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第十三次科技讨论会上的总结讲话

张孝文

1991年7月12日

这次我们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召开了第十三届科技讨论会,倪维斗同志代表学校作了主题报告,在开幕及闭幕会及三个专题讨论会上一共有23位同志发言介绍了经验。很多单位结合本单位的85规划,利用这次科技讨论会进一步作了动员,起到了总结经验、鼓舞士气、迎接挑战的作用。我们说这次会开得是很好、很及时的。

首先,最近这一段时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科技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今年4月全国863计划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题了词“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4月22日江泽民同志在四川考察时就科技工作作了长篇讲话,而且说这次就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问题。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任国钧的“向科技革命进军”的重要文章。差不多这个时候江泽民同志又给李瑞环、丁关根、王忍之同志等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要求在宣传工作中突出科技的作用。

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科协四大上作了重要讲话。特别提到“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明确提出了两个转移的战略。完成这个战略任务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现在GNP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主要不是靠科技进步及管理的改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还是依靠资源、资金及劳力的投入。科技进步包括管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大约只占3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都在60%以上。我们资金有限,资源也有限,而且这部分投入多(如能耗增高),带来许多消极代价,单纯依靠劳力增加则使劳动生产率长期提不高。

所以对这个转移要有充分的认识,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是说一切科技成果就可以自然促进经济发展,真正要使它发挥作用,从实验室成果到开发成产品,从试制的产品到可以成批生产的商品,商品还要能进入市场,是很不容易、很艰苦的过程,这次很多同志在讨论会上都提到这一点。说明对这个规律,我们认识比过去要深入了。

第二,从学校来讲,七五期间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无论其规模及取得的成果,在清华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过去十余年学校工作有两个重要的发展,一个是大批培养研究生已形成规模,另一个是科研工作广泛普及的开展。学校建成了既是教学也是科研两个中心,而这两方面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大量研究生的培养促进科研的发展,科研的发展也促进及保证培养人材的水平及质量。

七五已过去了,成绩已成为过去,但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因为这个时期也是拨款制度变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深入的时期。而八五期间国际科技革命发展的紧迫形势及国内的竞争都是十分严峻的。社会上对我们期望很大,压力也很大,我们希望这个压力能变成动力,像倪维斗同志报告所提到的那样来迎接挑战。关于成绩、经验、规划、目标、重点、政策等各个方面倪维斗同志报告已经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在各系讨论中大家总的是赞成的。

同志们也提了一些意见,如对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没有提到,又如有些论述如水平与贡献关系,怎么针对不同研究工作特点可以说得更清楚些等等,在集中大家意见基础上可以再做修改后正式发表。

我只是强调及补充讲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重视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又要统筹兼顾,组织好力量使科研工作能促进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

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特别是像清华这样重点大学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科研工作比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来说成果比较容易有特点,容易表现,如果政策调控不好,容易产生重科研轻教学、愿意接受教学的职称聘任而不愿做看来是“重复”的教学工作的倾向。这几年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证教学尤其是基础课任务的完成,与前几年相比,情况已经有了变化,但我们还是要经常注意,各级组织都要明确,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且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两个挑战,即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及国内外反动势力企图颠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演变的危险。学校是他们必争之地,因此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把德育要放首位。清华的声誉主要是人才的声誉,是毕业生在社会上贡献造成的影响,科研事业也有影响,但培养人是根本的。

所以:

1、在力量安排上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要首先保证教学任务,要派优秀的胜任的教师上讲台。

2、对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较年青的教师(有一些基础课例外)要提倡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路,一些单位经验证明,是可以做到相互促进的。

3、在分配政策及待遇等处理上,校、系都要有一定调节,保证我们总体目标的实现。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学校工作中是一对长期的矛盾,要我们时刻去处理好。

二、八五期间学校的科研工作要从学校八五规划全局来考虑及安排。

八五期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明确是:

坚持方向 深化改革

改善条件 提高质量

发展优势 多作贡献

为什么这样确定?

李鹏同志在人代会上报告提到“高等教育要在基本稳定规模,合理调整结构的基础上,下大力量重点抓好一批大学,使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努力使一批重点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责无旁贷要担负起这个责任,要多做贡献,在八五期间,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前提下,要花大力气建设一批国际水平的学科,使学校在建设国际第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总目标中迈出重要一步。

这次会议提出科研工作要上水平、促联合、创效益,讨论中大家都赞成。应该看到七五期间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应该提出更高要求。

