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杰出校友赵元任教授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张孝文

1992年11月8日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欢迎大家来到清华大学,参加“纪念赵元任先生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特别是赵元任先生的亲属赵如兰女士、卞学璜先生、赵新那女士、黄培云先生、赵来思女士、赵小中女士能够光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赵先生是1910年以第二名成绩考上庚款的留美学生,先后在Cornell 和 Harvard 取得数学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

72年前,也就是1920年,赵元任先生应聘从美国回到清华学校,担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1921年到1924年,赵元任先生再度出国,去欧美各国广泛游学,在语言学理论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25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和研究院,年仅33岁的赵元任先生以出众的才华、广博的学识被聘为哲学系教授和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亲自培养了一批像王力先生那样的优秀语言学人才。在此期间,赵先生充分发挥他学贯中西、兼通文理的学术优势,首次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调查江浙方言,写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现代吴语的研究》,拉开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序幕。此后,赵元任先生辛勤耕耘、大胆探索,努力贯通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和西方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为汉语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普通语言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大师。

在清华众多的优秀学长中,赵元任先生一向以学识渊博而闻名。赵先生在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先驱者之一。赵先生创作了许多带有浓厚的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至今仍为大家喜爱,久唱不衰。

1928年赵元任先生离开清华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8年赵元任先生赴美任教,他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时常思念祖国、怀恋故土。记得1979年,我校刘达校长在美国拜访他时,赵先生曾多次高唱《教我如何不想他》,并且满怀深情地说:“你们是真正清华园里来的人。”真挚的感情溢于言表。1981年6月,大约是赵先生回国的第四天,他就来到清华,在刘达校长的陪同下畅游故园。几天以后,他又独自来到清华园,长时间地在他的故居前徘徊。这一切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回忆起来叫人感到十分亲切。

从赵先生在清华工作的二十年代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在这六十多年里,清华大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现在的清华,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文科和管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成为青年们向往深造的一所高等学府。在每年全国的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中,理工科60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中有1/4以上要进入清华。近年北京地区考生中600分以上的63.3%进了清华。在这里,我要特别谈一下清华文科的发展。为了加强对学生人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学校每年为理工科学生开设50多门人文学科选修课。同时,恢复和建立了外语系、社会科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思想文化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最近,为适应世界范围内掀起汉文化研究热这种新的形势,我校又成立了汉学研究所(今天清华大学汉学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学长也在座)。清华大学发展人文学科,不仅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培养一些文科人才,而且希望对现代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这方面,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和老清华的许多学长的传统和经验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我恳切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对我校的文科建设给予关心和指导。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赵元任先生的光辉业绩,讨论语言学发展的前景问题。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赵元任先生开创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事业一定会比以往更加兴旺发达。各位的见解也一定会对清华语言学科,乃至整个文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光临。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