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恕(五五级校友)
结缘清华
1、报考清华大学
我的父亲冯宝龄先生是国内最早的钢结构专家。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又赴美国康纳尔大学获硕士学位,在美国桥梁公司工作三年,深研钢结构技术后回上海报效祖国。回国后他作为上海工程师学会会长,创造性地完成了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海外滩中国银行、老广州桥、上海发电厂等重大工程的结构设计。抗战时期他断然拒绝了日企工作邀请,他的爱国言行更给我深刻的教育。解放初,为了抢修上海所有被炸的电厂,尽早恢复生产,他抱病白天冒着危险去现场勘查,夜晚审查图纸直到凌晨,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了我的一生。
1955年于上海第三女子中学毕业后,我也立志从事祖国建设事业,决定离开上海老家报考清华大学工民建专业。入学后,我用心努力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大一期末考试11门课全5分。
土木系55级房01班合影
2、不合格的的毕业生
入学后,新生聚集在大礼堂,由著名的马约翰教授做报告,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接着学校公布评“先进集体”,基本条例之一是:全班同学必须百分百通过“劳卫制”。对从没跑过100米的我,实在难越此鸿沟。校医院查出我“心动过速”,遂转入“体弱班”。房01班因此评到了先进集体。
3、困难时期的伙食
从我们这届开始每月伙食标准12.5元,对我这南方学生而言还可以适应。59年开始困难时期,炊事员还把粗粮细做,开饭时在食堂门口打竹板唱:“窝头里面还有枣!”情况每况愈下,定量全班最低是21斤。同学们戏称大木桶里的稀饭能养鱼,一个窝头切两半,“汤”是稍有咸味的水面飘着几片菜叶。不久后部分同学开始浮肿,校医院给的药是一袋糠。为了减少能量损失,规定学生下午不准学习工作,一律在床上“躺平”。
4、毕业设计
系领导提出,土建系毕业设计要真刀真枪搞创新性的题目。于是我被分配到“三峡升船机组”项目,任务是设计能装万吨轮和水的船箱和能起吊装船箱的高200米的排架方案。设计室的窗用报纸遮住,设计组讨论的内容严格保密不得外传。后因没有任何供参考的文字,图片或图纸的条件下,不适合作为学生提升和总结学习知识的毕业设计课题。“地下铁”和“升船机”两课题组下马。我转到”主楼组”继续做毕业设计,完成了曲面车道设计。主楼原设计为14层,是边设计边施工,此时基础已经完成施工,但由于国家正面临自然灾害经济万分困难,主楼必须更改成9层,修改图纸时要为日后加层做预留设计,我就参加了修改设计的任务。
由于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需要用时较长,教育部特批我们这届学制改成6.5年,即到61年2月毕业。工作后,我收到清华寄来一张“因工作需要,而不是个人原因推迟毕业,按60年毕业”的证明。
5、工作分配
最后一个学期,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负责分配的辅导员找每个同学谈话,明确分配原则是清华毕业生要支援全国建设,不留校,不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学们被分配到天南地北祖国各地,新疆、甘肃、青海、牡丹江、云南····。我被分配到江西,而刚好中央支援地方工作的姐姐和姐夫也来到江西。在的陌生地方能有家人陪伴,之前的种种不安一扫而光。
6、难忘的告别晚餐
毕业离校前一晚,在西大饭厅,蒋南翔校长请全体毕业生就餐。每八个同学围站一桌,两瓶酒八个菜管饱。那时交通不便,同学们意识到明天过后将各自奔向天南地北怕是再难相见。经过五年半各种欢乐和磨难沉淀下来的深厚友谊实在难以割舍,用尽气力互相拥抱着、哭笑着,语无伦次地诉说种种过往和不舍,互相祝福,连校长嘱咐讲话都错过了。
7、终成夙愿
周总理计划国庆十周年在天安门广场建一座国家大剧院,但时年国力匮乏实是无法承受,所以在人民大会堂西面的建设用地一直保留着。时隔四十多年后终于重启大剧院的建设,我和儿子和儿媳妇也全身心的投入,成为了大剧院光荣的建设者。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1、从大学分配起我在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到江西省人事厅报到,被分到江西工学院任教。这是1958年新成立的大学,95%的青年教师来自各重点大学,业务上各显神通。我明白作为教师的清华人该怎么做,成为一名敬业,踏实,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工作中我以“凭良心做人”和“与世无争”做为处世信条,直至退休。文革期间,江西的大部分老师被下放农村插队落户劳动,这彻底颠覆了我的平静生活,对在优裕环境中长大的我,有许多困难需要自己独自面对去克服,但这也是让我内心变得强大的宝贵人生经历。
2、成立清华校友会江西分会
江西省人才缺乏是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清华大学输送毕业生是有力的支援措施。分散在江西各地的清华人,具有特殊的内在凝聚力,迫切希望成立清华校友会江西分会。受当时的江西大环境影响颇费周折,我参与了分会前期工作并担任副会长服务江西校友。
70年代校友会资助黄代放师弟辞职下海,成立江西泰豪集团。其后的几十年黄代放作为技术型领导经营得当,带领企业发展成江西成功的民营上市公司。
1993年南昌大学从清华聘请了德高望重的江西籍的潘际銮院士任校长,校友分会充分动员力量,切实有效地支持了潘校长的工作。
1994年方惠坚书记专程到南昌视察校友分会,充分肯定成绩并给予表扬。
3、成立江西省力学学会
从筹备开始到成立江西省力学学会,我就全身心地投入秘书长这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学会理事会破例聘请我连任四届秘书长,将全省的力学工作者组织起来加强学术交流,承办全国性的力学会议,推荐并为优秀人才出国深造创造条件。
江西省力学学会和我本人连续被江西省科协及中国力学学会评为“先进学会”、“先进学会工作者”。
退休后我受聘从事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直到2010第二次退休。
我向母校报告:我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了50年!
与珠海的缘分
我的太外公徐润先生和容闳先生是珠海同乡好友,共同投身洋务运动。他热心帮助容闳挑选赴美幼童,并且慷慨解囊为学童提供赴美担保。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先生也因此踏上赴美留学的道路。
徐润研究会和纪念馆馆藏——徐润先生选派资助幼童赴美留学史料
参加珠海校友会活动——唐国安纪念馆瞻仰老校长
从百年前从珠海走出来的徐润、容闳的和那个激情年代开创的事业,到我和儿子一家回到珠海生活工作。甚至孙子徐子奕就读容闳命名的书院。命运好像穿越时空划过一个大大的弧线回到原点,这是怎样的缘分。
三代清华人
我61年春天离开清华园;我女儿徐悦在清华土木系工作二十多年;儿子徐慷和儿媳贺小平在清华土木系金属结构课题组读研,分别于07、08年毕业;如今我的外孙女诸禹圻结束爱丁堡的学业回国,目前就读清华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博士二年级。
儿子和儿媳毕业照
女儿在土木系工作近照
外孙女收到清华博士录取通知
作为老学长我希望他们恪守校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二0二四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