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教职工动员起来,认真搞好校内管理改革——在清华大学第二届教代会、第十四次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张孝文

1991年11月22日

各位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同志们: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准备,学校已经制定了一个推进校内管理改革的配套方案,我们认为现在需要发动全校教工来进行讨论、审议,研究如何搞好这次校内管理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就是这次教代会的中心议题。有关文件已发给大家。在梁尤能同志比较详细地向大家介绍改革的内容及主要措施之前,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深化校内管理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经历了整顿、恢复、调整、发展和着重提高等阶段,克服了各种曲折及困难,包括经历了像1989年那样严重的政治斗争风浪,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广大教工是清华历史上这个重要阶段的建设者和见证人。现在努力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已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长远奋斗目标。认真总结及回顾一下这十多年来我们的经验,集中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开放这两条。这十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及提高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提下,进行一系列改革的过程。这些改革是包括学校教学与科技事业改革和校内管理制度改革两方面内容的综合改革,例如调整学校学科和专业布局;建立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学生招生、培养、管理、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扩大对外交流与开放;采取为适应科技体制及拨款制度改革而实施的课题组长负责制;为发展科技产业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人事制度上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在分配上建立奖酬金制度及浮动工资制度;开辟集资建房的途径;改进教职工住宅分配办法及公费医疗管理方法;在生产和后勤一部分单位中试行的承包责任制等等。在领导体制上作为试点单位,在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实行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学校也建立及健全了教代会制度,完善了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措施,健全了干部任免制度等等。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学校完成“七五”期间的繁重任务、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和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召开的学校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对这些已经作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因此改革从总体上说并不是现在刚提出来的新课题。那么这次内部管理改革与过去一些改革措施相比有什么新特点呢?我想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改革的内容看,这次提出的改革方案看重的是人事、劳动、工资、住房、离退休基金等学校内部管理方面的改革。其中像定编、聘任等过去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了,但这次是全校实行全面定编、全员聘任,因此比过去范围要大了,其他不少改革措施是新出台的,这些改革措施实行得好,就可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事业的发展,所以虽然是管理方面的改革,但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2、这次改革的配套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每一部分的着眼点都首先是调整机制。我们认为这次改革比较综合、比较深入。例如在人事、劳动、分配等方面要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一些弊端,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的三铁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启动内部活力,调整不合理结构;在住房问题上要改变现行的无偿分房和低房租的福利制度,逐步引入商品机制。很显然,这些改革都是相互关联的,例如要进行住房制度的改革就会带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次综合性很强,要配套进行的深入的改革。

3、这次改革措施是与清华每一位教职员工将要承担的工作的岗位、职责、收入、福利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与以往的改革措施比,更需要广大教工的理解,需要同志们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改革中去。要搞好这次改革,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改变一些与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所不相应的传统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改革首先是一次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改变。

4、这次改革是与社会整体相配合的,社会大环境对我们学校的改革是个推动和鞭策。如果我们能列入教委改革试点单位,也可以在一些政策上得到相应的优惠。当然从经济及物质条件上讲我们只能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在工资改革上,学校已为自筹资金作了最大努力,可以做到包括由于提租引起的支出增加后,仍然能使各部分同志在改革中受益。但从学校财力来说,目前事业费每年都有赤字,“八五”期间,为保证学校事业的发展我们还应当投入相当一笔财力来推动重点的教学、实验室及学科建设,而我们的科技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校能用来作为进行工资改革的自筹资金还不可能很多,这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在待遇的改善上同志们的期望值不能过高。

那么学校又为什么从现在就要起步呢?对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进行过反复的研究。

首先,从全国整体形势来看,改革步子会加快。今年9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指出:治理整顿作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阶段到今年年底将告一段落,今后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和继续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中央指出要集中力量切实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除了要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外,很重要的是企业本身要调整结构、转换机制、深化改革。最近北京市委工作会议也提出搞好大中型企业要建立“企业有生有死、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有高有低”的竞争机制。这个目标是与我们所要进行的人事、劳动、工资改革的精神一致的。此外,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总的说来,今后各方面的改革步伐比过去都会快一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现在也都纷纷着手推行校内管理改革。北京市属高校在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学院试点后,今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已发出第40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年起,要在市属高等学校中全面推行。国家教委直属高校范围内,教委确定的试点单位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也已在今年暑假前后开始实行校内管理改革。教委计划今年寒假进一步在5个学校推行。这些已开始改革的学校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他们通过改革增强了内部活力,加强了内部管理,优化了队伍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开发等各方面工作的发展,教工的收入也有所改善。因此,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高校改革的形势来看,搞好这次校内管理改革是大势所趋。

