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诒春与张伯苓的交谊

清华大学校史馆  金富军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成立于1919年。南开大学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是1946年前我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

    周诒春与南开大学的关系,可以约化为周诒春与张伯苓的关系。换言之,因为周诒春与张伯苓公交私谊甚厚,两人在办学过程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张伯苓(1876-1951),原名寿春,字伯苓,天津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张伯苓先生任清华教务长时摄于清华园。

    周诒春与张伯苓的交往从1910年代开始。1911年清华开办之初,张伯苓曾任清华第二任教务长。1912年,周诒春到清华后,先后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两人保持着密切联系。1914年入清华读书的浦薛凤回忆:“予入校时,清华校长为周诒春(寄梅)先生,受到全校师生之尊敬。……周校长与天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先生甚为熟悉。有时两校在清华比赛篮球,可以看到双方校长并坐齐肩,相与笑语。”1

    周、张二人接近,首先是他们都是办教育的实践者。周诒春办理清华学校、张伯苓办理南开中学,他们有许多相似的教育理念,例如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着力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强调学生要了解国情服务国家、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爱国理念与社会观念、重视体育等等。

    周诒春与张伯苓多次互相邀请去对方执掌的学校交流。例如,1914年4月2日下午,周诒春邀请张伯苓到清华做题为“中国教育之现状”的演讲。张伯苓演说完毕,周诒春发言。1915年2月1日上午,严修、张伯苓来清华参观。中午周诒春宴请午饭,赠学校章程、图书等。下午,张伯苓应清华教员之约发表讲演。1916年3月18日,张伯苓在清华作题为“教育之大纲”职业演讲,首述教育之重要,次讲教育之功用。分教育之要素为牺牲与忍耐,并以问答体与同学互相讨论。 

 

清华学生大会,莱因奇和张伯苓,甘博摄影。 

    周诒春办理协和医学院时,也热心邀请张伯苓赴协和演讲。例如,1926年6月周诒春去函敦请张伯苓参加6月16日协和医学院毕业典礼。张伯苓也热心邀请周诒春赴南开演讲,例如1926年10月12日,张伯苓致函颜惠庆、周诒春,请其参加10月17日下午二时半南开女中新楼落成典礼,并请其演说。在周诒春未能赴约后,10月22日 张伯苓致函周诒春,介绍南开校庆盛况,言及“该日天气甚好,事事均极为满意,而来宾到者尤属非常众盛。”并附寄校庆纪念册及纪念刊。1927年11月15日,张伯苓致函周诒春,云:“敝大学地势尚称清旷,空气亦佳,尊驾如不见外,敢请光临,小作勾留,藉资休息,便中并可为敝校指教一切。”

 

    1926年10月12日 张伯苓致函颜惠庆、周诒春,请其参加10月17日下午二时半南开女中新楼落成典礼,并请其演说。

    其次,周诒春与张伯苓都积极热心社会事业,他们共同参加诸多社会、政府团。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共同参加的各类团体有华北体育会(1917年)、中国参加菲律宾远东运动会筹款委员会(1919年)、基督教全国青年会(192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1924年)、协和医学院顾问委员会(1927年)、协和医学院董事会(1929年)、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四届大会(1931年)、东北热河后援会(1933年)、华北战区救济委员会(1933年)、故宫博物院理事会(1934)、华北农业合作事业委员会(1935年)、中华基督教全国联合会(1938年)、中美文化协会(1939年)等团体。这些团体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既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担当和热心,也增加了他们的互信,成为友谊长期保持的纽带。

 

周诒春与张伯苓担任协和医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照片-1927年协医年刊。

    在一些团体中他们是重要领导着,互相积极配合。例如,1917年,张伯苓、周诒春分别任华北体育会正副会长。1917年4月3日 张伯苓到清华与周诒春讨论远东运动会事项,在清华勾留两日,宿于周诒春住宅。1920年4月5日,全国青年会在天津开会,张伯苓主席。会议通过张伯苓提出的周诒春、王正廷、冯玉祥、郭秉文等70人为干事。1929年7月,周诒春、张伯苓任协和医学院董事会正副主席。等等。

 

《清华周刊》对张伯苓、周诒春任华北体育会正副会长报道。

    1927年春,清华华北同学会发起筹建清华同学会会所,周诒春任委员会主席进行筹款,在曹云祥校长以及颜惠庆、范源廉、张伯苓等大力支持与赞助下,校友用于捐款,购置了骑河楼清华同学会所。

    周诒春与张伯苓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对张伯苓苦心孤诣办理南开大学非常敬重。他对南开大学的教学与与研究,在经费、资料、人才、信息等方面提供各种帮助。

    周诒春劝何廉坚守南开是一件广为传颂的事情。何廉(1895-1975),湖南邵阳人。耶鲁大学博士,清华津贴生。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部常务次长、经济部农本局总经理、资源委员会代理主任、国民党中央设计局副秘书长等职。何廉积极推进经济学教学“中国化”,主张“教学与研究相辅而行”,率先倡导开展中国社会经济的研究,被誉为“在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和“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家”。1927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以高薪聘请何廉。何廉征求周诒春意见,周诒春表示:南开虽苦,但可以做事。此后何廉在南开教学与研究,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级经济人才。

    1931年4月27日上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董事会在秀山堂召开成立大会。成立董事会是何廉的提议,目的在于为经济学院“负责政治指导与寻求新的支持赞助”,成员包括丁文江、王景春、任鸿隽、周诒春、周作民、吴鼎昌、金叔初、胡适、范旭东、陶孟和、张伯苓、张公权、穆藕初、刘鸿生、颜惠庆等,均为一时俊彦。由于在“大学中设立经济研究调查适宜于中国经济学说与事实尚属创举”,因此胡适、任鸿隽、丁文江、周诒春等很重视,特为此事由平赴津与会。会议讨论通过了董事会章程,审定了1931-1932年度的预算,并讨论以后一切进行办法;选举颜惠庆为会长,吴鼎昌为副会长,范旭东为名誉秘书兼会计,除以上三人为当然常务委员外,加周诒春、张伯苓为常务委员,组成常务委员会负责处理各项事务。

    张伯苓、周诒春等倾心人才培养、热心服务社会的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1934年9月3日,胡适写到:“照我这十几年来的观察,凡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化的震撼最大的人物,他们的人格都可以上比一切时代的圣贤,不但没有愧色,往往超越前人。老辈中,如高梦旦先生,如张元济先生,如蔡元培先生,如吴稚晖先生,如张伯苓先生;朋辈中,如周诒春先生,如李四光先生,如翁文灏先生,如姜蒋佐先生:他们的人格的崇高可爱敬,在中国古人中真寻不出相当的伦比。这种人格只有这个新时代才能产生,同时又都是能够给这个时代增加光耀的。”2

    参考文献:

    1.《浦薛凤回忆录(上) 万里家山一梦中》,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第54页。

    2.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4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