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人和事”校史专题展览在香港举办

新春佳节之际,“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人和事”专题展览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开始展出。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旨在向香港各界特别是青少年介绍以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也为香港市民欢度新春送上一席文化盛宴。春节期间,已有千余名观众前来观展。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人和事”专题展览于春节之际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开始展出。

展览分为早期的清华、清华杰出学人、清华与香港、教育角等4个展区,通过100多幅历史照片和60组(件)文献实物,集中反映了清华创建和早期发展的历史,扼要介绍了梅贻琦、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叶企孙、朱自清、梁思成、马约翰等8位杰出学人的卓越成就,生动展现了清华与香港连绵不断、互勉共济的情谊。展出的史料主要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提供,如1909年朱批赏拨清华园建游美肄业馆的劄文、游美学务处暂行章程、清华学校校歌歌片、闻一多发表的《七子之歌》组诗、国立清华大学条例、梅贻琦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训令、清华学生救国会在“一二·九”运动中的《告全国民众书》、清华大学同意陈寅恪休假赴香港大学任教的函、叶企孙批改的李政道考卷等;也有部分展品来自香港历史博物馆的收藏,如1904年国子监发出的监照、1910年代清华同学会向毕业生征求照片及个人资料的信件等。此外,设有大事年表多媒体展示,以及清华校徽电子拼图、“清华大学二校门”环保手机座制作手工坊等项目,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展览中,还展示了清华学堂、二校门、水木清华等大幅校园风景彩色照片,便于观众留影。

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和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联合主办,旨在增进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香港孙中山纪念馆是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分馆,位于港岛中环半山卫城道。纪念馆开设“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孙中山时期的香港”等常设展览,还举办过“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与广州”“黄埔军校──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摇篮”“动与醒: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专题展览。与内地高等学校合办讲述中国教育发展史的展览,在该馆是首次。

展出的大量照片和生动史料主要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提供,集中展示了清华早期发展的历史和杰出学人的成就。

展览前言指出,清华大学位处北京风景秀丽、原为城外清室园林旧址的清华园,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高等学府。清华始建于1911年,由一所选派留学生的预备学校发展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现代化综合大学,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奉为圭臬的校风,培育莘莘学子,陶铸家国栋梁,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带来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展览中展出的香港历史博物馆藏品──清华学校同学会秘书处向毕业生征求照片及个人资料的两封信件。

此次展览的筹划源于4年前──2019年初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组团访问香港,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及孙中山纪念馆负责人达成联合举办展览的意向,拟作为清华校史海外巡展的第二站,于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展出。后因新冠疫情等影响,展览一再延期。但双方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去年下半年以来努力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困难,加快推进落实了展览文案确定、展品筹备、协议签署等工作,恰好在今年疫情管控刚刚放开之时展出。按计划,展览将展至5月底,展期共4个月。

展厅里设有“校徽寻觅记”等多媒体和互动性项目,适合青少年观众参与。

为更好地发挥展览的传播和教育作用,孙中山纪念馆在展览期间,还每月举办“清华人”系列讲座,播放凤凰卫视拍摄的专题片《吾校无穹──清华大学110周年纪事》等。今年4月清华大学112周年校庆前夕,清华大学校史馆、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校友总会、香港清华同学会、孙中山纪念馆等,将联合举办展览导赏会、“我和我的清华”分享交流会。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支持下,还将举行多场纪录电影《大学》观影欣赏等活动。

撰文/李珍 金富军

供图/孙中山纪念馆