也不能都盖一居室,90、91年盖完学校可以完成366套一居室、223套二、三居室,这两部分完成后,要到92年,大体上可能解决500套左右。整个八五期间争取再盖1200套住宅,完成了以后,到95年,35岁以上教师、40岁以上职工,加上一些双职工,另外可能还有流动的,有希望能够解决住上一居室。假如做到这样,还是可以有一些缓和的。所以要向住宅建设倾斜,教学、科研用房就要有所控制,这个正在做规划,今天不是最后正式定的,因为是干部会,所以跟大家说一下。中央把住房改革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海今年就要全面实行改革,北京一两年内也要开始实行。重要的一点是提租,我们觉得提租还是个好办法。把租金提高以后,我们校内想采取浮动工资的办法补偿。也不是提的很高,大概每平米一个月5毛5,这样一个50平米的房子大概20多元。这样有个好处,很多与清华无关系者住在校内,有的房租都收不上来。解决和清华无关的搬迁问题很难,搬迁户有的拿着菜刀来找我。提租可以使校外人员由别的单位负担,我们职工绝大部分住在校内,另外负担了很大一部分与学校无关系的,这是个社会问题,所以要改革,另外要加强管理。详细情况现在就不说了。三月份教代会我要作一个工作报告,我请孙继铭同志作一个详细的关于住房的报告。生活问题的条件,一个是工资、一个是奖酬金、一个是医疗、一个是退休基金问题,这个学校在研究。工资问题,我们是国家批准的可以搞浮动工资,这不是任何单位都可以的,这个办法还是好的,关键也需要筹钱。方才老方讲的,我们一部分奖酬金的提成,能不能转过来?浮动工资没有财力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退休以后怎么办,保留50%,这也只能是两年以内的政策,到时积累不够,越浮越高,累计下来不得了,所以要控制,要与学校的收入的增加相互配套,但这件事还是下决心要做。搞浮动工资,奖酬金的比例要对应压缩,而且人均收入要逐年提高,这对于我们保证队伍有个好的环境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退休的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争取今年下半年教代会上方案出台。现在已经将近1000人,而且增加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吸收风光厂的经验,90多人养300个老人,负担很重,每年利润全发都不够。现在有回聘,矛盾显不出来,将来越来矛盾越明显。现在平均寿命逐步增长,假如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数目差不多,矛盾会非常突出,学校会非常困难。这个问题假如现在不研究,将来会很难办。现在有些大企业因为这个问题很挠头。那么退休问题怎么办?三条路:国家、集体和个人。个人存点钱,养老防老;国家恐怕也不能增加很多了;我们想了半天,靠集体的办法,搞退休基金。这也是两方面,包括一些周边国家的办法,如新加坡,具体是工资出很少的百分比,学校再考虑划出一块固定的收入,汇集在一起形成基金。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有很大一批基金,有人专门经营这笔基金,搞股票买卖等,去年收入就非常多,发退休费用不了。当然我们不能搞炒股票,但基金的利用也要想办法,至少可以找到较可靠的信贷。假如现在8000人每人拿出很少一部分,组成基金,一年的利息不会有多少,但每年增长,让基金增长率超过退休增长率,这样现在动手干还来得及,5年以后就难了,10年以后就更难,拿出的少还可以,拿出太多大家就有意见。这样从现在起8000多教职工每人拿出一些支持要退休的,以后自己也得益,有保证。中途调转的话,也会退回本金加补偿。因为还有学校投入,参加的不会吃亏。退休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些想法。另外医疗的问题也作了一些改革,总体上采取小步前进的办法,小步但不断,逐步改革,方向是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负担。关于条件的问题、关于设备的问题、基本建设的问题、待遇问题等等的我就说这些情况。这次教研组工作会议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我就讲这样一些意见,供你们在研究工作时参考。    

   第二部分,简单地讲一下这个学期的工作。这学期行政工作要点我们将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大家。经常要抓的工作这个会上就不讲了,重点要讲我们要做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从学校来讲,要对规划和计划做些研究,这对学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有些要做规划方案,有些要改革,包括房屋改革准备在下半年教代会出台等。总体上我们最重要的规划还是学科建设和整个的任务。教学工作的改革跟整个人员的规模已定下来了,按照控制规模比88年通过的稍微压缩几百人,大学生控制在一万出头,研究生博士生增加一些,也就是两千多这样的规模。学科的建设很重要的是八五的计划要落实。另外要做实验室建设,重点学科的建设,这个方才已经提到了,所以规划是这学期很重要的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要抓基层建设。把学生班级建设和教研组建设落到实处。这个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学生班级建设主要靠抓优良学风班及甲级团支部的活动,开学初就开一个全校学生大会,希望大家配合,我就不详细讲了。教研组建设,这次干部会开了,还要动员全体教职工,把这个工作做好。

   第三件事,是关于德育放在首位,我们不能放松。结合校庆、海湾战争、人代会等等形势教育,这个方惠坚同志刚才已经讲了,而且要研究德育工作怎样规范化,各年级教育的内容以及力量的组织。教学工作上一个是要把50个提前进来的学生组织好,继续抓优良学风,然后确定学校第二批重点课程。现在学校一共定了46门重点课程,以及新的一类课的评奖,课程改革过去抓了一下外语,这学期重点抓一下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进行系统化,这个问题各系及计算中心热情都挺高,重点抓一下。

   另外今年还有一件事,大家知道一下。国家发了一个大学生的体育合格标准,这个事情很复杂,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也很重要。最近我们和体育教育组也商量了一下,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要把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体育合格标准落实下来。

