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清华南京同学会史料讯息汇总

袁 帆

一、概述

清华同学会成立于1913年6月29日。成立之初,清华同学会总会设在美国。后随着毕业回国者逐渐增多,故于1920年12月5日在北京开会,“讨论设立清华同学会支会事,并拟定设支会于北京、南京、上海等处,俟支会成立后,改设总会于北京,以现实美国总会为支会”。[1]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北京(华北)支会成为最早的国内清华同学会组织,随后清华上海同学会于1921年成立。清华史料证明:南京清华同学会最早成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23年11月4日。

由此可以确认,南京清华同学会是最早成立的四个清华同学会国内分(支)会之一,距今已有整整100周年历史。

二、历史讯息汇总

(一)各类信息报道

1.《南京清华同学已组织同学支会》

国内支部

南京清华同学已组织同学支会。本校自设立同学干事部以来,联络各地同学,先注重提倡精神,所有进行方法,将来另有报告。目下已由同学干事邀请各地同学,合拍照相,刊登年报。同时鼓励各地组织同学会支部,同学会原有上海华北两支。前者港粤同学,已组织南华同学会,详见本刊第291期。

昨本刊接到驻宁编辑吴宓先生报告“十一月四日在南京同学在夫子庙万全酒馆开会,当场草定清华南京同学分会章程。又举出朱斌魁君为会长,程其保君为书记”云。此次南京同学组织成功之后,可谓“四美具”矣。深望他埠同学,闻风骤起,则母校前途得以大放光明也。[2]

【1923年11月16日《清华周刊》第294期】

一群人在街道上行走描述已自动生成

左侧建筑即为1930年代的“老万全酒馆”

2.《清华同学会南京支会》

该支会于七月初在南京宴请曹(云祥)校长、同学干事蔡竞平先生,及其他赴中华教育改进社之清华毕业同学。会中曹校长演讲将来计划。蔡先生讲同学义务及劝各同学订阅本刊。娓娓尔该听者皆为之动容云。[3]

【1924年9月19日《清华周刊》第319期】

3.《南京同学会行将再立》

南京清华同学会,自十二年十一月成立以来,向以前东南大学内服务同学为中坚。自东南大学潮起后,会长朱君毅君北上,书记程其保君往沪,事物停顿,会员多有离宁者,会务暂托罗清生君主持,亦无从改组改选。近因同学会干事再设,又届总会将尽移华,故干事部设法托罗君进行。罗君回信,允为照办,不久当又可成立矣。[4]

【1927年10月28日《清华周刊》第28卷第6号(第418期)】

4.《南京清华同学会再立》

南京清华同学会,自前会长书记相继离宁后,会务中断等情,已详前刊。最近北京同学会干事部,得南京消息,知该地同学会,于十二月四日,会于万全饭庄,到者十九人。当场举定下列职员:

会长 陈鹤琴 一九一四级

书记 罗清生 一九一九级

会计 张继忠 一九二二级

查该职员等,均热心母校公益,此后南京支会会务,定可蒸蒸日上也。[5]

【1927年12月16日,《清华周刊》第28卷第13号(第425期)】

5.《南京清华同学会欢迎蔡竞平纪要》

蔡竞平君曾任清华(总)干事有年,对于该会素著勤劳,今春以休假南行,至济、青、沪、宁、武、汉、港、粤等处,考察改革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访问各埠各界服务毕业同学。在宁同学闻讯,于三月十八日假鸡鸣寺设宴欢迎。列席着有陈鹤琴(会长),罗清生(书记),张静愚,张闻骏,张景钺,陈复光,郑晓沧,饶天鹤,仇满扬,乔万选,熊祖同,洪锡麟,查谦,李祖勖,刘师舜,雷宗海,时昭瀛,吴士芬,陈余蕙(传)等二十余人。首摄一影,开会后,陈会长鹤琴致辞欢迎,蔡竞平除答谢外,说明总干事之地位不限地域,为全国同学谋合作之枢纽。

继言母校改革以来,组织上分旧制留美预备部(尚有两级,明夏即可结束),新制大学部(逐年增设,今秋即可完成),国学研究院三大系统;同学会总会移华事,正在敏捷进行,总会会所设在母校所在之地,集款鸠工早告完成。希望尚未捐款同学,努力共集基金。最后以“分工合作”“维护母校”“建设祖国”三话为共同勖勉之目标。三时许尽欢而散,闻南京同学会愿意以团体之力进行捐助之事。又闻上海同学不久亦将开会欢迎蔡君云。[6]

【1928年4月6日,《清华周刊》第29卷第9号(第436期)】

6.《南京新到同学聚餐》

本月十四日晚六时,南京新到同学假座白宫饭店聚餐,并邀请清华同学会南京分会职员参加,……向同学会职员,介绍新到京同学加入同学会。

……次即由南京同学会会长赵敏恒君致词,(一)……本定每年二次(集会),惟 去年以来因国难关系,未能举行……(二)会所问题……(三)编制同学录……

赵君报告毕,即由前任会长吴大钧君致词……[7]

