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本科生大会上的讲话

张孝文

1992年9月18日下午

同学们好!

   从八七年那个学年开始,这五年来我们形成了一个制度,每学期开学初总要开一次全校同学大会,由学校领导与大家讲讲话。这几年寒假还与表扬先进结合起来。看来这个制度对贯通思想、使大家了解学校的工作及想法是有好处的。我们这学校大,校领导忙忙碌碌不容易与大家见面。去年业余党校有一个活动请我参加,有同学说,我进学校两年了,只在200米外见过张校长。所以他说要写篇报道,“张校长从200米外向我们走来”。我琢磨了半天,到底怎么个走法就可以与每个人的距离小于200米。今天这个办法,请你们来,我站在这儿。但能在200米内的也还只是大礼堂内1000多人,其他同学只能听转播。后来我想,人见不着,至少也好听听我这南腔北调的声音吧!所以今年我自告奋勇跟贺美英说,这个讲话我来。重要的还不是要见到人,而是要沟通思想感情。

   这是开场白,轻松轻松。重要的是今年是很不平凡的,学校最近研究如何贯彻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精神,如何加快改革步伐,一些问题也要与同学们说说。

   我想,首先要很好学习这个讲话精神。因为这个精神要管100年。你们都能长命百岁的话,这个讲话也就管你们一辈子。你们这一辈子,是中国人民理想要实现、要富起来的这一辈子,有了这么条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就有希望了。

   今年初小平同志讲话后,不久我们十几个大学校长到了广东珠江三角洲。巧得很,考察的路线和小平南巡的路线差不多,当时还不很清楚小平讲话的事。在珠海见到一位副市长,是我们校友,他介绍说小平说“中国穷了几千年了,现在是改变这个面貌的时候了”。中国要富强起来,1949年毛主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现在还有30%很穷困。解决这些问题是你们这辈子的任务。你们要知道中国历史,中国鸦片战争后,150多年以前丧权辱国,我记得解放前我们初中生学历史,学到中法战争打了胜仗,却还要订赔款条约,我们都哭了,中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受欺!。

   毛主席领导经过长期奋斗,到1949年在天安门上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这28年解决政治上独立,从1949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是30年,这是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还是解决了一个独立,政治上独立,经济上要强,40年解决了温饱。台大有教授叫颜元叔,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向建设中国的亿万同胞致敬”,他说新中国成立这40年来大陆上的中国人是“一辈子吃了两辈子苦”,他说不是一辈子吃了两辈子苦,怎么能有两辈子甚至三辈子、四辈子的成就。

   我们有很多曲折,我们都经历过,你们的父母经历过。我们在探索,理想的是中国走一条独立自强起来的路。我们的确作出了贡献,解决了11亿人的温饱,而且有了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工农业体系。去年我到了四川绵阳地区,到了那儿的深山区,搞两弹的地方。我们一大批毕业生去那儿,他们在深山,长期不能与外面交往,还要接触放射性。他们说,中国独立、要强大,这件事就要有人搞。他们说:“看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的纪录片,我们流泪了,国家没有忘记我们,人民没有忘记我们!”重建国家、振兴民族的责任是由我们站起来了的大陆人民在承担的。在海外的华侨说:人家为什么看得起中国,刮目相看,不是台湾的经济成就,是因为我们有两弹了,卫星上天,奥运会上拿金牌,我们整个国家实力强了,人家就刮目相待。

   下面我扼要讲一些学校工作的有关问题。

一、学校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为落实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精神,我们讨论了学校怎么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制定了一些文件,而最重要的是明确了改革要有一个总体的指导方针。

   学校改革应该有几条标准来衡量。怎么做是成功的,是好的,怎么做是不成功的,不可取的。经过讨论大家赞成学校提出的四个有利于:

   1.是否有利于培养大批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是否能使学校的学术及研究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是否有利于增强学校总体的实力,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使广大教工的生活待遇逐步提高,增强学校吸引优秀人才的竞争力;

