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抗日救国,聚首贵州都匀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父亲潘伯(白)坚携妻子儿女辗转来到云南安宁县,面对祖国山河破碎,心情极为沉重。这时,孙立人将军在贵州的都匀以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总队的名义加紧训练抗日武装部队,即新三十八师的前身。一日,他和齐学启将军听说他们的清华老同学潘伯(白)坚在云南安宁县,十分高兴,孙立人便亲自写信来力邀潘白坚前去协助训练这支时刻准备开赴前线的抗日武装。因为他们正需要得力的左辅右弼。孙立人和齐学启与潘白坚不仅是清华同窗,1923年又一同考取公费留学到美国,而且齐学启还是潘的湖南同乡。所以接读两位同学的邀请信后,潘白坚立即热血沸腾,慨然应允,决定与老同学一道拿起枪来抗日救国。那时,正值孙立人将军在国外购买了一部小汽车,由安南(现在叫越南)经云南昆明开回贵州都匀,孙立人就叫老同学潘白坚带上妻子儿女乘坐他的新车来到都匀。这是一部黑色的小轿车,好像是雪佛莱,孙将军是因工作需要买这辆车,而潘白坚一家,成了乘坐他新车的第一人(除司机外),可见孙将军盼望老同学前去协助的殷切,也说明他对好友一家的关怀周到。
当时新三十八师的师部设在都匀城外的一座关帝庙里,那时人们称之为大庙。(附潘之长子潘亚农根据犹新的记忆绘的师部平面图)孙立人将军确实堪称儒将,在紧张练兵的同时,还办了军队的子弟学校,后定名为诚正小学和诚正中学。还办了幼稚园,不忘对后代的培养教育。孙立人、齐学启两位将军那时虽然都没有孩子,但在紧张练兵的同时,还时常抽空去学校和幼稚园视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很关心教育事业。
到都匀后,潘白坚初任政训处长,军衔上校,除维护部队严明整肃的军纪,提高全体官兵的文化素质,每个星期还同孙立人、齐学启等人一道向全体将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抗日宣传,使这支部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爱国抗日激情。1942年,新三十八师开赴缅甸抗日前线时,这支部队在整个远征军中绝对是最优秀的!因为他们是由爱国而又博学的清华人花了大量心血训练出来的!这支部队的每一位将士,都将岳飞的精忠报国铭刻到了心头,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爱国主义诗篇在部队中人人皆知、个个能诵。正如军医处长薛庆煜在《孙立人将军传》一书中再三述说的那样:新三十八师的战斗力之所以非寻常之辈可比,在缅甸抗日战场上写下光辉夺目的篇章而永载史册,除了这支部队从孙将军起皆廉洁奉公,与士卒同甘共苦,还因为孙将军延聘了一批忠贞勤学之士为其辅佐。大家肝胆相照、同仇敌忾,为抗日救国这一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到都匀后,与潘白坚一家接触最多的便是孙立人、齐学启两位将军和他们的太太。孙、齐将军两家住在作为师部驻地的那座关帝庙右侧跨院的厢房里,那排厢房一共三间,两位将军及夫人各占一间作卧室,当中那间作为两位将军共用的饭厅和客厅。那时候大家生活都非常朴素。潘白坚的大儿子潘亚农常随母亲肖碧澄到孙、齐将军家去,与孙、齐将军的夫人话家常,谈部队,谈抗日。在丈夫忧国忧民的思想熏陶感染下,夫人们都把抗日救国的大事系在心头。那时大家十分关注和谈论很多的还有欧洲战场。两位将军夫人都非常和善,也都很喜欢潘白坚的儿子,年仅六、七岁的潘亚农便在屋里院内随便玩耍。在两位将军合用的那间客厅里,有一个由许多扁抽屉组成的装文件的木柜。有一次,潘亚农好奇地拉开抽屉来看,在其中一个抽屉里,他看到了孙将军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证书。这给幼年的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潘亚农长大后,在学校就是学的土木工程,后来因患肺结核退学养病,病愈后,又学了物理专业,但仍对土木工程颇有兴趣,此是后话。
