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华,人们不会忘记,当年工字厅中,曾有过王国维的身影,图书馆里还珍藏着陈寅恪先生当年给毕业生批阅的论文,清华的礼堂里曾回响过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声音。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清华成了国人心目中最好的工科大学。如今面向新世纪的清华大学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为此,1993年清华大学建立了人文社会科学院,开始系统地建设学校的文科院系。目前学院已设有七个系六个所,即中文系、外语系、历史系、哲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传播系和思想文化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等,以及艺术教育中心、文科信息中心、对外语言文化教学中心和5个跨学科学术研究机构。1984年就已建立的经济管理学院现在在国内已是首屈一指,前不久进行的全国MBA评估中,清华大学排名第一。1995年学校恢复了法律学系,1999年成立法学院,目前该院已是名家云集。同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于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组成了美术学院。2000年清华又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至此清华大学文科布局已基本完成。
“清华要在21世纪初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培养21世纪的一流人才,只有理工科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现在很多世界重大的问题必须依靠文理交叉的综合力量才能解决,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的学生必须在文理交叉的综合环境中培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胡显章教授对笔者如是说。
早年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清华历史上,够得上大师称呼的,除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这四位国学导师之外,金岳霖、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吴晗、张奚若、潘光旦、王力、陈岱孙、季羡林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也都在清华的史册上留下过自己的一页。如今清华要建立一流的文科,引进一批学术功底深厚的学者是必须也是必然的。胡显章院长告诉笔者,理工科要搞好硬件设施很重要,但是文科发展不同,它更需要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所以近几年清华大学从国内外引进了许多文科领域的一流人才,并着力培养学术新秀。
谈到清华学科发展的思路时,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胡显章教授在采访时告诉笔者,清华大学的文科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要建设面向21世纪的有清华特色的文科。一是要打好基础,加速进入主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以及目前国际学术前沿所关注的问题来进行学科建设;二是注重学科交叉。清华的理工科是强项,基础很好,但是很多问题的解决,仅仅有科技是不行的。比方说建筑,它不仅仅是一个盖房子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习俗、历史遗迹的保护等等,这就需要文理综合,最近社会学系就在积极探讨,与建筑学科合作研究城市学,与水电学科开展水资源保护研究。
关于目前清华文科的进一步发展,思想研究所的葛兆光教授认为,建立文科独立的评价机制,拥有一批有文科发展眼光的管理人员,理清清华文科的发展方向,是要进一步建设好清华文科所必须做到的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强教授则认为,做学问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接触各种流派的观点,才能有所创新。
要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今天的清华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荷塘月色、藤影荷声将不再只是清华尘封的历史。(张莉)
《光明日报》 2001年4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