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校毕业生考(上):1912-1919级

谭清华

    根据清华大学的校史资料,清华学校的首批毕业生是1912级,尽管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该级延至1913年夏才得以放洋。随着1929级毕业,利用庚子赔款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结束使命,至此,从清华学校一共走出了十八批近千名毕业生,(名单来自清华文库),绝大部分留学结束后回国服务。庚款留学生在各个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化的奠基者,许多人获得众所仰望的名声,但更多的人在乱世中被埋没。鉴于直接派遣的的前三批选派生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有一些研究成果可见,其他年级的资料尚未见到规范的整理,通过收集和整理清华学校时期毕业生的生平资料,来纪念这一群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应当被中国留学史、教育史,乃至中美文化交流史记录。


    1912年留美预备部毕业同学

    1、王正序(1893-1984),字儒奇,号子章,浙江奉化人。1916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1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在欧洲青年会工作,回国参加星洲侨资创办的上海和丰银行,1925年出任新加坡华侨银行副总经理,后又出任和丰银行香港分行经理。开创的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于1936年7月1成立,任经理。不久,兄长王正廷出任驻美大使,两兄弟分别为中国在美政金界最高代表,王正序除处理行务外亦热心抗战筹款工作。1939年王正序也被调回,改任中国银行总行专员,随后中银派王正序到缅甸开设仰光分行,但不到两年仰光沦陷,回国到云南昆明。在昆明,王正序仍保持仰光经理的职衔。但没有实际职务。

    战后王正序加入交通银行,获派到印度出任加尔各答任分行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交银被接管,新政府委任王正序为所有在印中资银行主管。60年代王正序到香港,后期移居美国纽约,再搬到华盛顿,于1984年去世。

    2、何穆,广东番禺人,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学士。1925年的清华周刊第十一期增刊的《回国同学录》中,何穆的地址是在纽约的中国商业公司。1936年的清华校友通讯记录其已故。

    3、李永庆(1892-1961年)。安徽合肥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教授191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回国后曾任职上海市公用局、汉冶萍公司、江南造船厂工程师、宁波航政局办事处主任、同济大学造船系教授、系主任。建国后任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主任,兼任船舶工业局顾问。

    4、李宝鎏,广东中山人。1916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学士,1917年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硕士,1919年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成后曾在南开大学、清华学校任教,1924年前后任职于香港工商银行。1936年时任职于香港协德洋行。曾任香港汇丰银行高级职员,新加坡、泰国和香港等地中国旅行社经理等职务。在1960年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的刊物《岭南通讯》报道李宝鎏等留港同学曾发起纪念已故葛理佩教授的活动。

    5、吴大昌,别号昌来,浙江钱塘人。密歇根学士。毕业后在美国铁路公司当了3年工程师。回国后,在上海浚浦局任职。1922年底或1923年初病故。1925年游美毕业回国同学录显示已故。

    6、余文灿(1892-?),字育三,广东台山人。1917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哲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哈佛大学法学士学位。1920年起任南开大学政治历史教授,后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兼事务长,以及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在北大讲授国际金融、保险学课程,并先后兼注册部主任、总务长,曾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1927年短暂担任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1928年2月任浙江禁烟局长。1928年11月至1930年5月任教育部总务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1930年至1932年任北平税务专门学校校长。1947年任上海税务专门学校校长,该校1949年7月停办。刁德仁在自传中提到1948年秋受余文灿邀请担任税务专门学校教务长。

    7、卓越,别号文悦,广东中山人。1916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二十年代曾任广东香山县工务局局长,据1936年的《清华校友通讯》,在上海市政府任职。

    8、胡嗣鸿,别号仕鸿,江西九江人,1916年获科罗拉多大学采矿和冶金工程师,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科学硕士。1918年发表《用火蒸法于黄铜中取纯铜及纯锌之索隐》,开工业化学研究之端。回国后1921年春任江西九江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同年6月因学潮辞职。至1931年历任萍乡煤矿公司工程师、厦门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炼钢厂工务课长、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教授。三十年代曾任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国立中央研究院概况:民国十七年六月至三十七年六月》记录其著作目录 Report of Founding of Iron&Steel.Chinese Engineering Society(1934)。抗战前期以前曾任教在上海的大夏大学、1939年时在香港任职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九龙筌湾南华铁工厂。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受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鲁豫晋区特派员办公处,作为接收专员前往接收华北轻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和其所属南定工场的产权。抗战后期在后方帮助新中公司建设电炉炼钢,用于制造汽车。解放前夕任开滦矿务局工程师,建国初期,胡嗣鸿攻克了煤炭用合金钢的生产难关,使煤炭生产得以顺利开展。1952年11月被唐山市七区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为区人民政府委员。有译作《冶金工厂动力技术教备 检查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和自动装置 动力设备》见于1957年的《冶金文摘》。

    9、侯德榜(1890-1974)字致本,福建闽侯人。191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学士学位,1919、1921年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博士学位。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曾任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 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化学工业部副部长。1939年首先提出联合制碱法的连续过程,对纯碱和氮肥工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建国后,又设计出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等,为发展我国化学工业起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著作有《碱的制造》、《制碱》及《制碱工学》。

    10、马国骥,字绍良,江苏青浦人。1888年生,入清华学校前已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得学士学位,曾任圣约翰大学及松江府中学教员及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15年获得哈佛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哈佛外交学会会员、美国国籍法学会会员、美国政治学会会员。1916年回国,任任清华学校英文教员。1917年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斋务长及教员。1922年任职外交部政务司,1925年仍在在外交部服务,1930年前后还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科主任兼教授,1936年清华校友通讯显示任固定税则委员会委员。1946年10月,时任财政部固定税则委员会委员的马国骥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联合国贸易与就业筹备委员会第一届会议。据1947年3月《上海清华同学录》,马国骥任职江海关关务署。1949年孤身一人去台,五十年代中期任台湾政治大学英文教授,约六十年代在台病故。

    11、陈藩(1889-1918),字嵩青,湖南衡阳县人。在校曾与同学发起国学研究会,1915年毕业于科罗拉多矿业学院,1916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第二年得硕士学位,留学期间曾任《科学》月刊著译部长。1917年回国,任湖南保湘公司总工程师,管理郴州金船塘山铅矿。1918年十一月病殁于旅舍,年仅二十九岁。

    12、许世箴,福州人,191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科士学位,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清华学校《回国同学录 游美毕业回国学生一览表》,许世箴尚在纽约,1934年和1935年的《清华校友通讯》,职业是在上海的中国飞运公司。据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许世箴任职中国航空公司。1949年年初,中国航空公司将国内各地航站办事处,划分为六区,并指派各该区视察专员。许世箴台湾区视察专员,驻台南。六十年代胡光麃著书回忆五十前的清华生活,提到还健在台湾的同窗有许世箴。

    13、杨炳勋(1892-1942),浙江杭县人,美国堪萨斯大学农学硕士。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教授、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讲师。著有《中国土壤》等书。1924年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1925年前后任教杭州省立第一中学。杨炳勋自创“炳勋中文速记法”,1925年出版了《炳勋国音速记》,1927年在上海设立“炳勋速记学校”,1930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兼职授课,1932年起在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商科任教。1938年上海沦陷,杨炳勋把他的速记学校迁到浙江临时省会丽水,兼任英士大学英文教授。1942年3月30日晚在丽水投河自尽。

    14、叶玉良(1893-1971),广东三水人,出生在香港。1916年获康奈尔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2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与周铭是最早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中国人。1922年回到香港,加入协德洋行,任副司理,后来在该公司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近半个世纪,直至1970年公司解散。1932年参与中国化学会广州分会的组织工作,并担任协会成员。1971年在香港去世,享年77岁。

    15、廖慰慈,字复生,福州人。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工程师学位,回国初期曾任福建公立外国语学校、南洋路矿学校教员。1920年9月任职于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后任陇海铁路东西路总工程师,是陇海铁路的总设计师之一,还曾任广州建设委员会委员,江苏建设厅总工程师,于1934年应聘到之江大学,直至抗战爆发。1942年之江大学内迁后,留沪的徐篆、廖慰慈等教授与东吴大学留沪教授于1943年秋合办华东大学,工学院院长由徐篆出任。次年夏徐病故,廖慰慈继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之大在杭州复校,廖慰慈担任工学院院长。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校长李培恩离校赴沪,提出辞职。学校由廖慰慈等五人组成校政委员会,主持学校行政工作。1951年工学院院长为廖慰慈。1952年夏全国院系调整,之江大学各院系奉令并入其他院校,工学院各系并入浙江大学。据吴宓日记,在1951年的“三反”中,廖慰慈被诬贪污,与老母同死。

    16、郑辅维(1890-1979),福建永定人。191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1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参加青年服务团到欧洲慰问华工,担任翻译工作。大战结束后回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图书馆负责翻译外文书籍,并曾在全国经济委员会江西农村服务区工作。1949年后,受聘为上海外语学院教授并受高教部聘请编写大学英语教材,一直工作到84岁退休。1979年病逝于上海。

    1913年留美预备部毕业同学

    1、王文培(1887-?),别号仲达,河北深州人。191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保定河北大学英文教授、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教授等。1939年3月,北京师大附中聘师大西文系教授王文培充任附属中学主任,王文培任至1948年。

    2、王景贤,字季良,天津人。1918年获里海大学土木工程师,1920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任职天津海河工程局、实业部标准委员会,东北大学、锦县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三十年代初期任导淮委员会设计工程师,参加过整治淮河大型土建工程。1937年入重庆,任四川綦江水力发电处处长,1943年参与美军“飞虎队”“驼峰航线”物资转运内地唯一通道沾益机场的设计及现场施工,工程质量拔尖经考验。1946年受聘任云南大学土木系教授,主持修建因日军轰炸受损的云南大学标志性建筑“会泽院”,是一位土木建筑、水利工程两拔尖的专家。1952年院系调整,调入四川大学水利系,1953年秋,工学院从四川大学分出,成立四川工学院,王景贤任四川工学院教授后,1954年编入水能利用教研组。1956年2月被增补为政协第一届四川省委员会委员,1959年和1960年,吴宓列席四川省二届人代会二、三次会议期间,曾与王景贤“话1912至1913清华同学旧事”。

    3、王锡昌,福州人。191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采矿、冶金工程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采矿、冶金工程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任北京清华学校讲师、中东铁路技师、航务处副处长,1925年前任接任东北航务局总经理。1930年中国航空总公司总务处处长,中美航空协约委员会委员,1930年8月至1932年8月任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组中方主任。1933、1934年任青岛港务局代理副局长,据1948年的清华校友通讯,王锡昌任交通部塘沽新港工程局港务处长。

    4、何运煌(1892-1920),湖北武昌人,早期留美的数学家,1914年去美国康乃尔大学,1920年在美国因肺炎去世,博士论文只完成了一半。何运煌在求学期间为《科学》杂志写过不少文章,去世后葬于康乃尔大学所在地绮色佳城(Ithaca),赵元任为他作悼乐,《科学杂志》曾于当年有报道。

    5、李绍昌(1891-1977),别号景周,广东中山人。1917年获耶鲁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22年,被夏威夷大学学聘任为任为汉文科(中同历史语言学)教授,为国人在美高等学府任正教授职者的第一人。任后,专心发展夏威夷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曾任檀香山神学院院长。1943年秋,受密芝根州大学的邀请,担任外国文学系及图际研究中心主任,有英文《中国史纲要》、《中国通俗佛学》、《中国房屋与花园》、《中国文化进展史表》及中文《半生杂记》、《李氏族谱》等著作。

    6、阮宝江,字乃源,福州人。1917年获得科罗拉多大学采矿、冶金工程学士学位,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采矿、冶金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初期曾任教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承担采矿冶金科的全部课程。阮出身于福州东门外竹屿乡的农民家庭,生活俭朴,工作勤奋但终以学校经费困难,拿不到薪给,后到集美学校中学部当英文教员。1925年时任教天津南开大学,1928年1月被任命为福建建设厅技士,1931年4月奉福建建设厅之令赴安溪等县查勘矿区。据1935年、1936年的清华校友通讯,任福建建设厅技正。

    7、余日宣(1890-1958年)  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湖北蒲圻人。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11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191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17—1918年留美期间任“中国留美学生月报”第十三卷总编辑。曾任清华学校政治学教授、德育指导部主任、沪江大学政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西洋近代史、英文演说学的教学研究。

    8、余曹济,别号寿沧,浙江海宁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1925年前后任职于上海道一银行,据1934年8月的《中国科学社社员分股名录》,仍任职于道一银行,1935年时任开封四省农民银行行长。

    9、吕彦直 (1894-1929) ,山东东平人,字仲宜,又字古愚。少时喜字画。191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初习电学,后改学建筑。1923年回上海,开办彦记建筑事所,曾设计上海银行公会等建筑。设计风格中西结合,设计有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

    10、邱培澜,浙江吴兴人。1917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37年4月的《申报》,几次报道邱澄秋(又名邱培澜)夫妻反目及离婚诉讼的经过,时年四十五岁的邱培澜回国后曾服务于汉口招商局。

    11、范铎,江西瑞昌人。1925年前已故。

    12、徐允钟(?-1927),字任之,河北大兴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学士。1919年在美和徐允钟、刘树杞,吴承洛。李得庸等留美学生,应永利厂创办人之一陈调甫之邀协助永利制碱公司的设计工作。同年与陈调甫携带图纸回国,1921年开始在南开大学代授物理夜课,1922年担任有机化学及无机化学课程,1926年夏南开大学化学系增设工业化学及实验课程,由徐允钟授课。1927年春因病逝世。

    13、梁传玲,山东东平人。1917年获威斯康星化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化学硕士学位。据1923年11月9日的《清华周刊》,当时梁传玲任清华学校教员,1924年时任清华学校化学教授,自1925年开办大学部起,至1926年度梁传玲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1927年2月清华大学校评议会决议安排梁传玲暑假出洋。1934年的时候,梁传玲任天津工业专门学校教员,1935年、1936年任齐鲁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在山东期间还曾任萃英中学校长,1937年冬,由于日寇入侵,萃英中学被迫停课。为免子弟荒废学业,1938年春,梁传玲等教职员举办补习班。1946至1948,任北洋大学化学系教授、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据北洋大学校史资料,梁传玲还曾任教北平师范大学。1950年,梁传玲随中法大学合并入华北大学。

    14、唐钺(1891-1987)原名柏凡,字擘黄。福建闽侯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福州中等商业学校。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毕业。同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后入哈佛大学,修心理学,192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教授。期间,参与创建心理实验室、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室。1926年任清华学校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哲学教育组组长、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1949年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教授,兼普通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曾讲授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后兼任北京心理学会理事长,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译有《功用主义》、《论人生理想》、《论情绪》、《论思想流》、《宗教经验之种种》、《心理学原理》、《道德形而上学探本》、《两方心理学家文选》、《幼儿的感觉与意志》、《心理学原理》,著有《西方心理学史大纲》、《国故新探》等教科书和著作,辑有《唐钺文集》。

    15、桂质廷(1895-1961)湖北武昌人。1914年和1923年两次赴美国攻读物理系。192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长沙雅礼大学、沈阳东北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30年赴武昌华中大学,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作。1939年转武汉大学任教,並先后任理学院院长和物理系主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武汉大学创办电离层电波传播专业,並筹建武昌电离层自动垂直探测站和武昌地磁台。1961年10月24日在武汉逝世。终年66岁。

    16、张绍连,江苏青浦人。里海大学化学学士。据1936年的《上海工商人名录》,当时是义昌仁记钱庄、乾坤和烟号、德泰丰纸号股东。

    17、陈立廷(1882-1947),山东福山县人,出生于北京一个牧师家庭。1913年由清华学校毕业,赴美国留学,1917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入哈佛大学。次年,赴法国为华工服务,1919年回国,应余日章之邀为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曾任北平青年会总干事和上海青年会总干事,1932年离开青年会。1930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起担任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分会执行干事,1933年辞职。1930年代起,曾任参与国联调查团中国代表处专门委员兼总务处长、金城银行总行储蓄总部科长、中央银行秘书、参与英皇加冕特使团随从秘书、所得税筹备处副主任、中央银行人事处副处长、外汇管理委员会第四处处长、国民外交协会世界和平方案研究委员会委员、甘肃财政厅厅长、甘肃县长考试典试委员、甘肃省银行常务董事、中华慈幼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47年年底在上海病故。其主要翻译作品有:英译《三民主义》、英译《田中奏章》等。

    18、黄光(1890-?),字朝栋、肇东,广东中山人。1918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士。曾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襄理、储蓄部经理、烟台分行经理,交通银行总管理处业务部副经理、稽核处副处长、重庆分行副经理。1948年时任交通银行广州分行经理、广东省银行常务董事。(台湾)中国交通银行马尼拉分行主任。

    19、黄纯道,广东香山人,是当时的体坛名将,在圣约翰大学就读时参加1910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获200码第三名,1913年代表国家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获高栏第二,和叶桂馥的一英里接力也获得第二。 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1920年任职沪宁铁路管理局,1924年前后任沪杭甬铁路局驻上南段长,1928年10月时任沪宁铁路管理局沪杭甬线代理车务总管。三十年代初任宋子文秘书,1934年由盐务稽核总所助理员派为江苏硝磺局局长,1935、1936年时在南京财政部任职。

    20、黄汉和(1893-1993),福建思明人,1917年获麻省理采矿工程和冶金学士学位。1918至1919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就读硕士课程,在取得硕士学位前回国,任职于汉冶萍公司上海办事处。1924年受聘任厦门大学冶矿工程学副教授,后曾代理厦门大学数学系主任,1927-1928学年教授初等机械画演讲、解析几何、微积分等课程。1929年被任命为铁道部技正,51930年7月铁道部派技正黄汉和等调查上海进出货物数量价值运输方法及运价等事项。1933年1月、1934年8月刊行的《中国科学社社员分股名录》,黄汉和任职南京铁道部。1936年清华校友通讯中,黄汉和(汉何)的通讯地址是上海愚园路1055号。1937年日本入侵前逃往香港,1939年返回上海。1960年代初期去香港,随后前往美国,定居加州Palo Alto1989年,1993年去世,享年100岁。1989年的《清华校友通讯》有当年95岁的黄汉和住在美国加州的 Palo Alto的信息。

    21、陆凤书,字漱芳,江苏无锡人。1918、1919年分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任顺直水利委员会工程处职员时借用到运河工程局,很快辞职。1925年时在京汉铁路工务处,1929在浙江省建设厅任技正。1930年3月被浙江省建设厅派为钱江桥工程设计委员会委员。曾任浙江大学教授,为1930年3月创刊、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会编辑出版的《土木工程》担任名誉编辑。后任武汉大学教授,武大西迁乐山前一直任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系主任,1938年武汉大学因抗战西迁四川乐山后,陆凤书继续担任土木工程系系主任。1946年,追随武大前校长王星拱到中山大学,任工学院院长。在广州期间,1948年2月还受聘文化大学。据杨树达《积微居日记》1949年6月25日记录,中山大学人事大变,陆凤书将返回无锡。解放后,陆凤书任教唐山铁道学院,任桥梁隧道系教授。1963年11月,陆凤书等教师和干部被选为河北省或唐山市政协委员。

    22、陆锦文(1892-?),别号景星,上海人。1892年10月25日生于上海。1906至1910年肄业月上海圣约翰大学,191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并在该学校附中任教一年。1918年毕业于杰弗逊医学院,得医学博士学位。1918至1920年在杰弗逊医院见习。1919年实习于白哈文疗养院。回国后,1920年改组中国人寿保险最早之华安合群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医务部,在该公司任职二十四年。1934年起,为太平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医务部并任该公司检验提供医师。任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专家顾问。1921年曾与牛惠霖牛惠生两医师协力改组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及上海时疫医院。后任該两院顾问医师多年。1923至1933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之医疗所医务主任,1935年任开滦矿务局医官。1925年任大上海特別市政府医师登记委员会主席。为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公会、上海医学会等会员。解放后,华安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在结束前,有医师三人,均系兼职,陆锦文医师的职务于1956年5月底终止。

    23、郭承志,别号叔良,广东潮阳人。赴美入康奈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并在美国学摄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到欧洲战场拍摄战事照片,外国报刊曾予刊载。回到上海后,在南京路开设中华照相馆,孙中山的标准像,即为中华照相馆所摄。三十年代时郭承志就职于南京卫生署。据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任职于伟成贸易公司。

    24、许鼎基(1892-?),别号菽荑,浙江吴兴人。留美学习纺织,是上海商界巨子、上海商会会长许春荣的孙子。1925年前后任职于上海运通银行,1934年七月的清华校友通讯中,许鼎基介绍自己的近况“本服务上海银行业,去年被西医用溴化药中毒......现在家居读书”。据许鼎基之子许邦安回忆,抗战时期许鼎基到浙江龙泉工作,抗战最后阶段到江西铅山河口镇筹建中央银行分行。1947年10月28日商务印书馆张元济的书信有提到许鼎基的来信。

    25、程宗阳(1893-1977),别号祝颐,江苏金山人,民国前十九年生。毕业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矿冶专业学士,1918年再入获哥伦比亚大学,获矿学硕士。毕业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西维州煤矿实习一年,于1920年学成回国。 曾任河南六河沟煤矿主任、工程师,建设委员会技正,安徽淮南煤矿副局长,津浦铁路局处长,江西钨矿工程处处长,四川松潘采金处处长,四川天府煤矿矿长,抚顺矿务局局长,东北西安煤矿公司总经理,河南宜洛煤矿公司总经理,湖湘煤矿公司总经理。去台后任资源委员会处长,台湾糖业公司顾问,经济部南庄煤矿探勘处处长,经济部煤矿采勘处处长,中国煤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煤矿开发公司董事长,1965年退休。著有《中国之煤矿》、《台湾之煤矿》、《炉边闲话》等书。

    26、程瀛章(1894-1981年),寰西,江苏吴江人,华东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授。192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大学教授,中华工业化学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建国后任江南大学、华东化工学院教授。发表了《大数与小数》、《卅年来中国的化学工业》等文章。中国化学化工学会发起人之一。195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编著有《放射浅说谤、《无机化学工业》、((化学小史》等,译校《工业分析》、《化工热力学》等。

