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经武
我的父亲生于清宣统元年 (1909年)二月十二日。他从小聪明过人,1914年5岁时入私塾,6岁便入本乡国民小学,1918年转入长沙明德中学附小,10岁小学毕业。1920年11月考入明德中学,1923年14岁由明德中学考入汉口私立明德大学英文专科,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文科第一届,1929年20岁毕业,继作清华大学研究生一年,专攻中国近代经济史。
从小学至大学期间,靠从事会计工作的长兄汤兆龙的接济与培养。1936年27岁被公派入伦敦经济学院作研究生,学习欧洲近代经济史。1937年入巴黎大学文学院作研究生,学习欧洲近代经济史。1938年入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德文。
1930~1942年在北平社会调查所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从事中国近代财政经济研究工作共12年,其中1936~1038年留学欧洲。先后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以及任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组组长。
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任经济部物质局专门委员和私营金城银行附属事业甘肃省永昌西北垦殖社社长,负责改良牛羊品种。抗战胜后,任上海金诚银行总管处专员、上海中国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949年10月参加革命,先在南京为二野筹设西南经济调查研究所,任副所长,三个月后调重庆市任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研究室主任,1950年3月任西南财委统计处处长。1952年冬调成都四川财经学院至1966年,先后任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副教务长、科研处处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并负责四川省省志编辑委员会财政、金融,贸易三个分志的编辑工作,任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十年动乱”后未任行政职务,从事研究工作,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他这一生中学术成果卓著,主要有:
1.1931年在《社会科学杂志》第二期发表了四万字的个人首篇论文《道光时期的银贵问题》,论证了道光时期外国鸦片大量输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是导致清政府严禁鸦片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外国侵略者为维护掠夺的既得经济利益,不惜诉诸武力,因而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史学家谷霁光认为“这是当时学术上的一个创见,也是我国第一篇从经济角度研究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的专题论著”。
2.组织大批人员抄录故宫文献馆收藏的清政府档案有关近代财政经济史资料达12万件,其中一半以上实现了统计表格化,形成半成品供研究之用。当时的研究所长陶孟和比喻这一工作是研究中国近代财政经史工作中的“开金矿”。史学家谷霁光赞其“工作的規模和气魄之大,在我国史学界是仅見的” 。
3.和吴唅发起,邀约一批青年史学工作者,于1934年在清华同学会成立了史学研究会,并被推举为总务(即会长),吴唅、罗尔纲为编辑,谷霁光为文书。史学研究会在天津《盖世报》和南京《中央日报》创办了史学副刊,先后各出了一百多期。这批青年史学工作者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成为史学界的精英,先后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主编并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共八卷十多期。美籍华人学者刘翠溶评介说:“这份学术刊物实为导致今日研究中国经济史之嚆矢”。值得注意的是,它创刊的时间比美国经济史学会出版的《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41年5月创刊)还要早八年。
5. 在西南财委时主编《西南统计工作》月刊和《统计工作参考资料》专刊。
6. 1956年在《财经科学》(四川财经学院学报)发表五万字的论文“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财政制度”,是预计编著的《中国近代财政制度》一书的第一章。
7.负责四川省志编辑委员会财政、金融和贸易三个分志的编辑工作,组织研究人员从1960至1965年六年中,收集四川省近代财政经济史资料达四万件(现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66年因“十年动乱”,工作停顿,但收集的资料为后来重新编写四川省财政、金融等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自1978年起,在夫妇都患癌症的条件下,共同对过去在北京收集的海关档案资料六千件加以整理,慎密研究,花了六年时间,几经周折,在八十四岁高龄之时,于199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了75万余字的巨著《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計》(1861~1910)。著名史学家罗尔纲在该书序言中称“著者在发掘和利用清代档案进行研究,工作规模之大,这在我国史学界是仅有的,也是最早的,至于著者运用统计方法整理大量财政经济档案更是我国史学界的第一人”。一位从未交往过的学者谷远峰先生,在1993年3期的《经济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动情的书评:“一本奇崛艰辛的巨著——《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读后” ,文中最后写道:“汤老为我国近代经济史学科奠基人之一,可谓立功;以惊人毅力排除万难老而弥坚,催人奋进,可谓立徳;首次运用科学方法整理史料,提出一家之见以供同行切磋,可谓立言”。
在病逝前的住院期间,还念念不忘他的计划:再写两本专著(《中国近代财政制度史》和《清代财政制度史》)共一百五十万字。
(转自“水木历史”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