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杰 图:徐义生 编排:滕海波
徐义生1909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焦溪镇。
1925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就读两年。
1927年考取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本科(即国立清华大学(新制)第三级)。
1931年本科毕业,保送本校研究生。
▲清华园
▲清华宿舍楼
▲此照片摄于清华宿舍。徐义生在后题字:民国二十一年春病愈,回舍第一日摄此,义生誌
1933年8月考取清华第一届留美公费生,专研公共行政。
1934年1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一学期后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两年,学满学分,获硕士学位。
1936年7月转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修学半年,年底参观法国、比利时、瑞士、德国和苏联后,经西伯利亚回国。
1937年2月回到北平。
▲此图来自清华档案馆,系徐老先生大本毕业留言册上学友留言
1937年4月放弃导师张奚溪约请去清华任教机会,由导师钱端升介绍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调查所所长陶孟和,分至该所行政研究组,担任副研究员。
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中研院大搬迁,8月中到长沙,9月搬至衡阳衡山南岳圣经学院。
1938年由湖南衡山南岳迁至桂林阳朔中央研究院办事处,期间参加广西建设研究会,到广西各县募集资料,开展广西省的行政研究一年。
1939年1月中研院社会调查所迁昆明,受导师张奚溪和钱端升之邀在西南联大兼中国地方制度课程教学。
1941年7月随中研院社会所迁四川宜宾李庄的石崖湾,期间撰写《抗日建国与地方自治》、《行政委任的问题》,并于1943年被提升为研究员,时年仅34岁,在陶孟和不在李庄期间担任社科所代所长。
1946年10月社科所从李庄迁回国府南京,1947年兼职南京中央大学法律学系教授,讲授行政法,期间出版《善后救济工作的行政制度》。
1947年受恩师陶孟和提名入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政治界别的候选人(全国仅三人入选,后选出首届院士81人)。
1949年南京解放仍留中研院社科所任研究员。
195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职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教授,期间参加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1952年全国教育体系改革,将欧美体系全部改为苏联体系,中科院社科所改为经济研究所,婉拒导师钱端升(中央政法学院院长)之邀,仍留经济研究所改行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
1953年翻译《苏联经济的工业配置》,同时撰写《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负责研究中国近代外债史和部分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
1961年调安徽大学政治系教中国近代经济史。
1969年9月安排至安徽大学图书馆工作。
1983年被财政部财科所聘为近代财经史研究组顾问,美国爆发湖广铁路债券持有者向中国政府索赔一案,此案牵扯旧中国外债至少658笔,仅本金就达60亿元(以上世纪30年代初为准),加上一百多年的利息,数额巨大,在中央调查旧中国外债的过程中,徐义生所著《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徐义生向中央陈述不可开此先例,否则后患无穷,在国际公法和私法专家参与下,打赢了湖广铁路债券索赔案,为国家避免了巨额财政损失。
1991年在合肥去世,享年82岁,去世时,安徽大学挽联为:
学贯中西,经国文章存史册。
行同日月,一生正气在人间。
清华气象台1931年度学校投资33000修建并按国际标准条例配置仪器、设备系杨廷宝先生设计。
▲清华气象台
清华罗斯福体育馆20世纪10年代建成及西大操场,分前馆和后馆两部分,前馆建于1916—1919年,外表采用西方古典形式,馆前百陶立克式花岗岩柱廊;后馆建于1931—1932年建筑设施与前馆巧妙相接,建筑风格浑然一体,自建馆伊始,学校即开始正规的体育课教学。
▲清华罗斯福体育馆
清华图书馆老馆,建校初期,清华学校按照美国大学的标准规划了早期的校园,建成了图书馆一期馆舍,新建成的图书馆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内部装修典雅华丽,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1930年,时任校长罗家伦主持修建,二期扩建工程,两期建筑浑然一体,大厅的大理石墙面,软木地板,书库的玻璃地面和钢架书库以及宽敞明亮的大阅览室,为清华学生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清华图书馆老馆
清华大学工字厅,位于清华园中心区,是一座气韵内敛的典型中式建筑,从空中俯瞰,它的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恰似一个“工”字,因此得名。
▲清华大学工字厅
▲清华大学生物馆
▲大楼一院
▲清华园大钟寺的大钟照片和徐义生在照片后的题字
▲清华园的荷池内溜冰相片
▲徐义生表甥缪佳英在医院旁水池饮水相片
本文图片均源自徐义生家藏,独隐龙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