    27、钮树棻,别号湘秋,浙江秀水人。1925年前已故。

    28、杨永清(1891-1956),字惠卿,浙江镇海人。1891年6月生于江苏无锡。1902年入私立东吴大学学习;1909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清心中学和私立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后考入清华学校。1914年由学校选派赴美国留学,入威斯康辛大学。1917年任美国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兼《中国学生月刊》主编。1918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19年至1922年先后任驻英国公使馆随员,国联中国代表团秘书,华盛顿中国代表团秘书。1922年回国。1923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佥事、署理秘书,后任财政整理会调查科长、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会务处帮办、外交部秘书。1926年1月任驻伦敦总领事馆署理总领事。1927年12月任私立东吴大学校长,成为该校校史上第一位中国籍校长。就任以后把原来的英文校训“为社会造就完美人格”改为中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并正式招收女学生,延聘著名教授充实师资,增添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兴建校舍,扩充场馆,建造男女生宿舍、体育馆、游泳池等。校董会逐步改为以本国人为主,董事长亦由中国人担任,学校各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和院长、系主任则由中国教授担任。并于1929年8月向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立案,经过几年努力,使东吴大学成为我国东南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193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被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35年起先后兼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埃默里大学、杜克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吴大学一部分迁往内地,一部分迁往上海租界。1941年2月奉校董会之命赴美向监理公会述职。年底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滞留美国。除了为美国教会工作之外,还在几所美国大学讲课,并主持中国驻美国新闻处的宣传工作,奔走美国各地,争取援助。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职于美国旧金山的联合国国际秘书处和英国伦敦联合国国际秘书姓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筹备。1947年2月回国后主持恢复和重建遭到严重破坏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遂辞去校长职务,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司顾问。1956年3月病故。

    29、杨锦魁,广东惠阳人,来自檀香山的华侨学生。1895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清华学校期间,1913年春参加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远东运动会获撑竿跳高第一名,1914年5月第二次全国运动会上,获撑竿跳高第一名。留美获凯斯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士。1918年被埃省地球油漆颜料公司聘为化学制药师,后又任该公司肥皂厂及制造胡麻子油厂监督,曾发明飞机用漆及各种肥皂。1920年时为美国盖力登油漆公司驻华油漆工程师,该公司上海部由恒丰公司代理。1925时任职于天津美商恒丰公司。抗战期间,天津教会在1938年建立了“中华基督教协进会救灾会天津区分会”,开展对难民的赈济工作,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董事长、美籍华人杨锦魁任经济组组长。抗战初期曾任华北制革厂董事长,并开办华宝油漆厂,清华大学化学系汪熙德及林风先后利用杨锦魁提供的原料和油漆厂场地为冀中军区制造抗战所需的炸药。杨锦魁还参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行总)的工作,1946年时曾任鲁青代理署长。后返回美国,曾为金山轮船公司董事,马凯无线电报公司(MckayRadio)在纽约的中国代表,与香港的中国航运公司有业务往来,1951年至1967年多次出现在《董浩云日记》中。1985年九十高龄时还参加美国湾区的清华校友集会。

    30、叶桂馥,广东归善(惠阳)人。1917年获思沃斯茅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13年春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获880码第三名,与黄纯道合作获一英里接力第二名。1924年时任职于青岛华安寿险公司、大昌贸易公司,1934年时服务于上海永明保险公司,1935年在上海永康保险公司1947年在上海,任职于中国银行敌伪产业处理局。

    31、潘文炳,江苏新阳人,毕业于明尼苏达化学系。入清华学校前曾就读上海于圣约翰大学,1912年肄业。潘文炳是体育健将,1913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华北运动会上获得个人总点、赛跑、掷铁球、跳高、跳远5项冠军,以及在菲律宾召开的远东运动会上,获十项全能第一、五项全能第二、跳远第三。因在美国留学,未能参加1915年在上海举办的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据吴宓回忆,潘文炳1916年任清华学校体育科正主任。在1935年的清华校友通讯中,潘文炳的通讯地址是上海电话公司潘文焕转。据《北美留学生日报》2017年8月28日的一篇文章《乘风破浪、前赴后继,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北美中国留学生》,潘文炳毕业后在明尼苏达州希宾市奥利弗采矿公司担任工程师,工作40年后于1959年退休。

    32、潘勰安(1893-?),字学安,上海人。1916、1917年分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保险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曾任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院敎授、圣约翰大学、中央大学商学院、暨南大学保险学讲师,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大华保险公司、中国第一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1947年时任职于大华保险公司。

    33、乐森璧(?-1957),字伯衡,贵州黄平人。1919年获耶鲁大学学士。1920年任贵阳南明中学英语教员,1922年任贵州省实业行政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时任贵州职业学校化学教员法政学校英文教员,后在北平、上海任职,曾在海关当翻译并任职,1936年时任职固定税则委员会,1949年前任贵州农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解放后曾任贵州大学化学系主任,1957年病逝于贵阳花溪。

    34、蔡星五,字光联,广东新宁人,1918年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1920年任南开大学簿记教授,次年离去,1925年、1926年时在香港工商银行任职,193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总务部改称事务部,蔡星五为事务长,管理学院副教授,直至1941年都在交大任职,但在1939年泰国的排华事件中,因泰国政府打击华侨救国会华侨的捐款活动,广东银行经理蔡星五于7月27日被捕,经中国外交部门多次交涉后。于同年八月三十日获释出境。1941年11月交通大学黎照寰校长复函教育部吴俊升司长,称战后因经费骤减,原任事务长蔡星五、训育长陈嘉勋告假停薪留职。1946年时任广东银行总经理。

    35、邓少萍,湖北汉川人。勤学过劳,1918年3、4月间在美患肺炎病故。

    36、鲍明钤(1894-1961),浙江鄞县人。1918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获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23年任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教授、主任,及北平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教授、主任,至1926年。后任国立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教授、京师大学教授、国立北平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交通大学铁道管理学院院长等。1931年任同立北京大学政治学教授。1932年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大学教授,1933-1936年任东北大学教授。1937年会北平,“七七”事变后被日本侵略者胁迫前往东北,但始终拒绝就职于伪满洲国外交部1938年春,被逼任伪满洲国建国大学政治学教授。后称病辞职,回到北平,1939--1945年,以生病为名在家休养。1946年6月赴延安考察。1947--1949年在朝阳大学、辅仁大学等校兼课。其间,因同情学生运动,曾一度被捕,后经亲属营救始出狱。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政治学专业被取消,英语课也为俄语课所取代,赋闲在家。1961年底病故,享年六十七岁。著有《中国民治论》、《中国现代政治》、《英美门户开放主义》、《在华外侨之地位》等。

    37、钱天鹤(1893-1972),字安涛,浙江杭县人,1918年获康奈尔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19年返国,任金陵大学农科教授兼蚕桑系主任。国府迁都南京后,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兼任中央研究院博物馆馆长。1930年任浙江省政府建设厅农林局局长。1931年1月,任实业部中央农业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后研究所改名为中央农业实验所。1931年年冬辞职。1933年,任中农所副所长。数年间,育成水稻、小麦、棉花等优良品种,在全国推广种植,普遍增产。1935年11月,政府为谋全国粮食自给,在中农所内设置全国稻麦改进所,兼任改进所副所长。1937年,后政府迁都重庆。1938年1月,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任经济部农业司司长。1940年7月,中央设置农林部,任常务次长。1944年8月,在美国租借法案项下,允许中国政府派遣农业技术人员二百人赴美实习,由钱天鹤主持考选。1947年,任联合国粮食组织顾问,为期一年。1948年10月,任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农业组组长。1952年1月,改任农复会委员。1969年8月因患轻度中风请准退休。获颁二等景星勋章,美国国际合作总署驻华分署及农复会亦联合赠送奖状,以表彰其致力改进台湾农业之功绩。1972年8月20日,钱天鹤逝世于台北宏恩医院,年八十岁。

    38、薛绳祖,浙江钱塘人。1918年获伦斯勒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22年获伦斯莱理工学院研究院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初期曾在上海六合公司任职,三十年代时任上海开宜公司建筑设计师,1933年12月在开宜公司时,被建设委员会聘请担任首都电厂新厂扩充工程土木设计顾问。1947年在上海。建国初期,1952-1954年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后担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1958-1959年参与了国庆工程包括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技术攻关。

    39、戴芳澜(1893-1973),字观亭,湖北江陵人,著名的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康奈尔农学士,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19年在南京第一农业专科学校任教,后在一家私人农场研究园艺。1921年赴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植物学和植物病理学教授。1923—1927年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1927—1934年任金陵大学教授。1934—1935年赴美国纽约植物园生化实验室和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系进行客座研究。1935年回清华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兼农业研究所病害组主任,进行真菌分类研究。1945年,清华大学由昆明迁回北平,他任农学院植物病理系主任。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一1957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其问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1953年当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和《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当选为常委。1957—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所长。1959—197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戴芳澜是中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为我国这两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早年从事水稻及果树等植物病害的研究,1927年先后发表《江苏麦类病害》、《江苏真菌名录》、《中国植物病害问题》等论文,还对江浙两省的水稻病害及其防治进行研探。20世纪30年代后,他专注于真菌研究,在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方面多有建树,尤其在白粉菌、鹿角菌、锈菌、鸟巢菌、尾孢菌等菌的分类,竹鞘寄生菌的形态和脉孢菌的细胞遗传学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发表论文和著作50多篇(部)。主要论著有:《竹鞘寄生菌的研究》、《脉孢菌的性连锁》、《中国白粉菌科的研究》、《中国西部锈菌的研究》、《中国鸟巢菌目的研究》、《中国真菌名录》、《中国真菌杂录》、《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真菌》等。他晚年汇编的《中国真菌总汇》,总结了我国真菌的种类、分布及应用,为中国真菌学的一部巨著,得到日、美同行的关注,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40、关颂声(1892-1960),字校声,广东番禺人。1960年11月27日病逝于台北。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1914年去美国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1917年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攻读市政管理一年。1919年回国后先后任天津警察厅工程顾问、津浦路考工科技正、内务部土木司技正、北宁路常年建筑工程师,并助理监造北平协和医院。1920年创办天津基泰工程司,他主要负责组织和对外联系业务。曾担任南京首都建设委员会工程组委员。1928年曾参加全国大学工学院分系科目表的起草和审查工作。曾是中国营造学社社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拒任伪满洲国工程部长,遭监禁,经营救脱险返沪。

    1949年后去台湾。此后在台湾基泰工程司的建筑设计作品有香港万宣大楼、邵氏大楼、台湾人造纤维公司、一些大城市的电信局、台北综合运动场、台中省立体育场等。在台期间,曾任台湾建筑师公会理事长,对社会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也有贡献。

    41、应尚才(1896-1982),浙江宁波人。早年就学于清华学堂,1913年毕业。旋留学美国克利夫兰市凯斯工业技术大学,读机械工程。1925年回国,任教于南开大学。1932年任教于南京围立中央大学。曾主持客货两用大型蒸汽机车设计,从事铁路机务技术标准化研究。抗战爆发后,任之江大学贵阳分校、重庆分校教授。后赴丁家坳,任教于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0年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1956年参与筹建北京铁道学院铁道机械系,后任系主任。著有《蒸汽机车构造理论与计算》等教科书和著作。1982年2月去世。

    42、顾子毅,上海人,入普渡大学习土木工程。从1920年12月30日《申报》的一则上海清华同学分会成立的新闻,可知顾子毅当时名为顾子仪,任职华昌商业公司。1925年前后在上海天利洋行任职。1930年阎锡山与冯玉祥、蒋介石之间发生中原战争,短暂接管津海关,委顾子仪为副税务司。阎失败后,1930年12月顾子仪在大连被南京政府以‘携款潜逃’的罪名逮捕,从1931年到1933年,经过五次庭审,以贪污税款为由被判5年徒刑。1933年5月津海关税务司与顾子仪签订和解协议。顾子仪在审理过程称其先在圣约翰大学念书八年,民国二年考进清华,读了一年,因官费无着,不能出洋,就到上海邮务公会教了一年书,又到矿务大学教了半年书,后来有官费,就到美国留学六年,民国九年(1920年)回国,在华昌贸易公司任营业主任,后来都是在洋行做事。1929年到同津,先在印花局等处工作半年,又在津海关任督察员半年,后又在交涉署做英文秘书,随后被委为副税务司。顾子仪后来在天津的几个外国银行作经纪人,随后成为天津和记洋行的华经理,是该洋行的最后一个华经理,至五十年代初。天津和记洋行于1952年10月被人民政府接收,更名为天津市第一食品加工厂。

    43、顾振(1894-1938),字湛然,江苏无锡人。1918年获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24、1925年时在交通部路政司任职,后任职开滦煤矿公司,担任总经理多年,1938年2月去世,据钱昌照回忆,顾振是坐船去天津,被一个与日本有关系的人推下船舱摔死。

    1914年留美预备部毕业同学

    1、朱中(忠)道,字莘生,江苏常熟人,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192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3年,北洋洋政府派张謇的儿予张孝若到英、美及日本考察实业,朱中道任考察团的秘书长。1925、1926年时任盐务总处副处长、盐务总处处长兼统计处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到广州参加革命,在革命政府的财政部工作。1928年1月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兼国民政府财政监理委员会秘书处长,并兼江苏国有地产管理局局长,1928年3月任国有地产管理处处长。1929年8月—1930年10月,任临清关监督,因病辞职。1930年代中期任职上海中庸洋行,1934年时任国防设计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国际贸易专门委员会委员。抗战前夕,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新成立设计处,朱忠道任处长,并兼国外贸易事务所长,1937年10月辞职。1945年12月至1947年5月在宋子文当政府行政院院长的时候,担任该院副秘书长,后辞职。1948年3月,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会成立,成为会员。据钱昌照回忆,1983年末曾派人赴香港为利铭泽先生扫墓,顺便见朱忠道。

    2、江履成(约1889-1924),字伯珊,福建侯官人,1915年6月入科罗拉多矿业大学,1918年获得矿冶工程师学位,入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院,1920年获科学硕士学位,同年秋回国。在美期间,于中国科学社成立第二年加入。回国初期任北京大学讲师、清华学校教授,不久辞去。1921年南下上海任汉冶萍铁矿公司工程师,被派至湖北大冶铁矿任事,不久调任江西鄱乐煤矿工程师,一年后江西起了战祸,煤矿被毁,江履成转投教育事业,1922年任苏州第一中学主任,半年后因事辞去,到北京任工业大学教授,不久出关任东北大学教授。1932年冬寒假返回北京,1924年1月患病,2月去世,年仅35岁。

    3、李冈(1894-?),字子云,浙江湖州人。1920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在美時,曾在华盛顿大学医院,伊丽莎白眼鼻喉医院、哥伦比亚医院哥及纽约医院硏究院等任住院医师。1927年在纽约杂症临诊医科学校硏究院及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深造。回国后历任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医师,北平教会医院耳鼻喉医师,清华学校校医等职。又曾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副教授,1940年代初任上海国立医学院院耳鼻喉科教授及上海中国红十会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也自行执业。1951年6月,被上海市卫生局调派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主任医师。李冈医师解放后不久自杀身亡。 

    4、李思广,字集甫,安徽石棣人。191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银行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银行学硕士学位。1921-1922年任天津中孚银行计核科长,1924、1925年时是天津中孚银行襄理,据1935、1936年的《清华校友通讯》,李思广在天津开滦矿务局会计科任职。1946年9月23日,梅贻琦校长在天津开滦招待所与清华校友聚餐,座中有李思广。

    5、李祖贤(1894-1981)  镇海小港人。1914年赴美国纽约州特洛伊城兰思勤工学院攻读土木工程。1918年毕业后在美国桥梁公司实习。1921年回国,次年在上海创办六合贸易公司,随后承建上海江海关大楼,上海图书馆,江海关职员高级住宅,德士古公司浦东油码头及一批住宅。同时在外埠武汉、南京等地设立分厂,承建南京原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武汉大学图书馆、工学院、法学院、体育馆等重大工程,事业发展达到鼎盛。抗战爆发后六合公司撤至重庆,先后承建中央银行、中国银行、陕西银行大楼,电力公司南涪发电站、龙章造纸厂、天原化工厂、英美大使馆防空洞等一批重要工程。抗战胜利后继续在上海从事建筑业。新中国成立前夕从香港回上海,任六合公司总经理。1951年率公司员工携带全部资产加入中南军政委员会建设处。先后负责过武汉东湖风景区和洪峒地区规划,任武汉冶金建设公司总工程师、武汉冶金建筑研究所总工程师,在武汉钢铁厂、黄石大冶钢厂、广东韶关钢厂和武汉长江大桥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工作。曾任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广东省政协委员,黄石市政协主席,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1981年病故。

    6、李国均,字庆余,广东中山人。1918年获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20年已任云南省个碧铁路工程师,曾任鸡临铁路副总工程师、粤汉汉铁路工务处处长。去台后任台湾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兼工务处处长、总工程师。

    7、李广勋(1894-1984),字叔章,浙江杭县人。幼年随父定居苏州,在圣公会桃坞小学求学,后考入位于江苏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学堂停办,改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科。同年转入北京清华学校,1914年赴美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科就读。1919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在该校附属医院实习一年并参加美国医学院统一开业许可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后至哈佛大学进修儿科,并在费城儿科医院实习。1921年回国后应苏州博习医院(系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中国设立的第一所教会医院,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聘,担任儿科兼内科主任。1924年年兼任浸礼会乐群社诊疗所医师。1927年8月被医院董事部推选为院长,是第一位由中国人担任的正式院长。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医院曾收容十九路军伤病员达五六百人之多。1933年夏因健康原因,辞去院长职务,在民治路自设诊所。抗战胜利后受上海市卫生局之聘,任上海劳工医院顾问,兼大公医院内科主任。1959年退休。1984年12月22日在上海病故。

    8、李权亨(1889-?)字巽行,广东南海人。1918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24、1925年时任广州公医大学物理教授,二十年代后期任广西工程学校教务主任、广西梧州工务局局长,1929年7月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同年11月去职。1930年任岭南大学工学院院长,1938年广州沦陷,岭大搬到香港,李权亨离开岭大。1938年8月至1941年7月任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商学院工管系主任、教授。

    9、吴钦烈(1896-1966),别号景直,浙江诸暨人。1914年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科,得学士学位。再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获化学硕士学位。复进安德拿炸药公司任化学师。1920年任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化学工程科教授兼系主任。1925年由浙江省当局选派赴欧洲考察化学工业,次年再赴德国进德皇威廉纤维化学研究院研究。1929年任军政部兵工署少将研究委员,并奉令创办理化研究所及筹设无烟火药厂。1932年去欧美考察国防化学工业,返国后任兵工署理化研究所所长,并到苏、皖、赣、鄂各地勘察,选定河南巩县孝义镇为建厂基址,任化学兵工厂筹备处处长,后任厂长。1934年7月,理化研究所改为部技术司,吴任司长。1938年化工厂搬至四川泸县,吴同时兼任军政部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1945年抗日战争腰利,任国防部第六厅副厅长。去台后,任兵工委员、台湾省生产事业管委员会及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参事。联勤总部生产署署长。1959年以中将署长退休。

    10、周启邦(1891-?) 浙江鄞縣人。1916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上海淮海实业银行国际汇兑科主任,1921-1928年任沪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商业管理学系主任,也在上海商科大学授课,1930年前后任财政部秘书。1935年10月的《清华校友通讯》中,两名校友提供周启邦的信息分别是财政部驻沪办和上海中央银行,1936年《清华校友通讯》中则是上海中央银行。1937年的全国银行年鉴可见周启邦任上海中央银行专门委员,1939年时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专门委员暂兼秘书。1941年前后仍任职于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1943年、1944年在中国工业银行设计处编印的《中国工业》发表文章,如《承兑汇票之法理与实务》、《中国战时工业概观》、《中国战时工业概观(续)》、《资本市场之建立与产业投资之抉择》等。

    11、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895年7月14日生。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18年和192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获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地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逻辑研究室主任,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名誉校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四、五、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委员、中央常委。长期从事哲学、逻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对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贡献。他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应用逻辑分析方法于哲学研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主要著作有:《逻辑》、代表其主要哲学体系。1984年10月19日逝世。

    12、胡己修(1893-?) 广东番禺人。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5年时任上海商业专门学校教授。1928年10月由外交部情报处科员兼副科长调任秘书,1934年1月被任命为上海邮政储金汇业局营业处副处长,1937年2月因另有任用免职。在钟荣光任岭南大学校长(1942年前)时期任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13、施青,字道元,杭州人。1921年获伦斯勒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学位。回国后1924年在汉口招商局任职,1925在上海闸北水电公司任职,1927年的时候是技术主任,1930年任主技。1934年之前已故。

    14、俞希稷,字行修,安徽婺源人。1916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商学士学位,后获威斯康辛大学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江苏省立第一商业学校、上海南洋、复旦、暨南、中国公学等大学教授,兼职会计师,1927年8月至1928年1月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财政监理委员会秘书处长。1928年3月任安徽煤油特税局局长。早年曾在南京路创办大丰茶叶店。后期从事律师业务,并以自营的通源公司专销私盐,1938被保镖枪杀。著有《汇兑论》。

    15、马善宝,字胜白,山东历城人。留美入伍斯特大学。1918年因游泳事故溺亡于康涅狄格河。

    16、孙恩麟(1893-1961),字玉书,江苏高邮人。1917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农学士学位,1918年获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农学研究所硕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位留学美国专攻棉花的学者。回国后,一直从事棉花科教事业.历任江苏第一农校教员、校长,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通农学院教授,中央棉产改进所所长,中央农业实验所棉作系主任,湖南农业改进所所长及农林部棉产改进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农业部工业原料司司长、农业生产总局副局长.兼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代理所长,并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他培养了一批棉作科学家,冯泽芳、胡竟良等知名学者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他领导中国棉花改进事业.大力推广陆地棉,用以取代中棉,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适合我国棉花生产的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对早期美棉栽培,陆地棉一小麦两熟栽培和旱地植棉做出了重要贡献。

    17、倪树荣,字建侯,福州人。191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商业经济学士学位,1919年获哈佛大学商业经济硕士学位。1924、1925年时在上海中华懋业银行任职。据1947年10月5日和11月9日《申报》新闻,时任邮政储金汇业局稽核处处长的倪树荣身陷上海邮政储金汇业局十三人被控贪污案,庭审中称在邮汇局任职有十四年。

    18、涂羽卿(1895-1975),祖籍湖北黄冈,1895年9月29日出生于湖北汉阳。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193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沪江大学教授,1946--1948年圣约翰大学校长,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建国后历任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1975年9月11日逝世于上海。

    19、陈廷锡(?-1941)字淮钟,浙江镇海人。1912年毕业于南洋公学,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17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回国初期曾任北京大学讲师,1920年中国银行总行领组劝业银行,任总会计、沪行经理,1927年任芜湖关监督,1927年10月担任江苏省农民银行筹委会委员,1928年3月成立监理委员会,陈淮钟等七人为委员,同年7月16日江苏省农民银行在南京户部街1号总行开业。1933年4月四省农民银行宣告成立,设总行于汉口,陈淮钟为协理,1935年3月,四省农民银行改为中国农民银行,陈淮钟一直担任四省农民银行任协理,直至1941年春在上海去世。