   4.要有利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学校的改革要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这是任何时候不能动摇的,而在各种人才规格的培养上本科是基础,不仅人数多,而且也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只有3%的同龄人上大学的状况将愈来愈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了,因此高等教育(广义上被国际上称为后高中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预期会有一个较大发展,当然完全像过去这样国家统包的体制是不可能的。在这过程中,清华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毫无疑问我们要挖掘潜力,在人才培养上多作贡献。我们正在做扩大学历及非学历教育的规划,办学层次上也要多样化,同时要适当扩大自费及走读大专的比例,这是一方面。但作为主体像清华这样的国家重点大学是教育及科技上的国家队,我们主要承担着提高的任务,这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明确而不能转向的。因此我们提出四个有利于,把水平放在重要地位,而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的教育在提高水平上的任务尤其要强调。我们认为博士生的培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学校的学术水平。我们的改革是为了推动我们在实现学校的总目标即把清华大学建设成学术上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道路上上一个新台阶。

   这不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今年上半年在内部管理改革基础上,我们化了两个月的时间召开了第十九次教学讨论会,对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及培养方式等多方面问题作了讨论,这学期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及办法,实施在教学讨论会中提出的改革设想。当然这些问题关键是在教工,水平的关键是师资、设备、图书。

   清华有重视教学、要求严格、长期经历形成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好学风,有一大批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同时以能集天下英才而育而感到自豪。但是总体说来教师待遇不高,不能与社会上目前出现一些行业如科技开发、流通领域等等相比。我们当然不能长期要教师“安贫乐道”,要发展事业,就要做到教师们能“少后顾之忧,有用武之地”,所以学校也要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改变这个局面。同学们要尊敬、支持教师的劳动,这样物质上的不足可以从精神上得到弥补。

二、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新形势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及方法

   毫无疑问,我们仍然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首先是爱国的、有骨气的中国人,清华历史上有这个好传统。我们建闻一多的塑像,选了他的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我们树朱自清的塑像,因为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优秀传统的代表,“富贵不能淫,贫困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政治上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基本路线的,即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能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中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思想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标准,同时还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仍然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更好调动学生尤其是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发挥清华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还有两条很重要:①进取心,力争上游的,清华人要有一种总要比别人做得好的进取精神。有个目标不要动摇,来清华上学是来做学问的,在科技上作贡献,不要动摇;②还有一条也要经得起失败、挫折,这也是心理素质问题。88年我和同学讲话时提出希望你们心胸开阔些,办事要细心些,但感情粗糙些。感情太细腻了,像林黛玉,多愁善感,隔着门听小道消息,也没调查清楚就生闷气。办事粗枝大叶,感情这么细腻,这麻烦就多了。

   你们在学校也一样,学习上有困难,奖学金没争取上,交朋友中有不愉快、不顺利,要想得开,今后日子长着呢,与 同学、信得过的老师聊一聊不就是了。

   我与你们讲文革中,我们吃很多苦,检讨、挂黑牌,有的想不通,觉得从来心中拥护党拥护毛主席,怎么被说成反党反社会主义,个别人想不通,自杀了,太可惜。我对我爱人说,你放心,这不正常,不是有个口号“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我说,我一定要看看这底是怎么回事!我给她提出一条要求,我说每次开斗争会前你要给我加餐,这样我体力顶得住,否则下午跪着挂黑牌体力不行。就这样挺过来了。