【1932年11月28日,《清华周刊副刊》第38卷第9期】

7.《南京清华同学会近讯》

兹接徐君雄飞南京通讯,云六月一日该地同学会假中央饭店举行聚餐,到校友八十余人,各界均有,武装同志约有六、七位。徐君被邀列席请报告筹备会筹备总会详细经过情形。此间校友对于该项问题,颇属关怀。席间改选职员,结果:会长杜庭修(一九二零级毕业,任职中央军官学校),书记胡竟铭(一九二四级毕业,任职津浦路局),会计杨荫溥(一九二零级毕业,任职南京浙江银行)。[8]

【1933年6月12日,《国立清华大学校刊》第509号】

图示描述已自动生成

1934年2月6日徐志芗致同学会干事胡竟铭的参会明信片

8.《校长南行纪事》

梅(贻琦)校长决定视察华中教育后,即于一月十日由清华动身南下。途径南京、上海、安庆、九江、长沙、武汉等处,每到一个地方,除当地清华校友热烈欢迎外,地方长官也是高谊隆情,极尽地主之谊。……

南京分会决定于一月十九日下午六时,开会欢迎梅校长与冯芝兰院长。……南京的欢迎会,准时举行了。胡竟铭、王书林、袁翰青、朱起蛰、高警寒同学等,很肯加油,恰巧我们那位文武全才有风头而不肯出的何浩若同学也来凑趣,增添了不少景色。……

【1935年3月1日《清华校友通讯》二卷三期(节选)】

9.《清华同学会总会/分会会址及现任职员一览表》

南京分会

会长 胡竟铭 南京新住宅区湖南路508号

书记 王书林 南京国立中央大学

干事 袁翰青 南京国立中央大学

会计 朱起蛰 南京铁道部[9]

【1935年7月1日《清华校友通讯》二卷七期消息(节选)】

10.《会务报告》

清华同学会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记录

时间: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午后七时

地点:南京土口街皇后饭店

主席:梅月涵会长

临时书记:时昭瀛

出席人:梅月涵、谢奋程、吴大钧、谢保樵、周寄梅先生、陈长桐、时昭瀛、董修甲……

议决案:

(一)选举职员案

会长:梅月涵先生

书记:谢保樵

会计:陈长桐

总干事:谢奋程

(二)总会移设首都案

按会章总会应设于母校,兹以多数会员均在京沪,董事亦以服务于京沪占多数,拟以董事会名义,向会员建议,移总会于首都,并于最近期间以通讯方式表决。(全体通过)

(三)借用贷款基金案

贷款基金一万元借于南京分会,年付利息八佰元整。每年秋初由南京分会会长负责向担保人收齐拨付。(全体通过)

(四)校友楼捐款暂不建筑校友楼,改建总会会所。(全体通过)

(五)与北平分会会所董事会商洽,请拨该会基金一万元或半数,作首都会所建筑费,由梅会长与该会董事会接头。(全体通过)[10]

【1936年12月1日《清华校友通讯》三卷十期消息(节选)】

11.《清华同学会总会/分会会址及现任职员一览表》

南京分会

通讯地址:南京中央大学王书林(转)

会长 胡竟铭

书记 王书林 袁翰青

会计 朱起蛰

【1937年4月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编《清华同学录》附录第8页】

12.《1947年清华大学南京同学会备案》

清华大学南京同学会是1947年4月在南京召开大会成立的协会,以浦薛凤为负责人。同年经南京市社会局核准立案。会址设在南京中山东路聚兴诚银行。

【蔡鸿源、徐友春,《民国会社党派大辞典》,黄山书社,2012年8月版,第389页】

一群人站在建筑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南京同学会1950年代前最后的会址聚兴诚银行

(二)捐赠信息

1.清华同学总会募集捐款近讯(1935年)

……

(六)南京校友捐款

袁翰青 五十元;高琦 五十元;施士元 五十元;陈一德;五十元;陈华寅 五十元;曾昭承 五十元;朱君毅 一百元;孙清波 五十元;陈念中 五十元

(共500元)

【1935年2月1日《清华校友通讯》二卷一、二期(节选)】

2. 清华建校25周年捐款(1936年)

总计收到捐款17245.6元,其中有南京校友捐款若干。

【1936年12月1日《清华校友通讯》三卷十期】

三、南京同学会历史沿革脉络

1. 清华南京同学会成立于1923年11月4日。当时在南京的清华同学人数约有20余人,而且都是1909年至1918年之间赴美留学的最早几批毕业生。

2. 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国民政府宣布“定都南京”,12月4日,南京清华同学会重组,选举陈鹤琴(1914级)为会长,出席这次重组活动的有19位清华同学。

3. 1933年6月1日,南京同学会再次改组,会长是杜庭修(1920级),书记是胡竟铭(1924级),会计是杨荫溥(1920级)。参加此次重组聚会的同学已达80余人。

4. 1935年7月之后,会长为胡竟铭(1924级),通讯地址为南京中央大学,至1937年12月抗战爆发后,南京沦陷,同学会不复存在。

5. 1947年4月,清华大学南京同学会重新组建并注册登记,会长是浦薛凤(1921级),会址设在南京中山东路聚兴诚银行。

6.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新时代开始。至1952年,“清华同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停止活动并解散。

7. 1981年4月,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成立,1984年4月29日,南京校友会注册重建并恢复活动。

注释:

[1]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5页

[2]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16页

[3]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23页

[4]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43页

[5]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45页

[6]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47页

[7]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49页

[8]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50页

[9]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73页

[10] 《清华校友总会史料选编》,2013年版,第76页

(整理于202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