    20、陈荣鼎,字君和,广东新会人。191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伊利诺斯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24、1925年时在江苏清江第三农业学校任教,大约1931年时任北平大学英文教授,之前在西北军服务。1932年广西大学农学院在梧州成立时任农学系教授。1934年1月至大约年底,任暨南大学秘书长。1935年曾作为贵州省代表,出席在青岛市举行的中华职教社第十五届社员大会暨全国职业教育讨论会第十三次年会。据1937年5月16日《申报》的一则新闻,陈荣鼎当时是兽疫防治所主任。1937年7月,被实业部任命为上海商品检验局家畜改进所主任。81947年时任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总务科科长。

    21、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教育家,五四运动后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创始者之一,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中华教育社理事长。建国后,任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授。积极探索儿童教育道路,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创办了中国幼稚教育社和中华儿童教育社。著有《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家庭教育》等。有《陈鹤琴全集》6卷。

    22、黄凤华(1893-1923),号威伯,广东四会人,威斯康辛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财政学博士。回国后任职财政部及币制局,北五省水灾时,任赈灾书记,1921年11月在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时,黄凤华奉派出席,主管宣传,在美数月,到各处演讲,为各报著述。回国后仍供职财政部,并兼师范大学教授,1923年夏奉派赴美调查财政,11月初应墨西华侨邀请前往演讲,在美墨交界处车祸身故。

    23、冯建统(1891-1984),别号瓜庐,广东南海人。191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1921年即服务于京汉铁路,1925年时任京奉铁路通译科办事,1932年5月派任道清铁路管理局车务处处长,7月调任湘鄂铁路管理局车务处处长,1935年7月派任粤汉铁路整理计划委员会运输组专门委员。抗战时到西南运输处工作,历任长沙、沅陵、畹町分处处长,1940年6月因芒市临时仓库失火爆炸被撤职。1941年12月受聘任中山大学外语系教授,1943年度仍担任中大教授。抗战胜利后任粤汉铁路专员。1946至1948年在《粤汉半月刊》发表大量诗作。退休后移居香港。

    24、温毓庆(1894-1979),广东台山人,广东台山人。1917年自哈佛取得物理学士,翌年得硕士,1920年得博士,获得最高的优等生荣誉(Phi Beta Kappa)。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北京税务学校校长,财政部参事等。1929年9月任交通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12月任交通部国际电信局局长,1931年6月任财政部参事。1932年11月重任国际电信局局长,兼交通部购料委员会委员,1935年12月代理交通部电政司司长,1936年任电政司司长,并兼供应委员会副委员长。在电政司长五年任内完成中国与欧美各国的无线电通讯,但民间的无线电通讯只是温毓庆工作的一部分,同时还一直协助宋子文蒋介石从事破解密码的情报工作,最初监察蒋介石在国内的军政敌人,随着日本侵华,蒋介石为了取得日本方面的可靠情报,命温毓庆在南京于1936年3月成立密电检译所,由温任所长,主要任务是监听日本驻华大使馆(南京鼓楼北平路1号)的对外电讯,将破译的密码电文报送呈蒋介石。

    1940年夏,温毓庆去港治病,滞留香港不归。在香港沦陷前由港飞菲再到澳洲,后应宋子文之邀,到美国华盛顿宋子文主持的美国援华租借法案办事处工作。战后返回香港,1979年去世。

    25、赵师复,江苏宝山人,1918年获得雅尔杰尼亚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商科职业教育。1921年任上海总商会英文书记、营业部主任, 后被教育厅任为江苏省立第一商业学校校长。1923年10月参与制定全国新学制职业学科课程标准。1925年还曾任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副校长,试图将上海商大与江苏省立一商合并,遭学生反对。1927年3月从省立第一商业学校辞职。1928年7月至1930年7月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校长。1930年12月任四行住备库、储蓄会沪库会秘书,1934年3月任四行准备库津库副理、四行储蓄会津会副理。1936年时由中央银行派定参与负责粮食购买存储及运销事宜。黄炎培日记记录,1948年3月11日“二十年不见的赵师复自沈阳来,畅谈东北情形”。1949年9月30日,潘光旦在清华校园见到赵师复之子赵志一,忆起与赵师复已十余年不见。

    26、寿颂万,字子春、柘春,浙江诸暨人。留美学习化学专业。1924年时在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任教,1925年时是南京正谊中学教员。1936年的《清华校友通讯》,寿颂万的通信地址是浙江诸暨姚公埠邮局转墨城。

    27、瞿息庆,字季长,江苏宝山人,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在民国十四至十五年(1925-1926)的《清华一览》、民国三十六年(1947)《上海清华同学录》,以及《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中的《清华学校同学录(一九一七)》,作“瞿锡庆”,但是在1935年、1936年的清华校友通讯的校友通讯录作“翟息庆”,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华文库中,也作“翟息庆”。从生平资料看,应为“瞿锡庆”。1921年7月至1922年8月,任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总教授。1925年时任职上海中国电气公司。1932至1933年间,原任中国电气公司会计副主任的瞿锡庆,被美国炭精公司的中国分公司永备公司聘为华副经理,主要业务是销售“永备”牌电池。解放后瞿锡庆代表永备公司,把工厂作价卖给上海国营电池厂。

    28、刘乃予(1889-1981)别号宜风,福建闽清人。1918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商业学士学位。1920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教授银行学,之后在开办之初的厦门大学任商科教授,1925年前后任青岛大学商科教员、青岛协和贸易公司会计主任。1927年任职福建建设厅第一科科长。1934年前任邮政储金汇业局会计处长。1940年,福建省主席陈仪命刘乃宇在南平教场后山组建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刘乃予任校长,1942年秋,学校改名省立南平高商,刘乃宇辞职。抗战胜利后厦门大学迁回厦门,增设工商管理系,刘乃予任银行学教授。刘乃予还曾任甘肃省银行董事长。1981年7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81年去世。

    29、刘承霖,湖北汉阳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纽约大学博士,曾任纽约荷顿氏冰淇淋公司、混金公司及博真氏等公司化学师。1933年受聘担任国立交通大学教授。因曾与美国人结婚,在美留居多年,抗战前夕回国。1942年度在交通大学任教。据1996年出版的《上海交通大学志》,刘承霖为“离退休及其他高级职称人员”。

    30、郑宗海(1892-1979),字晓沧,浙江海宁人。1916年获威斯康辛大学教育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8月自美返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东南大学,续任该校教授。1925年8月至1927年3月,任浙江省立女子中学校长。1927年4月至5月,任浙江省临时政府教育厅代理科长;5月至7月,任江苏省教育厅科长;8月至1929年8月,任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其后到国立浙江大学任教,创办该校教育系,担任该系系主任。1935年冬至1936年4月,出任教务长,并曾代理校长。

    1937年11月,日军迫近杭州,浙大奉令西迁,初迁浙江建德,郑宗海以教务长身份先期前往筹备。1938年1月,浙大继续西迁至江西吉安;2月下旬,又迁泰和之上田村,郑宗海在校长竺可桢督导下,与全体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迅速恢复课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恢复图书馆,设立实验室,开展稻作园艺实习,并兴建当地防水大堤,此外,鉴于上田村乡村保学设备简陋,师资低下,教材与当地环境及需要完全脱节,浙大与当地政府及地方人士妥商,接办村中保学,改为澄江学校,组织校董会,郑宗海担任校董会主席。8月底,浙大继续西迁;9月初,抵广西宜山;同年浙大设立师范学校。1939年8月,浙大师范学院在浙江龙泉设立浙东分校,初由陈训慈任主任,半年后,由郑宗海接任。1940年春,浙大再由宜山迁至黔北之遵义;同年,该校师范学院复在黔北湄潭设第二部。1943年,郑宗海辞浙东分校主任职;夏,抵湄潭,在师范学院任教。

    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年9月,浙大复员返杭,郑宗海接任师范学院院长,仍兼教育系主任。1949年,续留浙大任教,并任教育研究所所长。1952年,改在杭州大学及浙江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授。1962年,调任浙江师范学院院长。1964年,调任杭州大学顾问。1979年3月12日,病逝杭州浙江医院,终年88岁。

    著有:《初级中学之职能》、《修学指导》、《英美教育书报阅读指南》等;译有:《予之教育信条》、《儿童与教材》、《人生教育》(密勒著)、《教育之科学的研究》、《设计组织小学课程论》等;自辑平生诗作:《流离集》、《粟庐诗稿》。

    31、卢正持,别号景端,广东香山人,1918年获里海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24年时为广州岭南大学物理教授,1926至1927年是岭南大学董事会成员。据1935年5月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卢正持的通讯地址是澳门,1936年《清华校友通讯》中,卢正持职业为香港商业洋行。据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岭南通讯》,1959年10月卢正持是香港岭南同学下届常务理事候选人,1960年10月卢正持等留港岭南同学发起纪念已故葛里佩教授的活动。

    32、薛桂轮(1893-1979),字志伊,无锡人。1917年获科罗拉多大学采矿学士学位,191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采矿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到上海。1920年在海河工程局任职。1921年9月薛桂轮受聘任聘矿科主任、教授。1925年暑假结束,薛桂轮离开了南开大学,先后辗转辽宁锦西、山东章丘、河北临城等地煤矿担任工程师。1928年再次进入大学任教,任东北大学工学院采冶系主任兼教授。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内迁北平,工学院的建筑系和采冶系停办,薛桂轮回到上海,进入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抗战爆发后,薛桂轮被派往昆明,任云南省盐务管理局局长。1939年上半年,中国兴业公司在重庆成立,薛桂轮出任矿业部负责人。中国兴业公司矿业部勘办涪陵铁矿、叙永粘土矿、铜梁煤矿等,并投资参股重庆三才生煤矿,薛桂轮兼任总经理。1946年,薛桂轮回到上海,任保丰纺织漂染厂电气工程师。1952年,薛桂轮回到无锡,作为资方代理人进入庆丰纺织厂。无锡庆丰纺织厂公私合营以后,继续在厂里任工程师。1958年春,他写信给地质部长李四光,要求参加无锡地质勘探队,以65岁高龄翻山越岭达三年之久。此后又回到无锡庆丰纺织厂,担任中层干部。1963年元旦,退休回到上海定居,1979年5月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33、戴恩赛(1892-1955)长乐(今广东五华)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生于香港。曾人读香港育才书社、民国2年(1913)上海圣约翰大学堂毕业。后就读北京清华留美预科学校。民国3年(1914)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民国7年(1918)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影响》。同年回国,任广东军政府外交部秘书、政治组组长。民国10年(1921)任梧州市政厅厅长,民国10年(1921)3月与孙中山次女孙婉在澳门结婚。民国12年(1923)10月,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梧州关监督兼外交部特派广西交涉员、民国14年(1925)孙中山病重时在北京侍疾,为孙中山遗嘱证明人之一,并为孙中山守灵,题写挽联:“三民主义,阐化万方,九原应无遗憾;半子恩情,侍疾累月,寸心唯以永伤。”民国17年(1928)任广东治河督办。民国18年(1929),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同年任驻巴西公使。民国26年(1937)4月任财政部粤海关监督,民国27年(1938)10月至民国35年(1946)8月,任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今中山纪念中学)代理校长。1949年10月,回澳门生活。1952年闻子戴永丰死讯,受刺激而脑出血瘫痪,1955年1月16日在澳门去世,葬于澳门白马巷坟场,后迁葬于香港华人基督教会薄扶林道坟场中路右34级戴家墓地。

    34、缪恩钊(1893-1959),江苏常州人,著名工程师。191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并获得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19底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路矿学校教授、湖北华洋义赈会堤工工程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主任、汉口亚细亚工程部及美孚洋行建筑部工程师。1929年3月,应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邀请担任珞珈山新校舍监造工程师、工程处负责人。从1933年3月开工一直持续到1938年3月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共完成图书馆、支学院、法学院、工学院、男女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食堂、体育馆、工厂、道路等大小工程30多项。学校西迁后,任土木工程系教授并兼任学校工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回珞珈山,兼任复校委员会委员及医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随武汉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调到长沙土建学院,后并人湖南大学。1959年逝于长沙。

    1915年留美预备部毕业同学

    1、王国钧(1894-?),别号伯衡,上海市人,保险企业家。191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 Litt. B.学位,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上海申报记者。1921年4月,作为《申报》的代表参加中国新闻界代表团,出席在夏威夷檀香山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报界大会。1919-1927年任北京银行公会秘书,曾任上海大陆银行副经理、总管理处秘书、国华银行南京分行经理。1933年任太平保险公司总管理处协理,1943年任太平洋产物保险公司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迁上海,1947年又创办交通产物保险公司并任总经理,1948年任裕国产物保险公司董事长、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董事。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并任专门委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秘书。王伯衡后来撰写文章《从太平保险公司到太平洋保险公司》,发表在《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1984年)上。

    2、朱继圣(1894-1972),字边埏。鄞县人。早年先后就读于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北京清华学校。1915年从清华学校毕业,1919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0年获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1920年曾到纽约采斯国家大通银行实习三年,获金钥匙奖章。1921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交通大学任讲师。1922年后出任经营手工艺品、古玩、地毯等出口业务的北京仁立公司经理,北京地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仁立毛纺厂经理。在主持天津仁立毛纺厂业务期间,在提高地毯成品质量的同时,又生产人字呢、海力斯、法兰绒等产品,在社会上有良好声誉。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常务董事,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董事。参加过一些商界人士联谊组织,如志诚社、联青社、扶轮社,并任扶轮社华北区区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公私合营仁立公司总经理,天津毛麻丝公司经理,天津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民建主任委员,天津市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委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9月5日在天津去世。

    3、江超西,字其恭,福建闽侯人。1917年获里海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1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获密歇根大学道路工程硕士学位。1920年12月交通部西北汽车处长,1922年以前曾任清华学校中等科算术教员。1923年时在南洋大学任教授,1924年在上海开办的中华工业专门学校由南洋大学汽车学校教授兼沪太长途汽车公司工程师及道路协会编撰江超西主任教务。1925年前后任交通部技术厅技术工程师。1929-1930年担任中央航空学校的学课教官。曾在陆军辎重兵学校任教官,至1933年10月。193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聘请中央大学江超西担任飞机引擎课程,1935年9月受聘任云南大学教授。1936年起担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抗战时期江超西在四川除任教川大,还担任空军通信学校研究员。1940年代初期任浙江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授,他当时的学生方根寿后来写有文章《难忘的晚餐——忆以“伯仁”祝我的江超两教授》,以及《忆浙大往事——怀江超西教授》,分别发表在1975年和1981年的《中外杂志》上。抗战胜利后任江超西在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五区公路工程管理局任正工程师,代表陪都分会出席了1947年2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在上海召集的胜利后首届年会,并撰文在《大公报》上发表。1950年6月22日竺可桢在日记中记录:“下午江爱良来,知其父亲江超西欲谋事,因其素善俄文,为之介绍与杨克强”。后江超西在地质部工作,1957年10月担任《探矿工程》编辑委员会委员。1957年11月出版的《地质通讯》第5期刊有文章《彻底击败这个反动派的打手 右派分子江超西饿狼面目暴露》。在地质出版社出版有译作《地质勘探用内燃机》(1956年)、《构造应力场》(1958年)。1962年第1期的《探矿工程》刊有江超西的文章《地质勘探机械设备国际展览会》及《苏联БСК2—50型钻探装置》。

    4、何孝沅(1896-1976年) ,也作何孝元,字达峰,福建闽侯。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学士,后获芝加哥大学法律博士。回国后任山东省特别法政大学教授。后到上海执业律师,并在持志大学、法政大学、大夏大学任教授近20年。1950年,任台湾省立地方行政专科学校法学教授。1955年,该校改制为法商学院,何孝元任法律系主任。1961年,学校并为中兴大学,他仍主系务。3年后,兼校法学研究所主任。精通英、日、法、德等国语言,悉心研究英美法学和中国古代民刑律例,推重法理学和罗马法。著有《民法总则》、《民法债篇总论》、《英美侵权行为法概述》等。

    5、何杰才(1894-1969),字号其伟、仲慈,上海人。先后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仑比亚大学,获耶鲁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旅美期间,曾任《留美学生月报》总编辑、《共和月报》社长、留美经济学会会长、中国驻美使馆随员、太平洋会议宣传处股长等职,著有《中日条约论》、《英日同盟论》、《山东问题之解决》等英文著作。1922年回国,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任英文日报总主笔,英文世界晚报总经理兼总主笔。1924年入政界,曾任北京政府交通部秘书、国务院秘书、外交部机要处主任等职。1927年国民革命军到达上海后,于3月任上海市绘丈局局长兼上海市代理交涉员。次年3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第三司司长。此后离开政界,长期赋闲于上海家中。1930年,一度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解放初期,在光华大学任教二年,因患病离职,1969年病逝。

    6、何墨林(1894-1965),广东顺德人。美国Case School电机专业毕业。回国曾任职上海招商局兼和昌商行,历任津浦铁路管理局会计处长,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副局章,交通部航政司长,欧亚航空公司董事长,招商局常务理事,中央信托局购料易货处经理、副局长、局长等职。去台后中央信托局理事会主席。1965年5月去世。

    7、吴承洛(1892-1955),别号涧东,福建浦城人。1918年获里海大学化学工程师。在美期间曾任中国工程学会副会长,并与陈裕光、侯德榜等留美同学商议组织中国化学会,为中国化学学会创始人之一。1920回国,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次年起,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主任及代理校长。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任简任技正,不久转任工商部工业司建设科科长技正、实业部简任技正。制定“一二三”市用制,为度量衡创立新的统一规则,同时著有《中国度量衡史》、《全国度量衡划一概况》等书。1932年4月,任中央工业试业所所长。8月,中国化学会成立,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年会书记。9月,任中国度量衡局局长。1934年,创办《化学》杂志,8月,中国化学会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吴承洛担任会议主席,主持对化学仪器设备、化学工程名词及化学术语等进行讨论、决议,并负责主持编定工作。1936年创办《化学通讯》半月刊。1937年后,历任化学会总干事、副会长、会长职务。中国化学会成立不久,成立国防化学委员会,吴承洛任委员长,主持研制防毒面具和对烟幕、毒气的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承洛任经济部工业司司长,经济部技术厅简任技正、技监,负责工厂迁川事宜。1946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47年2月任国民政府商标局局长。

    1949年冬担任国家财经委员会中央技术管理局度量衡处处长、中央重工业部化学工业试验所工程师、中国工程学会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筹备组负责人、全国科普工业宣传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5月中国化学会在北京召开化学名词研究委员会会议,担任会议主席。1950年7月在中央文教委员会下设立全国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被聘为化学名词小组成员,参与对《化学名词原则》重新修订,改称《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于9月全国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通过施行。1951年8月,中国化学会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秘书长。同年,开始筹备中国化学工程学会,担任筹备组负责人。

    1955年3月21日,吴承洛因患癌症去世。遗著还有《应用电化工业》、《化学工程》、《酿造》、《中国实业通志》、《三十来之中国工程》、《中国科学史》、《菲律宾工商考察记》等。

    8、吴惠荣(1895-?),别号亮士,江苏吴县人。纽约大学毕业(会计 B. C. E),回国后长期就职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会计科科长(会计处主任),1937年5月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改组,吴惠荣仍任会计处主任。上海市会计师公会会员,据1941年《上海人名录》,任职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据1942年中国会计学社社员录,吴惠荣是上海的会计师。

    9、吴兴业(1894-?),别号荣泗,河北滦县人。1921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924、1925年时吴兴业任教河北大学医科,至1931年河北大学停办前,任医科主任。后回到上海执业,是上海市医师公会会员,1937年9月12日,淞沪会战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市设立第二十三救护医院,吴兴业医师为副院长。据1935年的《清华校友通讯》及1941年的《上海人名录》,吴兴业兼在友邦人寿保险公司任医务主任。解放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工作,在此期间发表与他人合作的论文《大叶肺炎297例临床分析》。据1980年的上海清华校友通讯录,吴兴业已从第四军医大退休。

    10、吴遵溎,别号剑寒,江苏吴县人。入罗维尔纺织学院学习纺织。1924、1925年时在上海华昌贸易公司任职。1935年11月的《清华校友通讯》中,吴遵溎任职于上海合中企业公司。据1941年《上海人名录》,吴遵溎当时是上海万泰公司工程师。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吴遵溎的办公地址在静安寺金城别墅17号。

    11、李祖范(1897-1992),浙江镇海人。1919 获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硕士。哈佛大学经济政治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政治硕士 。化工专家、企业家。回国后任汉冶萍公司煤业制造厂工程师、招商局董事会秘书、上海中易信托公司经理、上海中华烟公司经理、上海六合贸易公司董事兼工程师、中国胶木厂董事、肇新化学厂董事等职务。1930年起长期担任中国化学工业社董事兼经理、总经理,为该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化学工业社顾问,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12、巫振英(1893-1968),别号勉夫。生于美国檀香山的华侨家庭,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毕业,学士。1922年回国,先在六合工程贸易公司,后自己开办建筑事务所。1927年与张光圻、吕彦直、庄俊、范文照等发起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初名上海建筑师学会)并创办《中国建筑》刊物。1930年获上海特别市市政府新屋图案竞赛二等奖。1937年,在患重病情况下坚持工作,先后任中国银行大厦工程管理处建筑师、后勤部物资组翻译,上海伦信地产公司经理,直到解放。1956年公私合营后,被任命为上海市公私合营房地产公司工程师兼修缮科副科长,后又担任卢湾区房地产修建公司工程师兼科长。后因旧病复发,于1968年去世。

    13、林绍诚,别号孟实,福建闽侯人。1918 年获伦斯莱大学电机工程师。回国初期与留美同学凌其峻、朱家忻在上海创办中国制瓷公司,生产出工业用的电瓷、瓷砖,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在1925年前后倒闭。后任职上海江南造船厂大约到1934年前,1934年任福建省建设厅技正时,参加福建省政府派遣的“考察台湾实业团”前往台湾考察,兼任考察团团长。

    14、洪绍谕(1895-?)别号德成,浙江镇海人。191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25年前后曾任上海闸北工巡捐局工程师、上海美华公司。曾任中华职业学校教员。1930年代初至1948年,长期担任中国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襄理、制造厂厂长,并担任上海市化妆品工业同业公会监事、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理事。抗战胜利后,受经济部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处委派,1946年参与了对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宿、英商中国肥皂公司、英商白礼氏洋烛厂等厂的接收。1948年,中国化学工业社正副经理李祖范和洪绍瑜到美国考察市场,回国后,由于全国解放在即,无暇顾及更新设备等事项。

    15、洪锡麒(1896-?),别号启文,安徽婺源人。布朗大学政治学学士、硕士、博士。回国初期曾在清华学校教授经济学,1920年至1921年中在上海南洋贸易公司任职。1922年3月受聘于森昆洋行启事任进出口买办。1923年3月受聘任任教复旦大学,担任课程有法文、社会学、经济学。1926年任云南私立东陆大学政治教授。据1934年、1936年的清华校友通讯,洪锡麒当时任上海公安局科长。香港沦陷后,从香港流亡到广州,1942年在广州湾赤坎与人合办福禄寿饭店,任董事长。抗战胜利后在香港突患中风身故,1947年葬于上海。

