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迈新步,解放思想超去年——清华大学解放思想,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新学期开始,清华大学校长张孝文对记者说,该校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按教育及科技工作本身的规律,加快学校各项工作的改革步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大的进展,上一个新的台阶。校领导提出:

一、要从原来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办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学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比如专业划分和教研组的设置过细、过死,培养的人才就会不适应新技术革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妨碍学科的发展和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

二、要从全包下来的办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结果是缺乏活力。学校将扩大自费走读招生,在校内实行“分流”管理,转换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效益。

三、要从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消极的“等、靠、要”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既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同时还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四、要从把学校看作单一的事业性单位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认识到学校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部门组成的教育事业单位,改变过去单一的管理办法,对不同性质的单位采取不同的政策,以适应各自的运行规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要从平均主义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在校内收入分配上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奖勤罚懒、按劳分配的原则,敢于拉开差距。

六、要从固定用工制的僵化模式和观念中解放出来,建立起相对稳定和相对流动相结合、在流动中优化队伍结构的新模式,还要进一步克服论资排辈的观念,使优秀的青年人尽快脱颖而出,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学校把各种工作岗位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教学、基础研究、管理工作,学校要求这部分人员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待遇的提高由学校和相关的系来共同负责。第二类是应用、开发研究工作,学校鼓励这部分人员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承担任务,其收入与他们为社会做的贡献和工作效益相联系。第三类是科技产业部门,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按企业管理,为学校创收,他们的收入直接与对学校的贡献和效益挂钩。第四类是后勤部门,实行总体承包,逐步减轻学校负担,逐步向社会化、企业化过渡,这样“分流”后,使他们放开手脚,按各自本身的特点加快事业发展。

(刊登于《北京日报》1993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