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蒋南翔同志100周年诞辰座谈会发言(摘编)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3年11月06日

认真总结蒋南翔教育思想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杜玉波

  蒋南翔同志曾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观点和论断,为丰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深入学习蒋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念和学习蒋南翔同志,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南翔同志认为,“要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千条万条,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和扩大马列主义的思想阵地和组织阵地是第一条”。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学校思想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并最早在清华大学把马列主义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首创“政治辅导员”制度。学习、继承和发扬南翔同志的这些思想,就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纪念和学习蒋南翔同志,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南翔同志认为,“作为改造社会的有力手段的教育,从根本上说,它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它所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人,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服务”。为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两个肩膀挑担子”,“三支代表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干粮+猎枪”,“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真刀实枪”进行毕业设计等许多耳熟能详的育人理念。学习、继承和发扬南翔同志的这些思想,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纪念和学习蒋南翔同志,要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南翔同志认为,“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是方向问题,一个是质量问题。评价教育的成败优劣,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两个根本问题解决得如何”。为此,他提出要调整好教育外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同经济发展之间的比例关系,要逐步做到教育能同经济协调发展;要调整教育事业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尤其要解决好在高等学校院校设置和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的问题,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学习、继承和发扬南翔同志的这些思想,就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制定好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督导和监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纪念和学习蒋南翔同志,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南翔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返教育战线,以改革的精神,领导和推动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恢复和改革发展。学习、继承和发扬南翔同志的这些思想,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扎扎实实地把教育改革全面引向深入。

    我们对蒋南翔同志最好的纪念和告慰,就是学习好、继承好他的教育思想和崇高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奋力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蒋南翔唯实求是精神 推动首都教育发展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 苟仲文

  南翔同志在北京工作期间,为北京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们今天做好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委高校党委刚成立,南翔同志就明确提出,高校党组织的三项任务,一是正确地贯彻中央有关高等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对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这始终是北京市委指导高校党组织的工作方针。南翔同志特别重视知识分子工作。他身体力行,亲自做知识分子入党的教育培养工作。他推行“双肩挑”辅导员等创造性做法,培养了一批又红又专的人才。

  南翔同志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立足北京高等教育实际,推动了北京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他强调要重视办学质量,根据他的建议,北京市一批高校得到了重点支持和较快发展,培育出一系列新兴学科,使北京成为我国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镇,也为北京的科教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响亮口号,推动了北京对体育课程和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视,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了更好落实。

  南翔同志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他谦虚谨慎、扎根基层,经常联系着一批教授、青年教师、学生和职工代表,深入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他非常重视对高校党委机关年轻干部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做好市委机关的工作。

  我们纪念南翔同志,不仅要缅怀他的功绩,更要学习他不懈追求理想的革命情怀,学习他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实求是精神,学习他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我们要把他的思想和精神转化为推进首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做好高教学会工作是对老会长最好的纪念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瞿振元

  南翔同志是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是新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还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是学会首任会长。在自1983年起担任会长的十年间,他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满腔热情地推动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和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提高;他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高屋建瓴、切中时弊地对高等教育问题的分析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学会创立之初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遭到严重破坏的高等教育事业开始全面恢复和启动改革的关键时期。南翔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在高等教育领域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但从全局上必须优先考虑、也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方向问题和质量问题。方向问题“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是高等教育战线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质量问题“是解决怎样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根据南翔同志的意见,学会围绕这两大根本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多年展开深入广泛的探讨,他利用学会这个平台广泛约集高校的领导同志、教育工作者、教育科学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切磋理论、探索实践、统一认识,形成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提出咨询建议,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今年是学会成立30周年。30年来,学会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整个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力量。我们将学习和承继南翔同志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结合新的实际,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服务高等教育决策、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做好高教学会的各项工作,这是对已逝老会长南翔同志最好的纪念!

领会蒋南翔教育思想 全面深化学校改革

清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

  在清华大学推进新百年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隆重纪念我们敬爱的蒋南翔校长100周年诞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翔同志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从清华园走上革命道路,并在参与领导学生运动的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39岁的南翔同志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带领全校师生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清华师生而言,南翔同志是令人尊敬的前辈学长、倍受爱戴的良师益友、深孚众望的杰出领导,他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已深深融入学校的发展历程之中,他的卓越功绩和个性化话语至今仍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南翔同志是清华优良传统和办学风格的重要铸就者,是当之无愧的“清华之魂”。

  最近一段时间,清华大学把学习纪念南翔同志作为全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全面深化学校改革、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紧密结合,召开了一系列专题研讨会,举办了资料展、专题展,再版了《蒋南翔传》,力求深刻领会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发扬他的优良作风,并在新的办学实践中发扬光大。

