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女照片上的系史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全球创新学院院长 史元春

    2014年是我们入校30年,得闲翻看30年前的老照片,并把一张我珍存的计42班“七仙女”唯一的合照上传到了年级微信群里,如一粒石子投到了平静的水面,同学们纷纷表示砰然心动,感叹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涩美好的日子!有同学上传了更多青葱岁月的照片,一时间,“回到从前”成了大家不现实但真的很美好的愿望!

    这是1984年底迎新年学校长跑比赛后我们班女生的合影,朴素的运动衣、亲切的白球鞋、健康的体魄、绽放的笑脸,真真是80年代新一辈青春美好的写照,每次看到照片,都不禁咧嘴泛起笑容,耳边仿佛还有我们爽朗的笑声。

江虹 李银 史元春 叶真 李世京 杨柳扬  郭慧俐

    上载这张照片的同时,我还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谁能从这张照片上看出系史?男生们尽显本色,数美女、赞美女,女生们则彰显计算机系女生之聪慧,很快从图中看出了答案:背景中张开的系旗上显示我们当时的系名是“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注1]。1984年底,系名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我们四字班也是更名后第一届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估计,这是那面老系旗的最后一次出场吧!

    问题有了答案以后,同学们关于“工程”和“科学”的讨论似乎更为热烈。我也谈到当年报志愿时,就是因为系名中有“工程”二字才下定决心的。当年刚改革开放不久,科学的春风拂面,大家都在学习陈景润,我的中学数学成绩很优秀,数学老师甚至“逼迫”我大学上数学系,但我当时似乎对“工程师”更感亲切,原因也很简单,父亲因是“工程师”而受尊敬,因此,面对“红色工程师摇篮”的清华大学,选择与数学紧密相关的计算机,并且带有“工程”二字的计算机系,毫不犹豫的第一志愿啊!只是没想到我们只在这个小摇篮里摇了不到一个学期。顺便说一下,计算机系最后一届有“程”字班号的年级,也是我们1984级,之后,就全是“计”字班号至今了。

    不过,系名中没有改变的是“计算机科学”,微信讨论中同学们也很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计算机无所不在、无人不用的现代社会,计算机自己的专业属性就要靠科学立身了。我在计算机系做教授,于2003年给新生开设了《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用粗而深的线条刻画计算机学科的图谱,用小而精的模型阐释科学原理,希望学生们理解编程之下的计算科学,建立计算思维。

    这里没有篇幅论述工程、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了,但可以说明的是,强调科学并不意味着“去工程化”,而是能够用科学的理性观点分析规律、规模、效率、趋势,同时强调技术能力培养,本质上也是加强了工程教育的基础。

    2014年的秋天,我们班如今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的“七仙女”又相聚在清华园,还特意摆拍了一张30年前的合影——依然有系旗为背景,只是系旗上的系名,简称为了“计算机系”了。弹指30年,黑白变彩色,青春变中年,不变的是笑脸盈盈和同学情谊。一首小诗写给我们:

 

七仙女八四下凡

五春秋华园织锦[注2]

三十载两擎系旗

一九年再留神采

    今年,将是我们四字班毕业30年,想见会有很多充满回忆的旧照摆拍,而我们这张七仙女的两张照片,因着系旗、写着系史,应该是相映更有深趣。更期待七仙女到时候再聚主楼摆拍,并有完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名的系旗为背景。

    注1:“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的系名也仅仅存在了5年,因为这个系名也是1979年从1970年的“电子工程系”名字改过来的,而1958年建系时的名字是“自动控制系”。实际上,这两个不带“计算机”的老系名,并不是目前信息学院另两个系的前身。

    注2:当时本科是五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