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 张孝文
1991年3月29日
各位代表:
从1991年到2000年这本世纪最后的十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非常关键的十年。党中央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生气勃勃、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很高兴能在这个时候,向全体代表及全校教工报告过去—年学校的工作和今年的任务,请大家讨论、评议并提出意见。
一、1990年学校进展的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同全国人民—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一个根本(即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两个中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三个结合(教学、科研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全校教工团结—致,艰苦奋斗,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今后的发展和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把德育放在首位
在去年五月召开的教代会上我们认真总结了89年春夏之交这场严重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的指导思想。经过去年暑期的全校党政干部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书育人研讨会,尤其是经过上学期本届教代会的第二次会议,应该说这一年来,广大教工对于“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应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已求得进一步共识,提高了通过本职工作促进育人的自觉性。各系配备许多优秀教师,充实和加强了班主任、辅导员的队伍。
在改进马列主义理论教学的同时,社科系等很多教师积极参加了教工和学生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辅导和专题讲座,受到普遍欢迎。广大教工结合教学及实践环节,以及参加学生班级活动,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民主党派团体也积极组织老教师结合个人的经历与学生们坦诚座谈。这一年来,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内容明确,形式丰富多彩。例如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迎亚运、比贡献”活动,组织了“奋斗者的足迹”等多场报告会,举行了“继承五四传统,共话人生之路”大型主题团组织生活和“继承一二九传统、弘扬清华精神”等活动。很多同学参加了党校和团校学习班学习党团基本知识,寒假期间为了迎接今年八十周年校庆,很多班又组织了学生回家乡“寻访校友足迹,探索人生之路”的活动。课外的科技、体育、文化活动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加上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建设发展,过去一年我校学生的思想面貌已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
2、弘扬亚运精神,为亚运会做出贡献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的胜利举行,大大振奋了民族精神。为办好亚运会,我校师生献出了智慧、洒下了汗水。我校84名女学生和5名教工参加了开幕式团体操表演,有1200名清华学生组成亚运会义务服务队,还有更多的同学参加亚运义务劳动、植树等,共约2万人次。在亚运会的计算机系统,一些体育场馆的设计及建设,主火炬的改进和完善,新闻传递摩托队,以及田径、体操、游泳等许多项目委员会和一些裁判队伍中,都活跃着许多清华教工和学生。我校广大师生为亚运会做出了贡献,受到亚运会组委会及北京市各有关部门的普遍好评及奖励。亚运会也极大地激发了我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推动了我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亚运会已结束,重要的是要把亚运精神转化为持久的精神财富来推动今后的工作。
3、修订教学计划,加强实践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过去一年重新修订教学计划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次教学计划修订有如下几个特点:(1)为适应拓宽专业需要,加宽了课程构成,着重加宽了技术基础课的内容。同时还增设人文社科的限选课,在—年级开设音乐、舞蹈课,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2)进—步完善了培养过程三个“不断线”,即外语学习和应用不断线、工程实践训练不断线及计算机学习和应用不断线。(3)加强了实践环节,总体上保证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比例为7:3。
要保证教学计划所确定目标的实施,还依赖于课程质量的提高,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据教务处调查,在目前全校开设的919门课程中,质量较好的约占40%,有5%左右课程还不能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教学质量较差。目前校、系两级已分别制订了课程建设规划。全校共确定教学面较广的重点课45门,这几年“—类课程”评选工作对课程建设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全校共评选出24门“一类课”,覆盖474个班的教学。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1990年有31所高等院校参加的北京市第7届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生物理竞赛中,我校学生取得前11名的优异成绩。
1989年5月教代会上我们提出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决定对培养过程加强实践环节作进一步改革。提出对这项改革—定要积极慎重,条件成熟可以先试点,逐步推广,不要“一刀切”。机械系压61班首先在去年暑假前在校办机械厂进行了一学期试点,取得较好的经验,全班22名同学结业考试全部取得了二级工资格。上学期又有22个班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试点。总的说效果是好的,参加实践的学生在了解国情、加强劳动观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等方面都有提高。但也有不少困难,尤其是校外实践场所的落实难以在教学计划中固定下来。本学期学校要专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这项改革能巩固下来。
除此以外,去年暑假全校广大同学参加了包括军训、生产实习、勤工俭学、公益劳动、社团演出、社会调查等等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共计12600人次。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这几年来最突出的。其中各类生产实习及认识实习共106个班3170人,实习中50%以上同学介入了课题任务,共完成了445个实际课题,既学到知识又为企业及社会作出了贡献。
还有大批同学在各系及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分赴山东、内蒙、四川、安徽、大庆、吉化、一汽等地开展社会调查,很多同学在假期还自觉地在当地参加劳动及专题调查。广大同学在接触社会中看到祖国四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尤其看到了十多年改革开放使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提高,懂得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振兴中华的道理。从许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身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从平凡、艰苦的劳动中看到了思想上的差距。当然我们不应该对一、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估计过高,但证明这个环节的确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加强班级建设,学风有明显好转