   从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来讲,我们培养的人才是面向21世纪的科技人才,是要参与21世纪国际科技及经济竞争的,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就是当代科技加速发展的挑战。现在集成电路差不多每三年就更新一代;计算机技术在速度加快、体积变小的同时,它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主要支撑装备,正在向各条战线加速渗透;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共同困难如人口、环境、能源等问题正愈来愈紧迫的期待科学技术能提出解决矛盾的途径;非平衡态、非线性、混沌现象等正在酝酿着一些新的规律。知识的发展和积累已经使我们对各种运动形态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愈来愈不满足于仅凭着对表观现象的感知和观察来进行归纳。凭着各类精密的仪器工具及人造环境的条件,人们对各种非常态现象的本质的认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深化了,而现代的数学方法及计算工具也有可能比过去更有效地运用从基本规律进行演绎的科学方法。至于一项实际工程和重大技术问题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已远远超过为学术研究而人为作出学科分工的范围,这个矛盾也愈来愈突出,并向教育及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国际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对技术的发展及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新挑战,我们不仅要求培养的人才能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从经济和科技的关系上来把握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素质。而这些正是过去长期在集中计划体制的教学内容及培养方法上所缺乏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作改革使学生知识结构及业务能力更好满足这两方面挑战的要求。

   譬如说我们要进一步开放,就要参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及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这样很多矛盾就来了。现在我们市场上国产农药的80%、国产药品的58%是仿制的,以后就不行了,要出高价买专利才行。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如汽车、电子、化工产品是靠关税和许可证制度保护的,以后你参加关贸总协定,进口税就要降,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了。总之我们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技术上就要有自己的新东西,否则就会形成高价买技术,而在成本上又没有竞争力的被动局面。这方面日本发展的经验是他们重视学习一切国外先进技术,不怕出高价把技术买过来,但他们只把引进技术作为创造更高水平技术的“毛坯”,以此带动自主开发,并为降低每一个部件的每一元成本而努力,最后在把商品打回到技术输出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技术需求会有变化,可以预计,中国一定要走,也一定会走这条从引进仿制到消化自主开发,从依靠政策保护到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路。否则我们就没有出路,或者说不走这样的技术路线的企业就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取胜。因此我们说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我们要相信这一条,把握这一条,用这个思想来指导和组织我们的教学内容,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校中培养的时间到底还是有限的,因此更要精心来组织好整个过程。很重要的是要扩大知识面,工程技术教育要重视树立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性能控制、质量检测,成本指标一体化的概念,学生分门别类学的课程要能从技术与经济统一的角度来运用你的知识。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我们着重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及帮助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很多课程在发展创造性思维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有的课程已经注意到在讲授具体的技术知识时,把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关系、知识的发展、新思想的产生过程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同学能够从历史的发展中看到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及成功的因素。有的课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上采取了很多办法,很受学生欢迎。这些好的经验要推广。

   从同学来讲,我们反复总结过有怎样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可以强一些,归纳起来有这样几条:

   1、 使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这不仅是后续课的需要,也是在毕业后不断发展及更新知识的需要。

   2、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地培养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这样踏上社会就有优势。生物系班上一个考试成绩在第10名的学生,被推荐到上海生物所,很多应征的学生中只取前三名。我们这个学生在学校时参加了老师的科研工作,与老师一起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论文,就被选上了。汽车系一个学生因为参加过沙漠车的开发工作,一毕业就接上专题,上岗就有优势。

   3、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重要的现代技能和工具性的知识,特别是通过有计划的、持续的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检索和查新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

   4、 教学上我们提倡使学生知识面宽一些,课程的内容少而精,能反映本学科的新发展。内容要能承上启下,教授基本的东西,教学方法要提倡启发式,深入浅出。

   除了内容体系的改革外,在培养方法上我们也要改变计划统得过死,学时负担太重的状况。要调动广大同学的学习及研究的主动性,要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充分发挥并开发潜在的才能,对研究生来说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更强调创造发明才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更好地运用淘汰及竞争机制,改变那种进校难而进来后出去更难的情况,改变那种所谓进了校门就是国家人,把学习毕业都包下来的模式,这不是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模式。