有一次,潘亚农随母亲去师部那边时,正碰上孙立人和齐学启两位将军在家。大家聚在客厅里,孙、齐两位将军很感兴趣地端详着潘亚农这个小男孩,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嗨!你可比我们这一代人幸福多啦!我们这一代正遇上日寇进犯,国家遭难,生灵涂炭,我们不仅要训练军队,还要开赴疆场去杀敌人,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等你长大了,我们的仗肯定也打完了,你们这一代就能享受和平的生活啦!不过,你可要记住,将来中国的建设是要靠你们这一代的。从现在起,你就得好好地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长大了才能把中国的建设搞好,记住了吗?”幼年的潘亚农点点头,牢牢记住了两位将军语重心长的教诲。他从上小学起读书就很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矛,他知道,这跟孙立人、齐学启二位将军的谆谆教诲是有关系的。他读书的学校,便是新三十八师的诚正小学。
潘亚农回忆说:从孙立人、齐学启两位将军以上的这番话,也可以看出他们是热爱和平、向往和平和安宁的,孙将军虽然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却并不喜战,同日寇作战,完全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
孙将军、齐将军在练兵之余,偶尔也开车花半天时间到都匀周围风景幽美的地方转一转,或到都匀城里去访友之类。潘白坚也常随孙、齐将军一道,并把儿子潘亚农带上。师部那座关帝庙虽离城不远,但与城里还有一定距离。有一次,他们一行人到都匀城里一个什么吴师长家里作客,那位吴师长是个中年人,好像是什么军阀的师长,特意邀请孙将军他们去的。吴家房屋非常宽敞、阔绰和讲究,使学土木工程的孙将军用内行人的眼光对其建筑打量议论了好一番。
还有一次,他们到郊外另一座寺庙去踏勘,寺庙的长老事先闻知孙将军等人要来,出于对这支抗日部队的尊敬,特意准备好一桌素席款待。潘亚农记得那桌素席菜很多,并且非常的好吃。
博学的潘白坚除了训导部队,也非常重视对长子潘亚农的培养教育。潘亚农七、八岁时,潘白坚就深入浅出地给儿子讲解岳阳楼记,前、后出师表,苏东坡的诗词,李白、杜甫的诗篇等等。还经常教他英语,纠正他的发音。所以潘亚农一点点大就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意,知道什么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父亲的谆谆教导,奠定了他的人生观。
都匀西临龙头江,江水清澈见底,潘白坚在紧张训练部队之余、曾带儿子去那里游泳。并教儿子在大自然中经受锻炼,搏击风浪。潘白坚还指着江边一座水力碾房给儿子讲解水利方面的科学知识,教导他长大以后要用科学来造福百姓!这给潘亚农留下深刻印象。都匀的青山碧水和奇峰异洞,那里朴实纯真的民风,清凉多雨的气候,以及同父亲一道度过的难忘时光,都永远铭刻在他童年的记忆里。
在都匀的那段时光,和潘白坚家较熟的还有军需处长张明信。张明信的儿子还有其他一些军官的儿子常和潘亚农在一起玩。孩子们把各人父亲军装上佩戴的短剑从家里拿出来,握在手里冲啊杀的,那时候这些孩子最喜欢玩杀日本鬼子和捉汉奸的游戏。新三十八师的军官们穿的军装上的短剑,是一种挂在腰间皮带上并未开刃的装饰佩剑,小孩子玩并没有危险,所以大人们准许孩子们玩。
在都匀时,和潘白坚家较熟的还有官兵子弟学校的王景佑校长,他后来成为孙将军的堂妹夫。还有军官陈湘南(抗战胜利后曾任天津塘沽新港警官)、担任文职工作的军官程思泉(他在美术方面很有造诣,尤擅长水彩画,他的妻子也长得很美丽),还有一些军医,也同潘白坚家较熟。薛庆煜在写《孙立人将军传》一书中,谈到孙将军率领的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反复总结说,除孙将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延聘了一批中华优秀精英为其辅佐。薛庆煜在书中列举的左辅右弼人士中,也特地提到了潘白坚的名字。
潘白坚担任新三十八师政训处长在贵州都匀协助孙立人将军练兵期间,戴笠给潘白坚来过两封信。信写得很客气,内容是:“请潘白坚出任甘肃省警察厅厅长之职,条件还是要潘白坚参与他主管的特工系统的工作。”由此也说明戴笠是个不达目的不肯轻易罢休的人。潘白坚留学归来在南京时,因为不肯加入戴笠主管的特工系统,在施加压力下也不肯就范,被戴笠于震怒之下革了潘白坚南京首都警察厅分局长的职,还开除了潘白坚才参加不久的国民党员的党籍。如今,戴笠又客气地写信来,许以厅长的高职,其目的仍然想要潘白坚为他的特工系统工作。然而,潘白坚接读戴笠的信后,并没有丝毫的犹豫,便再次拒绝了他。潘白坚在给这位最受蒋介石宠信的特务头子的回信中明确表示:自己已经下定了同都匀的全体将士一道抗日救亡、精忠报国的决心!出于礼貌,潘白坚的信也回得很客气,但拒绝却是坚定的!