加强班集体建没是学校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一年来学校把抓学风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进行,无论从校内或校外反映来看效果是好的。
去年开始学校提出开展建设和评选优良学风班活动,在“重在建设,落实基层,调动广大同学自身积极性”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得扎实、健康,受到各系普遍重视及同学们的热烈响应,积极性很高。在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教师等帮助下,很多班从提高认识着手,找差距、订措施,全校二至五年级276个本科班中报名参加初评的有221个(一年级不参加评选),占班级总数的80%。据估计,通过这项活动全校学风有变化的班级有262个,占参加评选范围班级总数的95%,各系推荐了65个班级参加评审,经高标准、严要求、多渠道评选后,在前不久举行的全校本科生大会上,学校已正式表扬了10个先进班集体、37个优良学风班和29个甲级团支部,各系也表扬了一批班级。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创建更多的优良学风班。
去年以来学校还提出了要刹住考试作弊风,严格考试要求及考试纪律。通过加强教育与管理,提高学生在平等诚实基础上竞争的自觉性,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学风的侵蚀。广大教师非常支持这个决定,虽然出题、监考、阅卷等工作量增加了,但大家觉得认真抓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值得的。在最近两个学期的考试中,逐门课程、逐个班级贯彻落实了各项措施。绝大多数学生积极拥护、自觉地遵守考场纪律,两个学期来期末考试的秩序和纪律不断改进,有效地制止了考试作弊。此外,学校还通过完善奖惩制度、研究生推荐制度、双学位制度等把思想教育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
加强学生班集体的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建设好班集体,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5、加强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十年来我校研究生的培养有了巨大发展,已经摸索并初步建立了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基本上建成了批量培养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和教师队伍,目前在校研究生数已超过2600名。但是由于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生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有很大区别,这样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我们是缺乏经验的。在改革过程中对各种类型培养模式及改革措施的利弊也有个认识过程,因此对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我们还需要花更多精力进行研究改进。应该看到我校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对于提高及反映学校的学术水平,推进“两个中心”的建设都有极其重要意义。1990年我校又新增了9个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总计达63个,15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总计达98个;新增博士导师55名,总计有182名,此外还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今年是我国学位制度建立十周年,到1990年底我校共授予博士学位417人,硕士学位4504人。在最近“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回国留学人员和优秀大学毕业生表彰大会”上,我校培养的研究生共有46名受表扬,占全国的6.6%,这从—个侧面表明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总体上说质量是好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着重抓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导师职责,发挥导师在德育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在新生录取、中期考核、学位审批三方面把好质量关。中期考核要坚持“提高共识、奖惩分明、严格要求、敢动真格”,作为淘汰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决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1990年参加考核810人,其中342人得到奖学金,同时受中期考核警告有42人,不宜继续培养的6人,改为试读半年的1人,这对促进研究生思想和业务的全面成长起了很好的作用,这方面工作今后还要加强。
去年我们全面施行了助教博士制度的改革,初步反应总体上是好的,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暴露了不少矛盾及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研究加以改进。
6、“七五”攻关喜获丰收,科研工作显著发展
1990年是“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广大教师科技人员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科研工作的成绩是十分喜人的。
全校去年共承担了科研项目1334项,各类科研经费达7452万元,1990年完成的科研工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是历年来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最多,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年。据统计,通过技术鉴定的研究成果344项,为前几年平均数150项的两倍。获各类科技奖励共13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三大奖24项(我校获三大奖总数已达126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7项,其它专项奖52项,申报专利63项(累计503项),授权专利50项(累计283项)。
(2)科研成果水平高,一些重点科研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在正式登记的152项科研成果中,国际水平占62.5%,国内首创或填补国内空白占24.3%,其余13.2%均为国内先进。一批重大成果,受到高度评价。其中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已通过鉴定验收,并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将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立200兆瓦的工业示范堆;微电子所承担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完成1~1.5微米CMOS成套工艺,并研制出国内急需的专用电路1兆位汉字ROM芯片。此外,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验工程、单原子检测技术、同位素分离、陶瓷发动机、光盘、煤燃烧及环境保护等一批重点项目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及成果。