    16、姚尔昌(1894-?)别号 (子寿) 文青 ,上海人。1920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0年时任清华学校校医,1922年离职。1925年时在上海姚尔昌诊所行医,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姚尔昌在上海行医。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姚尔昌为上海徐汇区政协的8名政协专员之一。

    17、凌达扬(1894-1986)字庭显,广东宝安人。1918年获耶鲁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20—1931年历任清华学校、东北大学英文教授。1933—1956年历任《青岛时报》主编,青岛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56—1973年任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

    18、马育骐(1895-1948),福建厦门人。1919年获土木工程师学位,并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卫生工程。回国后曾在南京工务局任职,1930年时任卫生部技正,1931年6月被任命为内政部卫生署技正。1935至1936年,参与规划和监造南京新建东水关抽水站。1940年国民政府派西北卫生工程队队长马育骐赴缅甸,迎接和陪同美国抗疟专家到滇缅铁路开展抗疟工作。1947年卫生部中央实验卫生工程组主任马育骐来兰协建自来水工程。1948年3月28日,马育骐在京沪公路途中翻车去世。

    19、孙多藼(?-1929)别号佩璋,安徽寿县人。1919 获里海大学采矿工程师。1924年时任教于济南矿务专门学校,后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任地学系教授、主任,1929年病故。

    20、袁复礼(1893-1987),别号希渊,河北徐水人。1918、1920年分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学士、硕士。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21年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及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曾任清华大学地学系主任。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曾任理事、名誉理事、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委员,李四光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燃料工业部顾问、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中央顾问等。

    袁复礼长期从事地质教育工作,为我国培育出了几代优秀的地质学家。对地文学、古生物学、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和考古学均作出了重要贡献。首次确定我国有下石炭系地层。他于30年代在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中发现了72具爬行动物化石,轰动中外学术界,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奖章”;他在我国首次开出《地貌第四纪地质学》课,编著《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教材,首次提出中国第四纪地质的特点和分区,是我国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创始人。袁复礼还参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发掘工作。主要著作有《甘肃西北部石炭系地层》、《水龙兽在新疆的发现》、《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和《30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等。

    21、奚俊(1889-1935),别号季耕,安徽当涂。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1918年从美国哥伦毕业大学商科毕业后,曾在纽约欧文信托公司工作两年,1920年4月17日加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曾先后在总行存款部、调查部、国外汇兑处担任特别员,以及总经理处秘书、烟台分行经理、旅行部襄理、奉天分行经理、提篮桥分行经理、总行往来部及信托部经理等职,1935年5月11日病故。

    22、张宏祥(?-1918),别号毅庵,浙江宁波人。曾在缅因大学、布朗大学学习,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在美期间曾担任《留学生季报》总编辑。1918年在纽约病逝。 

    23、张耀翔(1893-1964),湖北夏口,1918、1919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育研究科主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心理讲座,国立女子师范大学兼任教授。1921年当选为首任中华心理学会会长兼编辑股主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后,兼任教育研究科主任。1922年1月,创办《心理杂志》兼任主编。1923年夏,与李大钊等发起非宗教同盟。1928年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930年任商务印书馆《教育大辞典》、《教育杂志》特邀编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沪江大学任教授,並在大夏和光华两大学兼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育系教授。1952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55年任该校教育系主任。195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及中国心理学会上海分会理事等职。1964年7月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1岁。著有《心理学讲话》、《感觉心理》、《情绪心理》、《儿童之语言与思想》等。

    24、陈绍舜(1889-1979),别号佑进,福建闽侯人。1919 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农学士学位,1920获 密西西比大学农学硕士学位以及 A. and M. Col. 农学硕士。1920—1921年任福建省立农事试验场场长,1925年前后任福州福建省长公署咨议兼外国语专门学校教员,1930年任河南大学农学系教授,曾任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省立农业学校校长,岭南大学教务长、南京农学院院长、教授,福建省教育厅高等顾问。

    25、黄元道,广东中山人。明尼苏达大学毕业,经济学学士。1924年时在重庆聚兴诚贸易公司任职,1925年在北京六河沟煤矿公司任职,1931年时任全国运动会竞赛委员会委员、事务委员会委员,是中华运动裁判第四任会长。1935年任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田径裁判。1935年前后任中央造币厂会计科科长。

    26、黄百练,别号应秋,广东台山人,1919获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学士,并在哈佛大学学习银行学。1924、1925年时任上海广东银行会计。1939年10月任内政部科长派在统计司办事,1941年9月辞职。

    27、黄叔培(1892-1979),广东揭阳人。1918获开士学院机械学士,1921 获伦斯莱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大学、广西大学及大夏大学物理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教授,后任吉林工业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副所长等。1979年3月17日在上海病逝。终年87岁。

    28、黄卓群,别号子超,广东香山人。1918年获三一学院经济学学士,1919 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1924、1925年时任汕头盐务稽核支所英文主任,1936年时在上海盐务稽核总所任职。

    29、黄炯华,别号公尚,广东顺德人。1919年获西北大学化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24年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历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大学经济系主任;缅甸国防部远东部主任,1942-1943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外国语文系教授,并在云南大学兼课。1949年11月15日的潘光旦日记中有“复佛山黄炯华”的记录。1982年5月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史料(丛刊)第三辑收录有黄炯华1964年4月写的文章《漫谈早期的清华大学》。 

    30、曹丽明(1890-1920),别号康侯,江苏漂阳人。赴美入安姆斯学院学习文库,以哲学为主,三年后该校停办文科,转入哈佛大学学习政治学兼攻历史。1920年的除夕夜在医院去世,享年三十岁。去世前已被南开大学聘为历史科教授,原本打算夏天归国。曹丽明葬于马萨诸塞州。

    31、常作霖,别号济安,河北抚宁人。入匹兹堡大学学习采矿、冶金。回国后,1923年常作霖以宣怀煤矿公司名义,在河北牛家窑煤田西窑沟及怀来县属之东窑沟等处开采煤矿。1924年任交通部技士,1928年在任交通部技正并更名常济安。1930年任河北省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1934年夏常济安奉山东省建设厅令,调查全省金矿。台湾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网站可以查到典藏号为常济安1949年10月给蒋介石的一份呈文,内容是论述土地改革之重要并附其新书纲要。

    32、冯浦,别号松渔,浙江鄞县人。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银行学学士学位。归国后曾任民新银行副经理,继任上海澄衷中学商科主任,于1925年旧历七月因伤寒病故。

    33、温万庆,广东台山人。1915-1918年在美国三一学院和耶鲁大学学校经济。回国后,1924年之1925年曾在胶济铁路任办事员,后任工商部秘书,1928年9月任工商部全国注册局局长,1929年12月任工商部部商标局局长。1931年5月任实业部秘书,12月调任实业部商标局局长,1932年3月4日免职。1934年时任南京国华银行经理,1940年4月,由交通银行香港分行行副理兼厦门分行经理调任广州分行经理,1938年协助筹办昆明分行,1941年10月被派到印度加尔各答设立分行,抗战胜利后被调到菲律宾分行出任总经理。后离职。蒋经国于1950年5月9日打给驻菲大使陈质平的一封电报指出。当时他怀疑温万庆涉嫌勾结交银左派分子意图接管分行业务,希望陈氏代为查办。

    33、叶贡山(1895-?),字德鉁,上海人。1918、1919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学士、硕士。上海福建商帮领袖叶鸿英之子,回国即在银行界任职,1924、1925年时在上海新华储蓄银行任职,后在上海通和银行任协理、还曾任东方信托公司经理,1934年2月辞任。1937年7月任正大银行董事及鸿英教育基金会董事。1938年任董事的通和银行停业。1943年2月大夏企业银行沪行信托总部开业,叶贡山任沪行经理。1944年5月任增资改组后的联易商业储蓄银行董事、业务部经理。1947年叶贡山仍担任其父生前捐建的鸿英图书馆的董事。

    35、廖世承(1892-1970),别号茂,江苏嘉定人。1918获布朗大学教育学Ph. B.,1919、1920年分获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教授兼附属中学主任。1927年,应聘光华大学副校长兼教育系主任和附属中学主任,致力于附中。1937年光华大学及附中全被日军炸毁。翌年,受命去湖南安化县兰田镇创办国立师范学院,任院长。1947年(1947)返沪任光华大学副校长。1951年,光华、大夏大学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任副校长。1954年任上海师范学院院长。历任全国二、三届人大代表,市一、二届人大代表,市政协二、三届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上海市委第一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上海分会理事等职。著有《教育心理学》、《中等教育》、《智力测验法》、《教育测验及统计》等。

    36、刘承芳,字雨农,湖北汉人。1921获康奈尔大学机械硕士。1922年时任东南大学教授,1924年前后任安南西贡隆米厂工程师,1934年时任焦作工学院教授,1936年左右在香港九龙祺昌洋行任职。后来经营瑞士商人投资的华铝钢精厂,新中国成立前实业兴隆。

    37、潘承圻(1893-?),江苏吴县人。著名造纸专家。麻省理工学院造纸公学学士,缅因大学造纸工程硕士。回国即在苏州工专任教,后任浙江大学教授,1938-1941年、1945-194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主任。曾在杭州华丰造纸厂、嘉兴民丰造纸厂等企业兼职,1948年任交通大学教授,时为上海市化学原料同业公会监事,德星化学工业厂总工程师。竺可桢1955年9月5日的日记提到,潘承圻已退休,住在杭州。

    38、郑思聪,别号达虞,浙江嘉兴  在普林斯顿大学及哈佛大学学习天文、算学。后情况不详,竺可桢曾在日记中提到某学生有精神病,“如昔日哈佛同学郑思聪一类病,谓其心中常有冲突,欲见人,至门口逡巡不入,即其一端”。

    39、蔡竞平(1892--1962),名正,字竞平,浙江吴兴人。1918、1919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国后回国后即到私立复旦大学任教,清华大学1926年经济学系成立,聘为教授。后曾任职四联总处,受聘于江南电气公司,创建杭州电厂,长期担任电厂总经理。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前夕,将闸口电厂炸毁。1937年11月,杭州各界爱国人士会同国际友人成立国际红十字会杭州分会,任会长,1939年离开杭州。1941年在邮政储金汇业局郵政业务课任职。解放前夕为市参议员和杭州电厂顾问。1953年将家居“平英阁”售予省政府,作为文管会的办公场所,现作为文物保存。

    40、骆德武,湖南长沙人。留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医,1916年10月因肺病申请回国,行至在金山停留半年,1917年4月在当地医院去世。

    41、钟可成,别号振扬,广东梅县人。1917年获里德学院政治学学士。回国后经商,投资地产,外汇交易,为中国营业公司股东兼华府副经理、天丰金号店主、中庸洋行股东、丰盛实业公司董事。抗战胜利后去美国,在美国去世。

    42、罗景崇(1896--?),别号旭超,北平人。入伊利诺伊大学学习铁道管理。1924年时在耀华玻璃公司任总会计,1925年到天津开滦矿务局会计部副主任,1925时任会计部副主任,1928年任协理秘书, 1929-1939年任副经理(副局长)。

    1916年留美预备部毕业同学

    1、王善佺(1895-1988),别号尧臣,四川石砫人。1919、1920年分获佐治亚大学农学学士、细菌学硕士。1920年秋回国,任南通学院教授兼教务长(任棉业第一讲座)。1921年应聘到北京高等师范任教,担任植物课程。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教授,一直任教到1927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东征,打下南京,东南大学停办。1928年春任江西农业专门学校农科主任教员。同年秋,应浙江大学之聘,任浙大劳学院作物学教授,浙江大学劳农学院开办湘湖农场时,兼任农场主任。这时,东南大学改为中央大学,王善俭1928-1930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后应聘北平大学农学院,担任农学系主任。1934年回到南通学院,在农科任教授兼棉场总技师。后来还担任江苏省棉业改进处副处长(处长由行政专员兼任),一直到1937年日本侵略者进逼上海时,到四川大学农学院任农艺系主任,后农学院长,在川大任教一直到1944年。1944年秋,离开川大,到华西农业推广繁殖站任专员。稍后到云南大学任部聘教授。一年之后,又回到四川,任省农业改进所副所长。1948年秋继任所长,一直到成都解放。

    1950年1月,留任农业改进所所长。同年7月,调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1953年年,西南农林部撤销后,调任重庆市农林水利局局长。1959年1月,又调任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

    王善俭始最早从美国引进了棉花新品种,进行中美棉远缘杂交育种工作,先后改良、选育出两个棉花优良品种;不遗余力地指导推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为发展四川省的棉花生产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是公认的四川省棉花生产的奠基人之一。

    2、朱世昀(1895-1931),字星叔,湖南湘乡县人。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学位。1922年夏回国,历任六河沟煤矿总局工程师、农矿部设计委员、浙江省建设厅技正、长兴煤矿局长兼总工程师。后在武装护矿中殉职。

    3、朱君毅(1892-1963),浙江江山人。1918年获霍普金斯大学教育学学士、1920、1922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1920 C。在美国时,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教务主任、教育科副主任兼教授,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务长,国立清华大学教育心理系主任兼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及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秘书长、教育心理系主任兼教授。1932年6月,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编译处处长。后任中央政治学校计政学院教务主任。1941年11月,任高等考试再试典试委员。1942年1月,任邮政储金汇业局监察委员, 7月复任高等考试再试典试委员。1945年2月,任司法人员考试典试委员。1948年7月,任国民政府主计部主计官、兼统计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1963年逝世,终年71岁。著有《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验与统计》、《心理学与教育之统计法》、《教育心理学大纲》、《中国历代人物之地理的分布》、《统计与测验名词英汉对照表》、《普通心理》等。

    4、朱彬元(1893-1967),字仲梁,湖南湘乡人。1918年获卫斯理大学经济学学士,1920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1924年回国在清华学校任教。1926年创建清华大学经济系,为首任系主任。历任经济学家马寅初秘书、北京税务专科学校校长、上海金城银行经理,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大夏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兼职教授。晚年任公私合营银行联合董事会金融研究室研究员。著有《货币银行学》、《银行实践》(英文本)、《世界金融概况》及多篇经济论文义稿。

    5、沈嶲淇(1894-1969),别号澳清,河北天津人。1920年获西留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曾任私立協和医学院、国立贵阳医学院教授,成都甫澄医院教授、内科主任。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科主任、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组主任、院务委员。曾发明简易气体分析量管。1969年逝世。终年75岁。著有《机械人生》。

    6、吴宓(1894-1978),字雨僧,亦名陀曼,陕西泾阳人。1920、1921年分获哈佛大学文学士、文学硕士。1921年回国,先后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2年与梅光迪、胡先骕一起创办《学衡》杂志,任该刊总编辑。曾在该刊撰文反对新文化运动,为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1925—1926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1930年后去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研究西洋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校教授、系主任。建国后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对西欧文学较有研究,除编写有《拉丁文法》、《法文文法》、《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等教材外,并翻译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学名著等。写有《新谈》、《评赞》、《与世界文学》等研究论文多篇,为我国早期红学研究者之一。

    7、吴金声(1896-?),别号警醒,福建厦门人。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医学学士,1922获华盛顿大学医学博士,曾任华盛顿大学内科助教。回国后即在厦门行医,1928年参与发起创建厦门医院。1932年前担任厦门大学校医兼生理卫生学讲师,1932年9月任厦门大学卫生医药科主任。1933年厦门中山医院开诊,吴金声任院务主任,1935年3月辞职。抗战时期随厦门大学迁到长汀,历任医药科主任、校医兼体育卫生组主任等,并曾兼授动物生理学课。抗战胜利后吴金声回到厦门,1945年任厦门中山医学院院长,并成为厦门市临时参议会临时参议员,1946年2月4日中山医院董事会推选董事吴金声等往海军巡防处交涉,商请拨还中山医院院址。1947年厦门大学《职员名录》中,医院有主任医师吴金声,兼在生物学系授课。1949年任厦门中山医院董事、名誉院长。五十年代初,吴金声在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社会服务》版的医药顾问,1955年辞任。

    8、吴曾愈(1896-?),别号希之,福建闽侯人。191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学士。1931年前历天津、济南、上海等处中华懋业银行经理,1931年时任职湖北邮政储金汇业局,1932年辞去湖北邮政储金汇业局副经理职。1933年时任财政部关务署秘书。1935年任邮政储金汇业局营业处处长,约抗战初期因病休致。这一时期还任固定税则委员会、国民政府金融顾问会、财政部币制委员会委员、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专门委员、财政部內外债整理委员会评议委员。1947年开办中兴公司,经营木材进口。解放前夕去港。

    9、林振彬(1896-1976),字吟秋,福建闽侯人。1918年获罗切斯特大学教育学学士,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1922年回国,1922至1926年任中国商务广告公司及商务印书馆虹口分馆经理,并于1923至1925年兼任上海商业学院(即东南大学)、1926至1930年兼任沪江大学广告学教授。1926年创办华商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1931至1933年任沙利文饼干公司董事。1941年又为上海万国体育会慈善基金委员慈;仁济医院及上海防痨协和等顾问委员。1948年去美国,后居香港。

    10、林澍民(1892-1987),别号斯铭,福建闽侯人。1920、1922年分获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工程学士、硕士。1925-1926年在天津、北京的贸易公司任职,后到上海从事建筑业务,1931年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及自办林澍民建筑师事务所,1947年成为上海建筑师公会会员,1948任南京建筑技师工会监事、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邮政局第一银行顾问。1948年去台,任台湾省第一建筑师工会常务理事。主要作品:北平中央银行、天津久大精盐公司,秦皇岛电灯厂、南京邮政储金汇业局、九江邮局、上海江南造船所房屋、台北雾峰省议会新厦(1959年4月21日落成)。

    11、周明衡(1896-?),浙江宁波人。1919、1920年分获威斯康辛大学化学学士、硕士。1923年时任无锡太湖水泥公司驻沪事务所主任,当选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之前曾任交通大学教授。1924年任上海中发公司经理。1924年9月至1925年1月在大夏大学任化学教授,1925年加入天津启新洋灰公司,1926年在华昌贸易公司在青岛设的机构任经理,1932年时任职淮北陈家港大源公司,1935年、1936年任江西农业院总务主任。抗战初期在贵州遵义由军训部主办的军官外国语文补习班教授英语,1940年8月25日,清华同学会在遵义召集开会,成立“中华自然科学社遵义分社”,周明衡等到会。1942年在重庆任职于军事委员会外事局。据1943年编印的《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二十五期教、职、学员通讯录》记载,教官周明衡47岁,系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局长办公室机要科科长。据邹韬奋的叙述,周明衡夫人是生长于美国的华人,查《申报》新闻,周明衡夫人的活动消息最晚在1937年。陈达在《浪迹十年之联大琐记》一书中记录了抗战时期在重庆,几位同班同学相聚的情形,“明衡一人(眷在檀香山)”。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有周明衡的住址信息。

    12、周金台,湖北黄冈人。1919获宾夕法尼亚大学铁道管理学士。1923年9月铁路警备事务处在交通部内成立,周金台暂行兼代第二股股长。1924、1925年时在北京交通部路政司营业科任职。1930年5月时任北宁铁路局改进委员会委员,1934年前任铁道部平绥铁路管理局车务处处长。1936年时任京绥路局办事员。1941年时在四川,是川陕联运处处长。1945年4月,被交通部任命为陇海铁路复路委员会委员。1946年8月,韦作民先生追悼会,周金台等是发起人。

    13、周萃禨(1896-?),别号越人,浙江绍兴人。1919年获缅因大学化学工程学士,1920年获化学工程硕士。1924年时在长沙工业专门学校任教。1924年在1925年时在江苏南通大学任教,1927至1928年在沪江大学任讲。1928年在刚创办的广西大学任教授,1933年前后任南京中学教务主任兼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1934年出任安徽大学化学系主任,1936的《安大季刊》刊登有其文章《化学兵器之过去未来》。1937年服务于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主办的中国工业服务社,在海王社编行的刊物《海王》上主持《工业问答》栏目。1941年时曾代理苏皖临时政治学院化工科主任,以及在上海的中国建设工程公司任化学工程师。据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周萃禨住在上海。1948至1949年,在上海机联会会刊《机联》上发表有《染色用药剂》、《染料一览》及多篇《染料一览续》。解放后,1951年商务印刷馆出版了周萃禨撰写的《火柴工业》,当年周萃禨另有几篇学术文章发表在《化学世界》、《化学通报》上。1959年《化学通报》第1期(35-36页)刊载周萃禨的论文《用铁粉做催化剂生产α_萘乙酸》,作者单位是河南省工业厅工矿试验所。

    14、洪深(1894-1955),原名洪达,字伯骏,号潜斋,又号浅哉。江苏常州人。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先后留学于俄亥俄州大学、哈佛大学。1922年回国,曾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明星影片公司编导,中华电影学校校长。参加过戏剧协会、南国社、左联和左翼剧联,创立复旦剧社。抗战期间组织抗敌演剧队。建国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戏剧运动和戏剧创作,是中国话剧事业奠基人之一。戏剧理论造诣很深,在编剧理论、导演、表演、灯光布景、舞台美术、戏剧史及剧作评论等各个领域都发表 过很多有价值的见解。主要剧作有《赵阎王》、《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走私》、《咸鱼 主义》、《飞将军》、《包得行》、《黄白丹青》、《鸡鸣 早看天》、《女人女人》、《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 式”》,论著有《洪深戏剧论文集》、《编剧二十 八问》、《电影戏剧表演术》、《电影戏剧的编剧 方法》、《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此外还创作了《劫后桃花》、《乱世美人》等三十余部电影剧本。

    15、施济元(1895-?),别号博群,浙江杭县人。1918年获经济学学士,1919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硕士。回国初任上海中南银行秘书、国外汇兑部主任。四行储蓄会成立后,任职于四行储蓄会。1936年时任上海四行储蓄会副经理准备库副库长。1937年沪战发生后,施济元奉派将四行储蓄会的大量外汇、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带往美国存储。以四行储蓄会经理身份长期驻美,并代为管理金城银行、交通银行在美业务,抗战胜利后,四行储蓄会派上海总会副经理施博群去美国,常驻纽约,保管和运用四行储蓄会存在美国欧文公司中的外汇财产。施博群于五十年代在美去世,其保管的四行储蓄会帐外的美元下落不明。

    16、梁平(1891-?)别号鬯庭,广东顺德人。1919年获伊利诺大学银行学学士。1925年前后任职于上海中华懋业银行总行执行部。1934年时任中央銀行稽核。1936年时任中央银行稽核处稽核及中央信托局监事会审核。抗战时中央银行内迁,梁平升任稽核副处长,以副处长当家甚久,后升任第四任处长,后调发行局长。据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梁平当时在外滩中央银行发行局任职。1949年2月调任设计委员会委员。

