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帆
孙立人(1900-1990)
2023年11月18日,清华大学第25次校友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2023年11月19日,是抗日名将、清华学子孙立人逝世纪念日。这两个日子联系在一起,不禁使我想起在收集清华历史资料和开展清华历史人物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事——孙立人将军曾在抗战胜利后,在广州为牺牲的抗日将士修建过一座纪念碑。
孙将军(1900-1990)一生戎马,但他终身不忘那些当年万里远征与他并肩作战,宣誓“不作回国之想、不作生还之望”的新一军弟兄,临终仍希望与这些为国捐躯的战友长相厮守。他在生前曾有一个愿望,将来有朝一日归葬大陆,要和曾经与他一起浴血杀敌,光荣殉国的将士永远在一起。
其实,这一愿望他早已有之,因此在抗战胜利之后,就在广州主持修建了一处“新一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为英勇牺牲的英雄们建立了一座雄伟无比的纪念碑。
新一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
1942年,孙立人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新38师赴缅甸抗击侵略者,首战即击溃日军三十二师团于仁安羌,解救英军第一师全部之围,一时震惊中外。之后率部撤至印度整训。一年后再率新一军重入缅甸,与日军进行了长达两年余的殊死战斗。共步行转战一万五千余里,历大小战斗七百余次,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卒竟全功。其间,迭克重镇,收复土地六万平方公里,击毙日寇74000人,伤者倍之。至1945年1月,终于与国内抗敌部队会师,为取得抗战最后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在长达近四年的印缅远征作战中,新一军将士壮烈成仁者超过万人,其中包括孙立人的清华同窗和亲密战友齐学启将军。1945年9月16日,孙将军在广州完成日军受降工作的同时,心中极为惦念与他并肩战斗并为国捐躯的战友,因此决定要为新一军阵亡将士建一座公墓。为了选择墓地,他曾乘飞机在广州上空观察,并亲自登白云山,下马头岗实地踏勘,最后将墓园选址在马头岗。
新一军纪念公墓,是从1945年11月5日开始兴建,至1947年9月6日落成。孙将军所建的阵亡将士纪念碑的费用,完全是新一军全体官兵自愿捐款而成。墓园建设初期,曾征集日俘600余人修筑墓基。孙将军征用日俘筑地的用意,就是要用这些侵略者的汗水和劳力安慰那些为反侵略而牺牲的将士。
孙立人主持公祭大典(1947年9月6日)
1947年9月6日,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在广州白云山麓马头岗落成,新一军的军魂孙立人将军主持公祭大典,并为4543名阵亡印缅、长眠青山的新一军将士送上挽联:“立马望南方,故垒迷离,每怀野火残烽,战血长随伊水碧;提师归故国,疮痍满目,忍看孤儿寡妇,忧思独共白云深。”
参加追悼公祭典礼的有各界人士2000余人,从中午12时到下午1时半,历时约100分钟。孙将军主持典礼,在报告筹建公墓经过时,他很哀感地说:“我站在墓前,遥望西南,十分怀念那些印缅阵亡的袍泽。他们英容雄姿,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时时在怀念他们,我永远在哀悼他们。”
随后,孙将军深情诵读由他亲自撰写的纪念碑文。全篇共1400余字,追述了新一军远征印缅,抗击日寇的全过程,深深表达了对阵亡将士的无限哀痛,既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战书,又是一篇催人泪下的祭文悼词。从这篇碑文里,后人可以清楚地感知这些将士是在异域如何英勇艰苦的战斗,方才博得国际盛誉,为中国抗战史和世界大战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碑文的结尾,用16句64个字进行高度概括:
蕞尔岛夷,入寇邻邦;我军衔命,长征遐荒。
同心一德,挞伐用张;备历艰险,收复缅疆。
浩然正气,声威远扬;大哉成仁,万古流芳。
黄花岗畔,白云山阳,义勇忠诚,八极永彰。
修建中的墓园大门
公墓由门楼、两座记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门额顶上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两侧“顶天立地”“震古铄今”和纪功亭正面的“勋留炎徼”匾额均为蒋介石所题。纪念塔上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和纪功亭后面的“浩气长存”均为孙立人所题。
