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教授 张孝文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清华大学作为国内外有影响的高等学府,更要责无旁贷地认真学习和贯彻《纲要》,以此来指导学校的建设和综合改革,我就学习《纲要》谈几点体会。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各项改革事业的深入,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了不少困难,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困难有一部分原因是由原来单一由国家直接办学的计划体制,“包”得过多、“统”得过死所造成的。我们决心面对当前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形势,面对在国际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摆脱阻碍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习惯势力的束缚,充分调动全校广大教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以提高教学、科技的水平及增强办学效益为目标,对学校的办学模式、专业和学科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科学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进行综合改革,希望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能不断加强学校自主办学的责任和权利,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实现《纲要》中提出的建设“达到世界较高水平”重点大学的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尽清华应尽的责任。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一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要着眼于提高,出高质量的人才,出高水平的成果,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对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纲要”所指出的,高等院校还担负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作为重点大学,学校不仅应该建设成教育中心,还应该是科学研究的中心。我们的实践表明,在高等学校中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清华大学近几年在完善科研布局,转让科技成果,上水平、促联合、创效益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重视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我们始终把握住科研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主攻方向,千方百计地把科研成果向实用化延伸,进行技术开发研究,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这样,不仅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校办科技产业是高等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及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阵地,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从政策、贷款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支持。教育投入不足是影响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纲要”提出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同时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渠道的方针是切合我国当前实际的,但这几年来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费的增长率过低,赶不上各类人员费用开支及物价指数的增长,从而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维持和发展,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措施来保证主渠道的畅通。政府应该加强税收管理,并建议对一部分奢侈性消费增收教育税。同时高等学校也要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及“分流”管理的办法,优化队伍结构,扩大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提高办学效益。
(刊登于《光明日报》1993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