从学校内部工作来看,自去年年底开始我们集中力量抓了制定《清华大学“八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工作。这个规划制定过程经过校系结合、反复修改落实,同时听取了校务委员会及教代会代表组长等各方面意见,最后还提交了今年9月份召开的学校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审议。大家普遍认为学校“八五”规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很鼓舞人心的,同时任务也是很艰巨的,要全面达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八五”期间学校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与“七五”相比工作量更大,要求也更高。本科生招生规模将大体保持稳定.研究生的数量还要有所增加,重要的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要继续加强,培养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学生各类社会实践的环节及内容,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就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劳动。科研任务要增多(预计科研经费增加约30—50%),实验室除了要用好、管好已建成的外,还要新建及扩建一批,仅两笔世行贷款的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就近1000万美元,预计“八五”期间学校固定资产会比“七五”期间有更多的增长。科技开发及校办产业要有较大发展,我们规划要达到年产值2亿元,年利润3000万元,比1990年的8000万产值、1200万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些也需要有相应的投入。基建任务,尤其是住房建设十分繁重,计划在“八五”期间兴建10万平方米、1900套住宅以缓解我校中青年教工的居住困难,对比“七五”期间我们实际分配的5.6万平方米住宅,可以看出,任务及困难会多得多。

在各方面任务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根据教委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我校固定的在编人员不仅不可能增加,还将适当压缩。从学校后勤负担来说,我们也应该建立一种自我制约的机制,不能把教工队伍再膨胀了。所以只有深化改革,从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提高效率、挖掘潜力上找出路。应该指出,这方面我们还是有潜力的。回顾“七五”期间我们任务有大幅度增加,但在校教工人数基本上没有变化。最近我们看到教委编的一个材料,与各委属兄弟院校相比我们几乎在绝大多数可比项目上都是领先的,但如果按人均数来考虑,我们在一些项目上与先进院校相比还有差距。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学校内部大多数教职工,尤其是一部分骨干,日以继夜地工作,负担很重,同时也存在忙闲不均、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总的看,我们学校是有潜力的

从上面提到的学校内外的形势及情况出发,我们觉得今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正是时机。经过反复讨论和较长时间的准备,学校决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进行校内管理的改革。更好地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员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完成“八五”规划的任务而奋斗。总之,这次改革是势在必行,早改革早主动,早改革早见成效。

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尽量把改革方案作得更完善

要搞好校内管理改革需要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需要大家统一思想,上下一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由于这次改革将包括人事、工资、住房、离退休基金等一系列综合配套的内容,很多措施相互间有联系,不可能单独出台,学校已经用半年多时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改革做准备。不仅要做方案上的准备也要做物质上的准备,如工改就有个筹集资金问题,学校要对5年内的收入及支出作出总体估计,要对自筹资金中的积累及消费部分作出恰当的分配,要妥善处理校系之间经济管理办法的调整等等,相当复杂。为制订房改方案,参考了外地和兄弟院校的多种办法,反复听取不同部分教工代表的意见,几易其稿。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目的是尽量使提交教代会的方案准备得周到一些。从学校来说,要搞好校内管理改革的决心已经下定了,希望能求得全校广大教职工的共识,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在讨论中提出更好的建议。内部管理改革是与所有教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大事,只有依靠大家支持才能实施。

我们希望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得更深入一些,同时通过这次全校教工的讨论把方案尽可能修改得更完善一些,争取我校的校内管理改革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个改革方案,特别是一些新出台的改革措施,经过全校教工讨论及代表们讨论后,如果大多数代表认为条件已基本成熟,我们将在全校范围内着手推行校内管理改革,并向教委提出申请,请求列为今年寒假试点的五所学校之一。如果不能取得大多数教工的赞同与共识,我们当然要尊重大多数教工的意见,不会勉强实施。

近几年来,我校已经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制度,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要经过对不同方案的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通过各种方式听取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之后,反复比较,权衡利弊,作出选择,使之完善,最后提交学校决定。这次内部管理改革涉及到所有教职工利益,更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改革,使每一个教工在适当的岗位上人尽其才,以主人翁的态度努力工作,发挥作用,既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也逐步改善生活条件和待遇。这次改革由于主要在于调整机制,而且各部分人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从改革中的得益也不会完全一致。为了学校总体事业的需要,为了改革能顺利进行,有一部分同志可能要多做些贡献,希望大家能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来对待这次改革,这样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比较顺利。