   今年的毕业分配工作在这里谈一下。分配工作从学校来讲,还是有计划地指导下的双向选择试点,教委明确了还是继续进行。但是我们希望能在计划管理方面倾斜一点,保证一些重点单位用人的需要。我们相对来讲比别的学校要好一点,不能太分散了,不能完全是自己找事的方式,所以教委这次有规定,这次假期回去不能每人带封信等等。我们对于边远地区因为鼓励他回去,所以依然采取了一些类似措施,其它的我们还是纳入有计划进行双向选择。总的分配从各系看比去年的形势好。当然各个单位还是有不同,希望大家关心一下这个事。学校定的政策有个导向,就是对一些重点企业,重点单位的需要能得到保证,这与学生的自发愿望会有些距离,希望我们能够做些工作。研究生工作中,要把助教博士生制度总结一下。教学工作我刚才还漏了一点,就是把20几个实验班的经验总结一下。另外解决一下博士生生源不足的问题。现在大家反映博士生生源不够理想,包括素质不够理想。另外,把博士点的建设,包括开一些有水平的、能够适应面大的课程。科研今年是一个转折的时刻,希望大家能够把七五的经验总结下来,包括个别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原因要检查一下。假如确实是估计不足、难度太大,这对于搞科学研究是在所难免的,包括有些指标定得也不合理。定863规划时大家就认为很多科研目标,指标太具体不是很科学,科技上很多突破也是没法预计的。但也有一些我们主观上的原因,我们发现有些个别项目是研究人员不负责任或者出国去了,把这个摊子留下来,这些我们要总结吸取教训,加强管理,个别人员要批评,要有处理办法。另外人代会后,国家八五计划要逐步落实了,本子已经有了,大家要注意抓好这个时机,参加到有关项目或者有些是部门主持的项目中去。863任务有个调整问题,今年3月863计划启动五周年,专家委员会可能会调整,可能任务也要做些调整,所以大家要有意识的去落实,这很重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最近换届了,我校金国藩教授任了副主任,换届之后,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会陆续出台。关于材料学科的10个重点项目91年要出台,92年出台的项目就更多了,大家要研究这个指南,根据这个指南去承担任务。总之,任务要落实。另外还希望在八五期间,我们在农业、在基础工业的改造以及国防科研(国防科研经费有所增加)方面做些贡献。这些问题中最主要要落实,我们还要总结经验,准备开科学讨论会。外事的问题想单独开会,其中一个问题想说一下,就是对苏联的合作也要有控制,还有五月份以后和台湾的民间交流可能增加一些,也一定要有序地进行,将来单独要开一个会。关于单位公派,有一部分人,其实也不是单位安排的,自己联系的,那么就请按自费出去的算了。为什么要用公派名义,因为有这样的公章比较好办事,但是,本人又不愿意接受公派的有关政策。现在公派问题比较多,从国外的反应情况来看也是这样。所以不要随便,要有计划,原则上不搞学位。我们并不反对出国,但不能走了很长时间不归,还占了我们的编制。这个我们还是要管理起来。学校的有些条件,比如编制呀、住房呀,要用到正在为学校做工作的同志身上。所以外事方面讲这几点。图书馆暑假以后要搬家,这是学校比较大的事情,要做好准备。今年校庆,图书馆局部地方可以参观一下,将来要在全校学生和教师中进行有关使用的宣传教育。

   这个学期我们一个是要抓规划,一个是要抓基层建设的落实,大体上就是这样。其它的情况我就不讲了。关于后勤、保卫、生产等等,都有些任务。学校有这样几个活动,给大家通通气。第一个是3月份开学初,我们要召集全校学生大会,主要表扬优良学风班,进一步在同学中抓一下学风建设和班级建设,推动一下。3月下旬准备召开教代会,这次教代会至少还要准备请一些职工和教师当中的干部列席,扩大一些,把学校的一些事情给大家作一个介绍。因为最近我们把全校所有的住房情况清理一下,确定了一些管理办法,也挖出了一点潜力,特别是集体宿舍。总之要加强管理、挖潜、改革,同时还要建设,要解决这一些跟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较大的问题,所以在教代会上要讨论。今年是校庆80周年,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发扬继承清华爱国的革命传统,发扬奉献精神,走知识分子正确成才道路。这样要在全校的青年学生中、教师中进行这一教育,充分利用校友中的一些事迹。学生在寒假中要搞一个叫做“寻访校友足迹、探索人生道路”的活动,报上也登了。我们的校友确实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很大成绩,说明我们文革前教育主流是成功的。当然总结起来我们也有些缺点、不足的地方,要很好地总结经验。利用校庆,我们要把环境整治一下,美化环境,一个美好环境的熏陶还是很重要的。现在还是有很大改进,后勤职工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有一些角落不行。这次新竹清华来人,对我们校园很赞扬。徐贤修(38年校友)11月来了后很赞扬,说校园很干净。我说我们这像小孩洗脸,鼻子眼睛还可以,耳朵后面不能看,有很多角落不行。面积太大,308公顷,每年清洁费、校园绿化费等支出很大。这几年搞了校内公益劳动,暑假后有了很大变化。这次学生在校庆中要搞一个“清华育我,我爱清华”活动,有一百个班将参加公益劳动,整治校园,校庆期间他们还将组织大批的、经过挑选和训练的同学迎接校友、做引导,因为校园很大,不好找人,找人找不见,找不到地方,所以今年要组织好这件事。学生要训练,学习校史,熟悉地形,教工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五月底到六月初准备开一次科学讨论会,总结七五期间的经验,包括我刚才讲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八月底九月初要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七•一”又是70年。今年大的活动主要是这些,其余还有各部门的。几个大活动使得上半年感觉很忙了。总之工作就是这些。我们利用这个机会讲这些意见,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来,假如觉得合适的话,结合你们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我的话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