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胡和平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作为十八大代表出席大会。这是唯一一次我校党员中同时产生两位全国党代会代表,在一个基层党组织有两人当选为同一次全国党代会代表也是极少见的。胡和平还担任了十八大主席团成员,并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胡和平(中)在十八大北京代表团小组会上。
胡和平,1962年生,山东临沂人,1980年入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1982年入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分别在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水利系团委副书记、党委学生组组长、党委副书记、副系主任、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兼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等。2008-2013年任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后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现任中宣部副部长、文旅部部长、党组书记。还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十九届、二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胡鞍钢(左)与十八大代表在一起。
胡鞍钢,1953年生,辽宁鞍山人,1969年作为下乡知青落户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3年入党,后到华北冶金地质勘探队工作,1978-1988年先后在唐山工学院、北京钢铁学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学习,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开始从事国情研究。1996年被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聘为双聘教授,2000年正式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曾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等,201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清华大学关于北京市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提名情况的报告。(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从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开始启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北京市委分配的名额及人选条件结构要求,我校经广大党员和党组织自下而上酝酿提名,校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讨论通过,于2011年底确定推荐胡和平等2人为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考察人选,上报北京市委。北京市委经认真研究、组织考察和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70名北京市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于2012年4月进行了公示,胡和平名列其中。2012年5、6月间,在十八大代表选举进入尾声的阶段,中央根据十八大代表总体结构比例的需要,决定给北京市增加2个名额,分别从人文社科领域知名专家和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中推选优秀党员担任十八大代表,北京市委将人文社科领域代表的名额分配给我校推荐。我校立即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迅速逐级召开会议,组织动员全校党员再次进行酝酿推荐,经汇总共有8人获得提名,根据多数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经校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先后讨论通过,推荐胡鞍钢为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后,对新增的2名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了补充公示。2012年7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经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选出64名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并按姓氏笔画为序公布了代表名单,胡和平、胡鞍钢均当选。有趣的是,由于两人都姓胡,而北京市代表中胡姓代表也只有他们二人,所以在北京市出席十八大代表名单中,他们二人的名字是相邻在一起的。另外,据中组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八大代表选举进一步扩大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整个选举过程公开透明,通过报刊电视媒体对代表情况进行公示,这在全国党代会历史上是首次。
胡和平、胡鞍钢十八大前召开师生座谈会征求意见。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带着清华和北京市广大党员的重托和信任,胡和平、胡鞍钢认真参加十八大会议和活动。在大会开幕前,他们曾两次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干部、党员的意见和呼声,了解师生员工对十八大的期盼。清华大学档案馆音像档案中保存了一幅彩色照片──它看似普通:在校领导们日常开会的工字厅会议室里,十几位与会者正在认真讨论之中;但实际上这幅照片的内容却很不平常:它反映了我校党员中两位同时当选的十八大代表正在围绕大会主题征求党员和师生意见的场景。
胡和平、胡鞍钢分别在十八大小组会上发言。
清华两位参会代表,很受媒体关注。在当时《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的会议报道中,多次提到了胡和平、胡鞍钢在讨论中的发言等。例如,2012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代表们讨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时,胡鞍钢等代表不约而同地回忆起从“三位一体”发展至“五位一体”的历程,认为“这个总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21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 11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十八大代表热议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时写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代表说,过去30多年,中国的成功有三个关键词:改革、开放、创新。而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要不断增加三方面的因素:现代化因素,社会主义因素,中国文化因素。同日《人民日报》第9版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专题报道中介绍: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代表表示,我们将按照报告的要求,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日报》在十八大期间,两次以整版图片的形式展现北京代表团讨论剪影和专家学者代表风采,其中6张照片有胡和平、胡鞍钢两位代表的形象。
《北京日报》刊登的几位高校代表在前往十八大分组讨论会会场途中边走边聊的照片,左三胡和平,右一胡鞍钢。
十八大期间,记者们还“捕捉到”这样一件“会议花絮”。在北京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十八大代表、首钢总公司技术研究院焊工刘宏提出了职业工人继续教育遇阻的难题,呼吁重视一线工人的再教育问题。他的发言引起了同为北京团代表的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的注意。胡和平马上把清华机械系负责人叫到十八大会议驻地,与刘宏一起商讨由清华为首钢等企业专门开办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的可能性。经过精心筹备,次年6月,“清华大学-首钢总公司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在清华园开班。清华为培训班配备了精兵强将,由机械系和学校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13位教师组成授课团队,曾是党的十一大和十五大代表的著名焊接学家潘际銮院士领衔课程首讲。此事经媒体报道,传为佳话。
《新清华》报道,首都教育系统学习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在清华举行。
十八大召开后,广大师生热切关注,及时观看直播,畅谈收获感想。校党委作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定》。在校党委常委会和全校干部学习研讨班上,胡和平、胡鞍钢全面传达了十八大精神,详细介绍十八大准备过程、会议进程和主要创新点,强调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胡鞍钢在《新清华》上连续三期发表长篇文章,畅谈十八大的主要精神和目标。作为著名的智库专家,胡鞍钢还综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撰写专著,先后以中、英、日等多种文字出版,向国内外解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领导体制的历史变迁、特色优势和领导人的选拔机制、工作机制。首都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也安排在我校举行,胡和平在会上发言,介绍清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举措。校党委宣传部结合学习十八大文件,面向全校组织开展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应征稿件265篇。学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对优秀征文给予表彰奖励,并进行了交流。各院系、各部门、各单位纷纷通过中心组学习、报告会、理论宣讲会、专题辅导讲座和党章知识竞赛等,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学校还专门组织了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深入院系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师生们对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更高战略层面、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明确“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加强廉政建设等都尤为关注。全校结合实际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有机统一于办学实践之中,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校党的建设中去。
(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