    17、凌其峻(1887-1968),江苏上海人。1919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陶业工程制陶工程学士学位。入美国马赛克瓷砖厂任技师,后又到通用电器公司工作,任陶瓷研究工程师,美国陶瓷学会会员。1921年回国后与留美同学朱家忻、林绍诚合办中国制瓷公司,生产出工业用的电瓷、瓷砖,但公司仅两年即倒闭。随之先后受聘在大夏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教授化学、英文。留美学生在北京创办仁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出口北京地毯、手工艺品及古玩的业务,凌其峻1926年受邀加入仁立,同时兼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陶瓷讲师。后完全负责北京厂的业务,并任仁立总公司副总经理。

    1949年8月21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分会成立时,凌其峻被选为副理事长,以后一直担任此职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中断。其间还兼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1953年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抗美援朝后,出口至美国的地毯中断,凌其峻将京津两地毯厂合并,转产麻袋。1951年参加赴朝慰问团,回国后代表仁立公司捐献飞机一架。1955年实现公私合营后,北京仁立毛纺厂更名仁立麻袋厂。文革前主动要求到京郊大华陶瓷厂做义务技术顾问。1968年12月病逝。

    18、唐官赏,广东香山人。获鲍登学院学习铁道管理学士学士学位、纽约经济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密克非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1925年时任职于交通部联运处。1927年任山西大学英文教授,讲授英国文学史、希腊文学史等课程。1935年5月《清华校友通讯》中的通讯地址是香港同安燕梳公司。1935年4月任审计部上海市审计处暂代佐理员,1935年12月任审计部部上海市审计处佐理员,1936年11月因病辞职。1937年8月任广东第三区税务局中山征收处副局。1939年在上海出席清华同学聚会。据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唐官赏住址在上海。

    19、孙克基(1892-1968)别号庸皋,湖南湘潭人。1918、1922年分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医学博士。1926年回国,先在湘雅医学院任教,后任武昌同仁医院、苏州闾门妇女医院院长。1928年后,历任上海医学院妇产科教授、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妇产科主任。1935年创办上海妇产医院,并任院长。他用镭锭放射治疗子宫颈癌,进行子宫颈癌根治手术,成为中国治疗子宫颈癌的先驱者。1940年兼任上海医学院妇产科教授。1941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再次退出上海医学院,到民间行医。1947年赴美国、瑞典、丹麦、法国等国讲学考察,在美国妇产科年会上讲述《内生殖器结核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几个特点》,并在美国妇产科杂志上发表,被各国学者广泛引用。旋赴瑞典肿瘤医院进修镭锭对妇产科癌肿的治疗等医术。1948年带着大量医疗手术器械和500毫克镭锭回国;在国内推广巴氏染色法普查宫颈癌,使之成为癌肿普查和诊断中最常用方法;使用RH标准血清诊断母子RH血型不符的新生儿溶血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上海产妇医院院长、上海市卫生局妇产科总顾问、上海市医院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长宁区政协副主席和人大代表等职。1957年与人合作,采用换血方法抢救成功一例严重的新生儿先天性溶血症。在治疗不孕症和宫颈癌病理衍变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在妇产科界享有盛名。1968年病逝。

    20、张可治(1896-1976)别号志拯,安徽芜湖人。1919年获卡耐基大学冶金学士,192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1925年至1926年由浙江省派赴德、法等国考察,回国后历任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国民政府工商部技正、实业部技正,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主任。1953年调任重庆大学教授20余年。为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担任《机械制造厂设计》的教学和装配尺寸键的研究,是开创光栅应用技术研究的首任课题负责人,是文革前重庆大学最先指导研究生的导师之一。曾任全国高等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材编委会委员、组长。

    21、张光圻(1897-?),别号铎岩,江苏崇明人。1920年获美国哥仑比亚大学建筑科学士学位。1923年任上海前元公司建筑部主任。1927年任六合工程贸易公司主任建筑师,同年lO月与吕彦直、庄俊、巫振英、范文照等发起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初名上海建筑师学会)。1931年后任沈阳、哈尔滨中国建业公司主任建筑师、上海荷兰治港公司驻京代表。1937年与董大酉合办董张建筑师事务所。1948年自办张光圻建筑师事务所。1949年冬赴香港。翌年冬到美国,初在Oklahoma大学讲授东方美术电两年,之后到纽约复业建筑。

    22、陈湘涛(1894-1982),名俊,江苏松江人。1919 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1921获宾夕法尼亚大学铁道管理硕士。回国后曾任沪宁、沪杭甬铁路车务处队长、上海银行秘书、中国旅行社社长、抗战时期任西南运输公司副局长。1945年去英国伦敦,在驻英使馆工作。回国后在上海永安纱厂工作。上海永安纺织公司秘书长退休,上海文史馆馆员。1940年开始集邮收集各时期中国邮票、专门研究大龙邮票、慈禧寿辰纪念邮票、“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和1948-1949年的以戳代邮。著述散见丁中外邮刊,他的关于大龙邮票版式研究的成果被国际集邮界公认,所遗大龙邮票集经在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中获特邀纪念奖,在1984年西班牙世界邮展中获大银奖。

    23、陈达(1892-1975),字通夫,浙江余杭。1918年获里德学院社会学学士,1920、1923年分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 1923年后任教清华学校,曾担任《清华学报》主编、社会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所长。复员后继续担任清华社会学系主任。主要讲授“社会学原理”、“人口问题”、“劳工问题”、“现代社会运动”、“社会立法”等课程,著有《中国劳工问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工人运动史》、《人口问题》、《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等。1948年入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院系调整后,历任中央财经学院教授,中央劳动部劳动干部学校教授和副校长,劳动部劳动保护司副司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专修科教授,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国际人口协会副会长,太平洋学会东南亚部负责人。1975年1月16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

    24、陈器(1891-?),字仲韩,福建闽侯人。1920获路易斯安纳大学制糖工程学士,1921获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回国后约在1922年参与筹办中华国民制糖公司,任职一年,为总工程师。 1923到1924年在北平工业大学任教授。1924年加入永利制碱公司,至1930年。1930年2月任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4月兼购料委员会材料课课长,1936年仍任职建设委员会购料委员会。抗战胜利后,去台参与接收和重建台糖。任南投糖厂厂长至1951年。1952年时任台湾糖业公司企划处主任。胡光麃在1964年完成的《波逐六十年》一书中提到,在台湾还健在的早期清华同学包括陈器。七十年代台湾清华大学设有“陈器先生纪念奖学金”。

    25、黄华(1897-?),字叔巍,广东东莞人。1918年获达特茅斯学院政治经济学士,192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士。1922年9月任东南大学法律系教授,1925年在华盛顿中国公使馆任职,1935、1936年前后在上海市政府公安局任职。曾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及律师数十年。1955年时任台湾中央信托局顾问。

    26、曹懋德(1897-1952),浙江嘉兴,1919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商科学,1921年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曹懋德是清华学校的运动健将,曾作为网球选手代表中国参加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曹懋德在1934年7月的《清华校友通讯》上自述,在美学习陆军,回国后先到甘肃“给陈圭璋作副师长”,后加入大陆银行。1929年大陆银行在天津设立的大陆商业公司正式成立后,曹懋德任副总经理,负责国际业务,在1933年大陆公司接结束前已辞职。193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酝酿筹筹办钨铁厂,1936年8月,中央钨铁厂筹备委员会成立,曹懋德等任委员,后中央钨铁工程因抗战爆发终止。四十年代在上海从事证券经纪业务,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个人经纪人。1949年去台,获委任台糖公司协理兼业务处长。1952年去世,葬在西雅图。

    27、傅葆琛(1893-1984),字毅生,四川华阳人。1918年获俄勒冈州农科大学林学学士学位,1922、1924年分获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乡村教育硕士、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次年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讲授农村丰十会学等课程。后任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1934年任国立北平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兼罗道庄乡村教育实验区主任。抗战爆发后,任国立四川大学教育系教授。后任华西大学乡村建设系教授、系主任,讲授乡村教育、乡村建设等课程;曾兼任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任教于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成都体育学院。1955年退休后,仍热心于社会及公益活动。1984年8月92岁高龄时因车祸不幸去世。著有《乡村平民教育大意》、《乡村生活与乡村教育》、《乡村民众教育的理沦与实际》、《民众教育研究与评论》等,辑有《傅葆琛教育论著选》。

    28、葛祖良(1893-?),江苏吴县人。1920年获马里兰州立大学药学学士学位,1921获天普大学药学博士。回国后,1925年前后任教杭州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8年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改称浙江大学,当时葛祖良任工学院化工系教授。1934年离开杭州迁到上海,谋求在工业方面发展。抗战开始后曾任湖南国立师范学院教授、理化系主任,后到贵州,1934年受聘任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教授、理化系主任,1939年至1945年,军政部陆军军医学校驻安顺,这一时期聘请的教官有葛祖良。1949年时任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化学教授、昆明工学院化学教授,1950年时任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理化系教授。

    29、赵泉(1895-?),字鉴唐,河北蓟县人。1918年获卫斯理大学政治学学士,Genior法律学士。至1931年,历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国际联合会中国代表办事处及华盛顿会议这个代表团秘书、督办鲁案善后事宜公署委员、督办中俄会议事宜公署会务处长、外交部政务司司科长、国际联合会中国代表办事处秘书长。1932至1933年间,短暂任外交部参事。后从事律师及贸易业务,1949年因震惊全国的“三星”骗案被判刑5年,在狱中被以反革命罪加判15年刑,后来死在狱中。                       

    30、刘朴(1894-1976),字柏荣,湖南宁乡人。美国伊阿华畜牧科肄业一年归国,从乡耆王湘绮郭立山曾广钧叶德辉治文学,南华法政大学明德学校及公立、私立学校西史教授,省教育司审察教科书会委员、湖南史地学会主撰。1925年8月任东北大学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东北。1934年到无锡国学专门学院任教,1935年辞职,转任湖南大学教授。解放初期任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底调四川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61年任四川文史馆馆员。

    31、谭世藩(?-1943),别号少藩,广东香山人。1920 年获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24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时任北京美庆汽车公司经理。1935年时任广西省政府建设厅化学技正兼省政府化学试验所技正兼第四集团军军事化学师,曾任广西大学化学系主任。抗战爆发后到重庆,后到玉门油矿任工程师,担任过炼厂第一分厂主任,工料课课长。1942年冬谭世藩患伤寒,1943年去世。

    1917年留美预备部毕业同学

    1、王兆麒(1891-1972),江苏无锡人。1918年至1922年在美国奥华区大学任教,回国后曾在东南大学、江苏省立第三学校、上海兽医专科学校、大厦大学畜牧兽医系任教。解放后在上海市卫生局乳肉管理所、上海市食品公司工作,为兽医卫生检验、培养兽医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2、王祖廉(1895-?),别号酌清,江苏丹徒人。1919、1922分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学士、银行学博士学位。回国后1924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24、1925年任清华学校长处总务书记,1926年辞职。1929年1月任上海市教育局科长,1929年4月任外交部科长,1934年2月辞职。30年代前还曾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时事新报馆副经理、大夏大学教育科主任兼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副教授。1933-1935年左右曾任职中国棉业公司经理、中华书局上海发行所所长。1938年2月,南京储汇分局迁到重庆,次年1月改组为邮政储金汇业局重庆分局,王祖廉任经理。抗战胜利后任中国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至上海解放。并担任现任上海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上海银钱业联合准备会评价委员会委员,兆丰保险公司董事,久兴茶叶公司董事,联邦贸易公司常务董事,科发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49年10月,王祖廉辞去中国实业银行职务及上海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职务。解放后在上海,1951-1952年度担任上海清华同学会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65年10月,王祖廉等当选民盟静安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59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美)摩尔,H.L.著,王祖廉、范定九译《综合经济学》。1980年10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出版(英)克拉潘 克拉潘著,范定九、王祖廉译《简明不列颠经济史》(第1版)。1986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凯恩斯著,蔡谦、范定九、王祖廉译《货币论》(第1版)。

    3、王搘亚,别号柱东,四川三台人。1919获塔夫茨学院工业化学学士学位,1920获哈佛大学工业化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杜邦厂实习,回国初期在上海恒信洋行任总化验师。后与奚润耕、黄作霖等创办久源公司,最初专营地产业务,继而兼做颜料生。1934年王柱东(王搘亚)创办华安染料厂,任董事长。1948年8月上海染料工业同业公会成立时,华安厂的王柱东被选为常务监事。1963年《上海电话号薄》,上海唐山路有名为王柱东的个人用户。

    4、朱成厚,别号君实,安徽泾县人。在印第安纳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学。1922年回国。1922年10月-12月担接收商品陈列馆主任委员。1924年任职于胶济交涉公署。1936年大部分时间作环球之旅,有游记《瀛寰新游记》发表。1928年上海举办国货展览会,朱成厚任筹备委员会委员、审查委员会委员、场务科科长。1929年8月工商部令派技士朱成厚署汉口商品检验局长沙市棉花检验分处主任。1935年任湘岸区盐务稽核所稽核处主任课员,1939年任财政部盐务总局贵州硝磺处处长。1943年时任盐务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在衡阳头塘湘岸盐务办事处服务。

    5、向哲浚(1898-1987),别号明思,湖南宁乡人。1920耶鲁大学法学士学位。1925年回同,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大学、北京法政大学教授法律和英语;1927-1945年,先后担任司法部秘书、外交部秘书、吴县地方法院院长、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兼任中央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同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和最高法院湘粤分庭首席检察官;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任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柃察官,兼任东吴大学、大厦大学法律教授;1946-1948年被任命为中同检察官,参加远东同际军事法庭对日本A级战犯的审判。闭庭后继续在上海任教。1952年经院系调整,先后在复旦大学法律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捐任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1960年担任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外语教研室主任,1965年退休。

    6、李志仁,湖北夏口人。1920 获密西根矿业学校采矿工程师,1922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硕士。1924年在汉口辅德中学校、1925年在武昌华中大学任教。1929年时任湖北省农矿厅技士。1935年前后就任河南建设厅技正。

    7、李珠(1894-1972),别号子明,河北天津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矿冶硕士。曾任南开大学教授,曾在天源煤矿任职。1952年调入中国矿业学院任教授,长期从事工程测量的教学工作。主编《普通测量学》教材。

    8、李衷,别号庆恒,广东梅县人,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学生。1921、1922年分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学化学生物硕士学位。1925年前后任教汕头嘉应州中学。曾在梅州中学任教。1933年中国科学社社员分股名录,李衷名列已故社员录。

    9、李祖法(1897-1994),浙江镇海人。Maimi Univ. 经济 B. A. Yale 经济。1919年回国,初曾上海海关部门服务及曾任职经六合公司,后经营保险事业,为永享保险公司董事长。1947年离沪去港,除继续本业外,并致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为高等教育方面的发达,不遗余力。历任新亚书院董事会主席,清华大学毕业同学会首届主席,中国雅体协会主席,新亚教育文化会董事长等。90年代退休。

    10、沈光苾(1895-?)别号香士,河北武清人。1920年获卡耐基学院冶金学士学位。回国后,先在汉冶萍公司任职,随后任礼和洋行工程师,后经阎锡山聘为太原西北炼钢厂总工程师,主持该厂的设计兴建。抗战开始时主持中国兴业公司,延聘为钢铁部总工程师。抗战胜利后去台,任台湾钢厂总工程师。退休后,曾任唐荣公司钢铁厂顾问等职。

    11、沈鹏飞(1892-1983),字云程,广东番禺人。1920年获俄勒冈大学林学学士学位,1921年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聘执教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后改称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受命筹建南京植物园、白云山模范林场。后受聘为广东中山大学教授,主持创设该校农林植物研究所,是中国林业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执教于华南农学院,任林业系主任。历兼广东省科协常委、中国林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环境遥感研究会广东分会理事长。历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兼广东省副主任委员。1983年1月6日病逝于广州,终年92岁。

    12、吴新炳(1895-1965)别号焕其,江苏江阴人。1920获鲁意亚那大学电机学士学位,入康奈尔学习电机工程。1924年回国,先后任大冶铁厂电机工程师,国民制糖公司工程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技正等职。1928年任戚墅堰电厂工务指导,次年任电厂总工程师,并先后兼任机务、电务课长和发电所主任。抗战初期任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副经理,1937年四季度总公司由上海搬到香港。到香港后,公司分成两个单位,一个叫华运行,另一个叫南华铁工厂,吴新炳任南华铁工厂厂长。1940—1941年,吴新炳在南华铁工厂主持制成了Benz四缸柴油汽车发动机,组装的汽车几乎全部卖给军政部交通司。1945年作为交通部的考察员到美国考察。1946年冬,吴新炳从美国回到香港,继续管理南华铁工厂。1965年时任香港南华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经理,1965年4月在南华铁工厂任内逝世。

    13、汪泰基(1893-1951),别号养余,安徽旌德人。1920年获缅因州大学造纸工程学士。1920-192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实习。1924-1925年东三省兵工厂副技师,1925年时任教北京师范大学,1926-1934年北平大学工学院教授、化学系主任、秘书,1934年开始任安徽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随后理学院长,1941年12月中央造纸厂在重庆成立 ,汪泰基任化验室主任,抗战胜利后升任总工程师,兼化验室主任。1951年病逝。

    14、周明政,浙江镇人。192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学士学位,1921年获辛辛那提大学机械硕士学位。据1926年出版的《中国科学社社员录》,周明政在美,地址是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酒店。据1935年10月的《清华校友通讯》,吴承洛函告“周明政恐尚在美国未回”。

    15、林志煌(1890-1977),字叔晖,福建闽侯人,为林则徐之曾孙。1920、1921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学士、硕士学位。曾任纽约华昌公司分部主任,归国后先在天津经商,任信中公司经理;1933年任福建中国银行总经理,1935年任上海沪江大学教授,1938年任天津工商学院教授,1944年任河北省银行总稽核及在天津证券交易所工作;1949年任私营企业永明油漆厂秘书长,工厂收归国营改任该厂资料室主任,于1966年退休;1977年在天津病故。

    16、查良钊(1897-1982),字勉仲,浙江海宁人。1920获芝加哥大学教育行政学士、 1921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行政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身栖学政两界,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务长,河南大学校长,河南教育厅厅长等职。1930年曾任华北慈善联合会总干事,从事陕西大旱灾救济工作。1931年出任长江水灾救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兼灾区工作组总干事。1934年任北平艺文中学校长,兼香山慈幼院副院长。抗战爆发后,出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授兼联大训导长。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师范学院留昆,改称昆明师范学院,任院长。1948年赴印度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后于德里大学中央教育研究所任客座教授。1954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及训导长,兼台大侨生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年,考试院考试委员、顾问,美国在华教育基金会董事,文复会委员,中印缅锡文经协会常务理事,华美协进社台湾分社主任等职。1982年病逝于台北。

    17、梁承厦,别号仁溥,广东顺德人。1920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教中山大学,1932年离开中山大学,任广东西村士敏土厂化验师。1936年的仁社通讯录(京字第七号)说“闻梁同学已离厂”。

    18、唐文恺(1895-1974) 字伯原,江苏昆山人。1919年获科罗拉多学院经济学学士,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南开大学商科主任兼教授。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专门委员兼社会经济调查所所长、上海银行学会秘书、大夏大学商学院院长。1965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74年逝世。

    19、孙云霄(1897-?),江苏高邮人。1920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学士学位,1921年获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25年前后任教长沙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湖南大学成立,任教授、机械系主任,1930年2月,浙江省政府设立直属于浙江省建设厅的航政局,孙云霄任局长。1931年时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1932年辞职。1934年任职上海光华火油公司,1936年时任武汉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在上海,加入久安设计部。抗战胜利后,根据久安设计部的蓝图,创办了新安电机厂,孙云霄曾在新安电机厂工作。解放后任一机部高级工程师。

    20、秦振鹏(1894-?),别号凌九,河北滦县人。1919年获鲍登学院政治学学士学位,1921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初期在交通部唐山大学分校任教,1924、1925年时任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司英文秘书,约1935年前后,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工程处秘书。据在台湾的陈宏振回忆,周寄梅校长离开清华后,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整理委员会秘书长,秦振鹏曾在周寄梅领导下服务同一机关,秦已经作古。

    21、奚伦(1895-?),字东曙,安徽当涂人。1920、1921年分获哈佛大学银行学学士、硕士学位。1920年毕业后在美联储实习两年。回国后任职上海商业银行天津分行、天津协和贸易公司,曾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襄理、副经理。抗战期间任贸易委员会云南办事处副主任。1948年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茂华商业银行董事,中孚银行常务董事,中国实业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自1947年至1952年合营,均为中国实业银行常务董事、总经理,1951年任该行与新华等四行成立之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副主任。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59年去台。

    22、张廷玉,别号连城,山东桓台人。1921年获密歇根大学采矿工程师学位。1924-1925年前后在上海的中国代理处任职,曾任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师,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任浙江省建设厅矿产调查所技师、荐任视察兼矿业股主任。1939年英士大学成立,任专任教授。1941年在《浙江工业》上著文《调查兰溪煤矿报告书》,署名浙江省立英士大学教授张廷玉。1941年6月作为浙江大学地质教员将前往龙泉分校。1943年受聘到浙东临时中学任教。1947年12月出版的《浙江经济月刊》浙江经济建设专号上刊有张廷玉的文章《复员以来之浙江工商矿业》。

    23、张时行(1892--?),别号与偕,江西清江人。1920年获伊利诺伊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24-1925年前后在天津大昌实业公司任职。1927年入股渤海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936年《清华校友通讯》中,职务是天津中华兴业公司总经理,曾任杭州中华兴业公司经理。

    24、张福生,广东大浦人,1918年因伤寒卒于美国。

    25、陈佐旋(1894-?),别号辅衡,广东南海人。1920年获纽约大学商业经济学士学位,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24、1925年时任香港工商银行副经理,1930年时任香港工商银行广州分行总经理、丝业银行总经理,1935年前后任广东省发行纸币监理委员会委员、广东法币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委员,1936年广东省建设厅为买受湖南宦章县杨梅山煤矿,委任陈佐旋为筹备副主任,1940年任湖南省银行副经理,1947年3月国华银行在广州原址复业,陈佐璇任经理,1948年辞职。1950-1973年任广东省银行香港分行经理。

    26、陈烈勋,别号颂阁,浙江杭县人。1920年获缅因州大学造纸工程学士学位。1922年因精神病遣送回国。1924年12月的《英文杂志》刊有陈烈勋的文章《BUSINESS CORRESPONDENCE COMMON ERRORS IN BUSINESS LETTERS 》,陈烈勋名列1933年的中国科学社社员分股名录,只有通讯地址,没有职业信息。

