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滉烈士——国共合作的先行者

施琦生

    今年是施滉烈士诞辰百年、英勇就义66年,往期《校友通讯》中,对他生平事迹作过多方面的报导,在海峡两岸人心思统的今天,本文着重介绍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响应两党领袖孙中山和李大钊的号召,先后加入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不愧为国共合作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忠实支持者。

    1924年,孙中山亲自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此时,为了正确树立留美的目的和方针,即将结束清华七年生活、行将赴美留学的施滉,偕同甲子级同学徐永、何永吉,三人南下广州,分别拜见了李大钊和孙中山两位革命领袖,聆听了他们对今后道路的教诲,这对他们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中山对这些青年寄予厚望,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应为多数人谋幸福,为没有幸福的人谋幸福,并尖锐指出:你们切勿像以前国内送去的某些留学学生,他们大半变成美国人,回国后见到国内种种腐败现象,不是极力反对,设法改良,而是说中国没有希望了,像这种人对国家有什么用  现在国民党已经改组,是真心为民治而奋斗的党,希望你们加入国民党。

    同时,施滉还与孙中山讨论了统一中国的问题。可见长久以来,统一大业已为志士仁人不断关心的问题。

    孙中山的教诲,指明了他们的前进方向。孙中山逝世后,因部分国民党内旅美华侨和留学生对孙中山三大政策持怀疑态度,使施滉等人的革命活动受阻,施滉和徐永??等人毅然加入国民党旧金山支部,并取得了支部的领导权,积极推行三大政策,初步打开了局面。

    1926年,施滉等在美国成立中山学会,其宗旨是研究、宣传和捍卫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在旅美华侨和留学生中积极宣传革命道理,编印小册子广为散发,组织支持广州革命政府和北伐战争。由于这些正确主张反映了广大华侨和留学生的愿望,中山学会的队伍不断壮大,除旧金山外,芝加哥、费城等大城市都先后成立分会,在推动革命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同年秋,施滉、徐永??与国民党左派合作,在旧金山成立了“美洲拥护中国工农革命大同盟”的群众性组织。队伍发展很快,不久,美国的重要城市及古巴、加拿大都建立了同样组织。

    1926年夏,施滉等人筹措资金,创办了《国民日报》,施滉、徐永??任主编,经费发生困难则动用自己的生活费,这在宣传组织中国留学生和华侨投入反帝爱国运动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27年,《国民日报》作为反帝大同盟的机关报,改名为《先锋报》,仍以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支援中国革命为宣传方针,除了美国和中国外,加拿大、拉美、欧洲各国,东南亚、澳洲、非洲都有该报的读者。《先锋报》后改名为《华侨日报》,在旅美华侨中仍有影响。

    孙中山逝世后,外国新闻界竭力诋毁他的声誉,污蔑他是“扰乱者”。伦敦《泰晤士报》于1925年发表文章,题为“一次鲜明的失败”,说什么孙中山是“可怜的失败”。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贬低孙中山在国人中“长期处于失势地位”。在这关键时刻,施滉毫不动摇地坚持孙中山是伟大革命家的信念。

    施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大部分留学生撰写硕士、博士论文都以外国问题为选题,而他却毅然用两年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写出三百多页的《孙中山评传》。论文中除指出孙中山过分依靠军阀进行革命的弱点外,充分肯定孙中山看到了中国革命力量蕴藏在工农之中而确定了扶助农工的政策,并接受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国共合作的建议,毅然改造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他不愧为品德高尚、坚韧不拔的伟大革命家。

    这篇论文,受到了他的导师、当时美国远东政治学权威学者春特的赞赏。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购回这篇英文论文的影印本,经云南民族学院离休教授刘彭陶译成中文,199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爱国主义的优秀读物。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功,是无数革命先辈奋斗的结果,志士仁人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把这些历史事实介绍给大家,也许有助于推动包括广大清华校友在内的国内外炎黄子孙,以不同方式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2000年10月16日

来源:《校友文稿资料选编》第七辑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25209&columnId=1002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