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静修 (1959届 无线电)
江秀炳(1893—1970)字俊甫。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就读于高等科一年级,是清华学堂成立后的第一期入学学生。同年10月武昌起义后,学校停课,学生返家。次年5月清华复课,继续学习,1916年毕业。在清华学习期间,因健康欠佳,不能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课无成绩,按照清华的规定,体育不及格或没成绩不能去美国留学。1917年初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交大前身),从1918年起毕生在唐山交大图书馆工作,1920年至1951年任图书馆主任(馆长),1970年逝世。
1937年,七七事变,唐山交大南迁,交大校园和清华校园一样遭到日军破坏,成为马厩、仓库、军医院等。唐山交大校园里还设立了日军的警备司令部,成为对抗战革命者实施酷刑的地方。面对残忍的日本侵略者,江秀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尽一切办法,协调关系,保护交大的珍贵图书。他先将图书转至设在唐山的河北省冀东道公署。后又多方周旋,于1939年12月将学校的全部图书从唐山运往保定莲池图书馆。1940年1月成立了唐山交大的莲池图书馆特种图书研究室,江秀炳被任命为负责人。
在交大的这批图书中,珍藏着一套珍贵的同文版《古今图书集成》共5044册。《古今图书集成》是康熙皇帝首倡由陈梦雷主持编辑,后经雍正皇帝指派蒋廷锡重新编校并印刷出版的一部巨型类书,被后人称为“康熙百科全书”。同文版《古今图书集成》是光绪20年(1894)在上海同文书局印刷的,共印制了100套,是质量最高的版本之一。1908年,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钦准将一套同文版《古今图书集成》颁赐给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唐山交大的前身)。同文版《古今图书集成》印成后,只有极少几套从上海运出,其余大部分存放在上海的库房里,后被一场大火烧为灰烬,只有运出的几套幸存。因此保存在唐山交大的这一套尤为珍贵。
在保定莲池期间,日本侵略者了解到在交大藏书中这套图书的珍贵,谋划将这套书运往日本,对江秀炳进行威逼利诱。经过江老多次与日本人抗争奋斗,严词峻拒,才使日本侵略者没能得逞,将这套珍贵的图书和图书馆的全部藏书一起保存下来。
在清华校长梅贻琦《复员后之清华》(清华校友通讯丛书 校友文稿资料选编 第二十辑)这篇文章中记述了:在抗日战争沦陷期间“战前藏书……损失约为一半,但收回者往往残缺,配补困难,则损失实在一半以上。”对比之下,唐山交大历经战乱,全部图书得以保存无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其中凝聚了江秀炳的巨大努力和心血。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应当怀念江秀炳馆长这位与法西斯面对面斗争的勇士,值得后人纪念和学习的楷模。
1948年11月,交大的大部分师生员工离开唐山赴天津、上海。江老留在唐山,被任命为留守处主任。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江秀炳作为留守处主任,负责管理学校的校舍、财产等一切事物,积极组织复校工作。1949年7月,离开唐山的师生陆续返校,学校恢复正常教学工作,江老继续任图书馆主任。
江秀炳在唐山交大任职期间,兵荒马乱,战争不断,社会不安定。为了增加馆藏图书和保护好每一册图书和刊物,细致入微,竭尽全力。在退休以后,仍然坚持图书馆工作多年。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唐山交大图书馆事业。
他的人生观是在清华建立起来的。和所有清华人一样,“爱国、爱民,救国、救民”是他毕生的追求。在艰难、危险的环境中他始终怀着远大的希望,旺盛的勇气,坚强的自信,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他的所作所为都遵循着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校风“行胜于言”。
我在唐山读小学、中学和在北京读大学和工作的年代,时常到交大校园游玩。1954年8月我在唐山交大图书馆看到报上我的名字出现在清华大学电机类的录取名单里。我到姑姑康淑雅(毕业于辅仁大学)家,问姑父江秀炳:“那是我的名字吗?”他高兴地说:“是啊!我就是清华的,我是骑着毛驴上清华,在清华学堂上课,会八国外语。”这几句话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在清华百年校庆前,我读到纪念西南(原唐山)交大2006年建校110周年的《校史资料选集辑第30集》才知道江秀炳是1911年入学的老一辈清华人。我很惭愧和遗憾,为什么当他在世的时候没有问他一些清华的往事。现以此文怀念我亲爱的姑父江秀炳老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