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中犹记……

    老照片已经颜色泛黄了,那个坐着的美丽少妇是我大伯母(大娘)黄燕生,左边站在那里顽皮模样的小男孩就是我爸爸周寿宪。老照片有一个名字写在相片的背面,叫“小弟和嫂嫂一样高”,照相地点是上海,时间是在1937年,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历史节点。

    黄燕生嫁进周家,周家门里一下子有了两枝校花,大娘黄燕生是南开大学校花,大姑周寿珍是之江大学校花。

    就在第一张照片拍摄的不久以前,黄燕生挽着像父亲一样的三叔黄钰生的手臂,步入结婚的礼堂,她一面提携曳地的婚纱,一面悄声说,三叔啊,慢一点走。

    大娘黄燕生祖籍是湖北丐阳,1912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官宦之家,黄钰生是他爸黄立猷的三弟,是她的亲叔叔。

    下边咱们来说说黄钰生。黄钰生清朝末年的1898年出生于湖北丐阳县仙桃镇。差不多十岁的时候跟随兄长黄立猷来到北方。稍长一些,黄立猷东渡扶桑研读农业,黄钰生考入有名的天津南开学校。南开校长是中国近代大教育家张伯苓,倡导学生们“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以天下为己任。黄钰生在南开和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还有另外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冯文潜结成了深厚的情谊(史料记载,《周恩来书信集》开卷第一封信就是写给好友冯文潜的,寄自遥远的法国巴黎)。

    1915年,民国初建,黄钰生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从南开学校毕业。翌年,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9年秋,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黄钰生公费远赴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留学深造。经年苦读,他于1924年获得芝加哥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黄钰生不但完成了学业,还收获了他的爱情,与善良美丽的华侨姑娘梅美德琴瑟和鸣,百年好合。

    1925年,黄钰生携新婚燕尔的妻子梅美德回到故国,重返母校天津南开大学,担任哲教系教授。黄钰生还有个妹妹名叫黄扶先,毕业于北京首善医院护士学校。1930年,黄扶先和黄钰生的好朋友留学德国的冯文潜博士结成了秦晋之好。黄、冯两人的关系从此由同学朋友变为了妹夫和大舅哥的血亲关系。

    1937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风云突变。在天津,日寇籍口南开大学窝藏所谓“反日亲共”分子,7月28日悍然炮轰南开大学。教学楼秀山堂、木斋图书馆、学生宿舍刹那间毁于一旦。危难之际,时任南开大学秘书长的黄钰生临危不惧,沉着镇静,指挥同学们紧急疏散,转移校产。而他和妻子回国十二年苦心经营积攒的小家却遭战火焚烧,荡然无存了。毁家纾难,梅美德说过这样一段话:国难当头,论职守,校产毁私产亦毁,于心无愧。倘若公毀私存,就可耻了。现在你还有我,我还有你,还要什么呢……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有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撒黎元血。尽弦笳吹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終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在狼烟烽火中,唱彻西南边陲的《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是饱受欺凌蹂躏的祖国和她的莘莘学子的真实写照和真情流露。

    校歌的主语虽是北大还有清华,但其时还是中国最著名私立大学的南开大学在三校中的份量同样不可或缺。

    1938年2月,春寒料峭。日寇进犯长沙,联合大学的300多位师生在黄钰生(担任指导委员会主席)和黄诗岳将军(张治中将军部下,担任步行团团长)的率领下,组织了湘、黔、滇步行团。历时两个多月,长途跋涉3300多里。一路上筚路蓝缕,风餐露宿,高歌向西,最终抵达云南昆明。完成了一次中外教育历史上惊天泣地的长征壮举。

    再说黄钰生的胞兄从日本学成归来,娶妻生子,我大娘黄燕生是黄立猷的大女儿。以后黄立猷远赴湖北公干,从少年时代,黄燕生就寄养在天津的三叔黄钰生家。黄钰生夫妻没有孩子,对小燕生视如己出。记得晚年大娘曾深情地对我谈起她少年时在南开女中求学时,开始英语不好,担心被教务主任“她三婶”修理。后来发奋苦读,迎头赶上了。1930年,黄燕生在湖北任职的父亲黄立猷不幸被土匪残忍地杀害了。母亲和弟弟妹妹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横遭不幸,对于刚满十八岁,即将考大学的黄燕生来说,家道中落,人生的希望一下子变得渺茫起来。这时她三婶梅美德毅然决定拿自己的私房钱筹措燕生上大学的所有费用。就这样,黄燕生于1931年如愿考取了南开大学英语系。在南开,黄燕生邂逅了一位比她高一年级的学长,这位祖籍江南,来自青岛的青年才俊,就是我的大伯父名叫周寿民。1937年,黄燕生与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归来并在中国银行任职的周寿民在上海结婚。

    黄钰生挽着侄女的手臂,伴着风琴的奏鸣,像慈爱的父亲一样将她送到新郎面前。看到他们相互交换了结婚戒指,跟随主婚的神父诵读,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贫穷还是富有。我都将对你忠贞不渝,不离不弃……

    燕生出嫁这一刻,黄钰生想起死去已经正正七年的大哥黄立猷,止不住热泪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