纪念碑底座上的铜鹰
纪念塔下还有两尊头戴钢盔、手握冲锋枪的新一军士兵塑像。纪念塔的左、右、后三面墙面上刻有2万余名抗日阵亡将士的名字。碑顶安装重达约一吨重的铜鹰雕像。那个大蓝鹰是新一军的标志,两翼长达3米,高2.5米,栩栩如生,展翅欲飞,是用1600余斤炮弹壳铸成的。纪念碑旁竖立4根大柱,四面看均呈“V”字,高20余米,代表新一军的军训“义勇忠诚”精神。
孙立人在广州为抗日阵亡将士建立丰碑的往事,虽然已经过去了70余年,但历史并不会因为星移斗转,风云变幻而消弥。岁月悠悠,哀思幽幽。清华学子当会铭记孙立人学长的丰功伟绩,并衷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将军归葬故土,与新一军抗日阵亡将士忠魂相聚于祖国大陆的愿望。
相关链接:
新一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
大中华民国三十四年,秋九月,山河罢战,告庙献俘,立人率师归自印缅,奉命受降羊城。既毕,乃招我征缅将士之英魂,奠瘗于白云山马头岗之阳,建塚勒石,并记其事略曰:
生纡邦难,死拓边疆,功宏汉祚,威慑遐荒,此非大忠勇不能为也。
方民国三十一年春,倭虏长驱冦缅,我军奉命西上,旌旗所指,剑气浮空,首破敌三十二师团于仁安羌,解英军第一师全部之围。
夏四月,复扫余氛,间道入印。于是练师旅,整车骑,习湖沼戎机,教森林战术,扬我国威,严我军律,使异邦之民,鼓舞腾欢。
明年春,我驻印军整训事蒇,回师东讨,出野人山,焚荆驱兽,涉河数险。再战敌于缅境,一鼓而下于邦,再克孟阳,三捷太柏,复转而南,星驰百余里,破敌十八师团主力于瓦拉班,取孟关底,定胡康盆地。三十三年夏,四月突破孟北锁钥杰布班天险,夺瓦兰要隘,扫荡苦蛮山,平孟拱河谷。五月渡南高江,进窥孟拱,策应密城战事。
孟拱与卡密二邑互成犄角,卡盟为敌寇缅北最后指挥枢纽,其南西汤为军储廪给要地,运筹决策以“出奇制胜”为上,立简陈团率部众,裹四日粮,由瓦兰山地,敌阵空隙,冒雨攀藤,踏陡躜险,沿大奈河谷,锥形突进,偷渡南高江,密出卡盟以南,于是一呼而起,如从天降,袭其无备,斩其后援,挥军驱杀,敌乘大溃,遂夺其地,是为惊破寇胆,西汤奇袭之役。
既下,乃北袭卡盟,南攻孟拱,时赵团李团,分由山城急下,一佔支遵,夹取卡盟。一突出丹邦卡,直下南的,偷渡南高江。旋回会师,合围于孟,大战十日而克之。是役也,势如雷电,山岳崩颓,血染荒郊,江河变色。方诸邓艾偷渡阴平之策,佀有近焉,亦为缅局胜败决定之战斗也。
时我军一部暨中美混合旅,与敌鏖战密城,我挟战胜余威,长驱会师,白刃摧锋,云海为红,卒克此大战三月有余之历史名城。而伊洛瓦底江迤西之地悉平。
秌十月趁雨季之末,轻装渡江,兼程南下,一月间,掩有丹邦阳、庙替,后复由大利于太平江上游。暗渡铁索桥,急取布兰丹、毛马克诸线,与新三十八师,逼八莫三面重围,血一月大破之。敌第二师团就歼,喻以暗度陈仓之略,似相比拟矣。
缅中既捷,复遣新三十八师出南坎,灭敌四十九及十八师团于长堤克,而命新三十八师与新三十师分渡南王、瑞丽二河,以钳形攻占南坎。五十师亦由瑞古循山路南图,敌焰大挫。
三十四年一月,新三十师略芒友,奠定南坎盆地。驻印军于同月十八日大会滇西国军于苗斯,此关系我战局安危与世界惊异之中印公路贯通畅达,物资内济,军心民气,勃然大振。
是时五十师荡平瑞丽河,新三十八暨三十两师更次占领冠街、腊戍、南岩、昔卜各地,进屯缅中,敌势顿蹶,不能复振矣。
溯缅为沼岭森林之区,洪荒未辟,蟒兽潜滋,敌酋以精炼之众扼绝险之道,意谓劳师袭远,胜算难操,然诸将士茹苦含辛,执锐攻坚,二年以来,步行转战一万五千余里,历大小七百余战,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卒竟全功。其间,迭克重镇,归复土地六万平方公里,毙敌官兵七万四千人,伤者倍之,而我将士壮烈成仁者,亦及万余。
余忝军长,寄于奏凯归来,招魂随旆,同返中原,永享春秋,长安窀穸。墓工始于三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落成于翌年元月十日。追怀患难之情,思英灵而何极,悠悠天地,可与垂庥。铭曰:
蕞尔岛夷,入寇邻邦;我军衔命,长征遐荒。
同心一德,挞伐用张;备历艰险,收复缅疆。
浩然正气,声威远扬;大哉成仁,万古流芳。
黄花岗畔,白云山阳,义勇忠诚,八极永彰。
陆军新编第一军军长孙立人敬撰
大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元月十日建
孙立人撰写的碑文拓片
文 | 袁帆
审核 | 范宝龙 卢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