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及发扬清华的好学风

张孝文

大家知道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社会一些不好的风气及现象,对教育工作及学校的学风产生了影响和冲击。上学是否吃亏了?知识是否无用了?应该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学校广大教师对这个问题也很忧虑,也在进行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的改善,当然也包括商业流通对需求调节的促进作用。这几年我们主要是依靠大量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效益,据统计我国生产增加中科技进步只占3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60%以上。光依靠投资,而不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及降低原材料消耗,最终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在调整过程中,原材料涨价了,工厂如不能消化掉就会轮番调价,这条路是很危险的。因此出路在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知识。日本在70年代能源危机时,石油涨价,立刻影响汽车市场,但没有被压垮,很重要的是轿车的每百公里耗油量大量下降,增加了竞争能力,靠的是技术进步,渡过了难关,因此不能说知识无用。当然,也有我们知识存在脱离实际、教学科研面向经济不够、还不适应要求的问题。根本上科技教育才能救中国。现在的问题是,科技人员的平均收入不高,这是事实。社会上更多先富起来的,主要不是为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的那部分人。我们国家在制定政策,各单位也在不断调节,愈来愈多的人感到要给科技人员以更高的报酬及待遇。要相信情况会逐渐起变化的。至于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差别等新问题,情况很复杂。我个人看,只要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及商品经济发展了以后,很难避免其中一部分相当富的人可能不是学问最大的人。

这就有一个树立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大家可以有选择。什么是自己要追求的利益及价值?挣钱多是一种价值,科学上做出成就、对自然的探索、教师看到培养学生的愉快等等,也是一种价值。当然我们希望两者是统一的,国家政策应该鼓励这部分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让他们有好的报酬。我们自己也应该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允许有不同的价值观,要尊重个人的选择。但作为学校是在培养人,清华培养的人当中,我们当然希望能有很大的企业家培养出来,而这样的企业家也应该是有好的科技知识及素质,不是在学校马上就发财。剑桥有个口号,“要发财,不要来剑桥”,意思是要有发展科学、推进技术的理想,是来成才的。

学校的职能只能是这样,这样就要求维护好学风。清华要求严、学风好是近80年长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过去西南联大比现在困难多了,昆明是国民党统治区,社会上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相当严重,朱自清先生每次从校外南屏街回来就很愤慨,但西南联大刻苦勤奋的学风不仅没有破坏,而是发展了。在“文革”中,念书要挨批,我自己就有体验。平时很少有时间,我星期天看书,军代表找我谈话,责问我,我回答很简单,不少人星期天打扑克、包饺子,你们怎么不找他们谈话,你怎么不责问他们?他语塞。那时书不值钱,很厚的外语词典处理价只有几角钱。我在鲤鱼洲,我爱人在北京工厂,给我来信说传达什么一号令,可能要去三线,家里东西怎么办,我说别的都可以处理,书一本也不要卖。因此要有理想,不动摇。什么叫中流砥柱?就是在错误潮流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文革”后有人对我说,啊,你真有眼光。不是我一个人,清华一大批教师是这样做的。我想,学校会尊重大家的个人选择,实在觉得这样学下去没意思,学校可以给你提供离开学校的机会,绝不歧视,还是校友嘛!但在学校要有一个好的风气,不能在学校不好好学、混文凭,自己不好好学还影响别人,这是不允许的。在学校就要努力学习,不能做损害学校学风的事。学校总应该是一个传授知识、切磋学问、学习探索及创造知识的地方,因此,一定要保持学校的学术氛围,一定要有严格的学习纪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我们中国的特点及条件,现在只能是所有学生都居住在校园内,在学校过的是集体生活,所以我们要对校园环境包括宿舍、教室、食堂、体育场等做出一些管理及规定,对学生中的经商活动做出限制及规定,其目的是更好地有利于大家成长。教学上从严要求,及时制定符合大多数同学长远根本利益的管理规定是必要的。听说学生晚上有人打麻将,不光周末,平时就打,我很不赞成。玩物丧志,而且容易发展成赌博,大好时光放在“东西南北中发白”,非常可惜。一些老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清华可要吸取女排的经验教训,曾连续五次夺取世界冠军,在汉城奥运会大滑坡。国内引起极大振动,大家都在分析及总结原因。虽然对于究竟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在看法上有分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女排过去严格要求的作风这几年来放松了,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风气、现象,教练不敢管,队员不让管。这个例子至少给我们一个教训。我们清华经过几十年来的长期努力,积累起来所形成的优良学风,在教、学两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这个好的传统决不能放松。

张孝文(1935- ),浙江宁波人。1952年入清华大学学习,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10月至1994年1月任清华大学校长。

(1989年3月3日在全校本科生大会上的讲话。选自清华大学档案《在全校本科生大会上的讲话》。这里选编的是讲话的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