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改革形势 发扬优良传统 培育优秀人才——新年前夕答《新清华》记者问

1988年12月29日

记者:张校长,这是本报对您的首次正式采访,希望您在《新清华》这个园地给读者讲讲话。

校长:谢谢。我很愿意通过《新清华》和全校师生员工交流想法。

记者:很多人认为现在当校长是很难的。作为新任校长,您认为学校面临的困难是什么?怎么对待?

校长:对困难是应有清醒的认识,实际上,每一任校长就职后都面临需要克服的困难,而学校正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前进的。“文革”之后的学校领导面临拨乱反正的艰苦任务,要使教职工在长期的政治思想压抑状态下解放出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要从受到严重破坏状态下恢复及建立新的教学秩序,百废待兴,面临的困难是未经历过的同志不易想象的。高校长在1983年接任后,面临怎样把清华从工科大学向综合大学方向发展的任务,在学位制度建立之后,如何在清华开创成批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新局面,如何使科研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国家多作贡献,以及如何在提高中发展,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一系列改革等等,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当前的主要困难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及社会上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困难;另一方面主要是物价上涨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学校物质建设带来的困难。我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提高,并向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第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困难当然是很大的。但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在迅速发展和前进中遇到的困难,这十年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是有目共睹的。对困难总的态度要乐观,学校的潜力和迴旋余地都比过去要大,加上我们这个学校有优良传统,要相信广大师生员工内在的积极性,这都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采取认真的态度,工作务必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同时要按照“整治”的精神,控制规模,办一件事不仅看到必要性还要看到可能性。

记者:当前国家提出“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对学校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校长:现在对经济环境及秩序予以“整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整治会有个过程,也会影响到学校工作,例如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而压缩投资、紧缩开支会对学校开发创收带来困难,明年学校可支付的工资外收入可能不容易像这几年这样增长,这就会影响教职工的生活;压缩基建会使宿舍用房、教学科研用房困难的缓解推迟;毕业分配的渠道也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畅通。我们要有承受困难的思想准备。我们对待“整治”的态度是:一要在过去几年工作已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二要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措施对待整顿治理;三要坚持改革,克服困难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具体到学校工作,就是要控制规模、压缩基建、开源节流、确保重点、着重提高。

记者:要把清华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您认为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对于我们学校的地位您是怎么看的?

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在于我校各个时期的毕业生在不同岗位上做出的出色贡献,及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得来的被社会所承认的地位。我们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很好的学生来源,较好的设备及长期与工业实际紧密联系的经验。这几年学校工作发展又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有信心在这个基础上把全校工作推进一步。实事求是地看,我们在很多方面在国内有明显的优势,例如,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经费及成果等等,在全国高校的评比中占领先地位。科研经费在高校中是最高的。但我们也有不少问题,例如,我们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要创造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开发及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我们一部分学科中青年骨干的成长赶不上需要;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学术上有重大突破的研究成果较少;办学的效益还不够理想等等。学校很多部门及单位的工作与国内先进的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要有“紧迫”感,同时提出更高的目标。

记者:讲到传统,我们想请校长谈谈学校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所发挥的作用。

校长:力争上游,自强不息,非常勤奋,做任何事都要争取做得最好,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科学,从实际出发,绝不虚假浮夸,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清华优良传统的表现。学校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形成了清华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及敬业精神。在当前社会上分配不公平、“厌学”情绪等影响面前,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考入清华,是为了成才的,绝大多数教职工最大的愿望是把国家及学校搞上去,而国家的富强最终要靠科学技术来推动。当然,有些同学也会改变初衷,甚至可能会弃学选择别的道路,只要不违反学校纪律及规章制度,我们要尊重个人的选择。但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从整体上保证我们学校有一个勤奋好学的风气,保持我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好学风长盛不衰。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在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清华的许多教师顶着压力学习,把动乱岁月变成了积累知识的一个好机会,结果是在拨乱反正时,使我们的教学科研事业的恢复发展有了准备力量,个人也得到较快提高,因此,长远的信念和理想是十分重要,十分可贵的。

记者:据我们了解,在我校经过优良传统的熏陶,走向社会各条战线的毕业生,以他们的严谨作风和求实精神,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您能谈谈他们力量的源泉在哪里,或者说,什么是我们学校传统的“根”?

校长: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家可以探索,见仁见智,各抒己见。闻一多纪念碑上镌刻着一段话:“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我个人认为,闻一多先生爱祖国,根源于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深刻研究,是与他从事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说他是从诗人、学者走上了民族战士的道路。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是清华的骄傲。解放后请华成上千万的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清华的骄傲。

文化的氛围能够造就人,从事专业工作的人才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应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并通过文化教育培养爱国主义。要建成一流的大学首先要培养一流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人应该是由人类积累下来的先进科学及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已经决定要增加人文科学的选修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发展交叉学科研究等方式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同学们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学习全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树立起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

记者: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我们注意到,这一点您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着重强调,请您就此谈谈。

校长: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创造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及条件,我们不但要在校内注意培养优秀人才,还要把眼界放开阔,创造条件吸引校外、包括国外的人才到清华来。学校在制订一系列培养人才的具体政策措施之外,还要求全校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把发掘、扶植、爱惜和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培养人才的工作中,我们提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核心的问题是要在教职工中树立起爱护青年、关心他们成长的风尚。在学生中要提倡尊敬师长、了解和理解教职工的辛劳。这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协调,形成一个有利于同学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记者:新年就要到了,我们请张校长为全校师生员工讲几句话。

校长: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刻苦学习了一年的教职工和全体同学致以亲切的问候,祝大家新年愉快!在新的一年,我们全校师生员工面对困难要团结奋斗,夺取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