  一是思近谋远的政治家眼光。南翔校长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以政治家的宽广视野来思考如何办好大学的根本问题。他坚持从国家需要出发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实际,提出清华应成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并强调红色工程师首先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然后才是工程师。后来随着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他又提出清华不仅要培养红色工程师,也要培养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他坚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际科技发展进行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布局,创办了一批尖端技术专业和新兴学科,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也为清华大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倾心育人的教育家情怀。南翔校长始终在内心深处满怀对学生的热忱,关爱每一名学生,给予他们思想和力量,这也是他办学理念最鲜明的特点。他善于从细微处着手,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关心备至。上世纪60年代,他了解到学生普遍营养不足,立即打报告给上级部门,请求提高伙食标准。他在学校建立女生工作委员会,调研女同学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时解决了女生宿舍厕位过少等具体问题。他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从不拒绝学生的邀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他关心毕业生发展,同许多毕业生保持着密切联系,谈起他们如数家珍。

  三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南翔校长始终从我国国情和学校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他坚持学习借鉴要有批判的精神。上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时,他强调学习苏联培养人的原则,不能完全照搬,同时还要吸收欧美大学理工结合的经验。我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后,他又讲当时学苏还是必要的,不能全盘否定。他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他对工作从不满足于一般要求,绝不容忍墨守成规,善于创新,勇于实践。正是坚持这种精神和态度,他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精神,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无穷活力。

  四是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南翔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勤奋学习、忘我工作,养成了注重实干、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他凡事以身作则、躬体力行。1957年,他提出要培养学生“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并首先做出表率。他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和一批教授、青年教师、学生及职工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他亲自在物理教研组和学生班级蹲点,掌握第一手情况。他常和基层干部一道“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并善于集中群众智慧,进行理论概括,然后加以推广,使学校各项政策既有理论高度又符合实际,有力推动了清华大学的快速健康发展。

  哲人已逝,言犹在耳。蒋南翔校长虽然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但是他的教育思想和精神魅力始终与水木清华同在。我们要沿着南翔同志的足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发展模式,以人事制度改革带动学校综合改革,敢于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依法自主办学、保障学术民主、权责明确一致、管理科学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大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践行蒋南翔教育思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 方惠坚

  南翔同志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青年工作、教育工作,他热爱青年、热爱学生。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时间里,他把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他支持对有特长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建立业务、政治和文艺、体育代表队。对业务拔尖的学生,安排导师,单独制定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南翔同志创建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培养了优秀人才,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伟大创举。有文艺、体育特长的学生在校期间活跃了学生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毕业以后,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比例也高。

  南翔同志重视在培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工作有自上而下的教育,又要有自下而上的配合。他敏锐地看到土木系“测专42”这个班,发动内在力量做好班级工作,在1954年评选为第一个“先进集体”。实践证明,先进集体的班级中学生的成才率更高一些。他对学生提出思想境界“上三层楼”的要求,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每个同学可以分别根据不同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

  南翔同志在工作中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指导,要求大家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一到学校就组织教师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亲自给学生上哲学课。他担任校长期间,每年都要给毕业生讲话。他要求同学们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既能当领导,也能被领导;不仅自己能经得起各种考验,还要有余力去帮助别人。学生在学校期间学到的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南翔同志不愧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校长的要求和教导成为我工作基本准则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念念

  1958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我在清华园的六年,是蒋南翔校长在清华意气风发、大有作为的六年,更是影响了我一生的六年。回想往事,历历在目。蒋校长“又红又专”的要求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教导,几十年来一直在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我,成为我工作中的基本准则。

  在蒋南翔教育思想指导下,我除了学习之外,还参加了校文工团集训队,“两个集体”使我受到的教育和锻炼更多,成长得更快。1964年,在毕业典礼上,蒋南翔校长要求我们“首先要做一个革命者,然后才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要让工作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工作”。

  带着蒋校长的嘱托,我被分配到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工作。在这个我国唯一的同位素分离研究院,先后有近200名清华学子在此工作,他们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功不可没。在大家的努力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专用设备胜利研制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突破了束缚我国核工业发展的瓶颈。我荣幸地当选为工程院院士,获得了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的平台。

  今天,我可以欣慰地告慰蒋南翔校长:明年我将实现您的号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了!也基本做到了又红又专,完成了您的期望。

坚持“双肩挑”制度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生辅导员 张吉松

  “双肩挑”辅导员制度是蒋南翔老校长于1953年创立的。60年来,“又红又专”的示范特征始终传承,“亦师亦友”的工作特点始终不变。

  作为辅导员,我们把握规律、因势利导,引导同学们登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个台阶。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狠抓党建和集体建设的工作思路,让学生像蒋校长要求的那样“各按步伐,共同前进”。4年下来,全年级学生党员比例达到近五成,4个班中有3个被评为优良学风班,其中一个班还荣获了校级优秀毕业班等荣誉。

  作为辅导员,我们宽严相济、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蒋南翔校长关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的理念给我很大启发。一位同学入学时自信不足、适应较慢,但他为人热情、有责任心,于是我鼓励他竞选班长,让他在服务奉献中提升自信,在与同学交往中获得动力,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作为辅导员,我们红专结合、全面发展,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升华自己。到目前,我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申请专利7项,获得了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等荣誉。

  今后我将始终沿着蒋南翔老校长指明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地践行下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本版发言摘编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6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