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清华校训

刘文渊(1962工化)   

 

    近来有人撰文宣称,“清华的校训原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现在却被拦腰斩断,只剩下前面8个字”。 

    这使我感到大惑不解。我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在清华学习、工作50多年,从1988年开始研究清华校史,至今也有20余载,曾查阅大量清华档案资料和书刊杂志,未曾见有如此记载。也许是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诚心请教这“原本16字的校训”出于何处? 

    有档案可查,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发端于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一次演讲,讲题为《君子》,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这次讲演以后,清华学校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为校训。1917年修建大礼堂便将刻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巨型校徽嵌于舞台正额,以壮观瞻,而广流传。 

    清华校训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子具备奋发图强、不屈不挠、追求卓越的坚毅品格;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子具有团结民主、严己宽人、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它激励了几代清华人,是清华师生和海内外校友人生奋斗的座右铭。清华学子为追求中国近代学术之独立和民族复兴,在抗击外敌侵略、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辛勤耕耘、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于各自岗位上敬业奉献、不断创造杰出业绩,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光辉体现。 

    至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乃是清华老一辈师长和学者推崇与追求的教育理念和学术境界。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坚守“学术自由”,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吴宓、冯友兰、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熊庆来、顾毓琇、朱自清、张奚若、费孝通、潘光旦等众多名师大家,孜孜以求,开创了“融汇中西、贯通古今、会通文理、理工结合”的清华学术传统,确立了清华的学术风格与特点,创造了清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这种境界充实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展示的精神内涵。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人文精神和学术传统的缺失,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在大学营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有利于科学创新、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谈到清华校训的表述,是严肃的,要尊重历史,尊重科学。清华校训只有一个,始终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没有腰斩,也不应任人恣意添加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