   教学改革遇到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大多数系的课程学时负担太重。这几年,往往有这样情况,由于科技发展及社会改革,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及实践技能都提出了新要求,往往就加课、加内容,这样有增无减,计划内学时愈来愈多,学生负担加重,这不利于大家健康成长。局部看是需要的,全局不优化。

   我在教学讨论会上和教师们说,大家要看到清华培养人是一个整体环境和条件,要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条件,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熏陶。上课、实验及教学计划内的内容当然是主体,但在清华能得到的培养不仅是上课,否则电视大学就行了。教学计划的内容不应该是你们在学校学到的全部内容,要学会来组织自己的学习,大学五年不是被动地应对教学计划的学习,看成这是一个引导。我们有这样好的图书馆,可以供自学;有这么多计算机终端可以训练;有很好的参加科学实验的条件,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及课外科技活动学到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增加动手能力;有很多很好的学术报告可以扩大视野。但这些都要有时间,负担过重使学生兴趣爱好不能得到很好发展,对学生成长不利。所以,①要减轻课时负担,②要增加选修的比例,③要扩大辅修的含量,④要允许一些同学通过自学取得考试成绩而免修,或者经教师批准只上实验环节后参加考试。总之教学上要加大灵活性。落实教学讨论会措施是本学期一项主要工作,希望得到大家配合。

三、关于学校运行机制上的改革

   计划经济最大特点是统及包,在教学上是专业分工细,知识面过窄,计划统得过死。经费单一靠国家拨,学生一切都包下来,“一进了学校门就是国家人”。进校很难,但淘汰更难,分配也是统一,计划作好,一人一个单位。50年是把分配名单挂在大操场,名单与单位都写好了,没有什么选择。

   学校管理上也是纯行政方式,吃饭膳食处管,物资供应科管。总之要改变统得过死,包得过多。大家知道教育经费很紧张,学校每年有赤字,而中央财政在国民收入中比例已从79年37%降到不到18%,可能还会下降。学校要多渠道的集资,要按照不同部门及性质对教学、科研、开发、后勤等采取不同的政策。学生也要适当收费,对已经入学的我们采取慎重态度,但暗补也要逐步减少,因为有的补贴贴到的不是学生身上了。但总体上收费要考虑社会承担能力,各类办学的收入——包括自费生,到95年也不会占学校资金收入的5%,同时扩大奖、贷学金及勤工俭学,使大家在作出必要支付时,通过努力学习及适当劳动取得一定补偿。如奖学金,全校本科生去年就有37项,共89万元,有3240人受奖,覆盖面39%。勤工俭学91年共29130人次,合计支出875394元;今年1-7月17231人次,合计支出485248元。今后这部分逐步增长。

   另外要提倡艰苦朴素,要有艰苦奋斗思想准备,现在水电浪费等现象很突出。如电费,去年一年500多万,用电很厉害,没有随手关灯的习惯,一大间教室,一两个人看书,满屋灯都亮。后勤部门统计过,一间学生宿舍的月平均用电与我们教工一家人差不多。个人消费也要控制,经济条件不一样不要攀比,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也要节约。总体上自己是个消费者,还没有对社会作贡献,年轻时艰苦些是有好处的。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经济迅速发展,新的体制加速建立的激烈变动之中。在财富的分配上新的不平衡现象正在出现。这无论从思想上、心理上和经济上对学校都是个冲击。“读书无用论”又有一些抬头,清华总体较好,但也受到一些影响,这些都是短视。学校会尽可能为教工也包括学生创造及逐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同时要提倡热爱教育、科技事业的献身精神。清华历史上有一大批教师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在事业上作出成就的。我想这样的好传统与精神,我们仍然要在改革中保持和发扬下去。

   学校有许多长期积累下来及逐步形成的好传统及好作风。例如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教学上认真并严格要求,注意勤俭不讲排场,凝聚力较强,珍惜学校的荣誉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对学校及对于清华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长远起作用的因素。教育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改革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育和科技事业规律,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