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搞好这次改革,必须要依靠广大教职工和各级干部的团结一致,振奋斗志,共同努力,这里我想强调几点:

第一,要把握住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好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校内管理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学校“八五”建设的总目标,即把清华大学办成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重要园地、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基地、反“和平演变”的坚强阵地。“园地”、“基地”、“阵地”建设的好坏,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包括改革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改革人事劳动制度是为了更好、更合理地组织力量来完成“八五”规划的任务;改革工资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及按劳分配的原则;改革住房制度不仅可以逐步改变机制,也将推动我校的住宅建设,缓解目前中青年教工的住房困难,使学校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并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来校工作。很显然,管理改革进行得好,会促进学校的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办学的水平。

在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提倡个人利益,小单位利益服从学校整体利益。例如,考虑到“八五”事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形势,以及“八五”期间教学、科研任务的变化,一些单位的学科结构和教学科研组织需要做出调整,以保持学校旺盛的生命力;为了提高管理及服务工作的效率,一些机构需要做调整甚至精简。因此我们说定编及聘任的过程也是把队伍的结构组织得更合理的过程。同志们回忆一下,1985年开始我们搞聘任制后,很多单位曾经这样做过,后来证明结合聘任过程调整结构可以使一些新学科更快地成长,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总体上说效果是好的。这样做对部分教工来说岗位可能会有变动,我们希望这些同志能从全局出发,支持这种变动,同时主动积极地适应工作变化的需要,尽快找到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合适岗位。

实施聘任制就要引进竞争机制,单位有招聘、解聘的权力,个人也有应聘、拒聘的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选择。要实行认真的考核,当然也要赋予领导以一定的权利,学校支持各级领导大胆放手地进行严格管理,正确行使管理职责及权力,在这点上也需要有观念上的转变。在人事工资管理上,我们应该参照首钢及其它企业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机制,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更加有权威。与此同时,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健全民主监督制度,防止出现处理不当的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争议问题的处理要通过合适的途径来解决。为此,我们建议在这次改革中按北京市的规定,成立由教代会、工会及行政等方面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来处理有关的矛盾,做到既保证各级领导可以正确行使职权,使改革能顺利进行,也使教职工的正当权益受到保护。

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是,进行校内管理改革仍然要把思想工作放在首位,仍然要首先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聘任制及结构工资制不能也不应该代替精神力量的主要作用,如果放弃思想工作,削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学校发展献身的教育,我们的队伍就会受到诸如“一切向钱看”、“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思想的腐蚀和影响。我们要看到,在广大教职员工当中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热情,清华教工的主流是以对教育事业忠诚,对学校热爱的献身精神来从事自己工作的,很多同志负担很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夜以继日地工作。这些主要不是靠纪律的约束或物质利益刺激,也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工作量指标。工作中有些应该做的事、应该完成的任务也不可能在一开始聘任、计算工作量时就完全考虑到,如果没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部管理改革也会导致诸如短期行为,事事都要计算工作量等消极现象的发生。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一再强调各级组织要注意在改革过程中发挥精神力量的支柱作用,要保护和发扬热爱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而且要通过政策体现出来。这次改革对个别长期工作任务不饱满或工作不努力的人当然会形成一种压力,我们希望这些同志能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适应工作的需要,把压力变成动力。这样作既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可以和其它同志一道分享改革的成果。对有的工作人员,各级领导一方面要耐心地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敢于执行纪律,严格管理包括运用经济杠杆来约束及促使他们努力工作。总之,我们一方面要形成忘我工作、多做贡献的风气和舆论,另一方面又要敢于管理、严格要求,不能迁就,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严格要求就难免有阻力。少数单位长期以来松散惯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比较大,对这样的单位更要坚持原则。在广大教工中要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支持各级干部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大胆工作、严格管理。各单位的党组织和每一个党员要发挥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支持本单位领导,团结广大群众把管理改革做好。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次改革也不是一步就到位,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方案也不可能做到理想化,不能在短期内期望过高和急于求成。另外即使一个很好的方案如果执行过程中处理得不好,也可能出现消极作用。要看到重要的是很多问题开始“转轨”了。这样今后就可以逐步完善,只要主要方面是好的,我们就要坚持下去,不断调整及改进。有全校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把这次改革工作做好,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提高。我要讲的就是这些。有不妥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