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怀念清华大学原校长高景德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高 晗

清华大学原校长高景德同志。

    高景德同志,著名的电力工程专家、杰出的教育家。1922年生于陕西佳县。1941年保送到西北工学院电机系,1945年毕业进入西安西京发电厂。1947年应邀到北京大学工学院任教,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作为首批赴苏留学生,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学习。1956年被越级授予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苏联博士学位获得者。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授,是唯一跨两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校党委常委、科学生产处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年动乱期间受到迫害。1978年起,任副校长、校党委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兼任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等职。1983年任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席。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及第八届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国家发明评选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技术科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科协第三、四届常委,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三、四、五届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及《科学通报》副主编,《电工技术学报》及《电工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6年,是高景德同志与世长辞后的第二十个春秋。

    1922年,高景德同志出生于佳县神泉堡村(现神泉堡革命教育基地)。在榆林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西北工学院电机系学习,1945年进入西京电厂工作,1947年应聘到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任教,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作为国家选派的首批留苏学生,前往前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攻读副博士学位。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经前苏联两位院士的推荐,高景德同志被批准延长学习期限一年,破格获得可以在完成博士论文工作后直接答辩申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的资格。凭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一往无前的拼博精神,1956年5月,高景德同志以“应用于远距离输电系统中的凸极同步电机的研究”的论文,被越级授予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前苏联技术科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

    学成归国后,高景德同志成为清华大学教授,主持建立了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景德同志始终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先后担任过科学生产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副校长。

    1983年至1988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兼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工学会理事长、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高景德同志提出“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方针,在全国率先成立研究生院,为使清华大学建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80年代中期,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需要,决定征用附近土地。面对搬迁安置、资金使用等众多问题,高景德同志力排众议,耐心地启发大家从未来发展看待问题。今天,当我们漫步在校园里,无不感受当年果断决策的重大意义。

    高景德同志一生真诚坦荡,宽厚待人,提携晚辈,甘为人梯,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将自己毕生心血都贡献给了所热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为清华大学发展、为祖国科技事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重病入院时,获得全国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的最高奖——金球奖。

    1997年12月26日,在其去世一周年后,其生前牵头成立的学术集体,获得当年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唯一的一等奖。中央领导同志接见获奖代表时,特别提到高景德同志的成果,并深情地缅怀他的突出贡献。

    今年是高景德同志辞世20周年。谨以此文,表达对他的无限怀念。

高景德同志生前和家人在一起。

    (本文作者高晗为高景德同志的孙辈)

    (转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