    27、陈熹(1897-?),别号绍平,福建闽侯人。1921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银行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银行学硕士学位。1924年时任复旦经济、商业地理、保险学及作文教授,1925年时任职天津华北明星报馆,1928年时任福建煤油特税局长,1931年以前还曾任北京民报编辑,约1932年以后任教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商科,1936年时任上海盐务稽核所科长,1939年冬的时候在高士其去香港治病路过越南海防,在海防的表叔陈绍平赶来相见。据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陈熹任职于中华书局总管理处。

    28、黄勤(1894-?),别号俭翊,福建闽侯人。1919年获格林内尔学院学士学位,1921获纽约大学银行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1921-1923年任上海浙江实业银行国外部总会计,1923-1927年该行汉口分行副经理,1927-1929年该行上海总行副经理,主管国外汇兑。 1929-1935年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天津分行经理,1935-1936年该行上海总行国外汇兑部经理,1936-1941年该行香港分行经理,1941年回上海总行。1946年11月西南兴业银行开业,总行设在香港,黄俭翊任常务董事、总经理。1952年10月,西南兴业银行倒闭,董事长兼总经理黄俭翊出走。

    29、陆明,别号镜如,广东鹤山人。1920年获阿勒格尼学院商业经济学士学位,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硕士学位。1925年时任教香港工商大学,1928年时任广州中山大学英文讲师,1932年仍任中山大学英文系教授。

    30、曹珽(1895-?),别号铭先,广东番禺人。1920年获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制糖工程学士学位。回国初期任上海南洋大学教授,并参与国民制糖公司的筹备工作,任工程师。约1927年时任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代理校长。1928年时任财政部鄂岸盐务稽核员。1930年2月任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随即派为戚墅堰电厂常州办事处副主任,后任该厂营业课长,1932年从戚墅堰电厂辞职。1932年7月至1935年4月,历任江西印花烟酒税局副局长、局长,湖北印花烟酒税局副局长兼湖北印花烟酒税局老河口土烟特税办事处副主任等职,1935年任全国经济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技术专员。1937年1月任浙赣铁路局总务处处长。1944年时任粤桂区食糖专卖局副局长。抗战胜利后任广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饮料厂厂长、广东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厂厂长。解放后在广东糖酒学校和轻工业学院教授制糖工程,70岁时退休。

    31、郭熙棠,希棠,广东番禺人。1921年获普渡大学农学(畜牧)学士学位,1922年获康奈尔大学农学(畜牧)硕士学位。郭熙棠长期担任广东南武中学校长,1923-1928年、1929-1933年,以及抗战时期分别在香港和曲江复校时,1939-1941年(香港)、1942-1943年(曲江)均任校长。1943年郭熙棠因有他职辞任。1945年抗战胜利,南武中学在广州复校,郭熙棠仍任校长。1948年秋因病辞职。解放后,私立南武学校由公学会、董事会议定献校,决定在1952年7月由郭熙棠校长率同全校员生作献校之举。

    32、麦佐衡(1895-1980),别号孟尹,广东南海人。1919年获贝洛伊特学院银行学学士学位及芝加哥大学银行学硕士学位。1931年前历任汉口公司银行协理,香港工商银行副经理。1931年时任上海大夏大学商学院银行系主任、上海中国信托公司总经理。1937抗战开始,淞沪失守,中央信托局派麦佐衡为驻香港专员,是年年底中央信托局总局撤到香港,麦佐衡改任易货处经理,1941年12月22日,麦佐衡寄居交通部总务司司长谢奋程家中,遇日军搜查和屠杀,中国交通部驻港官员全部殉职,仅麦佐衡一人受伤幸存,伤愈后离开香港,转往重庆。1946年,麦佐衡等发起筹组广州市保险商业同业公会。同年12月当选理事。1949年8月时任输出入管委会广州办事处处长。1956年时任国华银行香港分行经理。

    33、庄泽宣(1895-1976),浙江嘉兴人。1919年获迈阿密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1920 、1922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岭南大学、广西大学、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教授、主任等职。1948年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复兴部研究组主任,负责战后文教事业损失调查,1950年应聘去马来西亚创办韩江中学,推进华侨子弟中文教育。主张教育中国化。1952年任新加坡联营出版公司总编辑,编印华侨学校教科书。晚年定居美国,致力于研究中美文化,曾列入美国工具书《教育领袖》之中。著作共30余种,有《人人读》、《教育概论》、《如何使新教育中国化》、《战争受害国的文化与教育》等。

    34、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湖北黄梅人。1919年获汉姆林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2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东南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并兼任支那内学院巴利文导师。1926年夏至1927年,夏转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随后返南京,任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自1934年起任哲学系主任。1937年,抗战开始,随北京大学转往后方,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1946年,随北京大学复迁北平,任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1947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办事处主任:同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1949年2月,出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51年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并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考古专门委员,《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编委。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编委等职。1964年5月病逝。

    汤用彤通晓梵语、巴利语等多种外国语言,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和印度哲学的研究。他在《印度哲学史略》中采录了中国所保存的不少重要史料,并作了考证和评价。还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学术论文集》等。

    35、曾宏逵,别号杏衢,江苏上海人。1924-1925年前后上海沪宁铁路车务处总务股任职。据1947年3月的《上海清华同学录》,任职于上海庆丰纺织公司。

    36、彭尧祥,广东南海人。1921年获迈阿密大学法学士学位,1922、1925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26年时在中山大学任教。1928年时任宜昌海关代理监督。1930年8月至1935年6月,任驻墨西哥顺孥腊领事。1937年时任立法院编纂。后任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泗里街高级中学(1955-1956年)、文莱诗里亚中正中学校长。

    37、童锡祥(1893-1985),别号季龄,四川南川人。1925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先后担任中国茶叶公司官股董事、中国贸易委员会进出口贸易处处长、国家资本贸易公司—复兴商业公司董事、财政部顾问、国民政府对外贸易委员会副主任。1944年至1948年,国民政府积极参加创建关贸总协定的重要会议,和各有关国家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并签订了一系列《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童季龄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过1944年美国的布林顿森林国际货币会议,1946年10月出席世界贸易及就业会议准备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主要发言人。抗战胜利后,历任经济部次长、工商部常务次长。解放后在重庆任职半年后去香港,曾在港参加第三势力运动。1951年时因签证困难,拟从南美转赴美国。六十年代在美国。

    38、杨承训(1896-?)别号孟纪,湖南长沙人。192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在美国历任纽约全省自来水公司工程师、美立必俄文总厂总工程师等职。回国后在山东创办济南大兴机器砖瓦工厂,并任胶济铁路工程师、山东天源煤矿工程师。后赴上海,任大夏大学理科主任和国民政府交通部津浦铁路管理局常务委员、局长并任交通部技正和津浦铁路局局长。1934年2月14日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技正。1939年9月20日任交通部路政司司长。1945年2月改任交通部顾问,9月5日任还都接收委员会委员。1953年7月任杭州化工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任该校教员,1954年任该校基建处主任。杭州市政协第二、三届委员(1960年1月、1962年9月)。

    39、裴冠西(1897-1967),江苏吴县人。1921年获密歇根大学道路工程学士学位。1924年8月起先后在江苏省立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市政筹备处,交通大学,江苏省土地局,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同济大学等任教、任职。1928年9月任唐山交通大学副教授,1935年2月起任教授。解放后任同济大学教授,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1956年被评为三级教授。

    40、刘汝强(1895-1987),别号毅然,天津人。1923 年获费城大学药学学士学位, 1924年获威斯康辛大学药学硕士学位。1925年起在协和医学院研究药用植物,1928年发表的《直隶省植物名录》在当时国内缺少参考书的情况下对鉴定华北植物有一定帮助,同年赴美深造,1930年回国,在北平师范大学任教。

    1931年将其在该校讲授的植物分类学讲义修订出版为《华北有花植物科之系统植物学》(英文)1930至1931年任私立燕京大学生物系副教授。1930年代还曾任保定农学院教授,1939年任厦门生物系教授,抗战时期历任西安临时大学教授、西北联合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以及西北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1987年在天津去世。主要著作还有和B.E.Read合著的《本草新注》,收载药州植物898种。

    41、刘治乾(庄)(1897-1961),四川德阳人。1920、1923年分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学士、经济政治博士学位。1924年、1925年任北京民国大学、师范大学教员。1926年任《东方时报》英文版总编辑。1928年11月任武汉市市政委员会秘书处主任科员。1934年前后任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专员,1934年秋,经济委员会改组为统计室,刘治乾任主任,期间主编了《江西年鉴》。1941年4月代理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长。1943年10月任四川省社会处统计主任。1953年院系调整后成立西南音乐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四川音乐学院),留美博士、外语教授刘治乾出任图书馆主任。刘治乾教授1961年去世。

    42、燕春台,别号复旦,江西南昌人。1920年获里海大学矿科学士学位,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回国之初从事煤矿开采,1924年任安徽水东煤矿矿师,1927年任江西新喻花鼓山煤矿第一副总经理。1929年1月江西省建设厅地质矿业调查所燕春台等到大余、安远等县调查,著有《赣南地质矿产报告》。1931年任浙江省矿产调查所技师。1933年9月任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1934年杭江铁路工程局派工务课工程师燕春台调查金玉段沿线矿产。1935、1936年间为鄱乐煤矿公司矿商。1951年受聘任清华大学采矿系教授。

    43、罗荣安(1900-1965),广东博罗人。1921、1922年分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先后服务于美国Aemmarine航空公司,Wright Aemnautical Corporation及Curtis Ailplane&Motor等公司。1935年2月应中央大学之聘返国,先后创办了中大的自动工程研究班(后改为机械特别研究班)及我国的第一个航空工程学系。抗战爆发后,随校迁重庆。1943年任职中国航空公司。1949年到台湾后继续担任中航公司机航组副主任、顾问,及教育部科学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8月应台湾大学之聘,任机械工程教授。1956年9月应教育部之聘兼任台湾科学馆馆长。任台湾科学研习会会长、台湾中国太空航行学会理事长等。1965年4月病逝。

    44、苏乐真(1895-?)别号焕明,福建永定人。1920年获路易斯安纳大学制糖工程学士学位,1921年获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师学位。1922年苏乐真、曹铭先、陈器、吴新炳等清华留学美国路易斯安纳大学专门学制糖的学生陆续归国,在上海筹办国民制糖公司。1925年时在上海三省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任职。1928年任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院长,1930年时任建设委员会技正、建设委员会购料委员会委员兼副主任。1932年11月被建设委员会派为首都电厂新发电所验收委员会委员。1934年8月派为戚墅堰电厂新锅炉及锅炉间建筑工程验收委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香港设立军事委员会西南物资接运总处,苏乐真任购料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总经理。1947年4月任资源委员会巴县电力公司董事长。后到香港,任职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迁港后分出的南华铁工厂,据1965年1月出版的《香港年鉴 第十八回》,苏乐真任南华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经理。不晚于1967年在香港去世。

    1918年留美预备部毕业同学

    1、王贵循(1896-1935),广东南海人。入清华学校前在私立岭南大学就读。1922年获伦斯莱大学土木工程师,曾在美国建筑界任职达十年之久,1933年9月受聘为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1935年3月在交大任教期间病逝,年仅39岁。

    2、王荣吉(1895-1970),别号士强,浙江杭县人。罗威尔纺织大学毕业,工程师学位。回国后任上海普益经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经理二十年,曾大中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营业主任。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中本纺织公司总经理、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工业委员会一般工业组专门委员、纺织小组执行秘书以及台北纺织谷粉有限公司董事。退休后任中本纺织公司技术顾问、台南纺织顾问,1970年去世。台湾清华大学设有“王士强先生纪念奖学金”。

    3、朱彬(1896-1971),广东南海人。1922、1923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士、硕士学位。曾任天津警察厅工程顾问、天津特别一区工程师、天津特别二区工程科主任,1924与关颂声合办(天津、北京、沈阳)基泰工程司(甲等开业证),任建筑工程师,后主管财务。1949年去香港,继续经营基泰工程司。

    4、李祥亨,别号以卜,河北宁晋人。1923年美国斯蒂文生工科大学毕业,机械工程师。曾任河北大学、北平工业大学、湘雅医科大学、北洋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30年代曾任河南省农工器械制造厂厂长,1946年至1948年在华中钢铁公司筹备处任职。

    5、李恩科(1894-1950),别号斌魁,河北天津人。1921年获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26年从纽约音乐学院结业。1926年9月至1929年7月任上海美专校务委员会委员兼音乐系主任、西声乐、西器乐教授。上海国立音乐院成立,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授兼教务主任,李恩科兼任事务主任,是负责筹备上海国立音乐院的主要成员。1929年7月后离开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31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增设音乐(附体育)系,李恩科任音乐系系主任、教授,一直任职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942年任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1946年任国立长白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复校,重建音乐系,李恩科再次出任音乐系系主任、教授。

    6、李济(1896-1979),别号济之,湖北钟祥人。早年就读于北京江汉学堂、五城中学。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同年留学美国克拉克大学,学心理学,获文学士学位;后读人口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1920年入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开大学文科主任、教授,讲授人类学、社会学等课程,创建人类学系。1925年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特约讲师,兼历史系教授,讲授普通人类学、考古学、人体测量学等课程。其问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考古组主任。主持安阳殷墟和山东城子崖等遗址考古发掘。1930年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考古学讲座席。1934年兼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1936年赴英国、瑞典讲学。1938年代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40年兼任围立云南大学教授。1946年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顾问,调查被日本劫掠的文物。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创建考古人类学系,任系主任。1955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后代理院长。曾人选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会员。著有《中国民族的形成》、《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中国文明的起源》、《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安阳》,辑有《李济考古学论文集》。

    7、李耀煌,广东东莞,1920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学士学位。曾任中央银行秘书处秘书,1934年中央银行筹备添设信托局,任筹备员。中央信托局成立后任易货处副经理,后任中央信托局副局长。抗战胜利后任孔令侃经营的扬子建业公司副总经理、世界产物保险公司董事。1980年8月的《岭南通讯》报道雷泽榴去世的消息,李耀煌在致挽联之列。

    8、李权时(1895-1982),别号雨生,浙江镇海人。1920年获伯洛伊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21获芝加哥大经济薛硕士学位,1922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2至1945年间历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商科主任、商学院院长、经济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上海商学院、东吴大学、之江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教授,并担任中国经济学社理事、暨经济学季刊主编,上海银行周报社社长暨总编辑,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委员会委员。1945年赴香港,任华侨工商学院教授及经济系主任。1950年回国,任东北人民大学(即今吉林大学)经济系教授。1956年参加民革,曾任民革占林省常委及天津市民革对台工作委员会委员。著有《经济学原理》、《财政学原理》、《经济学新论》等20余种。

    9、沈诰(1895-?),别号舜庭,浙江嘉善人。1921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并在伊利诺伊学院学习摄影。1925年时任职商务印书馆印刷部,商务印书馆成立影戏部时,由沈诰主持业务。1926年一度担任上海东华大戏院的经理,担任当时各种电影报刊杂志的撰稿人,1928年受六合影片营业公司的邀请,担任公司刊物《电影月刊》的编辑。著有《有声电影发明史》《影片的彩色问题》《电影琐志》《电影化学杂说》等理论文章,是我国早期电影理论的开拓者。沈诰拍摄并发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曾获得全国第一届摄影展与第五届联合大会第一名,并在上海创办青年会摄影班,自任教授,还筹备创建中华摄影学社。约1927年起服务于上海卫生局,至1936年已在该局任职九年,并任第一科科长六年,同年转往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任职。沈诰是沈钧儒之侄,1941年曾利用在私营汽车公司工作的便利,安排邹韬奋秘密离开重庆的行程。1947年掩护沈钧儒离沪赴港。1963年沈钧儒九十寿辰时,沈诰等代表上海亲属前往北京祝贺。

    10、沈履(沈弗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萧山。1916至1918年在清华学校学习,191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获社会科学学士,1922年获威斯康辛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1923年起历任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兼大同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师资科主任兼南京中学校长,国立济南大学教授师资专科主任兼大夏大学教授,浙江教育厅秘书兼代行厅务,国立浙江大学秘书长。1933年起任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清华大学秘书长,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总务长。1940—1941年曾任国立四川大学教务长。1941年任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1945年任西南联大代总务长,1946年任清华大学秘书长。据其自述曾获少将待遇。沈履在清华长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在北京解放时帮助人民政府完成了清华大学的交接工作。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任教授直至退休。1981年去世,终年85岁。

    11、吴士棻,别号伯祁,江西南城人。因循父母在不远游之说,放弃留美名额,执教鄱阳中学,任英文教师。1935年时任南京军委会政治研究所教官。

    12、汪心渠(1896-1977)别号佩之,又名汪世铭,安徽桐人。1920获维吉尼亚军校政治学学士学位,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东北军团长、湖南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军委会外事局少将副局长。1932年加入国社党(后改名民社党)。l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国务院参事,民盟中央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3、余青松(1897-1978年),福建厦门人。1921年获里海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 1922获匹兹堡大学天文数理硕士学位,1925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数理博士学位。 1927天回国,执教于厦门大学。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主持创建紫金山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天文台。曾任中国天文学会会长。1941年离开天文研究所,在桂林、重庆等地主持光学仪器和教眷仪器的研制工作。1947年再度出国,先后在加拿大套伦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等处工作。1955年任美国胡德学院教授兼该院威廉斯天文台台长。1967年退休为名誉教授。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1978年10月30日在美国去世。

    14、余泽兰(1893-1956)又名兰园、馥庭。福建古田人。1919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20、1923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26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次年任省立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1931年任省立河北农学院化学教授。1935年回中央大学任教,任农业化学系主任。1936年任国立北平大学应用化学系主任、教授。1938年任中国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次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1946年任国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化工系教授。次年任省立河北农学院、河北医学院教授。1950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曾讲授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生物化学、营养化学、农产分析、农产制造、酿造学、土壤学、肥料学等课程。译有《百种有机化合物之制法》、《有机化学实验》(合),著有《实用化学》、《最新定性分析》、《农产分析与工业分析》等教科书和著作。

    15、杜光祖(1898-1982),江苏无锡人,192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学士学位。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江西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及北京清华学校教授、国民政府建设委員会无线电管理处管理科科长。1925年至1937年在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任教12年,讲授力学课程,是学生公认教得最好的老师,曾经教过钱学森。抗战前还在中国联合公司、无锡人造丝厂任职,抗战时期辗转到香港,在资源委员会迁滇筹建办事处港办、中国汽车公司工作。四十年代初期回到上海,在上海华生电器制造厂协理兼厂长,并曾在利达无线电公司、淮南路矿公司任职。解放后担任上海华生电器厂经理兼厂长,华生电器厂公私合营任总工程师。1982年去世。曾任第二、第五届普陀区政协委员。

    16、周延鼎(1896-1989),别号君梅,浙江吴兴人。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洛威尔纺织专门学校,1922获麻省理工学院工业机械管理学士。曾作为辑里丝商代表出席纽约第二届万国丝绸博览会。历任浙江蚕丝改良场副场长、浙江缫丝厂厂长,淮南铁路公司总经理、上海生丝检查所协理、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讲师、上海生丝检查所所长、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专门委员、全国经济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委员,抗战时期到云南,筹建云南蚕丝公司,成立后任总经理。解放前迁香港,后去美定居。

    17、周贤颂(1896-1989),浙江定海人。1922年获伊利诺伊大学铁路管理学士学位,1923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铁路管理硕士学位。1924年时在天津任职启新洋灰公司。1924年还任南开大学商学教员。随后任北宁铁路课长。1931年协助张静江创办江南铁路,兼京赣铁路处长。抗战开始后,两路沦陷,改任湘桂、湘黔铁路课长,行政院水陆运输委员会海防处长,中缅运输局驻印度代表。1942年春代表政府出席中印两国会议筹建中印公路,开辟卡拉奇—加尔各答—狄勃鲁加运输线,在定疆一带设机场,开始驼峰运输,并开始修筑中印公路,1945年1月通车昆明。所有工程及运输实务,统由美军主办,周贤颂以中缅局代表名义负责推动。胜利后回国,重建江南铁路。1949年去台,任中央信托局副局长兼购料易货处经理。1954年奉派日本,兼东京办事处经理。1969年奉派任新加坡大星公司董事长。

    18、林国镐(1892-1972),浙江镇海县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毕业,入哈佛大学攻读化学,先获学士学位,1924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科讲师。1930年改任上海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重庆国立中央卫生实验院化学药物组主任。1941年回重庆歌乐山上海医学院,任生化科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院迁回上海,任生化科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生化科主任。1953年调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任生物物理室主任。1972年逝世。终年75岁。

    19、邱正伦(1895-1961),字宇清,号雨卿,四川井研人。1920年获伯洛伊特学院国际贸易学士学位,1922 年获纽约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后到芝加哥华侨企业“远东贸易公司”工作实习1年,随后回国。1923年起,受聘担任私立复旦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兼教授,并在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兼课,课余时间撰成专著《运输学原理》。后进入金融界,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协纂和专员,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写成专著《仓库经营论》,同时在上海商学院兼课,主讲商品学和运输学。抗战期问,1937年随国民政府迁重庆。继续在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任职。1940年至1949年,在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工作,先后担任该局农贷处、储蓄处副处长和重庆分局副经理,在此期间,还兼任重庆大学商学院教授。1949年先任西南土产公司资料科科长,再调西南贸易专科学校、四川省干部学校和西南俄文专科学校任教授。1958年退休。1961年病逝于重庆,终年66岁。

    20、姚醒黄(1897-1956),上海人。1923年获新泽西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江苏省立第一年农业学校教务主任,国民政府农矿部技正,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组主任兼副教授等职。1950年春,原华东农科所(今江苏省农科院前身)新成立了一个农业化学系,姚醒黄主任。1954年后任江苏省政协委员。1956年去世。

    21、高华,别号子英、君实,江苏吴县人。1922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学士学位。据钱昌祚回忆,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前与高君实(华)合作一篇论文《混合长度织维棉花做的车胎布强度舆平均中等长度纤维所制者的比较》,在1926年的《中国科学社社员分股名录》中的地址是美密歇根州米德兰大街16号高地公园。

    22、唐仰虞(1892-1955),别号养愚,安徽含山人。1920年获密苏里大学化学学士,1921获威斯康辛大学化学硕士。归国后历任浙江工专教员、西北大学、中央大学、焦作工学院、安徽大学、重庆大学等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矿业学院化学教授。

    23、孙瓃,字祖瑞,浙江海盐人。1921年获伯洛伊特学院商学士学位,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硕士学位。1923年3月到私立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24年任商科代理主任,大学评议会成员。后任私立上海光华大学商科教授、私立上海大夏大学商学院院长、私立持志学院商科教授等职。1938年秋任中国银行重庆分行内江支行襄理。1942年任经理。抗战胜利后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厦门分行经理等职。1949年8月27日奉总行驻港处电召赴香港。后赴台任职。

