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翰西南联大时期佚文再现

袁帆

著名体育家马约翰(1882-1966)先生被誉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在其50余年的体育生涯中孜孜以求、辛勤耕耘,为清华大学和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马约翰在持之以恒的体育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自己的体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贯穿各个时代的一系列体育著述,被誉为“体育理论家”亦当之无愧。

为纪念马约翰先生诞生140周年,清华大学体育部曾于2022年出版《踵事增华——马约翰体育思想的实践、传承与创新》一书,其中精要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58篇马约翰著述,其中包括学术论文、会议讲话、采访记录、言论发表等不同文体。

可以发现,在1927年至1949年的15篇马约翰著述中,西南联大时期的文稿只有两篇,分别是《在西南联大公祝会上的答辞》(1940)和《在昆体育八年之回顾》(1946)。相对于其他历史时期,马约翰在将近9年西南联大时期的著述明显偏少,其缘由想必是与昆明办学的艰苦岁月有关系。

但在那几年马约翰真的没有更多著述吗?对此我在相关历史研究中一直给予特别关注。2024年是“奥运年”,在对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的研究中,我从一份“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史料中发现了一篇《论我国体育应采取之途径》的署名文章,经过辨认与整理,可以确定这是马约翰在西南联大时期撰写的一篇重要体育论文,此前未见披露。这篇佚文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马约翰的著述总成,对于全面了解马约翰体育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论我国体育应采取之途径》(部分内容)

一、佚文的创作背景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简称“体协会”) 是中国早期的全国性体育运动组织,1924年7月5日成立于南京,总部常设于上海,抗战期间迁移至重庆。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团体会员,即为今天中国奥委会的前身。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民间体育组织,体协会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体协会采取董事会/理事会领导制,马约翰于1933年被选为体协会董事,以后连任三届,前后共15年,是体协会历史上的重要领导成员。抗战期间在昆明还担任了云南分会总干事。

体协会公布的马约翰董事照片(1935年)

《体育通讯》是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于抗战时期在重庆发行的月刊,1944年9月创刊,至1947年2月共发行了32期。马约翰的《论我国体育应采取之途径》发表在1945年9月的第25期上。

根据“编者按”注明,这篇文章撰写于1945年6月。因为这个时点处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所以才有作者开篇时所述,“胜利如旭日之东升,抗(日)建(国)大业半已垂成,百端并举,共达遂于民族之复兴”。

在这种突变的形势下,作为体育家的马约翰,自然也在思考如何能够在大战之后“遵照科学法则,寻求正确途径,以收迎头赶上之效果”,从而达到振兴中国体育事业,“祛除东亚病夫之耻辱”之目的。为此,马约翰对当年中国体育发展应该采取的途径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体育通讯》刊头

二、佚文的主要内容

马约翰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体育实践,特别是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期间的亲身经历,在这篇论著中从“检讨过去”和“瞻望将来”等两个维度充分表明了自己观点。

在“检讨过去”部分,马约翰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当年中国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国民体育开展落后;(2)体育工作者质量不足;(3)行政当局与社会观念均轻视体育。

在这一部分中,马约翰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针砭时弊,言辞犀利。诸如,国民体育“收效甚微,多数人民难能获得体育之利益,体育前途遂致一蹶不振”;学校体育,“仍采取有限之陈腐教材教法,既无科学依据,又乏经验证明,一味盲从而不知创造”;社会体育观念“数千年来,积习难除,轻视体育,贻误国家民族之前途,此尤为甚”;体育人才培训“机构寥寥无几,每年毕业人数占全国总数之最小”,等等。站在体育工作者角度,马约翰“痛心疾首”“忧国忧民”的情绪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在“瞻望将来”部分,马约翰针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落后状况,明确提出了应该采取的发展策略,“今后欲求体育之发展,首在政府积极倡导,藉政治力量,领导社会,改变社会观念;缜密计划,严格执行,造就合格的专门人材,广设运动场所;而在体育界本身,应铲除陈腐,创造新的途径”。

为此,他同样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1)确定体育发展目标;(2)实施科学体育训练;(3)培养体育专门人材。