七五期间我们出了一批有水平的成果,但总体上说像低温堆这样突出的,在国内及国际上有影响的成果还是少。总的说还是比较分散。像清华这样的学校,每年或每一、二年没有一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成果与学校地位就不相称,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提出来,因为从八五规划情况来看,还不是很明朗。当然有一些客观原因,现在搞科研实际上主要指挥棒是经费,很多科研工作是哪儿有钱的就干,跟着拨款转。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学科建设、国家需要与经费渠道统一起来,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但也还是可以选择,有一些有意义也有水平的大项目,尤其是技术改造项目我们下功夫研究、下决心争取不够。另外像低温堆、CIMS这样的项目,也是在立项中起到推动作用。这次讨论会,我们提出要上水平这个问题,并不是讨论会完就为止了,而是要组织我们教师经常不断地注意这个问题,讨论会后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提倡创新精神,经常注意国际上科技新动态,要敢想,不能局限于跟踪,就是跟踪也要有创新。还有不少是学科交叉的课题,要组织多方面专家研究讨论才能产生一些新思想,学术及技术方向还是要我们教师、科技工作者在下面提出来,这不完全是各级行政领导能代替的,但领导在判断、决心组织方面还是能起到作用,校系两级都要加强这方面的努力。这包括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改造问题,这次我们把马鞍山的轮箍厂的热锻压生产线技术改造列为重点,就是提倡鼓励。我们说的水平是广义的包括各类研究,都有水平问题,如果过分分散,都是小打小闹就不能做出大成果及高水平来。

这次我们确立了八五期间的目标,要求科研经费总额与七五相比上升30%,这个数目总的说是不少的,这还不包括要新建和扩建十来个重点实验室及若干个工程研究中心,大家感到人力紧张,但另一方面全校总编制已确定并达到了。固定编制增加多了,学校各方面压力也太大,住房问题不解决,年轻同志不稳定。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非固定人员,充分发挥研究生、大学生的作用。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深化人事制度管理改革。机关要精兵简政,在今后五年新增人员中要首先考虑第一线的需要,要通过人事管理改革,挖掘潜力,调动各类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事实证明不同单位情况还是有很大区别,潜力还是很大的,今年暑期学校的干部会要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总之要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办学效益。

三、关于八五期间学校科技布局问题

学校的科研工作还是要强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科技产业及应用推广多层次的布局,基础研究大体上也只能在15%左右的比例,因为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很少有渠道(博士点基金、校内基金量都不大)。基础研究要强调学术水平,很重要的是要有创新,对于基础研究,论文当然是检验的重要形式,但论文要重质量,是不是对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技术的发展有指导作用。发表论文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出版物,也不能笼统认为在国外就是有水平,大家知道现在国际会议接受论文是比较容易的,但不一定能在第一流杂志上发表。不仅发表,还要注意引起重视的程度,各系是否可以用计算机对科技人员的成果进行管理,有载录及量化的评价方法。例如自然科学奖就是评价基础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相对来说是薄弱的,现在定了个目标希望在10年内有10个奖,现在国家每2年评一次,每次50个奖,10年有250个奖,争取10个也不是容易的。七五共得了七项,但是要看到87年那次是多少年没评累积起来的,有个目标工作可以有重点。

基础研究的方向及选题很重要,学术带头人要在这方面起作用,如果目标定得不高,不恰当,就很难出高水平成果,这是个薄弱环节。对基础研究要创造较好的学术环境,要解放思想,敢想,要多交流,基础研究经济效益不明显,会更加清苦一些,从事基础研究的同志要提倡敬业,有事业心及爱好,要提倡一种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但领导上要重视,给以一定支持,当然也只能是保证重点。基础研究中的突破不是人们所能期望的,六五国家攻关曾经定了目标要求超导每年提高1/2度,后来没完成,五年只提高了2度。但86年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一下子突破,提高了几十度到了液氮温度以上,这是科技界没有预见到的,但也不是一点根据没有。目前校内有一部分基础研究水平并不高,包括即使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小课题,选题的水平就不高,这是值得注意的。这次交流了几个经验如卢强介绍的电机及电力系统动态学基础研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学校的科研中还是重点,比重比较大,大体在50%以上,主要来源和渠道包括八五的攻关及863任务等,我想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有应用前景,是否真正能用到生产中去,有发展前景。要想到最后要变成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或新产品,在生产中有竞争能力,因为这一类科研相当一部分比重是跟踪的,那么你任务特点在哪,如果你做出来性能/价格比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就是失败的。热能系介绍的经验是很好的,如燃煤减少污染,技术路线可以很多,你方法很好,技术很高明,效率也高,就是成本高,也就推广不了,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生命力。例如防污染问题比罚款还便宜,我们现在污染罚款并不高,你这一套办法很贵,工厂就认罚不认改。总之在选题作技术方案、确立研究方向时都要考虑经济问题,这个观念过去我们不太重视,希望全体科技人员尤其搞应用研究的引起重视,否则,研究了应用不了,鉴定会开得很好,但就是不能形成生产力。技术高不一定就是最成功,R.C.A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太阳能代替现在发电,结果还是失败了,日本用于计算器上,转换效率不要太高占领了市场。有很多记录装置,如磁带、磁盘、光盘的竞争最终是性能/价格比。最近去计委谈微电子项目,说起飞利浦曾经在存储器上与日本竞争,最后还是失败了,投入好几亿损失了。所以有个技术方向,要有应用背景的,应该是性能/价格好,这才真正能推广出去,否则再好也没人要。