(3)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有了新的进展,有的已进入国际市场。1990年我校又有13项科研成果经推广后年增经济效益超过百万,获校推广应用效益显著奖,1983年来累计91项,为社会创造效益达7亿元。此外还有一些成果取得重要的社会效益,如吴良镛教授主持的“菊儿胡同”改造,为北京市危旧房改造中能保持传统古都风貌及民居精华开创出一条新路,受到广泛重视和欢迎。有一批产品的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果。例如化学系承担的显示用液晶材料生产能力已达到500公斤/年,占国内市场的80%,被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试制计划。材料系的“新型空冷贝氏体钢系列”等5项被列入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
(4)加强了校内跨系、跨学科协同攻关以及与校外的科技协作。充分发挥我校综合性多学科的优势,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移,如由化工系、化学系和生物系联合组建的“天然再生资源工程研究中心”,由电机系、自动化、核能所、微电子所联合组建的“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等工程研究中心已相继成立。我们希望这种体制能够在加强横向联合、促进开发研究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起到积极作用。
7、实验室建设及图书、出版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近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及学校工作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实验室的发展和提高。1949年我校只有12个实验室,仪器总值才200万元左右,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也不过7100平方米。现在我校有141个实验室,使用面积8.8万平方米,拥有2.3亿元的仪器没备;在实验室工作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工人已有1500多人。上—学年度为本科生、研究生开出650门实验课,共334万人时,同时还承担着1246项科研课题和483项社会服务项目的实验任务。一批实验室已对校内外开放并发挥重要作用。我校已建成—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形成了核能技术开发及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试验工艺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验工程(CINS)等三个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和摩擦学、智能技术与系统、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化工、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中心、分析中心、电教中心、强度与振动中心等实验室已成为面向全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实验基地。
实验室工作人不图名利、不辞辛苦,长期默默无闻地甘当“二传手”,为学校教学、科研作出重要的贡献。为了表彰和鼓励在提高实验技术、改造及研制实验研究设备、改进实验内容等方面所作出显著成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我校在1990年首次评选出实验技术成果奖共计81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4项。今后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制度化,以推进我校实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可在今年内完工并完成搬迁,校庆时新馆部分建筑可开放参观,下学期投入使用,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新馆落成已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此外,面临近几年来由于物价和外汇汇率上调引起的书刊大幅度涨价,而图书经费历年来基本持平的严重困难,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确保必要的书籍的购置及期刊定购不断线,保证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过去一年图书馆领导十分重视广大师生对服务工作提出的积极的批评意见,在制订措施、整顿纪律、改进服务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期望在新馆落成的同时,图书馆服务工作也能上一个新台阶。
1990年也是我校出版社成立十周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努力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出版了一批水平较高、有特色的教材和学术专著,受到校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为支持发行量少的高水平学术专著的出版,去年学校通过决定设立“学术专著出版基金”,基金额为100万元。
8、加强校产、物资管理,顺利完成全校物资清理整顿工作,物资清理整顿是1990年学校行政主要工作之一。
我校共有固定资产5.8亿元,全部清理一次涉及到学校每个单位,4.8万件仪器设备,10多万件家具都要逐台件清查,工作量是很大的。全校动员了上千名教工投人了这项工作,很好地完成了此顶工作。不但摸清了家底,健全了管理制度,也是对全校同志进行一次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教育。大家反映这次清理是多年来少有的认真。国家教委今年1月在我校召开了有全国36所直属院校代表参加的“委属院校物资清理整顿验收工作会”,对我校清理工作进行示范验收,抽查10个单位,账、物、卡全部相符,检查结果满意,给了很高评价。我校成为全国高校第十所通过教委物资清理整顿验收的学校。通过这次清查,我们更意识到要用好管好这一大批财产责任的重大,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潜力为国家多作贡献。这次清查也暴露出学校的财产管理制度有不够落实的地方。此外,少部分大型设备使用效益低,说明我们在设备购置上还有浪费现象。
去年在教代会配合下我们还组织力量顺利完成了对全校住房的全面调查工作。为学校今后住房建设、分配及管理提供了基本情况,有关这个问题在孙继铭副校长报告中会有详细说明。
这里我还要提一下去年配合全国人口普查,我们还顺利地完成了校内人口状况的普查工作。通过这次普查,搞清了在清华园的各类居住人口总数为38020人。通过普查对于搞清校情,为制订学校今后发展规划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准确的基础情况,有关的情况汇总后将分批在校内公布。
9、校办产业稳步发展,年产值创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以来,学校对校办工厂及科技产业的管理体制作了改革,对产品的结构也逐步进行了调整,使得学校校办产业向前发展了—步。1990年我校校办科技产业年产值和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实现利润超过12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原有的校办工厂除了继续发挥实践教学、科研加工的基地作用外,努力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去年全校的校办工厂总产值2530万元,比1989年增加了13.5%,实现利润了718万元,比1989年增长19%,达到我校校办厂历史上最高水平。
我校现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22个,这些企业以清华大学的综合技术优势为依托,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开始显示出活力,—批有较好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产品正在形成。1990年全校各类公司的产值及经营总额已超过5000万元,实现利润540万元。清华技术服务公司是成立最早以出口软件为主的校级公司,已与日本、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累计创汇已超过400多万美元。清华科技开发总公司是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首批认定的新技术企业,成立不到三年已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00余项,经营总额已达2500万元,利税250万元。我校校办科技产业已经涉及到计算机、卫星通讯、核技术应用、电子、化工、机械、仪表、能源、材料、生物、环保等广泛的领域。
