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复制西南联大纪念碑志感

孟凡茂 

    2007年10月,北京清华大学为庆祝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复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于清华校园,以怀念前贤,激励后人。予重读冯友兰先生所撰之碑文,感而记之。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六年五月四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始立于昆明之联大校园。纪念碑由冯友兰先生撰文,闻一多先生篆额,罗庸先生书丹。以碑文笔力之雄浑,碑额篆字之秀逸,碑身楷书之雅正,遂有“三绝”之誉。夫冠斯三者,碑文也。其旨之正,可见中华文明之精神,历久弥新,光同日月。其意之远,可领一代学人之胸襟,博采中外,融通古今。其文之美,可赏汉语语文之魅力,词藻丰瞻,音节铿锵。

    惜庾赋陆诗,常发悲音1;韩潮苏海,所颂几人2?若夫冯氏一篇,抚今追昔,痛古人南渡之不归;比外论中,信中华复兴之可期。赞三校师生,刚毅坚卓;辗转数省,弦诵不辍;同舟九载,精诚合作;国难当头,育才抗日;以学报国,自苦心志。虽教授生计窘迫,然教育成就辉煌3。更筑民主堡垒,自多民族脊梁。比及胜利之日到来,复校之期不远,数千师生、八百将士焉能不喜极而泣,纵情狂歌?此碑文产生之背景也。

    且夫不揣愚陋,窃析碑文。述四端4,敷陈大义。具真情,动人心魄。擅文采,其传自远。联大之清华学子何炳棣、杨振宁二公屡屡赞誉此篇为千古绝唱,传世雄文5。既为学子,皆当诵读;诵读之后,又何学于联大焉?如其报国,或苦心孤诣埋首于学问之中;或披肝沥胆驱虏于国门之外。如其觉悟,发扬兼容并包之精神,开创自由民主之局面。如其坚毅,于颠沛流离之际,能践新民之愿;于艰难困苦之时,不坠凌云之志。如其敬业,警报声中,听夫子之雅音;炮火间隙,为居里之试验6。其可举者岂止于此乎?

    彼其名师得才俊从游7,陋舍与丰碑同赫。风景殊殊,英才烁烁。铸联大之魂,垂范后世。奠三绝之碑,缅怀先哲。今值西南联大建校七十周年,清华大学复制联大纪念碑于校园,以期来者仰之,仰而读之,读而思之,思而继之,继而新之,料此即初立者之期望亦复制者之目的也。 

    注:

    1) 庾:庾信:南朝文学家,作《哀江南赋》。陆:陆游:南宋诗人,其《示儿》有诗句 “但悲不见九州同”。

    2) 韩:韩愈:唐文学家,有名篇《柳子厚墓志铭》。苏:苏轼:宋文学家,有名篇《潮州韩文公庙碑》,旧时用“韩潮苏海”形容文章的气势磅礴。

    3) 当时联大教师的生计成了问题,陈寅恪教授的诗句有特别的表述,“日食万钱难下箸,月支双俸尚忧贫”。陈诗写得极其幽默,但谁又笑得出呢?关于西南联大的教育成就,英才辈出是世所共知的。教授的研究成果,如华罗庚之于数论,周培源、吴大猷之于物理学,赵九章之于气象学,冯友兰探索新理学,陈寅恪研究唐政治史,汤用彤研究佛教史等等,都成就斐然,著述颇丰。

    4) 四端: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所列举的值得纪念的四项内容。

    5) 何炳棣:1938年联大清华大学毕业,历史学家,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称颂纪念碑碑文笔力之雄,文采之胜。杨振宁:1942年联大清华大学毕业,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屡与学生讲应当诵读联大纪念碑碑文,领悟其精神。

    6) 居里:居里夫人,法国科学家,两获诺贝尔奖。居里一家有多位科学家。此处泛指进行科学研究。

    7) 从游:1940年代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著《大学一解》一文中提出学生与教师应建立“从游”的关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