他明确提出,体育发展“应以全民为对象,以培养健全体格为目标”;体育训练“须具有科学之研究与兴趣”“又必使之合乎科学的原则”;体育工作者“必须注重个人之修养,有高尚人品及道德,对事业具有信念,永远保持专业的精神”。

抗战时期举办昆明运动会,总裁判马约翰(右1)与省主席龙云(右3)在开幕式

三、佚文体现的体育思想

马约翰在这篇佚文中透露出他对中国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深刻思考,表达的观点则与其基本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体育思想一脉相承,主要内容包括:

(1)民众体育,旨在促进人民健康与从事休闲活动;体育训练

应以全民为对象,以培养健全体格为目标。所谓健全体格,系指整个机体之健康,器官之效能及活动技能而言,普及体育训练,直接培养国民体格,间接提高工作效能,增加国防生产力量。

(2)体育必须科学化,必须有科学的根据;训练方法又必使之合乎科学的原则;对于各种竞赛运动,须具有科学之研究与兴趣,鉴定各项运动之功能,明瞭其对生命所生之效果。

(3)体育专业者,应有广博的体育知识,实事求是之精神及追求进步的信心;应具备医学卫生知识;必须注重个人之修养,有高尚人品及道德,对事业具有信念,永远保持专业的精神。

四、结语

马约翰在昆明时期的体育实践,在其体育教育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不仅为西南联大在抗战岁月中坚持体育教学呕心沥血,而且为振兴昆明地区体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马约翰与西南联大篮球队合影(1945年于昆明)

从内容上看,这篇撰于1945年的《论我国体育应采取之途径》与1946年发表的《在昆体育八年之回顾》密切相关,都可以看作是马约翰对抗战时期国民体育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总结,对于研究其体育思想形成具有很大价值。

特别可贵的是,马约翰在80年前就着重强调的“全民体育”“体育必须科学化”思想对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长期的引领意义,对体育工作者提出的,以“对事业具有信念,永远保持专业精神”为核心的一系列具体要求有着长久的现实意义。

马约翰《论我国体育应采取之途径》(1945年)

附录:

论我国体育应采取之途径

马约翰

(体育通讯)编者按:马约翰先生是我国体育界的泰斗,遐迩驰名的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春田大学深造,获体育硕士学位,回国后主持清华大学体育廿余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历年指导中华田径队出席远东及世界运动会。现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主任,兼本会理事及本会云南分会总干事。为人精神蓬勃,活力充沛,虽行年六十,犹如四十许人,人咸以Old young man(老少年)呼之,堪称老当益壮。

检讨过去

胜利如旭日之东升,抗(日)建(国)大业半已垂成,百端并举,共达遂于民族之复兴,惟我体育,尚彷徨歧途,无所适从,危机重重,令人不寒而栗。

欲谋体育之发展,永奠建国之基础,端在检讨过去,瞻望将来,遵照科学法则,寻求正确途径,以收迎头赶上之效果,祛除东亚病夫之耻辱。兹就所见,胪列于后。

(一)体育训练之结果——收效极微

(1)竞赛运动之提倡为时已久,华北、全国、远东等运动大会之举行不绝如缕,然其效果,只能引起一般少数人之动机与兴趣,且缺乏科学基础,指导不良,训练无方,运动者不只技术道德难于进步,且时为不当之运动所伤,甚而危及生命。遂令后来者裹足不前,多数人民难能获得体育之利益,体育前途遂致一蹶不振。

(2)学校体育,仍采取有限之陈腐教材教法,既无科学依据,又乏经验证明,东风东倒,西风西倒,一味盲从而不知创造。试观教育部编著之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似乎头头是道,然若究诸何所依据?有无效果?能否实行?吾恐此订教材之专家,当必瞠目以对!一般学校设备简陋,场地缺乏,经费本就不足,又经校方刨削移用,加以体育教师认识不清,领导不力,重选手而忽视普及,以代表队之胜负相标榜,以代表队之名等同体育训练之成就,此与体育之真意,大相背谬。

(3)民众体育,旨在促进人民健康与从事休闲活动,然全国各地供民众活动之体育场所有几?完善之计划何在?执行之方法为何?实施之步骤为何?凡此种种,均未置备,欲令民众从事体育活动,岂非痴人说梦?我国社会体育若谓尚处于史前期,亦不为过!