潘白坚一直认为,戴笠的特工系统不符合法律,与民主政治的原则相违背,所以两次拒绝了他。(以上事是我母亲亲口告诉我们的,她当时看了戴笠的两封来信和父亲的回信)
(二)奔赴异国抗日战场
新三十八师开赴缅甸抗日前线时,潘白坚任新三十八师军法处长,孙将军升任新一军军长后,潘白坚任新一军军法处长,除维护部队严明整肃的军纪,还负责甄别、教育和处置日本侵略军俘虏。为了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日语向日军俘虏问话和对其进行甄别教育,不出任何差错,潘白坚在原有基础上,又下了一番功夫深入地学习了这门语言。不仅如此, 整个部队对这方面工作都很认真负责。
无论是在都匀练兵时还是在缅甸和印度,潘白坚对自己一直要求很严格,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与广大官兵一道同甘共苦、出生入死。他不仅和新三十八师将士们一同克服和战胜了热带雨林那恶劣环境中挑战极限般的艰难,同时也勇敢无畏地经历过枪林弹雨、战火硝烟的严酷考验。为了抢救伤员,潘白坚曾经两次为负伤的战士主动献血,因为他是O型血,即万能输血者。虽然在战争年代他很瘦,身体并不见得好,但为了挽救负伤的战士,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热血输给了他们,从而挽救了两位年轻的抗日战士的生命。当时,新三十八师还发给潘白坚一张油印的奖状以资鼓励,那张奖状约一尺见方大小,虽然很简陋,但盖了师部的公章。(我们小时候都见过那张奖状,因战争年代纸张太差,加上多次搬家,后来奖状破损掉了,很可惜未能保存下来。)
许多人都知道,在印缅战场上,史迪威将军最好感和信赖依靠的便是孙立人将军和他率领的新三十八师,亦即新一军,因此潘白坚也和史迪威将军认识。不仅因为潘白坚是新三十八师师部后来为新一军军部的将领,还因为潘白坚和孙将军、齐将军都曾有留学美国数年的经历,与史迪威作语言上的交流可说是畅通无阻。不仅和史迪威将军,还有修筑中印公路的总指挥皮克少将及许多美国朋友,潘白坚都与他们有过一些接触。
自从齐学启副师长为了十几位负伤的战士与部队失去联络、被日寇发现激战受伤不幸被捕后,新三十八师的将士们都很难过,因为齐学启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大家都很敬爱他。和孙将军一样,潘白坚与齐学启也是清华留美同学,彼此都了解的知心朋友。潘白坚深知齐学启决不会投降,而被日寇俘获意味着什么灾难是不言亦明的。孙将军内心,也很痛楚沉重,但作为部队的统率,他必须刚强。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传到国内时,齐将军的夫人心急如焚,每天泪流不止,孙将军的夫人和潘白坚的妻子也一道陪着流了许多的眼泪。
新三十八师在印度和缅甸抗击日寇时,官兵家属及其子女仍住在贵州都匀的营盘里,将士的子女们继续在孙将军办的诚正小学和诚正中学念书。潘白坚的儿子潘亚农也在诚正小学读书,王景佑担任校长。当时学校的礼堂中央挂着抗战必胜的大字横幅,课堂上讲民权政治比皇权政治进步。由于在战争困难时期,学校印制课本的纸张很差,但教师们上课的热情很高,还向学生们讲解孙中山先生遗嘱等等。学校的学生最喜欢唱游击队战歌,喜欢玩杀日本鬼子和捉汉奸的游戏,还有驻扎在附近的军队士兵们每日操练时整齐雄健的步伐,也是官兵子弟学校的孩子们颇为喜欢模仿的。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从印度向缅甸的日寇发起反攻,以孙将军为首的抗日将领从贵州都匀起就倾注了大量心血认真训练出来的新三十八师和后来的新一军,全军将士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军事武艺过硬高强,这支能将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等爱国主义诗篇背诵如流的正义之师最先收拾痛歼的,便是对中国军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寇王牌军十八师团,把这支昔日在上海、南京、香港作恶多端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真是为中国人民报仇雪恨!新一军以势不可挡、摧枯拉朽之神勇威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打了一连串漂亮仗,收复了缅北,并配合新六军等兄弟部队和美军麦支队等,攻克了缅北重镇密支那。
