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水木清华北山之阴的“祖国儿女 清华英烈”纪念碑,是反映清华大学光荣革命传统的重要景物。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都有清华师生前来祭奠清华英烈。清华英烈碑的建立以及对清华英烈名单和事迹的追寻,也生动体现了清华人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敬。
1989年:建立“清华英烈碑”
1989年国庆40周年之际,为缅怀先烈、教育师生,学校在水木清华北山树立了清华英烈纪念碑。原校党委书记、校史编委会主任李传信主持,党委办公室主任、校史研究室主任徐心坦等组成英烈碑修建工作小组。为英烈名单认定等事宜,学校向姚依林等老校友致信征求意见,并收到若干回复。建成的纪念碑,碑石高约两米,正面镶有“祖国儿女 清华英烈”八个铜铸大字,背面镌刻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献身的清华英烈永垂不朽”以及23位清华先烈的英名。
1989年9月28日,举行清华英烈纪念碑落成典礼。名誉校长刘达、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高景德、校长张孝文、党委书记方惠坚揭幕,李传信致辞。英烈亲属和战友、校友和师生代表等200人参加。
典礼之前,《新清华》于1989年9月26日出版的第1010期为“清华英烈”专刊,刊登了23位清华英烈的介绍。
1992年底,“清华大学校史展览”由同方部迁入老图书馆中心区二楼,展览中专列“清华英烈”展区,介绍了23位英烈。
23位英烈是:杨光泩、闻一多、阎裕昌、沈崇诲、张甲洲、孙世实、纪毓秀、彭国珩、熊大缜、袁永懿、陶守文、齐振铎、凌松如、李冠英、黄诚、杨学诚、钱泽球、刘国鋕、齐亮、荣世正、钟泉周、潘琰、李鲁连。
1994年:出版《清华英烈》
清华英烈纪念碑落成后,逐步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校史研究室也对英烈事迹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
在原校党委副书记、校史编委会副主任张思敬主持下,校史研究室和党委办公室部分人员分工编写,1994年4月出版了清华校史丛书《清华英烈》。老校友宋平亲笔题写了书名。书中介绍了自 “三?一八”惨案至1950年清匪反霸中牺牲的39位清华英烈,其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英烈,在原来23位的基础上增加了11位,还增加了其它时期的英烈5位,共增加16位,并对部分英烈的出生、入学年份和事迹史实等进行了订正。
增加的16位英烈是:韦杰三、施滉、邓维熙、何懋勋、袁时若、张凤阁、姚名达、齐学启、王昊、曾庆铨、吴国珩、江文焕、黄竞武、陈月开、万家义、陈虞陶。
2001年:“清华英烈碑”修葺改建
2001年校庆90周年之际,在李传信同志指导下,学校对“清华英烈碑”进行了修葺,在碑石下修建了基座和追思平台,将原来碑石背面的碑文移至基座正面的大理石上,改为“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献身的清华英烈永垂不朽”,并根据陆续发现的新史料,又增加4位英烈,共刻有43位英烈的姓名及简介,对英烈简介内容也作了一些订正。
2001年4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志》,第21章“人物”专设第2节“清华英烈”,概要介绍43位英烈的事迹。
新增的4位英烈是:祁延霈、陈定达、戴荣钜、缪弘。
2004年:出版《清华革命先驱》
2004年4月,在原校党委书记、校史编委会主任贺美英主持下,由李传信、方惠坚主审,徐心坦、陈秉中、王向田主编,校史研究室编辑出版《清华革命先驱》一书。书中列出了51位英烈的名单,比修葺后的清华英烈碑又增加了8人。
此后一直沿用了51位英烈名单。包括:2011年百年校庆之际建成的校史馆“百年校史展”中,清华英烈壁雕和英烈简介电子查阅屏;2014年8月校史馆举办的“祖国儿女 清华英烈”专题展,此展览后来还在校园内多次巡展;2018年4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志(1911-2010)》,第21章“人物”第2节“清华英烈”。
新增的8位英烈是:顾衡、岳岱、王鉴览、解树魁、吴新之、李忍涛、钟青援、杨潮。
2019年:“清华英烈碑”再次修葺 续修《清华英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校党委书记陈旭主持下,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根据15年来逐步发现的线索和校史编研的成果,进一步扩充英烈名单,再次对“清华英烈碑”进行修葺,并续修清华英烈生平传记。由校党委副书记、校史编委会主任向波涛牵头,校史研究室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师生约40人组成专门小组,多方搜集资料,反复核实信息,逐一严谨考证,进一步补充清华英烈名单,将碑文上的清华英烈名单扩充至65人,并对英烈的出生年份、入学年份、牺牲情况等史实及表述等进行了校订和规范。校史研究室编印了《清华英烈谱》,简要介绍各位英烈的事迹。同时,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美术学院设计,修缮中心施工,对英烈碑的周边环境和空间体验也进行了修缮和优化。
由于资料来源的局限以及很多史料需要不断深入考证,有些英烈的事迹还很不全面,还有英烈可能被遗漏,留待今后加以充实和增补。
英烈们忠诚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进取献身的精神与实践,必将激励一代代清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立足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