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将领冯仲云的爱情传奇

作者:许人俊  来源:《党史博览》  时间:2012-05-31

    在中共老一辈革命家中,冯仲云是学历高、担任党政军职务多的传奇人物之一。

  1926年,冯仲云考入清华大学,次年5月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学习期间,他数理化功课成绩优异,而且熟练掌握英文、法文等外语,是数学系的高才生,深受我国数学权威熊庆来的青睐。

  冯仲云善于团结同学,组织能力强,是学生运动领袖。1930年,因参加五一劳动节示威游行,同刘澜波、张静之等人被捕入狱,半年后逃出监狱。毕业后,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推荐他到哈尔滨商船学校担任数学教授。

  九一八事变后,他义愤填膺,随即投身到东北抗日斗争中,历任中共北满书记、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政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担任苏军驻沈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1949年任松江省主席的同时,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953年进京,曾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副部长。

  在漫漫的革命征途中,冯仲云不仅在东北严寒艰苦、血与火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而且在婚姻爱情上,坚贞不渝。

  在东北抗日斗争历时14年的漫长岁月里,冯仲云与爱妻薛雯离别整整12年。两人天各一方,一个战斗在东北抗日战场,一个在南方新四军抗日,信息不通,生死不明。但两人始终忠贞不渝,心心相印,婚姻关系坚如磐石。

  他们红色的爱情故事,不仅受到了陈云、彭真、林枫的高度赞扬,而且超越民族和国界,感动了朝鲜战友金日成,堪称人间传奇。

青梅竹马 深情至爱

  冯仲云是江苏武进县人,自幼天资聪敏、好学上进,尤其擅长数学。他和薛雯住在鱼米之乡的同一个小镇上,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冯仲云离开江南故乡,到清华大学读书后,两人书信频传,依靠鸿雁南北传情,心心相印。

  1931年,冯仲云到哈尔滨商船学校担任数学教授。为确保冯仲云有舒适的备课、交友环境,校方不仅给予优厚的教学报酬,而且特地在学校附近,为他选择了一套俄式住房作为宿舍。那里地处松花江畔,风景秀丽,环境安静。冯仲云高兴至极,马上写信告诉了薛雯,邀她赶来相聚成婚。薛雯刚刚高中毕业,同家人

  商议后,很快收拾行装出发,北上哈尔滨。那年,薛雯芳龄十八,端庄秀气。她初次离开家乡,坐在火车上过长江、黄河,穿过山海关,终于安全抵达哈尔滨。

  他们成婚后,生活相当幸福美满。表面上看,他们的生活平静、甜蜜,实际上他们的宿舍就是中共北满省委的秘密活动据点。

  冯仲云起先是中共哈尔滨江北区委宣传部长,后担任省委秘书长。薛雯和在哈尔滨电车厂当工人的侄子冯铉都是中共党员和秘密交通员。他们家成为中共地下工作者最理想的接头地点。

  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从沈阳来哈尔滨指导工作时,总是在冯仲云家里召开省委骨干会议布置工作。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赵尚志等也常来汇报工作。

  1932年1月,中共在沈阳的地下组织机构遭到日本特务毁灭性破坏,无法开展活动。罗登贤决定在哈尔滨重新组建中共满洲省委,继续指挥东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此时,哈尔滨商船学校奉国民党之命迁往山东青岛,冯仲云夫妇没有随行,继续留在哈尔滨。

  中共满洲省委秘书处依然设在冯仲云新搬的家里。罗登贤、李实等领导人,都住在他们家。

1933年初,罗登贤到上海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局书记。8月底,罗登贤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冯仲云夫妇后来在哈尔滨闻讯后,悲痛万分,后将女儿囡囡正式取名为冯忆罗,以志永远纪念。

妻离子别 南北抗日

  1934年春天,由于叛徒出卖,东北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冯仲云夫妇成为敌人重赏通缉的“要犯”。中共满洲省委决定让冯仲云立即离开哈尔滨,到绥芬河安排布置建立(中苏)国际交通站,并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的身份,加强对哈尔滨以东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薛雯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南方家乡,并参加了当地地下党的活动。

  离别的那一天,冯仲云特地从抗日根据地赶回哈尔滨和薛雯话别。冯仲云神情凝重地对薛雯说:“我们这次分离,有三种可能:一是短期分离,很快就会见面;二是长期分离,5年或10年后再见面;三是永远见不了面,这次是永别了。但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无愧于革命事业!”