为了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我们按校、系两级管理,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理顺体制的目标,对这几年我校陆续兴办的一批公司、企业进行了调整及整顿。为加强与原有校办工厂的协调,充分发挥原有的生产能力,学校成立了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校内科技产业的管理工作。
我校的科技产业除原有校办工厂外,多数是这几年来初步打下基础的,现在虽有不少困难,但前景是乐观的,可以期望着对国家及学校作出更大贡献。
10、教工队伍结构进一步调整及优化
截止1990年底,我校在编人员共计8368人(另有停薪留职200人),其中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5678人,工人2114人,职员576人(包括从工人中聘用85人)。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关于“严格控制编制定员,不得随意扩大编制增加人员”的精神,去年全校实际离退休教工170人,调出123人,出国、停薪留职等减少159人,合计452人;同时接收、调入、招工、留职复薪共计增加289人(其中教师219人,包括接收国内外博士42名,硕士43名,本科毕业生100人)。全校教职工总数1990年实减163人。
去年在坚持“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全面衡量,加强对思想政治条件及工作表现的考核下继续进行了职称评审工作,共审批正高级职称94人(平均年龄55岁),副高级职称201人(平均年龄48岁),中级职务330人。为促进中青年骨干队伍的更快成长,学校继续对50岁以下晋升教授及35岁以下晋升副教授单独进行评审。
目前全校共有教授及相应正高级职称494人(平均年龄58岁),副教授及相应副高级职称1688人(平均年龄53岁),总计2182人,其中67~70年毕业的256人,70年以后毕业的26人。自1988年及89年以来,我校还相继在技术工人中开展了技师及高级技师的评审工作,现我校共有高级技师10名,技师73名。专业职称评定工作在我校已转入正常化,一套评审程序及办法也愈来愈完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制度化,使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能保证学校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做到有章可循,公平竞争。这件工作关系到学校发展提高,也涉及到教工切身利益,难度是很大的,由于矛盾较多,客观条件有限,虽经学校多方努力,解决了不少问题,但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情况去年学校正式制定了一个教工离退休办法,这个办法考虑到要坚持正常的离退休制度,使中青年同志尽快成长接班,同时也考虑到学校这一段时间离退休人员比较集中及一些学科实际困难.因此某些学科学术骨干及学术带头人的离退休年龄,在执行上将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11、坚持开放政策,在开展海峡两岸清华大学学术交流上有了突破
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校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大扩展了与海外学术和科技交流的范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有益经验、提高我校教学及科研水平、改善实验室条件以及扩大清华大学在国际上影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内,我校派出教工到国外讲学、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工作、考察访问等共计685人次,其中访问学者、攻读学位及科技合作出国半年以上的共114人,公派研究生、本科生出国留学22人,各类人员中自费留学出境127人。在校外国留学生来自39个国家共162名,各类专家及教师共506名来校访问工作或讲学,还接待了359批计1492人的外宾来访。我校主办国际或海峡两岸学术会议3次,还开办了各种知识短训班共28期。对外交流的规模与类型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事实说明我们是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
值得—提的是,去年暑假在清华园内首次召开了海峡两岸清华大学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台湾新竹清华大学20余位教授组成代表团来校参观访问和进行学术讨论,加深了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建国以来北京的变化,清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及水平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2、加强财经管理,在事业发展的同时教职工收入有了提高
1990年是我国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但是国家的财政形势仍然严峻,教育经费增长不多。1990年教委给我校事业费拨款4764.1万元(不包括戴帽下达专款),年初制定的综合预算为5502.3万元,后因事业发展,又调整追加了320.6万元。全年实际支出达5822.9万元,学校经多方自筹弥补预算缺口1058.8万元,做到了收支平衡。取得这样成绩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全校教工和各级财会人员共同努力,增收节支的结果。目前为了弥补教学事业费拨款不足,—方面要依靠科研项目上交公共消耗提成、科研编制费及校办产业等各创收单位上交利润等来解决;另一方面学校采取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合理分配费用;加强财务管理,逐步严格成本核算,整顿校内经济秩序,加强制度建设和法纪观念,加强对工资外收入的总量控制和各种收入比例的调整等措施。从各个方面强化管理,逐步理顺经济关系,促进开源节流、提高效益,见到了初步成效,保证了办学的基本开支。
在事业发展同时,广大教工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1990年我们按国务院有关文件进行了工资调整,同时学校拨出专款实施了浮动工资的改革,全校奖酬金的发放额比89年也有一定增长,这样全校在职教工的年均收入比89年提高了9.6%,明显高于去年零售物价上涨的水平。
13、基本建设及校园修缮成果丰硕,办学及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1990年全年按计划完成基建投资2148万元。学生宿舍24号、25号楼共5848平方米按期交工,为学生宿舍增加了近1000个床位,保证了暑期后开学用房,学生宿舍经过调整居住分布逐步趋于合理,居住环境及条件也有了改善。过去一年完成了东南小区教工宿舍五幢共20192平方米,有294户老师喜迁新居,同时有613户教工居住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另外南门口的两幢科研生产开发用房共8434平方米,一幢已通过验收,另一幢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图书馆、学生宿舍27号、28号楼及原煤场位置的东13、15、16楼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外,学校完成了CIMS实验工程,热能系馆大厅,电子工程系超净实验室,试验电厂等教学、科研、生产用房的改建维修,改善了工作条件。还完成了4270平方米的危房加固,粉刷学生宿舍、教室及住宅共33000平方米,对工物馆、印刷厂、学生1—4号楼等13栋建筑的漏雨房顶共14800平方米进行修缮。校内新建自行车棚720平方米,新建柏油路及水泥大方砖道路广场5万多平方米。
校内通讯有了很大改善,闭路电视及公用天线已覆盖了78%住户,住宅电话户数扩大到1990门,已达到住宅户的38%。对沟通信息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14、节水节电取得较大成绩,后勤、治安部门作出新贡献
