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宝龙为梁启超纪念中学举办讲座

11月29日,清华大学校史编委会副主任、校史研究室原主任、档案馆原馆长范宝龙研究员应邀为广东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师生举办讲座,主讲《中华民族精神与清华精神》。12月27日,范宝龙再次访问梁启超纪念中学,受聘为学校顾问,并代表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向该校赠送了百余册清华图书。

在11月29日举办的讲座中,范宝龙从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讲起,简要介绍了清华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走过的110余年沧桑历程,并以一个个清华人的生动小故事,诠释了清华校训、校风、学风、学术品格、体育传统等精神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内涵。

范宝龙谈到,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作主题为“君子”的演讲时,引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逐渐成为清华校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专门列举了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重要内容,强调它们“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范宝龙表示,清华在百余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等精神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丝丝相扣。他以此与梁启超纪念中学师生共勉,希望大家都来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族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

江门市驻京联络处二级调研员马琳、新会区教育局副局长梁霭欣,梁启超纪念中学党委书记叶健鸿、校长黄惠香和200余名师生听取讲座。讲座上,范宝龙研究员还回答了师生的提问。讲座后,范宝龙参观了梁启超纪念中学实验校区和“饮冰室”图书馆等。

12月27日,梁启超纪念中学藉建校35周年之际,在葵湖校区举办向梁思礼院士百年诞辰纪念献礼暨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当天的展示大会上,清华大学原副校长、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张凤昌派代表向该校赠送了清华特色纪念品,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向该校赠送了1914年11月刊载梁启超“君子”演讲的《清华周刊》复制件,以及百余册反映清华校史和梁启超生平传记等方面的图书,梁启超纪念中学分别回赠了感谢牌,并将图书在学校图书馆设立专架展示,供师生借阅。出席活动的中国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航天科普专家和美术教育专家金声和范宝龙等5人,被聘为梁启超纪念中学顾问,江门市新会区教育局局长陈伟端向各位顾问颁发了聘书。

梁启超纪念中学位于梁启超的家乡广东江门新会,是由侨港新会商会资助与当地政府统筹兴建的的广东省一级学校。在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院士提议下,学校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作为校训,着力打造“启超文化”“航天特色”“体艺特色”三大特色教育品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曾与该校签订帮扶协议,派去专家教授进行专业指导和交流,该校还设立了“美术清华自强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