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远大理想 勤奋学习 踏实前进

高景德

有少数同学想在学习上走“捷径”,以为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舒舒服服地就可以获得学问。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同学中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有所增多。有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看小说、看报纸,甚至有人睡大觉。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有的作业杂乱无章,有的抄袭作业。考试时作弊现象在有些班也比较严重。有一个班同学们自己检查说:30人参加四门课程考试,其中三门课十八人三十五次作弊。还有二个系的五个班在一起考《概率与数理统计》,交卷时有一半以上的人交头接耳,互对、互改答案,当场有七人被教师抓住(当然要重考)。像这样严重的考试作弊,在清华“文革”前和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这绝不是一些小问题,是败坏我校优良学风的严重问题。严谨治学、踏踏实实、勤奋刻苦、艰苦朴素是清华大学闻名于世的优良传统,是一代一代清华人在事业上赖以成功的传家宝。我们每一个清华同学都应该为有这样一个传家宝而骄傲,也都有责任和义务将其发扬光大,绝不能让这个法宝在我们这里失传。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没有坦途、没有捷径、更没有不劳而获的那种便宜事。

近年来不时的可以听到一些貌似有理、投你所好的华丽辞藻。有人主张不要刻苦学习,只要考试及格就行,说什么“高分低能”,何必去追求高分数呢?的确有考分高而能力不够强的现象,但是我就不相信,考得很差,学得一塌糊涂的学生才是有能力的学生。你们要分析一下能力的基础是什么?没有扎实雄厚的知识作基础,能有很强的能力吗?还有什么追求“多颜色”、“高消费”、“拼命地玩、玩命地干”等等许多说法,同学们都可以去分析、去讨论。不要以为写在书上、登在报上的就都是正确的,都是可以照办的。我们应该相信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结晶,应该相信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成功经验,应该相信我们天天看到的许多有成就的教师的亲身体会。某些流行一时的所谓“新”说法、“新”看法并不都是可信的。希望同学们都能注意提高自己分辨是非,分别真伪的能力。
以下几点,听起来虽不那么新鲜,但却是值得同学们认真思考的。

首先,要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有理想才能有进步的源泉,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才能有忘我劳动和工作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永不懈怠。许多事例说明,心无大志,喜爱取巧,个人考虑很多的人,往往不会有大的出息。

其次,学习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力争高水平。我们清华的学生绝对不能有“六十分万岁”的思想,更不能允许平时不学习,考试靠作弊的现象存在。我们学校物理系七九级有两个学生叫韦杰、李小平。韦杰是我校三好学生标兵,他们都是提前一年毕业到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去年底他俩和复旦大学的陈小东同学,在一次有十几个国家学生参加的考试中一举取得了前三名。像韦杰、李小平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好同学,我们学校过去和现在都很多,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管到哪里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刻苦用功、争取高水平。这是清华的传统,希望同学们不仅在学校学习期间,而且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坚持这个传统,发扬这个传统。

当然发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并不只是同学的责任,它是我们清华的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责任。在这里使我想起了我们的原第一副校长刘仙洲老教授,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认真的教学作风曾在几代清华人中传为佳话。他上课时板书极其工整,就像刻蜡纸一样。布置作业,他明确规定纸张规格、作图的比例、中心线位置、各种线条的颜色及其粗细,凡是不符合要求的都打回重作。他规定考试必须按时交卷,有一次,一个学生到时迟迟不交,一直到刘仙洲教授跨出教室门才追上来交,他接过卷子一把就撕了。这类严格要求的例子在清华的教师中举不胜举。十年内乱,这个严谨的学风遭到了很大破坏,尽快地将其恢复和发扬起来是我们办好学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我们不仅要求同学们注意学风问题,每个教师也都应像刘仙洲等许多前辈那样,一方面自己要严谨治学、一方面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敢于管理。对于少数不认真学习,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当场严厉批评;无故旷课者要按教务通则的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分;作业不认真的,要退回重作,不完成作业的不能参加考试;考试要严格认真,决不允许作弊;评分要严,分数不能贬值;考试不及格的,该留级的留级,该退学的退学;毕业设计任务没完成的不予答辩,不及格的不能毕业。总之,要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学校的教务通则。教师不遵守纪律当然也要严肃处理。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了有理想、有纪律这两条,我们应该很好地领会它的重要意义。在造成浓厚的学习空气和学术气氛方面,望同学们也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党员、干部、团员以及广大积极分子都要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同一切违反学习纪律的现象作斗争。

高景德(1922-1996),陕西佳县人。1956年起在清华大学任教,1983年5月至1988年10月任清华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5年5月10日在清华大学第24届学生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原载2015年5月25日《新清华》第8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