北京市供水供电多年来—直相当紧张,我校水电用量很大,不仅每年支出浩大而且造成资源紧张、供不应求。对水电使用上的浪费现象,过去也做过些工作,但由于措施不力,效果一直不够明显。1989年以来一方面加强了了节约水电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重视。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加强了节约水电的技术改造措施,完善了水电计量基础设施,对使用单位采取定额包干节余归己等自我制约措施。一年来,取得显著的效果,1989年比88年全年用水量下降33.7万吨,而1990年比89年又大幅度地下降了90.3万吨,去年成为80年代以来我校用水量最低的一年。仅以学生宿舍区用水量同期相比:1989年4月总用水量为15.1万多吨,人均用水量12.5吨,而1990年4月总量减为5.9万吨,人均5吨。1990年全年用电量2790万度,从学校发展速度及规模来说,也是这几年来增长较低的一年。节水节电虽然已经取得—定成绩,但决不能松懈,仍要抓紧。目前浪费水电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节约潜力还是很大的。
我校的环境保护在过去一年也取得了新进展,多年来由于食堂多,旧灶数量大,不仅耗煤还冒黑烟污染环境。去年后勤部门特别是膳食科的同志们经过努力,克服经费困难,将全校128口大灶全部作了技术改建。经监测和区环保局区验收,煤烟排放已全部达标合格,改善了学校的环境,同时还可节煤20-30%。此外,学校加强了水源井管理,对各饮用水井配合区防疫站进行定期监测,水质分析的结果标明我校供水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学校全年新植树5134株,新修草坪28000平方米,校园环境有了进一步变化,1990年又一次评为北京市的花园式校园。
我校治安保卫部门的同志们为学校稳定局面和社会稳定,为保障校内治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一年来行政、后勤、治保等管理及服务部门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全校教学、科研、生产和师生员工的生活创造较好条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5、贯彻治理整顿,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财检”及治“三乱”,加强了廉政建设
1990年是贯彻“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方针关键的一年。 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教委的部署,我校再次进行了年度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和治理整顿“三乱”(即乱办学、乱收费、乱发文凭)的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审计署委托北京市审计局对我校“七五”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国家教委审计局对我校1989-1990年上半年财务决算进行了审计。对于这些审计、财检工作学校各级领导是重视的,学校主管业务部门及财会、审计部门投入了很大力量做好这项工作,不但是为了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而且也是对有关工作人员和广大教工进行—次遵纪守法的实际教育。从审计和检查的情况表明:我校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个别单位未经学校批准购买专控商品、私设账户甚至公款私存、违反政府有关规定乱收费,以及未经批准擅自与外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合作办学等等违纪现象仍然存在。此外,学校在财产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擅自将校产出租、出借、入股甚至变卖而把收入归单位所有的现象也不是个别的。针对审计及财检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加强了财务规章制度的建设,对经济管理办法中不完善的条款作了修正。我们学校规模大,校内独立核算单位多,进出金额相当可观,固定资产已超过5亿元,因此财产物资管理工作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纪违法必究,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学校的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去年年底学校还在校系两级领导及直属单位领导干部中展开了一次廉政检查。纪检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如实反映给有关领导及本人。各级领导班子通过组织生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群众反映意见较多的一些问题学校进行了讨论,制定了具体实施“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几项规定”的措施。同时对—些个别问题请纪检部门进一步作专题调查。最近对于近年来发生的及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违纪问题也作了认真的处理。
在回顾我们去年所取得的进展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与1989年相比,1990年学校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这是学校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党政各级组织和广大教工为维护学校的稳定局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学校经过一年多认真的清理清查,1989年动乱期间校内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均已基本查清。本着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团结教育绝大多数的原则,只对个别犯有严重错误的人进行了必要的处理。清理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保持学校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面临的任务和今年工作的安排
在“七五”期间和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及我校所承担的艰巨任务来看,全校很多工作还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从国际环境看,我们面临着两种挑战,—是国际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二是国际反动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挑战。从国内看,高等教育既要为九十年代和下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专门人才,又要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作为国家一所重点高校,我们要意识到这个历史的责任及时间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于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1989年的政治风波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不能因为—年多来国内及校内思想政治状况好转而放松警惕。应该看到与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的斗争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政治方向、人生道路、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解决的,进步了也还可能有反复。因此,要不断改善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落实和贯彻到学校培养全过程中及体现在各项工作上。
加强德育工作要依靠全体教工尤其是教师的努力,我校广大教师是注意自己在思想政治上的表率作用并注意不断提高自己觉悟的,但是这方面问题也还不少。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教工本身的思想教育工作还有待于加强。这十余年来我校虽然从招生、培养过程到毕业分配作了一系列改革,但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来看,学校培养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要继续完善和改进在计划指导下进行“双向选择”的分配改革,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去。
