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家涂光炽

张立巍 

1966年2月1日,国内第一个地球化学专门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在贵阳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的地球化学部分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昆明工作站等单位合并组成。研究所的成立,与一位科学家密不可分,他就是地球化学家涂光炽。

涂光炽,1920年生于北京,1931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在南开中学学习期间,他萌发了科学救国兴邦的理想追求,并积极参加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1938年,他受党的指派来到延安,在延安抗大五期四大队学习,毕业后被派往陕西蒲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他受党的指派到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学习,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1946年1月,他赴美国留学,三年后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9月,涂光炽辞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助理研究员一职,毅然启程归国,投入到建设祖国的队伍中去。回国后,他在清华大学担任副教授,并首先在国内开设地球化学课程。1955年1月,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涂光炽先后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和北京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地质工程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组合并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继续任教。他以当时的经典教材为基础,结合留美期间所做的实验工作和留苏期间在乌拉尔等矿区大量的野外实践,把国际上最新的理论和方法介绍给学生。同年11月18日,高等教育部批准北京地质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涂光炽当选为学术委员会委员。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地球化学系后,涂光炽多次到该系讲授矿床地球化学课程,后来兼职担任了该系的副主任。

上世纪60年代,涂光炽提出了铀矿地质改造成矿理论,并推广到其他一些矿床。1978年,他创建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先后担任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主持完成的三卷《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专著,是国内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史上一部里程碑性的巨著,该成果在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涂光炽在广州建立了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涂光炽领导完成的“我国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方向及找矿选矿技术方法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40名研究生,以及几代地球化学领域的大量优秀科技人才,这些人均已成为国内地学研究、教学的骨干力量。

2007年7月31日,涂光炽走完了87年人生旅程。

(原文刊载于《今晚报》2021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