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
4月22日中午,在即将迎来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之际,“校史是每个清华人的必修课——2025校史教育宣传日”主题活动在紫荆C楼广场前举行。本次活动以游园答题、书法互动、校史知识大赛决赛、志愿者分享、相声、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带领师生回溯学校110余年的历史,感悟清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精神内涵,并从清华人物、清华故事、清华风骨里汲取丰沛的精神养分。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师生参加。
校史主题互动区:游园探史脉






在主题游园区
中午11时,校史教育宣传日“主题游园”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现场设有游园答题和书法体验两个主题互动摊位,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体验。领取一本校史馆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宣传折页,即可了解清华校史馆的基本展陈和馆藏亮点。展开折页,国立清华大学关防、西南联大教室场景、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布告、清华师生参与密云水库设计和建设场景、2021年清华学子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的首枚金牌等10多件珍贵馆藏跃然纸上,描绘出生动可感的清华史脉。
校史问答,热情似火。游园区设置有奖答题环节,同学们可从校史答题卡中任意抽取5张,答对3题便能获得一份精美文创。许多同学凭借对校史知识的丰富储备,轻松赢得挑战。也有同学未能一次闯关成功,但毫不气馁、继续挑战。“再来5张!”这不仅传递出同学们对清华校史的浓厚兴趣,更流露出对清华的深层热爱。大家纷纷在现场交流中学习校史知识,向工作人员咨询校史馆参观、加入校史志愿者队伍等事宜。“感觉对校史的了解不够”“今天学到了很多清华校史知识”,参与答题的同学表示活动很有意义,让大家有更多机会深入学习校史、感悟清华精神。




书法互动区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在熙攘的活动现场,书法互动区如一隅静谧山水——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师、现承教清华书法与篆刻创作课程的刘克明老师立于长案前,悬腕执笔,脊背微躬似弓,鬓角沁着薄汗,深情书写下他为本次校史教育宣传日专门创作的七绝二首——“桃李争妍歌满径,清华园里万枝春。黉门共庆新成果,再上高峰梦是真。”“水木清华映碧空,百年庆诞沐春风。更喜桃李弦歌里,争看黉宫势气雄。”他还带领书法班同学一起来到现场,挥毫泼墨,创作多幅作品,有的作品赠送现场师生,勉励大家学习校史,了解校史,赓续清华精神。
在刘老师的带动下,众多师生积极参与,纷纷挥毫泼墨,书写校史经典,传承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等词句频繁生花于宣纸。尽管大家的书法水平不一,但是一笔一划均认真用心,笔下墨间饱含着师生们对清华精神的敬仰与传承之意,以及对清华建校114周年的美好祝愿。一位书写校名的同学表示:“拿起毛笔就有一种宁静的感觉,写‘清华’二字又有一种致远的感觉。”
校史知识大赛决赛:史海竞风流


决赛现场
11时50分,2025清华大学校史知识大赛决赛正式开赛。大赛初赛于3月21日-4月13日线上进行,10位初赛晋级选手当天中午来到决赛现场。决赛由外文系2023级本科生胡崔璨、法学院2023级硕士生艾洗凡主持。各院系的选手们凭借丰富的校史知识储备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对决。经过选择题、填空题、抢答题、加时赛四轮激烈角逐,选手们分获一、二、三等奖,工物系2022级博士生李杭龙拔得头筹。



观众现场抢答
比赛过程中,现场观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抢答互动。大赛组委会精心准备了10道难易结合的现场互动题,抢答对的观众均收获一份精美的清华文创纸雕本。以赛促学,大家在互动间进一步加深了对校史的了解。
清华人话清华史:字句叙深情
在校史知识大赛决赛间隙,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清华人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了对校史的热爱与传承。
来自紫苑学会的秀钟书院2023级本科生李天亮、来自研究生校史讲解队的教育学院2023级博士生林子力分别代表本科生和研究生校史志愿者,分享了他们在校史讲解过程中的独特经历与感悟,让在场师生对校史、校史讲解、校史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李天亮分享志愿感悟
李天亮以《以声为桥:讲述清华园的光与影》为题,分享了自己担任校史志愿者的故事。李天亮从大一就参与校园讲解活动,一次次的校园讲解让他开始重新认识清华园,逐渐领悟到清华园的建筑、道路、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与精神。基于此,当他得知校史馆招募志愿者时就积极报名加入,从此便怀揣着炽烈的热情和热爱,在“将我的园子讲给你听”的旅程上奔行不辍。作为讲解员,他努力在历史、精神与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桥这头是冷静的史实,桥那头是听众对清华文化、理想、信念的深切感悟,而桥梁正是校史志愿者充满温度的讲述。

