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 张孝文
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为学校的改革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要看到,目前高等教育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国际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还很不适应,加之教育经费不足、知识分子待遇偏低以及社会分配的不平衡都给高校带来新的困难和冲击,解决这些矛盾除了要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增强学校自身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深化改革要有一个总体目标。我们认为,在确定目标时应当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是一个整体,要从整体上来明确学校的作用,办我们应该办的事。清华确定的总目标是要把学校建设成“学术上是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通过深化改革要在实现这个总目际上加快进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的改革怎样做是比较好的、成功的。怎样做是不适合的、失败的,应该有几条标准来衡量。经过全校教工讨论,大家赞成用“四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我校改革及办其他事情的标准。这就是必领有利于培养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利于不断提高学术和研究工作的水平:有利于增强学校总体实力及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工的生活条件;有利于保持学校及社会的稳定和两个文明建设。这四个有利体现了学校深化改革要达到“坚持方向、提高水平、增进效益”的目标。
学校深化改革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我国高校原有管理体制是在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基本上是国家直接办学的体制,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法来管理学校。这种体制必须改变,学校要有更多的直接根据社会需要及科技发展趋势来自主办学的责任和权力。学校要密切与社会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推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努力满足社会对知识及技术的不同要求,同时多方争取支持,开辟学校经费的多渠道来源。高等教育要改变过分“统”和“包”的办学模式,真正体现高等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从招生、培养到分配的全过程要进行—系列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校内部要按工作性质不同采取“分流”管理的办法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学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开发等事业的发展,而这些事业本身的改革包括学科的调整与建设、专业面向的扩大、教学内容和体系方法的改革,也包括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对校内不同性质的科学研究及开发工作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经济政策以及完善科技产业的承包制等等。
高等学校的改革要注意尊重教育及科技工作本身的规律。这样才能保证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
(刊登于《科技日报》1993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