    24、张道宏(1895-1976),安徽合肥人。1919年获克拉克大学学士学位,1924年从西点军校毕业。1924年秋回国,在北京在北京与段祺瑞长女段式彬结婚,任税务警察学校校长。1928年春赴天津任塘沽警察局局长,1930年春任江苏松江财政部盐务稽核总所税警官佐教练所(所长姚观顺)副所长,盐务稽核总所税警官佐教练所教育长等职。1931年春任松江盐务税警总队总队长,进行盐务税收督察事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川鄂护路运输督察处督察官、鄂西军运指挥部顾问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南京、上海居住,1946年8月15日至10月8日任国民政府农林部总务司司长。1948年春辞去公职在上海寓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居上海,1956年春获准赴香港探亲,并留居香港,后定居澳门,1976年7月4日在澳门病逝。

    25、张歆海(1898-1972),字叔明,浙江海盐人。1919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学位,1920年、1922年分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21年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随员。1922年归国后,任北京民国大学英文系主任。1923年任清华学校西洋文学教授。1925年任北京政府关税特别会议顾问。1926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外文系主任。1927年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兼代理校长。1928年6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参事,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副教授。1928年6月任外交部任参事,1933年1月兼代外交部欧美司司长。1933年5月起,历任中华民国驻葡萄牙公使、驻波兰公使、驻捷克斯洛伐克公使。1936年12月,从驻波兰公使任上去职。1941年前,任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1941年携全家到美国定居,先后在美国长岛大学和费尔利迪金森大学任教。曾出演好莱坞电影《春花秋月奈何天》。曾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奔走。1972年夏天,张歆海在考察东南亚的归途中到了香港,又转上海。1972年12月6日,在上海病逝。终年74岁。

    26、张兰格(1896-?),别号兰阁,河北获鹿人。1922年获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加入平民教育促进会,后任哈尔滨中东铁路局工程师。1929年任井陉矿务局委任张兰阁为该局副局长。三十年代任天津通成公司经理,1941年时在上海,任通成股份有限公司煤部经理。1945年时任天津航业公司董事。1945年任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厂经理。

    27、陈克恢(1889-1964),字子振,江苏青浦人。1920年、1923分年获威士康辛大学制药学士学位、生理学博士学位。1923至1925年回国在协和医学院药理科执教,1925年再度赴美,入威士康辛大学大学继续学习医学,后转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时陈克恢对麻黄素的研究已闻名于世,1927获医学博士学位。1929年任美国礼来药厂药理研究部主任。1937年起任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印第安纳波里斯医学院医事顾问。从事中药药理研究,发现麻黄素药理作用。著有《麻黄素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麻黄碱和相关介质》、《十二种蟾蜍的有毒分泌物》等。

    28、陈宰均(1897-1934),字孺平,浙江杭人。1918年赴美,专攻畜牧。1921获伊利诺伊大学农学士学位,1922获康奈尔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23年又由美赴德,入柏林大学研究院生物化学。1924年归国,任青岛农林局畜牧组主任技师,1926年起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河北农学院和北平大学农学院等院校教授,以在北平大学农学院任教时间最久。陈宰均是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翻译出版了亨利·莫礼逊著的《饲料与饲养》,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部畜牧名著,并于1929年春在北平大学农学院主持成立动物营养实验室。陈宰均1934年8月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年仅37岁。

    29、陈师经(1898-?)别号骏声,上海人。1922获罗威尔纺织学院染织化学学士学位。1924年在郑州豫丰纱厂任职,1925年时在上海浦东中学任教。后任海京洋行天津分行洗染工程师,1935年受让海京毛织厂染部,改为华昌染厂。抗战胜利后,曾受敌伪物资清理处委派任德孚洋行颜料部主任。1956年华昌染厂公私合营,负责领导会计工作的原华昌染厂经理陈师经在合营初期原职未动,后调到地方国营天津市毛织厂担任工程师。

    30、陈崇法,别号广传,湖南湘阴人。1922年获里海大学采矿工程师学位。1922至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采矿及在纽约学习摄影。1924年时在阜成门外达成中学校任教。1930年2月任湖南省民政厅技正,1931年8月因病辞职。1945年资源委员会的一份湘南矿务局职员任命案的档案的人名资讯中有陈崇法的名字。1950年时住在长沙,与其弟陈崇武相邻。

    31、陈礼(1896-?),别号问聃,浙江诸暨人。伍斯特大学电机工程学士。1924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物理教授,1929年离开南开,任天津电厂总工程师,同年8月到东北大学任电工学系教授,后到杭州电厂任工程师,1931年受聘任天津仁立毛纺厂经理。1954年仁立公司公私合营后,陈礼仍任经理(一说副总经理)。

    32、黄受权,别号立青,河北大兴人。1922获里海大学采矿工程师。1924年时在开滦矿务局任职。1932年2月,开滦矿务总局成立工务处,任命林西矿帮办黄受权掌管工务处。后任开滦煤矿总工程师、启新洋灰公司总工程师,也是地质学家。1950年与王葆华合著《蓟县锰矿和查报告》(未刊资料),启新洋灰公司开辟卑家店采石场时,聘请黄立青等技术专家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对采石场的建成,起了关键作用。

    33、曹明銮(1888-1970),别号理卿,河南固始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是清华学校第一期学生。1921年获普渡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曾任华盛顿制纸公司化学技师、副总工程师等。1923年回国到开封中州大学任理科主任兼化学系主任,后担任中州大学注册部主任兼化学系教授,1927年短期代理中州大学校长职务。同年5月4日,因支持学生宣传北伐被捕入狱.后在社会各界的营救下获释。北伐胜利后,一度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教育处处长、河南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等。1930年初任南京中央建设委员会技正。1941年与在重庆参与筹办桐油研究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派遣到东北接收造纸厂,先后任锦州造纸厂副厂长、营口造纸厂副厂长等,1948年2月随营口国民党军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曹理卿先后任燃料工业部李凡一副部长的秘书、北京地质勘探学校教员、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编辑、石油部石油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等职务,1957年出版专著《怎样炼制石油》,1961年退休。

    34、程其保(1895-1975),别号穉秋,江西南昌人。1920 年获明尼苏达大学教育薛学士学位,1922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育硕士学位,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同年回国,任国立东南大学执行秘书,兼教育系教授。1925年任上海商科大学代理校长。次年赴济南,任齐鲁大学教育系教授。1929年任同立中央大学教育系教授,讲授教育行政学等课程。1932年任教育部部员。次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37年初任国立中央政治学校教授。抗战爆发后,随校迁四川,兼边疆学校主任。1943年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抗战胜利后,曾被任命为国立英士大学校长,未就任。1948年赴巴黎,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会,会后任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教育处副处长。次年任教于美国翰诺威大学。其间曾创办中美文化圆桌会议、全美华人教师协会.主持中华文化复兴促进会等。1975年病逝于纽约。著有《小学行政概论》、《初等教育》、《教育原理》、《教学法概要》、《近百年留美学生史》等教科书和著作。

    35、汤承佑(1900-?),别号叔铭,江西南丰人。1921年获普渡大学农学硕士学位,随后留学德国。归国后,在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工作,抗日战争前负责中缅边界定界勘测谈判事宜,曾任滇缅勘界中方委员会秘书、秘书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政府宣传部国际宣传局情报处处长。1941年被任命为为驻德意志国大使馆一等秘书,1943年辞职。解放后在北京各大使馆教外国人学中国语言文字。

    36、曾仲毅(1896-?),别号炎范,江西南丰人。1914年南开中学毕业,1918年清华学校毕业,1923年时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学。1929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访美,5月抵达芝加哥,曾中毅等南开同学宴请张伯苓。

    37、冯肇传(1895-1943),江苏宜兴扶风人。1921年获乔治亚大学农学士学位。1922年获康奈尔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历任南通农科大学、中央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兼农科主任、棉业改良场场长、农垦科主任、农学院代院长等职。在赴西康农业勘查途中,因劳顿过度,落马受伤而病逝。一生致力于棉作研究,是我国研究遗传学方面的先驱者之一,曾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中棉之遗传性质》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有译作《染色体与植物育种》等多篇。

    38、温祖荫(1894-?),别号润孙,天津人。1920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管理学士学位,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24年任津浦路局编查课长,1925年在天津开滦垦务局售品所任职。后长期任私立天津普育女学校教务主任,后曾任直隶教育厅视学。五十多岁去世。

    39、杨克念(1898-1931),别号希圣,湖南长沙人。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25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国立湘雅医学院内科教授,不幸因肠梗阻逝世。

    40、杨绍曾(1898-1985),别号石先,安徽怀宁人。1922、1923年分获康奈尔学士、硕士学位,1931获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23年自美国留学归来即入南开大学教席,在南开早期,任化学系教授,后兼理学院院长。西南联大时期,任理学院及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后兼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从教达63年之久。是我国化学界的泰斗,农药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代宗师。

    41、董时(1900-?),别号任坚,浙江杭县人。1919年获克拉克大学教育学学士、心理学学士学位,1920年获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社会学等。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师、南开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教授、私立光华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大夏大学教授、国立暨南大教授兼实验学校主任。抗战结束后,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56年上海俄文专修学校改建为上海外国语学院,董任坚受聘担任英语系筹委会召集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打为右派分子,1957年因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发表“人性论”演说被激烈批判。在肃反时被捕,死于狱中。

    42、董修甲(1891-?),字鼎三,江苏六合人。1920年获密歇根大学市政经济学士学位,1921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市政管理硕士学位。1921年任南洋铁道矿山专门学校教授。1922年任吴淞港改筑委员会顾问,吴淞临时市政府市政调查局局长。1924年任国立北京法律大学及师范大学教授。1925年任上海市政府顾问,其后历任沪宁、沪杭铁路管理局英文秘书、上海国民大学、吴淞中国公学教授等职。1928年任武汉市政委员会秘书长。1929年6月,任汉口市政府工务局长;11月任公用局局长。1930年7月,任汉口市政府参事。1931年10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员;12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2年6月,任行政院淞沪战区善后筹备委员会委员。1933年9月,派为国民政府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委员。其后任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后任苏浙皖税务总局秘书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汪伪财政部税务署副署长,兼糖类化妆品类临时特税处处长。1940年6月,任汪伪江苏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41年12月,任汪伪安徽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43年1月,任汪伪财政部江苏印花烟酒税局局長。著有《市政新论》、《直接立法与代议立法》、《中国地方自治问题》等。抗战胜利后逃匿。1948年5月13日的《苏州日报》有一篇报道,题为《董修甲等传讯未到》。1956年至1961年,在马来西亚吉打州的新民中学任校长,1962年任马来西亚霹雳州志成中学校长。

    43、叶企孙(1898-1977),上海人。1920 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22年、1923年分获哈佛大学物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并创办清华大学理学院,任院长。后又任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是中国物理学会创始人之一,曾任理事长。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1921年完成的关于普朗常数的精密测定,直到1936年仍被国际上公认为最精确的数值;还从事高压磁性和科学史的研究。主要论文有《普朗常数的测定》、《流体静压力对铁、镍、钴磁导率的影响》等。

    44、熊正瑾(1897-1961),别号洛生,江西南昌人。1921年获康奈尔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威斯康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厦门大学、北平女师大、河南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国立四川大学等多所大学英文教授,解放前后任重庆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53至1961年任四川大学教授。1961年在江西九江病故。

    45、刘廷冕(1896-?),安徽巢县人。1920年获密歇根大学财政学学士学位,1921年获卫斯理大学财政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财政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吴淞中国公学商学系、东北大学、国立上海商学院等大学教授,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第二科长、立法院统计主任、关税特别会议专门委员、财政整理会专门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任湖南大学商学院教授。1951年时任对外贸易系教授。

    46、刘崇鋐(1897-1990)字寿民,福建福州人。1920年获威斯康辛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21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22年至1923年,在耶鲁大学从事研究。1923年返国,应聘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1924年,转任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30年,接替蒋廷黻为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37年,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曾兼任西南联大教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三校复员,仍回清华。1949年2月,由上海赴台,应聘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1950年1月,兼任历史系主任。1951年3月至1954年7月间,兼任台大教务长。1957年2月,兼该校历史研究所主任。1973年8月,自台大退休。期间,1955年8月至1956年7月,借调东海大学,出任该校首任历史系主任;1972年8月至1978年7月,任东吴大学历史系主任。1979年8月至1985年7月,被东吴大学复聘为研究教授。1986年被聘为台大荣誉教授。

    刘崇鋐先生一生主要从事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开设过西洋近代史、欧洲十九世纪历史、英国近代史、英国史、美国史、希腊罗马史等课程。他讲课认真生动,独创“循环授课法”;对学术研究追求完美,认为“不能流传后世的文章不如不著”,故一生著述不多。但其好学不倦,退休以后仍研读不辍。1990年3月21日,因患肺炎病逝于台北,终年94岁。

    47、刘强(1892-1962),字宜弗(茀),号两弓,笔名蔷,亦作寄生。祖籍福建省闽清县。十五岁入福州英华书院。1917年考入清华大学学校,1918年由清华学校毕业入美国康乃尔大学,1920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21、1923年分获爱荷华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旋回中国任母校英华书院外文系主任。1925年起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沈阳东北大学、吉林省立大学、福州协和大学教授。1936年应聘出长砂劳越诗巫光南中学。1939年到新加坡,任中正中学秘书兼教职,又兼任莱佛士学院华文教师。在诗巫两年期间,课余研究婆罗洲土著,搜集资料颇多。到新加坡后,写成《婆罗洲水居大雅克族》、《婆罗洲土著的婚姻》、  《婆罗洲土著之民俗研究》、《婆罗洲小志》等多篇论文,刊于《南洋学报》。1962年5月23日逝世。上述论文于1966年由南洋学会辑成((婆罗洲一瞥》出版。其他著作有南洋书局刊行的《马来亚史地讲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哲学阶梯》;东北大学刊行的《社会学入门》、《英文短篇论文》等。

    48、刘树墉(1893-1987),广东台山人。1918年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陶瓷工程,1921你那毕业于纽约州立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1922年回国,在香港的组织真光陶业公司,任工程师。1934在天津组织中英贸易商行,接手安利洋行的五金进口业务,任经理。解放后任政协天津市第四、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1987年12月11日逝世,享年94岁。

    49、郑步青,别号肇奇,福建闽侯人。1921年获康奈尔大学农学学士,1922年获乔治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25年时任南通农科大学土壤学教授,这一时期也在国立东南大学农业化学系任教,1925、1926年分别在东南大学农科主办的《农学》发表论文《中国之磷肥荒与棉作前途之关系》、《南通砂滩盐地及鸡脚棉之盐质抵抗力》。1927、1928年分别在中山大学农林科主办的《农声》发表《肥田粉之失败原因及其将来应行之补救手续》、《土壤化学分析之用处》,1928年9月被聘为中山大学农林科土壤学教授。

    50、郑重,别号濂浦,河南济源人。密苏里大学新闻学士新闻学学士。回国后后任开封女子中学及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教员,30年代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据1936年的《清华校友通讯》已故。

    51、黎藻鉴,字文龄。广东番禺人。1925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归国后任国立广东大学法科讲师,国民政府铁道部总务司机要科科长。1930年2月17日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1931年4月1日调任广州市土地局局长。1932年2月任广州市政府参事兼设计委员会委员。1947年前后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主任秘书。1948年12月8日再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1956年夏至1968年秋任澳门岭南中学校长。1969年被聘为岭南大学澳门同学会顾问。

    52、楼光来(1895-1960),字昌泰。号石庵。浙江嵊县人。1920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学位,1921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开大学教授。1923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1924年任清华学校西语系教授。1928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37年兼中文系主任,讲授英国文学、莎士比亚戏剧研究等课程。1943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讲授英文写作等课程。长期从事英国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擅长莎士比亚戏剧研究。

    53、鲍国宝(1899-1978),广东中山人。1922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机械工程动力系。曾任浙江大学教员,交通大学教授,建设委员会处长,南京首都电厂厂长,福州电厂总稽核兼总工程师,广州电力管理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抗战期间,同时担任宜宾电厂、岷江电厂厂长和自流井电厂董事会董事长。抗战胜利后,又任广州电厂理事长,冀北电力公司总经理。1949年后,历任华北电业公司总经理,华北电业管理局局长,燃料工业部修建司司长、设计司司长,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工程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担任电业部门的技术领导工作。

    54、卢默生,别号古愚,湖北沔阳人。1921年获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国立武昌师范学校教授,1924年任东北大学英文教授。1936年时已故。

    55、萧蘧(1897-1948),别号叔玉,江西泰和人。1920年获密苏里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务长。1930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曾任教务长。1937年到资源委员会工作。1938年任云南大学教授,1939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4年被聘为中正大学校长,1947年辞任,随后赴美担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经济顾问,1948年12月在纽约病故。

    56、谢宝添,广东南人。赴美入达特茅斯学院学习政治学。1921年受聘任中国驻美使馆办事员,为中国政府参与华盛顿会议代表团成员。1925年前已故。

    57、关颂韬(1896-1980),别号亦弨,广东番禺人。1920 年获芝加哥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拉什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协和外科住院医师,1925至1926年任总住院医师,1928年被院方选送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主修神经外科,1930年回国,任协和外科副教授,开展神经外科手术,据称是世界上第七个能开颅的医生,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先驱。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因日军侵占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被迫关闭,关颂韬改在北京中和医院继续工作,1949年移居美国。

    58、邝兆祁(1895-?),别号福堃,广东台山人。1922年获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30年代任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教授。1940年代任职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抗战胜利后曾受国民政府经济部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处烟草组委派,接管侵华日军组织的中华烟草株式会社、中支叶烟草株式会社、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华中烟草配给组合等4家单位在上海的资产,1946年1月组成中华烟草公司,任副总经理。1949年6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实施监管,1950年2月,公司临时管委会主任邝兆祁赴港,向在港的私方宣传上海解放后的情况及政策。1959年4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邝兆祁等编著的《风力输送烟丝原理、系统、构件和设计》。

    1919年留美预备部毕业

    1、王国树(1895-?),别号叔培,四川成都,1923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师学位。1925年回国,回国初期任成绵公路工程处总工程师,1929年由成都市政府技正调任工务局局长。三十年代曾任四川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四科长、四川新都县县政府县长及陆军第四十五军第五师顾问、四川省政府建设厅技正 、1936年曾任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土木工程系教授。抗战时期任四川省建设厅技正。文革期间去世。

    2、方颐朴,别号遐周,江苏仪征人。1923、1924年分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历任京浦铁路工程师,1927年任东北大学土木系教授,1929年任江苏省政府土地整理委员会技正、镇江县土地局长,还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研究测量教官,1932年至1934年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后任北洋大学测地学教授,期间著有《地形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和《实用天文学》1936年开滦矿务局成立测量处,由方颐朴担任处长,直至抗战胜利后。1950年被选为唐山市人民政府委员、河北省政府委员。1952年任唐山市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3、白敦庸,四川西充人。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5年时任职于财政整理委员会,1926年至1930年代任职于北平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约1934年病逝。著有《市政举要》、《市政述要》。

    4、李汝祺(1895-1991),天津人。1923年获普渡大农学学士学位,1924、1926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农学硕士、动物生殖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翌年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主任。1935年至1936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修。1942年任中国大学生物系教授兼主任。1945年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部;1947年任动物系教授兼医预科主任。讲授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194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生物系进修。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曾兼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遗传学报》编委主任等。主张“教而不包”的大学教学方式。著有《细胞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等教科书和著作。

    5、李春荣,别号川容,广东惠阳人。美国爱荷华农业大学农学士,兽医学博士(1925年)。1927至1929年任广西实业院畜牧部技师,1930年工商部广州商品检验局牲畜产品检验处兽医,1936年任实业部广州商品检验局检验处主任。曾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1940年任中正林场场长。抗战胜利后任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农业技正。后去台,曾任曾任台糖公司种畜场总技师。

    6、李福苍,广东中山人。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1930年代任香港先施人寿公司总行经理。

    7、李瑞圭(1897-?),天津人。1921年获华盛顿大学商科学士,新贝德福德纺织学校毕业。1925年任职于天津青年会,后曾任曾任奉天霍新洋行经理,1931年时任东北大学英文教授。1935年时在北宁铁路采办课任职。

    8、沈守泽,别号壬林,天津人。1921年获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并曾在纽约学习音乐。

    9、沈克非(1898-1972)外科医学家、医学教育家。浙江嵊县人。1916年入清华学校,1919年入美国俄亥俄州西余大学,192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南京中央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副署长兼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医监,上海医学院教授兼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外科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外科系主任、副院长,中山医院院长。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主编有《外科学》等。

    10、汪煦(1896-1992)别号公旭,浙江杭县人。1923年获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师。曾任北平工业大学、河北工学院、东北大学等校教授,怡和机器公司工程师,北洋工学院机械系主任,山东大学工学院院长。抗战开始后任陆军第五军及第五集团军上校技正,抗战后期任建国纸厂经理。1945年由经济部派遣至台湾接收台湾纸业公司,任台湾纸业公司协理兼小港纸厂厂长。后担任台湾纸业公司顾问、台湾区造纸同业公会理事、小港纸业公司顾问。1992年1月在台北去世。

    11、汪攀桂,上海人。1922年获哈佛大学医博士学位。1934年被国立编译馆科学技术名词审查委员会聘为精神病理学审查委员,参与1935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主编的《精神病理学名词》一书。约四十年代前后曾任上海普慈疗养院医师。

    12、杜卿(1894-1923),别号景辉、少门,江西瑞昌人。1921年获密苏里大学历史学学士、教育学士,1922年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入哈佛大学研究,不久因发现患严重肺结核辍学回国,任东南大学历史教授,1923年11月病逝,年仅29岁。

    13、林世熙(1899-1964)广东人,生于天津。 1921、1925年分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学士、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入协和医学院研究眼科,1928年在天津自行开业,1930年至1949年在上海行医,并担任上海医学化验所所长。后到香港,历任九龙医院、玛丽医院及广华等公共医院耳鼻喉科主任。1960年以年逾花甲脱离官职,自开诊所,1964年去世。

    14、孟治(1900-1990),别号君平,河北永清人。1921年获戴维森学院社会学学士学位,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1930年任华美协进社社长,1967年退休。1990年在美国去世。

    15、徐梁(1894-1947),1别号耐胜,江苏吴江人。1923年获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师学位,1924年获哈佛大学无线电工程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北洋政府邮传部工作,1930年任交通部全国无线电通信网上海总台工程师,1934年到海关任职,1943任汪伪海关总税务司公署无线电务副技监。1946年任上海区海关同人福利会副理事长。1947年在上海外滩江海关任职。