林子力分享志愿讲解经验
林子力以《讲述清华校史,传递清华精神》为题,将自己在校史讲解工作中的真切体悟娓娓道来。穿上志愿者队服、拿起麦克风是赤诚的敬意与热爱,更是沉甸甸的担当与责任。为提升校史讲解水平,他积极向校史馆老师学习,向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学习,长期泡在校史馆钻研、磋磨。在他看来,校史讲解不能千篇一律,而需根据嘉宾背景有针对性地准备,才能让校史的力量更好地感染人。接待广东省公共卫生代表团时,他聚焦清华公共卫生学科;面对来自云南的嘉宾,他重点讲述西南联大的故事;接待带孩子的嘉宾时,他则带他们去看校史馆二层展示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激励小朋友从小立下报考清华的志向……“积极忘我,至心为人”,是他的深情告白,也是他的庄严承诺。

段高晗、王璟瑜表演相声
来自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2023级硕士生段高晗和王璟瑜则为观众带来一段妙趣横生的相声表演,生动幽默地将校史故事娓娓道来。从梁实秋先生、吴宓先生与体育的故事等清华名人趣事,到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三孙教授”的故事,他们将校史知识融入轻松的段子,穿插巧妙的包袱,引得现场掌声、笑声不断。

庞东明、高优朗诵话剧《马兰花开》台词片段。
校史馆离退休志愿者庞东明老师和高优老师则为观众带来话剧《马兰花开》的台词片段,以深情的朗诵,讲述了清华校友、“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祖国核事业奉献一生的故事。从他毅然归国投身科研,到不顾辐射危险坚持工作,每一句台词都饱含着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马兰花的清香如爱如希望,将永远蔓延于邓稼先所热爱的中华大地。现场师生沉浸其中,不少人被深深打动,眼眶泛红。
志愿者表彰:校史宣传 志愿有我

孙海涛为校史知识大赛获奖者颁奖

校史知识大赛获奖者合影
活动最后,校史馆馆长孙海涛为10位2025年度校史知识大赛获奖者颁奖。


颁发志愿者聘书
校史宣传,志愿有我。目前,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活跃着一批志愿者队伍。他们有来自紫苑学会的本科生志愿者,有来自研究生团委的研究生志愿者、有离退休教职工志愿者,以及部分校史馆自招学生志愿者。多年来,志愿者们以出色的志愿讲解和无私的服务为校史宣传教育作出了贡献。校史馆馆长孙海涛、副馆长卢小兵、副研究员王向田,高级运营主管孟然、校史研究专员陈晓姝为新加入志愿队伍的同学颁发了志愿者聘书。

颁发2024年度优秀志愿者星级证书
从今年起,校史馆为年度优秀志愿者颁发星级证书。证书用中英文书写,用以表彰在上一年度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廖妍雯、胡崔璨、胡伟国、朱明珠被评为校史馆2024年度五星级志愿者;吴宇辉、周子京、安妮被评为校史馆2024年度四星级志愿者;王晶晶、夏子雅、方培、赵卓菁、艾洗凡、皇甫佳辰、邢芳、梁璐瑶、屈武亮、孙卓慧、郭龙、张芷悦、范乐怡、陈巧云被评为校史馆2024年度三星级志愿者。孙海涛、卢小兵、王向田、孟然、陈晓姝为优秀志愿者颁发了证书,并合影留念。

孙海涛致辞
活动最后,孙海涛代表校史馆感谢志愿者们多年来为讲述校史、宣传校史作出的贡献,高度评价志愿者们在校史宣传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每一位志愿者不仅仅是清华校史的讲解者,还应该做清华精神的传承者、清华文化的守护者。他呼吁师生们共同把清华优良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践行下去,真正让清华的文化发扬光大。

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校史馆、研究生校史讲解队和学生紫苑学会联合主办,是自2022年以来第四次举办校史教育宣传日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众多师生踊跃参与,让清华校史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师生心中,受到师生欢迎。
文丨夏子雅 胡伟国
摄影 | 杨艳彬 陈陶然 付睿琪 夏子雅
校对 | 王慧婷
审核 | 孙海涛 卢小兵 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