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育桃李 宿愿兴中华——庆祝施嘉炀教授在清华执教65年及九十寿辰

张孝文

尊敬的施先生、施师母,各位来宾:

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集会庆贺施嘉炀教授九十寿辰和在清华大学执教65周年,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行政和党委、清华大学校友总会和全校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施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敬意!

施嘉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水利水电学家,是我校的老教授、老学长,也是在清华执教时间最久的老清华。施嘉炀先生亲眼看到并参与了我们国家几十年来和清华大学几十年来的变化和发展,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也为清华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施嘉炀先生1915年进清华,1923年毕业。毕业之后去美国留学,先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和电机工程,4年内取得了机械工程学士、硕士和电机工程学士3个学位,后在康乃尔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又获硕士学位。1928年学成回国。那时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为清华大学,工学院初创,他就担任土木系主任,同时讲授多门课程,筹建水力、材料等实验室,延聘教师学者,使土木系在教学和学术水平上得到了很大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施先生在昆明西南联大任工学院院长,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施先生带领清华、北大、南开等三校工学院各系师生,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使教学得以继续,并有所发展。抗战胜利,施先生仍担任工学院院长,工学院增加了航空、化学和建筑等工程系,一批国内著名的教授学者来校任教,成为全国有名的工学院,为解放后清华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新型的多科性工业大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严肃认真的学风是清华的优良传统,这在施先生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他在教学中一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他的严谨学风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至今仍为历代校友称道。

施先生热爱祖国,他在清华大学求学时,参加过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有过“实业救国”的善良愿望,探求过救亡兴邦之道。1935年,他支持平津学生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清华南迁,施先生开设了“堡垒工程”课,还组织有关的系开设了“军事桥梁”、“军事运输”等课程,为培养抗日人才作贡献。为开发大后方的动力资源,在施先生主持下,创建了云南水力发电勘测队,查勘了水力资源的蕴藏情况,承担了云南西部3座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协助解决滇缅公路的有关工程问题。

解放后,施先生拥护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教学中继续发扬严谨认真的好学风,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他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孜孜不倦,既教书又育人,热情关心学生的成长。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社会主义事业,他参加了许多水库、水电站的规划设计。为主编《水利资源利用》讲义,他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先后到河北等10个省、自治区收集新资料。粉碎“四人帮”以后,落实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各项政策,施先生更加精神振奋。为了加速学校的发展,他积极提出了关于清华专业设置的建议。担任高等学校水利水电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的负责工作,促进了全国统一教材的编写工作。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努力为四化多作贡献。

近十多年来,施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仍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他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关心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他对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做了许多工作,担任三峡工程综合利用与水位专题论证组的顾问,亲自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论证了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问题。他承担了西南地区澜沧江梯级水电站优化开发次序、各水电站主要参数优化选择等研究。先后担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为促进水电事业的大发展,1986年他提出了《对电力工业政策的几点建议》。他还到各地去作学术报告,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这种强烈的为祖国水电事业发展做贡献的精神,使大家深为感动。

施先生不顾年迈,在繁忙的教学、学术工作外,还担任校友总会副会长的工作。由于他在清华长期的经历,桃李满天下,与海内外校友有广泛联系,在他的努力下,对推动广大校友与母校的联络及支持,起到了别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毕生育桃李,宿愿兴中华”,我们用这样的辞句来祝贺施嘉炀先生在清华执教65年,祝贺施先生九十寿辰,最后祝施先生施师母健康长寿,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