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端
在美国留学时代的杨锡仁
杨锡仁,字冀成,英文用名 Sih-Zung Yang。1892年1月9日生于江蘇吴江。其父杨敦颐(1860 – 1928)是教育界耆宿, 平生信条是“教育兴国,工业救国”。长兄杨天骥(号千里,1882 – 1958)是同盟会成员,与宋教仁、于右任等为知交同道,以诗词、书法、篆刻享名海内。
杨锡仁1910年自上海南洋中学毕业,适逢游美学务处(清华学堂前身)考选第二批留美学生,乃报名投考,名列榜首。第二名是赵元任,第五十五名是胡适。次年与杨同船同舱赴美的胡适曾言,杨锡仁聪明绝顶,吾辈远不及也。
到达美国后,听从学长顾维钧的建议,入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后转沃斯特工学院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攻读电机工程,再返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又入罗威尔纺织学院(Lowell Textile Institute)专修纺织工程。
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为外商推销产品,后与美国纺织业权威人士海京斯(G. E. Huggins)在天津合资创办海京地毯厂,用张家口出产的粗羊毛织成地毯行销国外,床毯粗呢供应内需,开中美合资企业之先河。与同学朱继圣、凌其峻等开办的仁立地毯厂并称为地毯业双雄,一时天津地毯在国际市场上能与波斯地毯争辉。
1922年与唐今嫈女士(唐绍仪的同族侄女)在天津结婚。
1930年代杨锡仁与长兄杨千里(右)、幼弟杨锡镠(中,1899-1978,建筑师)合影
1936年菲律宾首任总统奎松(Manuel Luis Quezon Molina)邀请杨锡仁到该国,咨询如何发展纺织工业。杨作详细调查后,写成报告,成为菲律宾国家开发公司纺织业发展计划的蓝本。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杨锡仁举家移居上海,他不愿工厂落入敌手,将全部设备运出天津。
1938年杨锡仁应宋子文征召,在香港主持中国物产公司,任总经理。公司职责是国内产品的外销,在抗战期间为国家争取大量外汇。
1943年外交部长宋子文任驻美特使,为确保美国支援中国抗战的5亿美援物资运回国内,在华盛顿建立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调杨锡仁到这家公司主管自由轮(Liberty ships)运输船队,船队悬挂中国国旗,全部由中国船员操作,在加尔各答卸货,再越过青藏高原空运到国内,时称“驼峰航线”。当时在重庆负责将中国急需物资的中文材料译成英文发往美国的是杨锡仁的胞侄杨恪(字彦明,1909 – 1985,杨千里次子)。叔侄两人远隔重洋,相互不知道各自的工作,直至抗战胜利后全家在上海重聚,杨锡仁谈起他在美国收到的英文资料,虽是技术性文件,却有30年代英语典雅流畅的文风。有家人笑道,那是你侄儿明(杨恪乳名)的文笔。杨锡仁十分惊喜,赞叹不已。
1945年抗战胜利,杨锡仁回国,出任敌伪产业管理委员会委员,即所谓“接收大员”。他作为贝祖诒(贝聿明之父)的副手,负责处理德国和日本在华产业。
1948年杨锡仁主持的中国物产公司迁往香港,1953年举家由香港赴台湾定居。曾在台湾中坜创办自由地毯厂,用台湾土产苧麻为原料制作地毯,成为台湾优良产品之一。
1959年3月1日,在台北的清华留美校友(两位1909级,六位1910级,一位1914级)在杨锡仁青田街住宅聚会,并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李鸣龢(09),梅贻琦(09),周象贤(10)
后排左起:浦薛凤(14),程远帆(10),陈伯庄(10),胡适(10),赵元任(10),杨锡仁(10)
1962年5月23日清华同学会在台北追悼梅贻琦校长,杨锡仁任主祭。
1974年9月28日,杨锡仁因心血管栓塞在台北中华开放医院逝世。
参考资料
1) 汪公纪:杨锡仁先生生平事略
2) Peter Quay Yang (杨恢,杨锡仁之子): Recollections at Random
3) 胡光麃:最早的一位纺织工业权威 —— 记吴江杨锡仁先生, 传记文学第二十卷第二期
4) 沈昌华:同里骄杨,吴江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