  随后,冯仲云紧握薛雯的手,道了一声多保重,转身离去。薛雯含着泪水,望着他的背影远远消失……不久,薛雯在冯仲云妹妹陪同下,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拉着女儿,离开哈尔滨南下返回家乡。她在上海接上了组织关系,后来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先后在苏南、苏北地区参加了新四军的抗日活动,历时十多年。

  随着时光消逝,他们的女儿冯忆罗,也在抗日风云中成长为14岁的小姑娘。小小年纪的她,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参加了新四军。

  在东北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共满洲省委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抗日方针,坚持统一战线,深入白山黑水的广阔农村,开辟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团结各族群众,对日本侵略者开展游击战。以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周保中、冯仲云等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11个军,编为三路大军,在黑龙江辽阔的平原和山林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士气。

  这期间,东北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斗争更加艰难。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东北抗日联军伤亡惨重,十多万抗日大军逐渐损失到只剩下数千人。

  为了避敌锋芒,保存实力, 1940年冬季,经苏联远东军区同意,东北抗日联军剩余部队分批分期越过中苏边境,转移撤退到苏联境内休整、集训,以利再战。

巧遇金日成 深结战友情

  苏联远东伯力附近有一片广袤的野林地,靠近黑龙江岸边,与中国只有一江之隔。从1940年10月起,东北抗联部队就在江水枯减和封冻季节,开始零零星星地越境入苏寻求帮助。后来,抗联部队派出冯仲云、周保中、赵尚志等领导人到西伯利亚伯力城,与苏联远东军区接触、开会协商,双方确定在那里设立南北两个野营基地,收留抗联部队。

  1941年后,各路抗日联军先后从中国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一带,分期分批撤移至伯力城野营基地休整训练。

  抗联部队来到野营基地,虽然暂时告别战场,脱离战火硝烟,但这里也不同于军校,生活依然紧张、辛苦、劳累。每天都安排有繁重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起初军事上由崔石泉(即后来的朝鲜崔庸健大将)负责,政治上由冯仲云负责,后来从莫斯科又派来在苏联治病的王松(即刘亚楼)。

  在野营基地期间,冯仲云还结识了朝鲜的金日成,并成为要好的朋友。金日成欣赏冯仲云知识渊博、为人正派、抗日坚定、打仗勇敢,两人经常结伴而行,相互交谈,推心置腹,感情至深。

  秋日的夜晚,月亮升起时,金日成发现冯仲云往往喜欢独自在江边和森林里散步,时而面向中国方向,仰望星空明月,时而放声高唱雄壮的《国际歌》,时而又低声吟唱儿女情长的《秋水伊人》。

  金日成知道此时的冯仲云正触景生情,思念远方的妻子薛雯。他理解冯仲云恋妻的心情。夫妻离别十年了,音信全无,生死不明。当时,野营基地许多抗联干部,在环境稍许安定的情况下,相继结婚建立家庭。

  有一次,金日成开玩笑地对冯仲云说:“我们这个野营基地里,有许多漂亮的朝鲜姑娘,她们都很好,我给你介绍一个吧,你看怎么样?”

冯仲云感谢金日成的关心,他接着表示:“薛雯是我最心爱的妻子,我要坚守离别时的诺言,一定要等到同她团聚,我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冯仲云在爱情上坚贞不渝的故事,在抗联战友中成为美谈,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和敬佩。数十年后金日成谈及此事,依然记忆犹新。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正式宣战。

  9月初,大批抗联将士分期登上苏联飞机返回中国东北和朝鲜,配合苏联远东军抢占战略要地。其中,沈阳由冯仲云负责。

  回国后为便于工作,他们在东北各大城市分别担任苏军驻当地警备司令部的副司令。冯仲云任沈阳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

  中共中央东北局组成后,冯仲云参加陈云、彭真等主持的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当时国内外的形势。

  11月初,陈云、彭真指示冯仲云北上黑龙江。此时,国民党已经委派省主席和市长进驻哈尔滨,但哈尔滨周围地区却为中共领导的民主联军所控制。1946年4月,在松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大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冯仲云任松江省主席。

  此时冯仲云与薛雯离别已有12年,他深深思念妻儿,但又不知他们的消息,只好默默地等待。同样,薛雯在新四军里,也时刻思念着冯仲云,经常四处打听他的消息。一天,新四军的战友兴奋地告诉她,冯仲云在东北松江省已经当选人民政府主席。不久,组织安排薛雯带着孩子前往哈尔滨与冯仲云团聚。他们经过苏北、山东解放区渡海到达安东,在萧华的帮助下绕道朝鲜,到达哈尔滨。

  正在哈尔滨工作的中共东北局陈云、彭真、林彪、林枫也为之高兴,他们在哈尔滨市区一公园附近的小饭店,设宴招待冯仲云夫妇,热烈庆贺他们团聚。大家相互戏说:“女同志要好好向薛雯同志学习!”“男同志要好好向冯仲云同志学习!”从此,冯仲云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在东北民主联军中广为流传。

  1953年,冯仲云离开长期战斗、工作的哈尔滨,到北京先后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主管科研、教育,兼任华东水利科学院院长,一心一意致力培养水电科技人才。

  1955年国庆节前夕,国务院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衔授勋仪式,毛泽东亲自为冯仲云颁发“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当时他和妻子薛雯还应周恩来邀请出席了庆祝酒会及晚会,他兴奋极了,称两枚一级勋章是党和人民给他的最高奖赏,决心鞠躬尽瘁,忠心报国。