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总体上说,与清华大学地位相称的、对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还比较少;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科研课题分散、小型和软化的倾向依然存在;校内联合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科研任务不平衡,一些基础工业学科处境比较困难;科技产业的规模及效益与学校科技实力及地位不相称,与一些先进兄弟院校相比有不少差距,我们还没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能形成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
在事业发展上,国家对教育事业费投入不足,短期内还难以改变。这给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既影响事业发展,也影响到师生员工生活条件的改善。
在队伍建设上,教师及职工队伍的建设和接班问题是影响学校今后发展的关键,要更加迫切地提到日程上来。
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去年同方部教材库的重大火灾事故就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关于这场火灾学校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问题,学校已有专门处理决定并通报全校,我在这里不再重复了,应该指出这场大火所暴露出来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部门、其他工作方面也有表现。有些单位领导要求不严、纪律松弛,某些工作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有章不循、失职渎职,这已不是个别现象。全校都要高度警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找出漏洞、制定措施,以这起重大火灾事故为借鉴,改进工作。
此外,校系机关及服务管理部门还存在着减少层次,提高效率及更好为基层服务的问题。在这方面不少教工曾经提出过很多意见及希望,学校虽然也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在回顾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对今年的工作学校作了一个安排,在这里我把要点向大家汇报一下,欢迎代表们提出建议和批评。
1、认清形势,做好规划
今年是我们国家进入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的第一年。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已在全国范围内公布,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要通过国务院据此所制定的十年发展规划和“八五”计划。经验证明学校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尤其与国家关于教育及科技事业的发展计划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在总结“七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制订—个五年发展规划。至于学校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总目标在1988年及1990年两次教代会报告中都已经提出过,这里不再重复。制定今后五年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六句话,那就是:“坚持方向、深化改革、改善条件、着重提高、发展优势、多做贡献”。
坚持方向——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要切实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政策导向,确立党组织在学校政治思想上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把清华大学建成我们国家培养高质量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强阵地。
深化改革——就是要在完善及总结已有改革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改革是为了更好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增强各项事业的活力,完善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正确处理国家、学校、个人三方面的关系,逐步改变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的体制。
改善条件——就是要本着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改善学校教学科研、实验装备及生产、后勤条件。要创造一个“教书育人”及开展研究开发工作的良好环境,同时要使广大教工的生活水平及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及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着重提高——就是要稳定学校规模,集中精力抓提高。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水平。
发展优势——就是要面向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巩固和发展在“七五”期间已经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充分调动校内各方面的积极性及发挥多学科的特点,做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发挥清华大学的整体优势。
多做贡献——就是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急国家之所急,扩展领域、提高水平、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为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些关键科技问题,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制订“八五”规划及十年设想,既要有干劲,解放思想,敢于提出及承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新目标,也要实事求是,考虑各方面条件及承受能力,做到切实可靠。作好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还在进行落实之中,这个过程我们希望能广泛听取各系、各单位及广大教工的意见,以集思广益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2、继续贯彻落实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
要切实组织好十三届七中全会文件和七届四次人代会有关文件和精神的学习;结合八十周年校庆进行以“爱国、奉献、成才”为主题的多种思想教育活动,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清华建党65周年,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以及结合国际动荡不安的形势及变化进行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自觉性。要通过表扬先进班级的活动,在广大学生中进—步开展“学先进、树新风”活动,巩固和发展这一年来在学风建设上的进步。同时继续搞好宿舍、食堂、教室和运动场四个文明场所的建设,使学生有一个安静、整洁、秩序井然的学习、生活文明环境。要更好地调动广大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帮助同学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广大同学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教育和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正确道路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工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动员和组织更多的教工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中作出新贡献,创造新经验。
