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清华校友

作者:嬴凡 冷宏伟  来源:天府早报  时间:2015年9月7日

 

校外媒体-抗战烽火中的清华校友(天府早报)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节选自《知识青年从军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正值国家危难之际,一大批清华学子戎马沙场,以鲜血践行“行胜于言”的校训,用青春谱写了知识青年悲壮的战书。从那一刻起,清华人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复兴为己任,攻坚克难,冲锋陷阵,踏上了铁血报国之路。清华有大师,更出猛将!看看这些清华学子吧!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梁思忠

  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启超的第三个儿子,1907年生于日本,自清华毕业后,先后在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毕业回国后入伍,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梁思忠表现出色。可惜此后不久,身处前线的他却因病英年早逝,年仅25岁。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师长张甲洲

  张甲洲(1907—1937),又名张进思,1930年考入清华政治学系。张甲洲于1932年4月回到巴彦,组织起巴彦抗日游击队。后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委。1937年8月,张甲洲在赴抗联独立师(抗联第十一军前身)途中与日伪军遭遇,光荣牺牲,时年30岁。

    空军上尉沈崇诲

  沈崇诲(1911-1937),1932年毕业于清华土木系,后投身空军。1937年8月19日,在淞沪战场上,沈崇诲驾飞机直面冲向日军敌舰“出云号”,用自己的生命阻止了日军军舰对中国空军的射击,以身殉国,时年26岁。为表彰其英勇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其为空军上尉。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山西三大妇女领袖”之一纪毓秀

  纪毓秀(1917-1939),女,中共党员。1935年考入清华电机系,后转入外文系。1937年初纪毓秀辞别母校,到太原参加了山西抗日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受命组织“青年抗敌救亡先锋队”,动员组织青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有为青年熊大缜

  熊大缜(1913—1939),又名熊大正,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第二年入物理系学习,在校期间深得当时清华大学理学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先生赏识和器重。1939年夏熊大缜被诬为特务,被当时的冀中军区锄奸部逮捕,后错误处死。

    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杨光泩

  杨光泩(1900年—1942),16岁时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清华大学前身)。1920年由清华学堂保送留美,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并获学士、硕士学位。1924年获国际公法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10月,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总领事。就任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募集捐款,支援抗日。1942年4月17日,日军向中国驻菲外交使节们开枪时,他转过身,指着自己的心口说:“对准这里打!”牺牲时年仅43岁。

    东京审判中的中国检察官向哲濬、法官梅汝璈

  向哲濬(1892-1987),1910年考入清华学堂的前身游美肄业馆,1917年从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耶鲁大学学习,获得文学和法学两个学士学位,随后入华盛顿大学学习国际法,获法学博士学位。

  梅汝璈(1904—1973),1916年至1924年在清华学校学习,192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项目,入读斯坦福大学,1926年获得文学士学位,进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学习,192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远东盟军总部在组建国际军事法庭的过程中,向中国政府要求派遣一位精通英语、有英美法和国家法知识背景的法官。中国政府决定选派向哲濬出任此职。向哲濬推荐了其清华大学出身的师弟梅汝璈出任法官,自己则担任了检察官一职。

  在历时两年半的过程中,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等7个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中国远征军总部主任联络官史迪威将军军务秘书曾锡珪

  曾锡珪(1901-1966),1916年由湖北省国民政府考送清华大学,1922年毕业后官费留美诺威奇大学习军事。次年9月转人弗吉尼亚州军官学校为三年级生。1925年又去美国长岛学习飞机驾驶技术,获美国初级驾驶证书。同年秋,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主修近代战史,获硕士学位。1940年曾锡珪任中国远征军总部主任联络官,兼美国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的军务秘书,从事翻译官事务,辅助史迪威将军做中、印、美三国军队的协调工作,随史迪威将军督战前方。曾锡珪在历次战斗中,韬略果敢的功绩,获得了美国总统授予的一枚“美国军团功勋勋章”和一册“功勋荣誉状”。

    第5军中校翻译官著名诗人穆旦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1942年2月投笔从戎,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第五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在狰狞中呼喊着:

  你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如今却是欣欣的林木把一切遗忘。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刺杀汪精卫的商人陈三才

  陈三才(1902—1940),1916年保送清华大学,1920年毕业,赴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留学。1926年回国后。在上海静安寺路989号(今茂名北路口)经营了一家北极公司,专销美国“弗里吉代尔”牌冰箱,生意兴旺。

  他平时特别关心国事,热衷慈善,曾担任清华同学会会长、联青社社长。1931年发起组织中国工程师学会。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出钱出力,亲赴抗日前线,协助军队构筑工事。后因参与刺杀大汉奸汪精卫未成,被76号特务逮捕。在狱中特务们对陈三才施以种种酷刑,他虽身负重伤,但坚贞不屈。

  一个出生名门望族的富家公子,既是学有所长的美国留学生,又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实业家,且是一个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有钱人”,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冒死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1940年10月2日,陈三才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2001年,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时,陈三才的名字被刻入清华英烈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