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云:写算式的手拿起了枪

作者:萨苏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8-15

    1960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部举行了一次隆重的活动,这是中苏两国共同进行的黑龙江综合科学考察的总结仪式。竺可桢副院长等出席会议,当天中午,郭沫若院长宴请与会的科考队员。

    在这些科考人员中,有位特殊的人物,他外貌儒雅,却有一丝军人的刚毅。他便是黑龙江科学考察队的队长冯仲云。

    很少有人知道,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的冯仲云,曾在数学方面极有成就。

    因为研究抗联的共同爱好,笔者认识了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的女儿冯忆罗,面对这位满头华发却风度翩翩的老大姐,笔者感到一种特别的亲近。因为谈起冯仲云,笔者的父亲还要管他叫师伯呢。

    冯仲云是一名数学天才,可以说,如果不是他以全部身心投入了抗日战争,他很可能会成为我国最出色的数学家,甚至会成为世界级科学泰斗。

    这是不是一种夸张呢?只要看看冯仲云当年的老师和师兄师弟就知道了。

    1931年,正在清华任教的我国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熊庆来先生发现了一名无名学者的论文,对其十分青睐,破格将其调来北京,进入清华大学成为他的研究生,这个人是华罗庚。他还收下了严济慈、钱三强、赵九章、杨乐、张广厚等众多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弟子,成为科学伯乐。

    而实际上,华罗庚并不是熊庆来第一个数学领域的弟子。熊庆来是在1926年从法国回到中国任教的,他在清华收的第一个弟子,是被他视为对数学极为敏感、堪称天才的冯仲云。冯仲云,江苏武进人,1923年考入杭州蕙兰中学,1926年秋考入清华学校(1928年改称国立清华大学)大学部,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第一届学生。当时任教的正是熊庆来。然而,这个学生却放弃了学业上的深造,让熊先生十分遗憾。

    实际上,冯仲云并非不爱科学,而是因为他更痛切于当时“宇宙充满饥寒声”的国家,因此选择了成为革命者的道路。1930年10月,他由中共北平市委转调哈尔滨工作,1931年华罗庚成为他的师弟时,他已全身心地投入对日本侵略者的抗战,最终成为抗联的重要领导人。1945年日本投降,冯仲云担任沈阳卫戍副司令、松江省省长。解放后改任文职,调任水利部副部长、第一任国家图书馆馆长。

    笔者的父亲在调入中科院数学所工作时成为华罗庚先生的弟子,而华罗庚是冯仲云的师弟,故笔者的父亲叫冯仲云师伯正是最贴切的。

    熊庆来虽然十分遗憾,但一定不会后悔,因为他的十大弟子个个才华横溢,但只有冯仲云获得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奋起抵抗。

    我们忘不了郑律成的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从冯仲云这位本可以成为大数学家的抗联将领身上,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到,这种呼声何止发自黄河之滨?全中国优秀的子孙,都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发出着最后的呐喊,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甘屈服于暴力野蛮的最强音。

    写算式的手拿起了枪,冯仲云他们谱写的,或许是中国知识人在那个时代最可自豪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