1944年9月,中国驻印军在攻克密支那后休整两个月,在此之前,潘白坚已由上校晋升为少将,密支那休整时奉调回国,去重庆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工作。
离开缅甸时,潘白坚百感交集,胸中海岳翻飞。从应孙、齐二位将军之邀到都匀训练部队到入缅抗日,已经历时近六年。在异国的土地上,在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中,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这支从贵州都匀起自己就同孙、齐将军等爱国将领一道倾注了大量心血训练出来的抗日部队,已成为潘白坚生命中难以磨灭的一部分!新三十八师和新一军的抗日健儿们没有辜负他们的训导和期望,在缅甸打出了中国人的国威和军威!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下无比壮丽的爱国主义抗日诗篇!他们是中国的优秀儿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父亲对新三十八师和新一军怀有很深的感情,他的这些体会,是他时常动情地告诉母亲,母亲又多次讲给我们听的。)
此时,印缅战场的局势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印公路经缅甸的路段已经完全打通,输油管道也已经从印度紧跟公路的修筑同步铺设到位,国际援华物资不再只依靠驼峰航线空运,驻印军和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也在高黎贡山口会师。
离开部队时,潘白坚在新一军军部与孙立人将军等位将领依依话别,互道珍重;回国时,潘白坚将缴获的日本军旗,日寇为保命藏于身上的千人缝以及他为抢救伤员输血后,部队发给他的奖状等物都带回了国内。这些纪念品,潘白坚的几个子女都看见过,很可惜这些珍贵的抗日文物由于文革没能保存下来,仅保存下来一个父亲在印缅抗日时使用的军用针线包。
(三)在重庆军事委员会外事局
1944年9月,潘白坚来到抗战时国民政府的所在地重庆,到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报到。外事局局长何浩若也是潘白坚的一位好朋友,清华留美同学,湖南同乡。而何浩若比潘白坚、孙立人早三年,即1920年便赴美留学,并取得了博士学位。他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人,调潘白坚去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工作便是他提的名,并呈报军事委员会批准的。外事局的工作不同于外交部,由于太平洋战争因日军偷袭珍珠港而爆发,英国也因为日军侵占香港,入侵缅甸等地而开始与日军冲突,美国和英国参战以后,中、美、英成为盟国,军队成为盟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军事行动诸多方面都必须磋商,配合与协调。何浩若领导的军委会外事局工作日益繁重,他感到人手不够,便想到了具有留学美国经历并考察过英国和欧洲诸国、通晓多国语言的好友潘白坚,就推荐并报经军事委员会批准,将其调去外事局工作。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年底,军委会外事局工作结束潘白坚才离开。
潘白坚在外事局的工作,是任外事局交际处的少将处长,当时是战争时期,交际处并没有如今人们想象的那种悠闲好玩,相反,那一年多,潘白坚工作一直非常繁忙。他接触和经手处理过许多二战末期涉及军事方面的国际事务,同时也接触和接待过许多外国人士和朋友,不过主要还是美国和英国方面的军方人士和朋友。
抗战胜利时,潘白坚的妻子儿女是在贵州遵义度过的,那是使所有中国人一生都难忘的无比欢腾的情景。经历了八年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付出无比惨痛的代价,终于坚持到了亲眼看见猖獗多时的日本鬼子缴械投降的这一天!遵义的百姓一个个欣喜若狂!潘白坚一家也和遵义的百姓一样地欢欣若狂!当时潘白坚虽然还在重庆军委会外事局工作,没时间到遵义来和妻子儿女一起庆祝抗战胜利,但他的妻子儿女知道他在八年抗战中有近六年是在新三十八师和新一军中抗日,加上在军委会外事局的一年多,共有七年时间是在军队中为保卫祖国,打倒日本侵略者贡献力量,全家人为抗战胜利欢呼!为潘白坚感到骄傲!