    16、徐维明(1897-1990),字广迟。桐乡县人。银行家。1920年获劳伦斯大学银行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商科教授、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1930年改人中国银行,任总管理处业务部一课课长。1935年任该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战爆发后重庆分行投资创办不少企业,兼任中国炼糖公司、四川榨油厂董事长,四川畜产公司、四川丝业公司、中国兴业公司、贵州企业公司等董事。1945年9月被委派为中国银行上海收复区复业主持人,不久任经理,同时任伪上海中国银行清理处处长,并负责上海正金银行及德华银行的接收和清理事宜。又任上海市银行公会常务理事、四联总处上海分处主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上海票据交换所常务委员。1947年10月奉总管理处委派,赴南北美洲及欧洲各国考察。次年5月返沪,上海解放前夕离沪去香港。后长期寓居美国,1990年在美国病故。

    17、凌赓扬,别号仲和,广东宝安人。1923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6年任交通部路政司办事员,1929年前后任北平交通大学英文教授。1936年时已故。

    18、唐崇慈(1892-1941),字惠玄,全县人。入清华前曾就读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奔赴武昌参加战斗,足部受重伤,伤愈后回到清华学校完成学业。1919年毕业赴美,1921年、1925年、1927年分别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政治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旋任东方语言系教授,兼任《环球日报》总编辑。1926年回国,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1928年任湖北汉口煤油特税局局长,旋即改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奉派到广西筹办士敏土(水泥)厂,七七事变后,担任中央文化馆编辑、主任等职。1940年冬身患重病,次年5月在重庆寓所病逝,年仅49岁。

    19、孙浩烜(煊)(1898-?),别号宇刚 ,江苏崇明人。1921、1923年分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学士、法律博士( J. D.)学位。1924年回国。1924年秋任江苏法政大学教授,兼任国立东南大学政治经济系教授,1927年任沪江大学教授。1928年10月在上海律师公会注册为律师。1928年10月在上海律师公会注册为律师。1929年春至夏任上海大夏大学文科主任,1929年秋至1938年夏任大夏大学法学院院长。1947年时在任职于中国银行。1947年春又任大夏大学法律系主任。1949年后曾任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秘书室副主任,后任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986年时为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学科专业点指导教师。1986年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议组成员。

    20、孙家玺(1898-?),别号印之,天津人。1923年获普渡大学学士学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化学工程。回国后在天津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任教,1929年学校改名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仍在该校任教,任该校学报编辑。1931-1937年在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学报发表文章《Colloidal Fuel》、《沉没燃烧蒸发法》、《蒸发器内垢皮之生成及其清除》、《化工单元处理法中之流体薄膜观念略书》,以及指导学生所作的毕业论文《由玉蜀黍穗轴提取胶质,木糖及葡萄糖之试验》。1949年8月-1950年3月任天津化工厂厂长。

    1957年与水天同、孙文郁、华罗庚、庄前鼎等同为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海淀区代表。

    21、桂中枢(1895-1987)别号斗轩,四川开县人。192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曾主编英文版《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和《中国年鉴(The Chinese Year Book)》。40年代曾任职于东吴大学(苏州)法学院,并在秉公法律事务所挂牌。后到香港,专门从事中文电脑应用的研究,先后研究出中文电脑传播机、中文电脑速记系统、第一部中文照相排字机和中文字典、汉字号码机等。80年代初,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汉字号码机》,以及在亚洲中文研究所出版《中文检播字典》。著有《待旦楼诗词稿》。1987年病逝于香港,终年92岁。

    22、倪葆春(1899-1997),浙江杭县人。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士学位,1925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6-1927年获洛氏奖学金,进修整形外科。1928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校医,不久担任人体解剖学助教。1934年晋升教授。1947年11月任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1952年10月出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受聘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顾问,上海市第一、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著有《局部麻醉裂唇修补术》等。

    23、容启兆(1898-1970)又名道兰,广东香山南屏乡(今属珠海)人。1921年获塔夫脱士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23、1924年分获获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硕士、博士学位。为SIGMAXI学会会员。回国后历任私立光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校总务长、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后出任暨南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抗战期间,任上海新亚制药厂副厂长,兼总化学师及生产管理处处长。业余爱好体育,擅长足球,曾任中华全国体育会、上海市体育会、上海足球联合会的常务理事。1936年、1948年曾两次率领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和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后,定届香港。六十年代任浸会书院理学院院长。

    24、陈公蕃(1899-1967),别号恭藩,浙江杭州人。1922年获哈佛大学银行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工商银行协理、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香港工商银行副经理,扬子银公司华经理,浙江兴业银行外汇部经理,去台后任中国银行副总经理、台湾银行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1967年4月去世。

    25、陈永杰(1897-1990),别号俊人,广东新会人。192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先后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皮博迪城一家制革厂以及美国东南部的一家重革厂实习。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兼制革实验工场主任、岭南大学化工教授、广州市羊城制革厂总工程师。1929年后历任上海屈家桥组建大中制革厂任厂长兼总工程师、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上海大华制革厂总工程师、上海天元实业公司主任,直至新中国成立。1951年因军需制革需要,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聘请,到河南漯河市筹建总后军需生产部二0七厂工作。60年代调上海三五一六皮革厂任制革高级工程师,1975年退休。1990年病逝于上海,享年93岁。

    26、陈希庆(1901-1987),福州人。1921年获塔夫斯学院化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康奈尔大学造纸工程硕士学位,1923 Maine 造纸工程 Post Graduate. 民国1929年回国筹建福建造纸厂,1932年5月正式投产,产品畅销沿海各省和南洋各地。抗日战争时期,厂房设备被日本飞机轰炸,前往菲律宾兴建印刷厂。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国整修造纸厂,恢复生产。民国三十八年8月,离福州到菲律宾经营印刷厂。晚年在美国湾区生活。

    27、陈长桐(1896-?),别号庸孙,福建闽侯人。1921年获科罗拉多大学银行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纽约大学银行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华昌贸易公司进出口部经理,东南、复旦、沪江、大夏、暨南、清华、北洋各大学教授,中、印、缅三区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总代表,上海输出入管理委员会秘书长,上海银行业外汇协会主席,上海国际贸易联合会會主席,去台湾后历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中国物产公司董事长、雍兴实业公司常务董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执行董事等职。后在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工作至退休。约八十年代初去世。

    28、陈飞鹏,别号程兹,湖北汉川人。1921、1922年分获密歇根大学教育心理学学士、硕士学位。1923年至1924年任武昌师范大学教育哲学系主任兼湖北外国语学校教务主任,1924年8月任东北大学心理学、伦理学教授,1930年时任私立武昌中华大学英文教员。

    29、陈德恒(1898-?)别号志常。浙江嘉善人。1921年获密歇根大学商学士学位,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国公学、上海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教授、浙江省政府会计处代理会计长,1948-1951年任沪江大学国际贸易学系主任,后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兼夜校部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1965年退休。1982年尚健在,参加厦大校友聚会。

    30、陈继善(1899-1979),又名陈自强,福建省福州人。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1919年毕业后,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主修汽车制造专业,于192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别克汽车制造厂先任技术员,后任工程师。1933年回国,与侯德榜共建永利硫酸铵厂,并任副总工程师。后因工伤,1936年转入天津北洋工学院任教。次年,受聘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讲机械工程。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大学内迁长沙,除任教外,还兼任该校附设汽车修配厂厂长。1938年调入驻长沙的第五集团军200师任后勤汽车厂厂长。1942年担任留美技术学员队队长,带领32名技术人员赴美学习汽车制造技术,直至1947年夏学成,带领全体学员回国,为准备在国内建设汽车厂进行选址、设计,但因内战被批“缓建”而罢。1947年12月任国防部工业动员司司长,1948年冬转业至中国银行,在上海筹建中国麻厂,任总工程师,是年冬天曾被派去台湾考察建厂条件,回沪后坚决反对迁厂去台湾。1949年,杭州、上海相继解放,搁置在中国银行仓库内的一套从英国进口的麻纺设备被启用调往浙江杭州,陈继善随设备调入杭州,任浙江麻纺织厂总工程师兼基建部主任,将这套辗转拆运、搁置十年、残缺锈蚀的设备修复运转,浙江麻纺织厂得以建厂八个月就投入生产。1953年陈继善调任长春第一汽车厂和一机部长春第一机电安装公司任建厂委员和总工程师,对该厂提前建成作出重要贡献。长春第一汽车厂建成投产后,于1956年调入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任总机械师、总设计师。洛拖厂建成后,任洛阳市重工业局副总工程师,主持筹建压路机厂、硫酸厂等。1963年调浙江衢州化工厂任总机械师。1979年病逝于衢州。

    31、黄钰生(1898-1990),字子坚,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20 年获劳伦斯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45年8月29日至1946年3月26日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长。期间筹划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返,任三校联合迂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开大学秘书长,天津市人民图书馆馆长、市政协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副主任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逝世。

    32、黄慈祥(1896-?),别号申叔,江西吉安人。1923年获科罗拉多大学采矿和冶金工程师学位。回国后入开滦矿务局任工程师,1936年曾赴湖北大冶任富华煤矿总工程师。抗战期间任中国兴业公司工程科主任、矿业部副经理。胜利后任开滦矿工程师,1948年前后是开滦矿务局矿地处处长。病逝唐山。

    33、陆燮钧(1895-1964),别号理成,江苏无锡人。1895年生于江苏无锡,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2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1923年获畜牧硕士学位。继入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方一年因母逝世回国。先后在国立西北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授。1930年在江苏省教育学院任教时,在当地倡办了一个惠康牧场,引进黑白花奶牛、白来航鸡和意大利蜂供学生实习。1932年任南通学院畜牧系主任兼教授.断断续续至1946年。在此期间,还到江西农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曾一度任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之职。1946年后在无锡忠勤高级职业学校、苏南行署农林处、江苏农林厅、江苏句容农校、苏北农学院等任工程师、教授等。1960年当选为无锡市政协委员,1964年病逝。

    34、郭宗汾(1896-?),别号念丞,山西阳曲任。1922年获普渡大学农学士。1924年前后任山西省长公署秘书兼山西大学教授,并在山西大学法科教授们创办的云山高级中学兼任英文教师,还曾任进山中学英语教师。1932年任山西省教育厅秘书,1936年左右任山西省采运处秘书,1946年时任山西军调小组太原组翻译。

    35、许震宙,别号罗云,浙江黄岩人。1922年获威斯康辛大学农学士学位,1923年获乔治亚大学农学硕士。1924至1925年前后任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作物学教授兼棉作技师,及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推广部主任、棉作科主任,1927年后任国立江大学农艺系主任,兼湘湖农场主任,1930年任江苏省立棉作试验场场长。三十年代初去世。

    36、崔学攸,别号斆佑,广东南海人。1922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25年回国,在交通部技术厅任职。1935年时任胶济路采办课课长,1936年时已故。

    37、崔学韩,别号伯昌,广东南海,1923年获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师学位。长期在美国西屋公司研究电机。

    38、笪远纶(1900-1976),江苏人。1922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沪江大学、武汉大学、北洋工学院讲师、教授、系主任。从1944年开始直至逝世,在重庆大学任教32年,曾任教授,机械系主任,动力系主任,为重庆大学动力系的奠基者之一。1956年晋升为二级教授,60年代曾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

    39、程树仁(1895-1975),别号杏邨,福建闽侯人,1920年获劳伦斯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1923年毕业于纽约摄影学校。1923年回国,受孔雀电影公司之聘,担任译制工作,首创在外国影片上打印中文字幕的先例。1926年任孔雀电影公司制片部主任,先后导演影片《孔雀东南飞》,以及《红楼梦》。1927年出版由其个人投资并主编的《中国影业年鉴》。1928年弃影经商,1934年出任《大美晚报》主笔。抗战爆发后赴西南,任职交通部。1949年去台湾,担任中国旅行社总经理,并兼任欧亚旅运副总经理。

    40、程耀椿(1894-1980),别号子茂,广东中山人。1922年获伦斯勒理工学院化学工程 师学士学位,1924、1927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杜邦公司工作。1931年回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任教。1952年任华东化工学院工业化学教研组教授。1959年起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41、汤武杰,广东蕉岭人,1923年获卡耐基大学机械学士学位。1924年任复旦大学注册部主任、商科教授,1927年秋任印尼雅加达八华学校校长,1937年前后任职于中国汽车营造公司,抗战胜利前后在资源委员会有关的部门工作。

    42、曾心铭,别号信民,广东揭阳人。1922年获伦斯勒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师学位。约1936年由广东西村士敏土厂调任广州市新电力厂筹备处副主任、无轨电车主任筹备委员。1941年任柳州电厂厂长。

    43、华秀升(1895-1954),名时杰。蒙古族。通海县城兴家巷人。云南通海人。1921年获密苏里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1922年获佛罗里达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受聘东陆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兼任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和美术学校校长。1928年任东陆大学副校长,继代理校长。1933年任云南省审计处处长,后又任会计处处长。1946年任省财政厅厅长。昆明解放前夕,留在昆明,协助卢汉起义。1954年因病逝世。

    44、乔万选(1897-?),别号子青,山西徐沟人。1921年获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22、1926年分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26年还获得芝加哥大学法律博士学位。1928年12月任山西省立法学院教授、中央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山西党政学院主任。1930年任清华大学校长,不久被罢免。1936年代理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首席检察官、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职宪法学教授。1942年3月任汪伪政府司法行政部常务次长,5月任汪伪中央法制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3年1月任汪伪政府政务参赞。1944年3月任汪伪司法行政部撤废治外法权事务局局长,7月改任汪伪政府特别法庭庭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重庆南泉新闻专科学校教授。

    45、杨聘三,别号乐辛,河北丰润人。鲍登学院经济学学士。三十年代在南通农学院任教。

    46、杨颐桂,别号寿百,天津人。192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25年前后任济南铁路机厂工务员及工程师。1927年冯庸大学创办之初,任教务长兼流体力学教授。曾任河北省立工学院教授、1941年时在位于泸州的兵工厂廿三厂服务,负责管理机械修理厂。抗战时期曾任教于国立交通大学重庆分校。1946年前后任南开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授,1947至1948年前后任工商部天津工商辅导处技正。1948年底时任国立东北大学机械学院教授。1951年被聘为山东大学教授。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名列上海交通大学离退休高级职称人员名录。

    47、赵恩廊(?-1979)别号梁材,安徽太湖人。192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冶金学士学位。1929年曾任军政部兵工署科员。曾任湖北官矿公署象矿矿长,曾任职于河北省建设厅,及任教于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大学。1937年任实业部技正。1941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员。1979年3月2日在上海去世。

    48、刘宝琛(1893-1974),广东台山人。1923年获伦斯勒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师学位,1924 年获缅因州大学造纸工程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先后任广东建设厅第五科科长、广州河南士敏土厂营业处处长、广州自来水厂总经理等职。1933年,调任广东制纸厂筹备处主任,着手筹建当时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新闻纸厂,并担任首任厂长。1938年8月,该厂首次在国内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纸。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纸厂被日军侵占,设备被劫至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赴日交涉,于1948年11月将被劫设备共3625件运回广州,筹备纸厂复建工作,出任厂长。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留厂护厂,迎接解放。1950年8月被任命为广东造纸厂厂长。1951年10月调广东省工业厅任职。毕生致力于中国民族造纸工业的发展。

    49、潘钟文(1895-1975),别号玉书,辽宁兴城人。里海大学采矿学学士,密歇根大学,密歇根矿业学院采矿工程师,哥伦比亚大学地学硕士。1923年回国,任东北大学采矿系教授。1925年时任职盐务署,1925年任东北三省交涉总署交际处处长,参与办理东北地区和日本、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外交事宜。1926年参与办理东北地区和日本、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外交事宜。九一八”事变后到天津,一直在天津居住。1957年被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1974年4月1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78岁。

    50、郑家觉,别号觉君,湖南长沙人。1923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28年任全国无线电管理处处长汉口营业所主任兼台长。1929年时任安徽省建设厅技正,并担任安徽省留学考试命题及阅卷委员会委员。曾任浙江大学教员。1939年7月1日,中央电工器材厂在昆明成立,任秘书室主任。1943年时任中央电工器材厂协理兼主任秘书。1945年11月任开滦矿务局帮理。1947年3月前后曾代理开滦矿务局总经理。建国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当选政协湖南省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

    51、郑健峰,别号毅园,福建闽侯人。1921年获华盛顿大学商业管理学士学位,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银行学硕士学位。1923年底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簿记员。1925年仍任职于上海银行。1926年曾任上海国民大学经济学教授。1933年上海银行成立农村贷款委员会,郑健峰任委员。1936年前后及1937年初任上海银行总经理秘书,1937年11月因战况变化,作为贸易调整委总会的主要干部,随该会总部由上海到迁到汉口工作。1942年秋,原任经济部物资局专门委员兼农本局经济顾问的郑健峰受聘出任厦门大学商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在资源委员会任职。

    52、郑钟珪(1898-?),别号介侯,浙江镇海人。1921年获华盛顿大学银行会计学士学位,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银行会计硕士学位。1923年任南开大学会计学教授。1924年至1939年在沈阳中国银行供职十五年之久。职务从外汇主任、襄理、副经理、代经理。随后任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外汇局长,1943年中联行创立了华北储蓄银行,设总行于北京,郑钟硅一度兼任董事长。全国政协文史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文史资料存稿选编 第21辑 经济(上册)》收录有郑介侯(郑中珪)在1966年撰写文章《我在沈阳中国银行工作中的片断回忆》,文中自述在中国联合银行被中央银行接收后,结束20余年的银行生涯。

    53、钱昌祚(1901-1988),别号莘觉,江苏常熟人。1922、1924年分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1924年回国,任教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清华学校。1928年后,任中央航空学校教育长、航空机械学校校长、南京中央军校中校特种技术教官。后任航空委员会技术厅副厅长、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厂长、中央飞机制造厂监理。曾当选中国航空工程学会会长、世界航空协会理事,主编《空军》半月刊。1942年任航空委员会驻美办事处上校联络员。1945年任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曾任“经济部”常务次长。后移居美国,任南加州大学客座教授。

    54、钱端升(1900-1990),上海任。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人。1920年获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22、1924年分获哈佛大学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等。并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政法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名誉会长。短期接替过罗隆基担任天津《益世报》主笔。1952年后,致力于新中国法治建设和外交事务活动。1954年,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参与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著有《中国政府与政治》、《民国政制史》和《战后世界之改造》等,重视国家法和国际问题研究。1962年至1966年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想选读》。

    55、萧达,别号仲乐,江西泰和人。1921、1922年分获密歇根大学银行学学士、铁道管硕士学位。1925年前后任上海南洋高级商业学校及江湾文治大学教授。1927年起至1937年左右任教于光华大学经济学,并于1929年秋至1931年春任旦大学铁路运输、工业管理教师,1936年任上海税务第二分校教师、大夏大学工商管理系讲师。1939年出版《大众经济问答》。

    56、谢保樵(1896-1960),别号宝潮,广东南海人。1920、1923年分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学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平法政大学、交通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及广东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外交部、交通部及财政部科长,武昌土地局局长,汉口第三特别区主任,浙江卷烟税局副局长,江苏烟酒税局局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国际宣传委员会委员,铁道部秘书及中国航空公司秘书等。1931年任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1933年1月,任立法院编译处处长。1948年4月,任驻泰国全权大使,1950年3月离职。1960年去世。

    57、谢惠(1895-1976),字凝远,浙江绍兴人。1922年获罗格斯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26 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南开、齐鲁、交通等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服务于经济部,主持接收台湾各地纸厂,协助恢复生产及担任台台湾纸业公司总经理,后转往高雄任台湾农业化工厂总经理。1955年退休后赴美国旧金山定居,1976年患癌去世。

    58、邝寿堃(1898-1990),广东番禺人。1923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矿冶学士学位。1923至1925年任美国岛湾煤矿公司实习工程师。 1926至1946年历任北京门头沟煤矿公司井下煤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45年11月至1946年2月兼任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接收委员,接收北京门头沟煤矿公司。1946至1948年任开滦矿务局工程师、兼总务主管助理。1948至1950年任开滦矿务局林西矿矿长。 1950至1954年任河北开滦矿务局计划处副处长。1952至1954年任唐山开滦建筑工程学校教师。1954至1956年任辽宁抚顺煤矿学校教师。1956至1959年任抚顺煤炭科学院副院长任抚顺煤矿学院副院长,兼辽宁省政协委、抚顺市人民代表。1961至1980年任北京矿业学院 (1970年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改为中国矿业学院) 顾问,兼北京市政协委员。 1980离休,任中国矿业学院 (1988年改为中国矿业大学) 顾问。1990年1月4日病逝于北京。

    59、罗清生(1898-1974),广东南海人。1923年获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血清制造所技师、上海商品检验局技师、广东省林业局技正、南通学院教授等。1950年任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农学院教授,並兼任畜牧兽医系主任、农学院教务长、副院长。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4年7月11日病逝,终年76岁。著有《猪气喘病研究》、《家畜传染病学》、《禽病学》等。

    60、罗庆蕃(1896-?),别号椒衍,浙江余姚人。1924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硕士学位。1924年上海五和织造厂成立,为创办人之一。并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监察人、东方年红电光公司无限责任股东、仁裕电机针织厂股东兼经理、华丰铁厂及求是实业公司常务董事等。1948年前后仍任五和织造厂经理。1950年投资创办求范仪器图案工业社,生产“求范万用双面计算尺”。六十年代初以前去世。

    61、严士佳(1894-1962)字绂苹,湖北黄冈人。1921获密歇根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 1923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任中华大学教员兼附中主任。后到唐山、锦州等地任教。1928年任中华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46年任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教授、教务主任。1948年任中华大学代理校长、副校长。1952年任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曾讲授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史等课程。著有《中国职业教育》、《中国苟子教育哲学思想》等。

    62、严继光(1894-1970),字佐兴,云南大理,人。1920 年获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历任云南外交司秘书、北京政府教育部秘书、国民政府实业部司长、上海大夏大学史地系主任、云南东陆大学教授、中山文化教育馆研究部组长、云南人民企业公司设计室主任、云南大学教授。1949年云南解放后退职,后被云南省政府聘为文史专员。著有《亨利乔治学说之研究》。

    63、顾谷成(1899-1966),别号戬西,江苏无锡人。192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24年夏回国,任唐山大学教授,1925年3月辞职,赴济南任津浦铁路机厂工程师。1936年由济南机厂设计工程师调交通部任新路建设委员会机务处工程师,1938年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调令,赴川滇参加滇缅铁路及空军基地的建设,负责机电技术方面的工作,曾先后担任机务处副处长、处长,技术组副组长、组长,机务处工事科科长,技术标准设计委员会机务处副处长等职。抗战胜利后获得“光华奖章”。1945年从云南派往天津参加津浦铁路的接收工作,后担任平津区铁路管理局材料处处长,1947年1月兼正工程司。解放后先在铁道部任高级工程师,后到太原铁道学院任电机系主任。1963年退休。1966年元月在北京病逝。

    (注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