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校史馆举行第三十四次业务学习交流会,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系副教授刘猛作题为“清华大学法政学科的发展变迁及其对本校的意义”的学术讲座。
刘猛从沿革、教授、课程、研究生四个方面回顾了清华法学、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变迁,并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刘猛指出,法学在清华发展较为坎坷,1932年2月呈准设立法律系,5月即被要求暂缓招生,1934年停办。1946年再次设立,1949年7月又被撤销。1995年8月恢复,1999年4月复建法学院。政治学系作为清华历史最悠久的系之一,1926年4月成立。抗战全面爆发前,政治学系规模大、实力强,研究领域覆盖完整且有所侧重,注重中国研究,有张奚若和浦薛凤的西洋政治思想研究、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研究、钱端升的比较政制和行政研究、沈乃正的政党和比较政治研究、陈之迈的中国政府研究。抗战期间,教师流动较大,影响到政治学系的发展。1952年院系调整,政治学系调出,直到2000年复建政治学系。
刘猛指出,上世纪30年代起,国民政府推行“提倡理工、限制文法”政策,清华开始向偏重理工科发展,对清华法政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变,纷纷设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在这其中,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对提升大学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着显著作用。
讲座结束后,与会者就大学的学科发展逻辑、1949年前清华大学办学理念、部分学科实力与影响力等问题与刘猛老师进行了交流。
讲座开始前,校史馆馆长孙海涛代表校史馆对刘猛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强调指出,业务学习对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校史研究尤其要在学科层面夯实基础。
讲座由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主持,副馆长卢小兵、校史馆部分工作人员、校史馆离退休志愿者讲解队、校史馆学生志愿者讲解队近20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