今年的教学工作要继续抓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基本建设,年内将确定第二批校、系重点建设课程,马克思主义课程要作为校级重点课程来建设,要制定出全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方案并落实措施,做好第六批“一类课”评选。对不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差课要逐个弄清原因,采取切实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到1995年有45门课达到“一类课”标准。今年要进行全国第二次优秀教材评选和全校第四次优秀讲义评选,通过这个评选要推动学校的教材建设。要总结教学实践试点工作的经验,巩固和提高原有校内外基地,同时加强与厂矿企业的合作,重点建设—批稳定的校外基地。要加强学生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积极引导大家参加体育缎炼。从今年起在大一各班要试行国家教委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要加强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把几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协调一致,各有分工,形成—支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要建立把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结合起来的培养体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当前切实把好“三关”,即招生、中期考核和学位授予三个环节,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认真总结学位制度建立十年来研究生工作的经验,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培养模式及管理制度,包括淘汰制度,从根本上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扩大培养工程类型和管理类型硕士生的试点,扩大招收“论文博士生、硕土生”的规模,为一些骨干企业培训科学技术和管理骨干。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争取1995年在站人员达100人。
3、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落实“八五”科研任务
在总结“七五”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组织力量积极争取并全面落实“八五”攻关项目和各类科研任务。要保证重点、适度集中、加强联合、发挥优势,把我校的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除了要巩固及发展我校在原有一些工程技术领域的优势外,还要研究在国家急需的领域,如农业、国防、基础工业的技术改造等,学校如何作出新贡献。同时要联合起来对一些新的交叉学科作布点,对于教育及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也要作出规划。要总结课题组长负责制的经验和问题。为了总结经验,迎接挑战,学校在今年上半年要召开第十三次科研讨论会。
“八五”期间实验室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用世界银行贷款新建及扩建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马上就要启动,要抓紧做好准备工作;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个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的评估开放和运行工作,也要逐个落实;还要结合国家经济建设急需和我校的综合技术优势,建设和完善一些工程研究中心。要巩固物资清理整顿成果,采取措施,提高设备使用效益。今年实验室科研设备的购置工作量会很大,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要克服分散倾向,校内能公用的就不要重复购置而造成利用率不高,浪费人力、物力。要货比三家尽量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严格设备订货的论证、审查、验收制度。
校办工厂要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方向,始终把培养人放在首位。积极推进科技兴厂,要提高认识,完善政策,抓紧人员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使校办厂能发挥校内工程中心及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中试基地的作用。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科技开发工作,理顺生产关系。组织好拳头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和巩固与校外地市、企业的横向协作和交流。
积极开展多渠道的对外教育和科技交流,加强公派及单位公派的计划性。注意有控制、有目的地搞好对苏交流。此外要慎重、稳妥地统一组织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
4、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九十年代是我校新老更替的关键十年,根据测算,从现在起到1995年,我校将有150名教授、600名副教授达到退休年龄。不仅学术队伍,技术工人队伍及管理干部都面临交接班问题。目前我校副系主任以上的中层干部共330人中,5年内到达离退休年龄要退下90人,10年内要再退下129人,即2/3要更新。一部分学科尤其是某些教学岗位“青黄不接”情况严重。由于大批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老师要退出岗位,急需一大批合格的较年轻教师来接班,这是个直接关系我校今后能否保持及发展现有优势的关键问题,希望能引起全校同志的重视。我们希望现在还在岗位上的老教师、老同志,能把培养“接班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有计划有意识为年青人创造成长及挑担子的条件。
校、系、教研组各级组织都要把培养青年教师和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有计划地使他们尽早上岗。对青年教师要在思想及工作上严格要求,同时要关心他们全面成长。要在青年教师中树立多种渠道成材的典型,鼓励他们在战斗中成长。要根据目前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的客观事实制定切实措施及相应政策,逐步建立起一套固定编制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队伍管理和使用的体制,学校在职称、住房等方面的政策要有利于建立有一支比较稳定的骨干队伍。为给青年教师的锻炼成长创造条件,这几年学校基本建设要向缓解青年教职工住房困难倾斜。各基层单位要学习工物系近代物理核电子学教研组的经验,他们对青年救师采取“压任务、促成长、有事业可干,多关心、创条件、无后顾之忧”的做法,使青年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教研组这个温暖的集体。几年来这个教研组有计划地派一些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至今都能按期返回。
5、开源节流,深化管理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八五”期间,国家能够投入的事业经费和基建投资难以有大幅度增长,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挖掘潜力,开源节流。今年的预算经校务委员会讨论审查已经确定下来,总支出是按5927万元安排的。目前教委事业的预算还没有下达,估计比去年不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学校仍要补贴1127万元左右的缺额。今年的基本建设国家拨款1820万元,缺口很大,因为今年续建项目就很多。因此,新建项目要重点保证教职工住宅,除了清华附中实验楼及学生食堂外不再新开教学和科研用工程。今年全校基建竣工面积可达5.5万平方米,是历年来较高的一年,学校事业发展及一些单位用房紧张的局面,在新图书馆及南门口两幢新楼使用后虽然可以部分缓解,但是主要要依靠挖潜及改进管理办法,提高使用效益来解决。