(二)从事体育工作者——质量不足

(1)中国人口之众,土地之广,无与伦比,然正式训练体育人才之机构寥寥无几。每年毕业人数占全国总数之最小,以此少数之体育毕业生,分配于各大都市及各学校,尚相差百倍,而遑论农村及各阶层。

(2)一般社会心理,趋重名利,而体育事业,无名利可寻,故从业者寥若晨星,更兼所受训练过于肤浅,缺乏教育知识及崇高之教育理想,对体育更属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而尤自满自大,不思进修,不特对工作本身,难以成功,即体育之功效亦为人所怀疑,体育何辜,受累至此?

(3)粗制滥造之体育从业者,充斥社会,彼等欲维持尊严,保持饭碗,不得不自吹法螺,制造谬论,欺骗敷衍,聊以塞责,然纸老虎一经揭穿,遂为人唾弃不顾,体育界之声誉,亦大受影响。

(三)行政当局与社会观念——污蔑轻视

(1)我国向有重文轻武之传统观念,男子以文弱为荣,女子以绵态为尚,数千年来,积习难除,轻视体育,贻误国家民族之前途,此尤为甚!

(2)事业之兴起,端赖社会领袖及当政者之倡导推动,然对体育一项,向来缺乏诚意,在演出台上,慷慨激昂,大声疾呼,体育为救国要道,当务之急,……然口唾未干,即自相背谬。一切徒托空言,未见实行。而体育从业者却常为此等宏论所惑,而成满足骄傲,孰不知如坠五里雾中,为人所愚,而不自知。呜呼,吾民族其何以复兴!

(3)政府对于体育,所取之蔑视态度,影响体育之发展尤甚,视体育为无足轻重,对全国体育向无完整计划,设计督导等工作,从未严格执行,对于全国之体育经费,每年指拨极微,而以之分配各地,更微乎其微,留学考试,体育被拒弃于门外,理由为何?一言以蔽之,政府非但蔑视体育,且有摧残体育之嫌!

瞻望将来

今后欲求体育之发展,首在政府积极倡导,藉政治力量,领导社会,改变社会观念,缜密计划,严格执行,造就合格的专门人材,广设运动场所,而在体育界本身,应铲除陈腐,创造新的途径,兹申论如左:

(一)确定体育目标

体育训练,应以全民为对象,以培养健全体格为目标。所谓健全体格,系指整个机体之健康,器官之效能及活动技能而言,普及体育训练,直接培养国民体格,间接提高工作效能,增加国防生产力量。大战给予吾人之启示及教训,唯有体格健康之民族,始能制胜于疆场之上,其例甚明!

(二)实施体育训练

(1)首以科学方法,检查各个体格,判定其身体情况,而后施以正常之训练,给予正确之指导,免除盲目训练所生之疾病,体育之效果,贻能宏人致远。

(2)对于各种竞赛运动,须具有科学之研究与兴趣,鉴定各项运动之功能,明瞭其对生命所生之效果。然后善于应用,始能获得其利益免除其弊害。

(3)训练方法又必使之合乎科学的原则,藉以测量各项运动之最大价值及训练之效果,期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训练体育专业员

(1)体育专业训练之始,应严格选择可造之才,有健全之思想与身体及优美之仪表。

(2)体育专业者,应有广博的体育知识,实事求是之精神及求进步的信心。

(3)体育专业者,应具备医学卫生知识,盖体育与医学卫生有密切联系,三者相辅相成,始能克竟全功。

(4)体育专业者必须注重个人之修养,有高尚人品及道德,对事业具有信念,永远保持专业的精神。

结论

体育必须科学化,必须有科学的根据。

(全文完)

注:

1.原文刊载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体育通讯》第25期(1945年9月1日)

2.原文中未分大段落,整理者根据对文意理解分为三部分并加标题。

(2024/8/30 整理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