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华经历及《清华时间简史》编写

王孙禺

《清华时间简史:电机工程系》的撰写过程已经成为我们难忘的记忆。那年,2012年是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建系80周年,也是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进入电机系的第一届学生毕业30周年。我和当年的同学、时任电机系党委书记赵伟商量,是不是编写一本电机系的系史,给电机系80周年系庆作点小小贡献。

说起来,我是1960年进入清华附中初中一年级,1966年高三毕业,又是附中首届预科的学生,当时一心一意要考清华是肯定的。然而,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一声“炮打”,打碎了梦想,结束了我们的学习生涯。从那时起,上大学的理想,像一条美丽的丝带离我们越飘越远。后来,我到山西插队将近5年,又到工厂5年多,上大学的念头已经彻底没有,准备在工厂里干到底了。

没想到在远离校园11年后,1977年10月,突然有一天听到广播,说要恢复高考,真的不敢相信。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邓小平同志出山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当时,北京宣布12月份考试。我们“文革”中毕业的十几届中学生幸运地有了最后一次机会!

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没有书本、没有辅导材料,只是靠旧书摊上搞来的几本旧书,拼命追溯和回忆十几年前学过的东西。好在清华附中给了我很好的基础,以不错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因为我在工厂是电工,我就报了电机系电工学专业(后来成为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我是抱着“社来社去”(表示考生从哪里来的,毕业后回哪里去工作)的想法,准备学成后还是回厂当电工,接着换电灯泡、钩保险丝、爬电线杆子。

1978年3月,进入久别了将近12年的清华园,一切又熟悉又陌生。我几乎恍惚了一个星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么,那些比我学习好的同学怎么都没回来,因为我在清华附中不能算是好学生,陈小悦他们怎么没回来?如果是假的,是梦,但我手上白色的清华大学校徽是那么实在、那么真切。机会来得不容易啊!我是不大相信“命运”的,但确实十分感激由于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新的转折。

后来的学生生活自然是十分紧张而有趣,渡过了这难忘的人生阶段。

那时学习环境不够好,学校正在恢复,百废待兴。图书馆算是条件最好的地方,天不亮就得到图书馆排队抢座位,就像电影中攻打冬宫一样,门一开冲进去。我们不和那些“小字辈”同学去挤,因为我们这一届学生中最大和最小的同学相差近12岁。我们这些“老学生”一般都到西阶教室去上自习。那时西阶窗户还到处漏风,人冻得发僵,暖气也不热。我们裹着大衣、棉猴上自习,为了好写字,把手套剪掉前半截。虽然艰苦,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上过山、下过乡,有什么苦不能吃!1977年那一年,“文革”十年积累起来有570万考生。算上1978级,全国有1160万考生,而招生数是40.2万,30个里取一个。想到这些,有一种无言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上。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系主任吕森教授召集的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把学习搞好,因为我们在科学技术的跑道上,在与帝国主义赛跑,要把“文化大革命”落下的距离追回来。现在看起来,那时我们是多么幼稚,但那时的我们,确实十分真诚。

1982年,我们1977级毕业了。我们给学校留下的纪念是主楼前一块台阶,上面刻着“1977级1017名同学,1982年”。这个创意,反映了我们77级同学永远甘做铺路石的愿望和决心,时刻让一批一批的学子从我们肩上踏过去,天天上台阶,天天有进步。我们决定,不断刻台阶,100年不变。我们除了给学校捐款外,还要往上面台阶刻。因为这块台阶之上还有10个台阶。每10年一次大聚会,我们就刻一块“1977级多少多少年纪念”,这样可以刻100年。如果77级中有人能活到120岁以上,就可以代表我们在主楼的台阶上刻到最高一层。那时我们的一切宿愿就都可能实现了。

时间一晃30年过去。2012年是我们毕业30周年,恰逢2012年电机工程系建系80周年。我们电七班的同学能为电机系做点什么呢?经过商议,赵伟和我把可能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汇编和整理,在教育研究院博士后李珍博士的帮助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形成一本资料性的《清华时间简史:电机工程系》,以此表达我们自己和我们电师七同学的心愿。

在此期间,电机系领导、老师和同学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其中徐伯雄、钱家骊、吴维韩、周双喜、王赞基、闵勇、于歆杰、慕萍、董嘉佳等老师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同时,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学校领导方惠坚、贺美英、余寿文、白永毅等热情指导我们的工作,关心我们的进展。

2015年,《清华时间简史:电机工程系》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校领导、校史馆领导和诸多院系的关注,并荣获中国高教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五届优秀成果一等奖。我们当然知道,由于我们的阅历、水平、时间以及资料来源渠道有限,加之电机系作为学校的主干学科,80年来有诸多变迁,许多问题还待请教。因此,该书的写作与梳理难免挂一漏万,一些资料的出处还要进一步考证和落实,内容还须不断补充和修改。

2018年,电机系系主任曾嵘、党委书记康重庆对该书做了修订,出了第二版。新的版本在原有系史的基础上,结合校友系友的反馈意见,同时搜集、查阅、梳理了2012年至2017年的档案和相关文献,展现了新时期电机系的发展成就。

在编写《清华时间简史:电机工程系》后,我又与教研院原博士后、校史馆研究人员李珍老师一起,与相关单位的同志合作,先后编写出版了《清华时间简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清华时间简史:教育研究院》。我们的这个努力开了一个好头。2017年,校史研究室在学校的支持下,在全校启动实施了“学科院系部门发展史编纂工程”,面向110周年校庆,组织各院系、部门编写“清华时间简史”丛书。

回想起在电机系的学习生活,回想起大学毕业以来走过的工作历程,我们感慨万分。我们为有机会在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革命传统的学术圣殿里学习和工作倍感自豪和骄傲。我们对电机系的老师们充满了怀念和感激。是清华大学、是电机系、是电师7班,培养和造就了我们的今天。

这本《清华时间简史》的编写,反映的是电机系毕业生浓浓的感恩之情和对电机系未来的殷切期盼──祝愿清华电机系在历史的时间长轴上,永远奋进,永远辉煌!

(作者曾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教育研究院教授,1995年起任校史编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