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举行第三十二次业务学习交流会


1月5日上午,校史馆举行第三十二次业务学习交流会,邀请体育部副教授郭振作题为“从竞赛到体育精神:北平五大学体育会”的学术讲座。


郭振回顾了近代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组织发展演变,在上海,有四大学(南阳公学、圣约翰大学、中西书院、东吴大学)、六大学(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八大学(南洋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之江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复旦大学、南洋大学、光华大学、持志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体育组织,在北平则有五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高师、辅仁大学)组织。

1930年10月27日,北平五大学体育联合会正式成立。郭振分析了网球、足球、篮球、乒乓球、冰球、越野赛、女子排球等各类竞赛项目的规则、特点。郭振指出,五大学赛事具有4个方面特征:1.赛季形式组织:对于赛事时间的安排综合考虑各校学期时间和全运会预选时间等具体安排,尽量减少对于运动员日常学业训练的干扰。2.组织机构灵活:不设专任常委名单,而是每年由各校选出委员参加。3.女子竞赛:近代中国第一个设立女子竞技项目的校际竞赛组织。4.地域性:开展冰上运动校际竞赛。

郭振指出,五大学体育会有重要意义。首先,五大学体育会成立之目的在于提倡运动道德,推动成员各校形成运动队传统,促进各校校内竞赛氛围形成。其次,五大学体育会激发各校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对学校的荣誉感,并由集体意识与爱校责任引发爱国情怀,提升五大学的社会声誉。第三,五大学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家给各校带来声望,其中不乏一些运动员之后一直活跃在体育界。如黄中孚、李凤楼、萧涤非、张龄佳、古志安高水平运动员,马约翰、袁敦礼、董守义等体育家。第四,五大学体育会确立大学机构在我国近代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独立性和主导地位。

讲座由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主持。校史馆、离退休志愿者讲解队部分成员参加了讲座,并与郭振老师进行了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