潘白坚非常爱妻子儿女,但为了抗日,他总是先顾国家,后顾小家;妻子肖碧澄也深明大义、一直支持丈夫抗日,一个人拖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从无怨言;夫妻十分恩爱。抗战时期因医治条件差失去了一个幼小的儿子,让母亲心中十分哀伤。日寇打到独山时,新一军将士家眷全体奉命紧急撤到贵州的鸭溪。由于鸭溪条件很差,肖碧澄染上名为回归热的瘟疫也差点死掉。潘的大女儿潘宁宁还在鸭溪不幸罹患骨结核,数年后死去。这是我们家在抗战中经历的磨难。
夜幕降临后,遵义城里还燃放了焰火。焰火射到空中,展示出书写着庆祝抗战胜利的横幅和条幅,不知是哪一位天才的杰作!这是肖碧澄和她的孩子们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见到书写着字的焰火礼花。
…………
(四)抗战胜利后父亲的心路历程
抗战胜利后,重庆国民政府曾任命沈怡去接收大连,任大连市长。沈怡原学土木工程,后留学德国获水利工程博士,抗战时任国民政府水利和交通部官员,也是一位学者型的人。沈怡考虑接收工作中可能要和驻留东北的苏联红军打交道,就将既有留学经历、又有外事工作经验的好友潘白坚要去担任自己的助手,担任大连市政府秘书长。(见台湾沈怡网页及文革后我们大陆这边出的《国民党党政军人员名录》)
由于共产党领导的野战军捷足先登收复了大连,所以沈怡和潘白坚的接收委员只是一个未到任的空名。
由于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没有励精图治、领导人民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建设;而是更为腐败,有的接收委员以接收为名、为自己大捞好处,引起人民反感,这令潘白坚十分失望。
尤其当民盟进步人士李公朴和潘的清华留美同学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潘白坚更感悲痛,对国民政府更为失望。以至于当沈怡接收大连不成而改任显赫的南京市长时、要求潘白坚和他同去南京任助手,潘白坚都婉言谢绝了他。
让潘痛心的另一件事,就是新一军这支优秀的、蜚声中外的抗日劲旅,在孙将军出国开会期间、在全军将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蒋介石调到了东北,卷进了一场与共产党军队的内战。而孙将军,后来也身不由己被扯了进去。
抗战胜利后,潘白坚曾对国共谈判、国共两党共商和平民主建设国家大计抱着很大期望。可时隔不久,蒋介石就忙着调兵遣将,双方都已剑拔弩张、内战在即。潘白坚对此十分痛苦。他对妻子说:“本来一直盼望抗战胜利后国家能走上和平建设的新阶段,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殊不知又要打内战了。”他又说:“和日本鬼子打仗是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水火,若是中国人和中国人打,我是绝不会参加的。”
潘白坚本是个文质彬彬的爱国学者,是抗日战争把他锻炼成了一位军人。在缅甸对日寇作战中,他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虽然杀得日本鬼子尸横遍野,我们的抗日将士也牺牲了很多很多。战争场景之惨烈,令人难以目睹。所以,潘白坚是绝不肯参加打内战的。1945年年底离开军队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军队中去。
内战爆发时,潘白坚完全脱离了国民党政府。
(五)永恒的纪念
历史的车轮伴随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进步又向前行进了数十年。
孙立人将军被蒋介石父子软禁三十三年恢复人身自由后,潘白坚的子女通过孙将军义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系教授揭钧先生同孙将军取得了书信联系,相互都十分感慨和欣慰。应潘白坚子女的请求,孙立人将军于八十八岁高龄欣然命笔,写下了当年新三十八师的军训——《 義勇忠诚 》的字幅赠送给他昔日清华同窗、抗日战友的后代留作纪念。
当潘白坚的儿女收到父亲挚友、当年在印缅战场叱咤风云、功勋赫赫、文武双全的抗日英雄孙立人将军的字幅时,心情非常激动。凝视着字幅上孙将军书写的《 義勇忠诚 》的遒劲字体和对晚辈亲切的贤侄称谓,回首父辈的抗日英雄业绩和悲剧人生而泪眼婆娑。
潘白坚子女:潘亚农 潘胜因 潘长生 潘寄华 潘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