八五期间我们强调要面向技术改造,作更多贡献,现在看来,基金、863及八五攻关覆盖面并不大,尤其大项目集中在一部分系所,很多单位任务仍不饱满,经费有困难。从积极意义上讲,是面向主战场,真正在技改上发挥作用。同时,要扩大面向,在科技兴农,广义的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关于科技产业我们认识有提高,抓科技产业对于加强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使培养的学生有经济观念,对于科技工作面向国民经济都有积极意义。抓科技产业使我们懂得把实验室一项技术变成产品进入市场是很不简单的,所需要的配套的技术装备,与做样品就不一样。不少科研成果真正推广有一系列问题,只有成套技术才能保证能稳定而有较高成品率的生产,经济上最合理,使用上方便,要到国际市场还要符合国际标准,不是很简单,科技产业是薄弱环节,清华这样学校没有一两项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产品应该看到是我们的差距。发展科技产业还要考虑到改善办学条件,要依靠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才能推进学校的改革及发展,有苗头的技术是不少,各单位要想通,有代价的贡献出来,小单位搞会困难的。例如销售、售后服务这一系列问题,一般教师不熟悉,也不一定适合去干。发展有人力、场地、资金一系列条件。因此要打破小打小闹,很多事情实际上也不是教研组教师之所长,分工协调好了利益上也不会吃亏,风险也小了,所以首先要向学校提供,论证后觉得学校自己干不了再转让出去。关键是要组织好,形成拳头产品,发展科技产业,这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

关于人文学科的研究,我想是要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到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段话作为指导方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为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作出贡献。这包括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成果,要充分发挥我校理工科方面的优势,文理渗透,如在语言,文字与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的结合上做出成果。要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及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平演变的斗争中作出贡献。关于经济及管理科学研究,也要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为目标,要发挥我们的特长,在技术创新、计划管理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方向做出成绩,也要发挥清华多学科优势,如可以与CIMS相结合。

四、加强联合

这个问题提倡多年一直还是个问题,也有了一些好的经验,联合有几种形式,如:

1、有的大基金,是一大口袋,切成几块,这一般矛盾不大,问题是要加强实质上联合,特别交叉学科的攻关。

2、国家一个重大任务我们组织很多单位来完成,如75期的703项目,陶瓷发动机就比较成功,相互间有联系,组织得也比较好。

3、几个单位上下的或是部件与整机关系的只有联合才能搞出来较好的总体成果,这类联合往往就有矛盾了,这里有个让利让名的问题。事实上这类矛盾很多。不仅不联合,还相互拆台,甚至内战外打,踩对方,说别人坏话,知识分子的弱点暴露出来了。我们要加强教育。有的课题方向现在校内有好几摊,我们提倡要有合作又有分工,不要挤到一块去,可以有些竞争但首先要讲风格。有些情况我们要采取行政措施。另外是有一个思想问题,什么都想自己干,实际上不可能,或是水平不高。总之要大协作要树立全局观念:①要提倡全局观念,清华是个整体。②要相互让利让名,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否则水平不高或小打小闹,或干脆办不成还有什么利。③必要时校系两级要干预。

五、关于队伍问题

这不仅是科研工作的问题,也是牵涉到学校教学、管理各方面工作一个突出的问题,大家比较担心的是年轻的同志怎么尽快接上班的问题。这其中核心问题是关于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也就是人才争夺的问题。

我们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如果单从物质利益来考虑我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能相比,与校外某些单位也不能比。毫无疑问我们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在85期间学校要采取一些措施,尤其是缓解中青年教工的住房问题将作为学校85工作的一项重点。但我们很多单位的经验,对一些优秀的人才来说事业心是更重要的。过去我们介绍过工物系王经瑾同志他们教研组的经验,生物系也有一些好的经验,CIMS也介绍了经验。这次科技讨论会上微电子所就有很好的经验,他们本来85期间已经落实了较重的科研任务,但是不满足,深深为我国微电子事业的落后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而担忧,而分析起来,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中试,我们研究很先进,但过渡到生产中去困难重重,到生产中去要解决保证批量、成品率、降低成本等一系列问题。这个工作在发达国家可以由工厂来做,我们国家工厂的技术开发力量有限,中试不能不靠国家投资,学校做这件事当然是很困难很艰巨的任务,国家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微电子所领导在这次科技讨论会上把这个问题向全所党员提出来,要不要接,而且说好不能评论,要表态,要报名,不计报酬下决心,结果非常踊跃,尤其是中年的同志,李志坚告诉我信心足了,也相信能把年青同志带动起来,顺便说一下,这个任务正在争取申报中,今后落实了还要依靠全校各方面的支持。

六、关于对外技术交往中防止受骗问题

这几年,我们不断发现有受骗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这主要发生在倒买倒卖上,其中一部分是由于我校有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过程中缺少经验,又急于想通过倒买倒卖获利赚钱,于是轻信而签订了法律上讲是无效的合同,而且是在没有担保情况下付货款,其中有的案子当事人就有手脚不干净,造成这种损失领导也有失察、失职,这样的事情一犯再犯是很不应该的。我们讨论过学校主要依靠科技开发,技贸结合也要有自己的技术在内。最近发生一件很大的诈骗案正在处理中,我们希望所有领导及工作人员要兢兢业业,同时要严肃处理,该校纪的按校纪,该执法的就按法律制裁,不能估息。

我就讲这些意见吧,有不合适的请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