学校后勤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推动“优质服务”。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理顺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办学效益。
要切实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齐抓共管,制定必要的管理办法,强化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继续完善和健全防火、交通管理等各项安全保卫制度,使1991年的治安形势好于1990年。
要进一步严格控制校、系机关编制,今后一年内要结合调整科研编制,对机关定编进行—次复查。要发动基层逐个部门地对会议制度、表报种类、办事手续等进行一次检查,使精兵简政工作落到实处。在机关中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在机关中开展“管理育人”活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我这里要特别说一说,与广大教工生活及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住房、工资与奖酬金收入、医疗和退休后生活待遇等四个方面工作的改革问题。现在看来完全靠国家包下来的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及改善广大教工生活条件的要求,国家已经明确,解决这些问题要依靠改革,依靠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力量。因此“八五”期间学校要逐项研究方案,采取切实改革措施来逐步缓解积累下来的矛盾。关于住房问题,应该看到这些年来经过努力,教工住房条件有了不少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住房紧张的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工矛盾更为突出,出路还是在于“多建、改革、管好”。学校对这个问题是重视的,这次会上我请孙继铭副校长就住房问题向大会作一个专门补充报告,把情况及打算向大家交底,欢迎代表们提出意见。
关于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现在我校离退休人员已超过1100人,而且今后几年增加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我国平均寿命逐年增长,物价及医疗费用的上涨,在职人员工资外收入比重较高,按现在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待遇,矛盾会愈来愈大。所以这个问题现在再不重视、不研究,将来会十分被动。解决问题看来不能单依靠国家来承担。我们的想法也是要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办法,一方面要组织起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一些工作,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要考虑在校内建立离退休基金。现在学校已经着手研究方案,要争取在今年下半年教代会上提出方案。另外,关于医疗问题去年教代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后,在教代会积极参与下,对原来的管理办法作了一些改进,现在的方案中个人负担比例并不高,看来还是合理及可以承受的。今后要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条件地逐步前进的办法进一步改革,方向同样是依靠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解决。
关于工资及奖酬金收人问题,我们的想法是逐步增加工资在总收入中的比重。由于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工资增长幅度低于物价上涨水平,使得这几年奖酬金在收入中比例愈来愈高,各类补贴也名目很多,这样的收入结构并不是很合理的。去年经上级批准,我们初步实行了浮动工资制,但是浮动面及金额还是较小的。我们的想法是在“八五”期间要把工资制度与人事制度—起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要更好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严格聘任制及合同制,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要实行这个改革除了上级领导部门支持外,关键还在于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敢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要开拓学校的财源,通过校、系两级科技产业增加学校收入。这件事情现在还只是一个设想。
6、迎接八十周年校庆,继承和发扬清华的优良传统
今年是我校建校八十周年。八十年来,清华大学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并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大家知道清华历史上是用美国政府退回部分八国联军勒索的“庚款”余额建立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从知识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然而与美国政府企图从精神上、文化上控制中国的愿望相反,清华在历史上不仅培养出一代代热爱祖国的学者、教授、工程师,也成长了一大批革命志士。说到传统,在解放前清华历史上存在着不同势力的斗争。我们要继承发扬的是清华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的核心就是这种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校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光荣的爱国传统,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精神。纪念校庆就是要在全校尤其在青年学生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继承和发扬学校革命传统的教育。
为迎接校庆80周年,我们要发动全校师生员工美化、绿化校园环境,推动校园的文明建设,充分显示清华园良好的精神面貌。学校将按照隆重、热烈而又适度、节俭的原则搞好、组织好各项活动,希望全校教工能积极地投入有关的工作,热情接待来校参加活动的海内外校友。
7、加强基层建设
最后我想要说明的是学校各项工作最终要通过基层单位包括教研组、科室、班组等去实施。
去年暑期干部会上学校提出要抓两个基层组织的建设,即班级建设及教研组建设,得到了各系、各教研组的积极响应,很多系、教研组多次开会总经验,面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学校也集中听取了一部分系、教研组和党支部的汇报,共同讨论了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问题。今年年初学校党委和行政共同召开了教研组工作会议,会上对教研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交流了经验。电子工程系电子线路与系统教研组、精密仪器系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组、工程物理系近代物理核电子学教研组、自动化系工业仪表及自动化教研组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另外还有4个支部及一个基层工会书面交流了经验。从介绍的经验可以看到:这些教研组大都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特别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及一个有战斗力的党支部。这样就能在很困难的条件下出色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团结一致,朝气蓬勃地展开工作。我们希望各基层单位能落实这次教研组工作会议的精神,把先进的经验变成大家共同的财富。
各位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同志们,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困难也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振奋斗志,埋头苦干,—定能把今年和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