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宝龙出席湖南校友会校庆活动并作讲演

4月14日,清华大学湖南校友年会暨庆祝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活动在长沙市湖南宾馆举行。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范宝龙应邀参加活动,并在大会上发表讲演,介绍了校史和档案相关工作。

范宝龙在讲演中说,清华校史与湖南长沙有着密切关系。抗日战争初期,梅贻琦校长曾计划将清华南迁,并安排在长沙购得部分土地兴建校舍,即现在中南大学的民主楼、和平楼。1937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之令,清华、北大和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在湖南办学一个学期,直到1938年春西迁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在长沙上课的圣经学校等旧址保留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教育部要求,清华大学于1952年选派学校秘书长、冶金物理化学家陈新民教授调至湖南,筹建了中南矿冶学院,即现在的中南大学。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保存有很多反映清华与湖南长沙渊源联系的史料档案。

范宝龙以清华大学珍藏的1937年教育部指定长沙临大筹委会常务委员的密谕、1938年长沙临大学生人数统计表和1938年长沙临大停止办公的布告等几件历史文献和图片,讲述了长沙临时大学从筹备建校到离湘迁滇的历史经过,引起校友们的浓厚兴趣。

范宝龙还分享了近年来几位湖南校友分别捐赠的珍贵档案史料,介绍了学校开展的“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工程”。令人惊喜的是,1954级萧玉麟、1970级冯湘泉、1973级张友义等3位捐赠史料的校友,均在现场参会。范宝龙再次向他们为学校史料征集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期待更多的校友及各界人士关心支持清华档案史料征集工作,积极捐赠反映清华发展历史、展现人物成长经历、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类文献、音像、实物等原始资料,使之成为开展校史研究、教育年轻师生的生动素材。

年会上,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致辞,特别回顾了去年在广州召开第25次校友工作会议,校友总会与校史馆、档案馆共同举办“纪念校友总会成立110周年纪念展”等活动。湖南校友会会长徐岳衡作了工作报告,长沙籍优秀青年校友、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姚颂介绍了研制发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的感受。会上还进行了湖南校友会“岳麓山·清华小道研究会”授旗仪式等,范宝龙等应邀上台授旗。

14日下午,范宝龙、唐杰及参加活动的校史馆、档案馆、校友总会一行5人,在几位湖南校友陪同下,探访了岳麓山“清华小道”。这条“清华小道”是由湖南校友们探索并命名的,位于岳麓山靠近中南大学校园的一侧,全长约3公里,串起了陈新民雕像、民主楼、和平楼、齐学启墓、清华界碑、丁文江墓等与清华有关的历史风物。为深入研究和分享清华与岳麓山的历史联系,湖南校友会发起成立了“岳麓山·清华小道研究会”。

校史馆、档案馆、校友总会一行先后来到“清华小道”的各个风物点,并重点寻访了2012年在岳麓山上发现的一块“清华界碑”。该界碑露出地面部分高约30厘米,长、宽约15厘米,正面镌刻着“清华”二字,背面为界碑序号“一三一”。“岳麓山·清华小道研究会”校友介绍,这个界碑应该是1936年清华在岳麓山购地后沿地界设置的,另一块被发现的界碑编号为‘〇九八’,现保存在岳麓山风景区管理局文物科,它们是抗战时期清华率先筹备南迁办学的重要物证。范宝龙表示,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档案馆支持湖南校友会围绕岳麓山“清华小道”的相关风物开展研究考证,并通过撰写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分享交流研究成果。

档案馆科技与人物档案部主任李运峰、馆员郭故事等参加了湖南校友年会及考察活动。

文:郭故事

供图:清华大学湖南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