友情无国界 感动金日成

  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友金日成,回国后担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一直惦记中国战友冯仲云,曾经多次邀请冯仲云赴平壤访问。但冯仲云实在是工作太忙,访朝之事始终未能成行。

  朝鲜战争结束后,金日成首相多次来北京访问。访问期间,周恩来特意点名邀冯仲云陪同参观访问。

  1958年9月,中朝合作建设的水丰电站胜利建成,朝鲜隆重举行落成典礼,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出席。周恩来指派冯仲云率中国水利电力部代表团前往朝鲜。

  金日成首相、崔庸健委员长等,在平壤热烈欢迎抗日老战友冯仲云等一行,亲自陪同冯仲云率代表团前往水丰电站参加庆典和参观访问。访问期间,金日成特地安排冯仲云同抗日老战友会面、合影留念。崔庸健还热情邀请冯仲云到家里做客,安排冯仲云同自己及孩子们在家里合影留念。

    1968年2月,冯仲云被诬蔑为“苏修”特务遭关押囚禁,3月17日,含冤去世。

  1977年冬,中共中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冯仲云骨灰安放仪式。陈云同志怀着悲痛心情,代表中共中央出席老战友的骨灰安放仪式。他缓步走到薛雯面前,紧握她的手亲切安慰,嘱咐孩子们照顾好老人。

  1989年,金日成接见中国科学院代表团时,特意打听冯仲云及家人的情况,得知他在“文革”中已经去世,内心极为悲痛,当即委托中国科学院代表团给冯仲云的遗孀及子女带去礼品和问候。

  1992年4月,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党史研究所邀请,薛雯带孩子们前去参加金日成主席八十寿辰庆典。

  金日成在国宾馆热情接待了薛雯及其家人,接待规格相当高,除安排和他们一家人合影留念外,还热情设宴招待。

  接见时,金日成紧紧握着薛雯的手,笑着说:“虽然我是第一次见到你,你和我想象的完全一样。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仲云同志经常同我提起你。”宴请时,金日成又特意安排薛雯坐在身边亲切交谈。他用很长时间回顾往事,兴奋谈论自己与冯仲云的战斗情谊,并特别谈到冯仲云对薛雯和儿女的深情思念。有时甚至开玩笑说:“当时,我们部队里有好多女孩子,包括朝鲜姑娘及战友都想给他介绍一个。但他都拒绝了,他总是说:‘我在国内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等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一定会团聚的!’”金日成说完后哈哈大笑。接着又继续说:“后来,我听说你们离散12年后终于团聚了,我感到特别高兴!”同时,他跷起大拇指夸赞道:“仲云同志是好样的,是具有高尚情操的好同志!”

  金日成宴请后,朝鲜中央党史研究所又精心安排薛雯与冯仲云当年一起抗日的女战友聚会。其中有朝鲜原委员长崔庸健的妻子王玉环、原国防部长崔光的妻子金玉姬、原抗日高级将领金京石的妻子李淑贞、原抗日高级将领姜信泰的妻子朴京淑等。这些老战友过去同冯仲云都十分熟悉,聚会时都纷纷向薛雯介绍冯仲云在抗联斗争的许多故事。她们说:“因为冯仲云是近视眼,眼镜成为他最宝贵的东西,但是在战斗中难免会摔破,女同志经常帮他把摔破的镜片,拼好用线绑起来。有时他的眼镜腿断了,大家就找小树枝绑上代替。”

  女战友们谈得最多、最感人的故事,还是冯仲云在战斗间隙思念薛雯和女儿的情景:每到秋天夜里,冯仲云经常独自一人,漫步在树林里、月光下,吟唱郭沫若的《湘累》。他唱着,女战友们躲在树林里偷偷地听,久而久之,大家都学会了。聚会时,女战友们情不自禁地围着薛雯唱起歌来,其景感人,其情动人。

  1994年初,薛雯原定9月去朝鲜拜访金日成。7月8日,金日成突然病故,薛雯深感悲痛。她当时正远在美国探亲,立即派女儿冯忆罗、儿子冯松光赶往朝鲜替她吊唁。在平壤吊唁大厅,正在参加守灵的金正日接见了他们,亲切地说:“我们将一如既往,欢迎你们经常来访问,我们将比金主席在世时更好地招待你们。”

  1994年9月,薛雯按照原定计划带领女儿、儿子、孙子、重孙四代人赴朝鲜访问,集体吊唁金日成。金正日亲切接见了他们。冯仲云一家人受到了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接待。此后,朝鲜大使馆经常安排冯仲云的家人,赴朝鲜休养、参观访问。

  2008年春节,冯仲云诞生100周年,水利部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纪念大会。朝鲜驻华大使出席大会,代表朝鲜党和人民对冯仲云的革命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并希望老一辈领导人培养的两国战斗友情永远得到继承和发扬。

(本文转自中共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